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562251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诗分唐宋,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 兴而理在其中。”面对唐诗,宋人一方面想尽力摆脱唐人影响,构建起新的诗歌模式;另一方面,又在被 动甚至主动接受唐诗影响,在唐诗中寻找创作源泉和灵感,甚至寻找诗歌革新的依据或动力。 宋诗发展的每一重要阶段,基本都有唐人的影子。“晚唐体”是宋诗发展过程中,最能体现 宋人这种心态的诗歌流派,同时也是“江西诗派”之外,宋代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 因此,“晚唐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不言

2、而喻。“晚唐体”是宋代诗坛的独特存在,盛行于宋初与南宋中晚期,在诗坛的历史使命前后 不同。“晚唐体”诗人多为隐士、僧侣或具有强烈隐逸倾向的中下层士人,在现实社会中属 于边缘化群体。学术界一般认为,“晚唐体”诗歌宗奉贾岛、姚合。宋初“晚唐体”的盛行 是历史惯性,是晚唐五代风气在宋代的自然延续,“晚唐体”诗人“九僧”与寇准、钱惟演 等当时诗坛、政坛的重要人物和士大夫阶层都有诗歌酬唱活动。南宋“晚唐体”是在“江西 派”与理学诗统治诗坛,而“江西派”陷于“杂博者堆对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 缚律者少变化”困境之时,在叶适支持下,由“永嘉四灵”的倡导和实践而逐步为诗坛所接 受,尤其在“江湖诗人”

3、中产生较大影响。其历史使命是革新“宋诗”,救治诗坛弊病。因 此,南宋人对“晚唐体”的态度因其诗学立场而有所不同。可见,“晚唐体”既是宋诗的重 要组成部分,又是“宋诗”形成、发展的基础与变革推手,研究“晚唐体”实际就是研究整 个宋代诗歌发展史。从诗歌风格类型看,“晚唐体”属于清瘦型诗歌,与之相对的是富贵型诗歌,深入研究 “晚唐体”,能为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开辟新思路。从现有材料看,富贵型诗歌早在先秦即已 出现,诗经中的很多篇章,其意象、辞藻皆带富贵气。而清瘦型诗歌大致是从六朝以来 隐逸之士全面介入诗歌创作开始逐步生成,如陶渊明有会而作咏贫士诸作,无论意 境还是语辞,皆有清淡寒蹙之意。在唐代,尤其是中

4、晚唐开始初步形成清瘦与富贵两类诗歌 对立互补的格局。清瘦之诗从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开始,一路经大历十才子,到姚贾及李 洞、杜荀鹤、喻凫、许浑、许棠、郑巢、周贺、周朴等中晚唐宗贾诗人,格局越来越逼仄,景物越来越细碎,意象营造和风格追求越来越走向清淡和寒瘦,甚至枯寂。富贵之诗从李白开始,经李贺、韩愈、李商隐、杜牧、韩偓等一路向前,虽路径不同,但或辞藻丰赡,或意 境瑰丽,总体带有较为明显的富丽之气。进入宋代,“西昆体”承商隐衣钵,“江西诗派”“脱 胎换骨”之法亦使诗歌辞藻丰赡,而显学问之富丽,“晚唐体”则意境和语辞皆清冷寒瘦, “吟边莫问红尘事,只住茅茨亦自清”(薛嵎闲居言怀),“稍觉道心胜,渐至诗

5、脾清”(罗 与之玉梁道中杂咏),“斜阳照孤影,诗骨瘦崚嶒”(戴复古山中少憩)。可见作为清瘦型诗歌的代表,“晚唐体”本身也有着较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漫长的发展 脉络,而且在唐宋两代基本与富贵型诗歌各占诗坛半壁江山,前赴后继,互相补充。(摘编自王胜明晚唐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人严羽认为,宋诗崇尚讲理,但有不注重营造意境之美的毛病,唐诗正好与之相反。 B.“晚唐体”诗清寒,盛行于宋代,不同时期承担着不同使命,宋人对它的态度并不同。 C.“江西诗派”在宋代成就和影响最大,南宋曾陷入困境,“脱胎换骨”法使辞藻丰赡。 D.和清瘦型诗相比,富贵型

6、诗出现得较早,成就也较大,整体带有富贵气,更受诗人喜爱。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历史使命和风格类型两个维度论述了“晚唐体”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B.文章引用大量的诗论和诗例,用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展示“晚唐体”的风貌。 C.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模式,条理清晰地展示了自己的论证思路。 D.第四段交代“晚唐体”深入研究的意义后梳理了清瘦型诗和富贵型诗的大致脉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虽然宋诗发展的每一重要阶段,基本都有唐人的影子,但是,在面对唐诗时,宋人的态度实际上是矛盾的。 B.“晚唐体”的研究之所以有很大价值和意义,就

7、是因为它是宋代“江西诗派”之外成就和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 C.南宋“晚唐体”虽然承担革新宋诗,救治诗坛弊病的历史使命,但“江西诗派”对它应该是持反对的态度。 D.清瘦诗的格局日益逼仄,景物日益细碎,意象营造和风格追求日益清淡和寒瘦,甚至枯寂,成就可能越来越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 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同时,报告指 明了今后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8、”。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带动了农村学龄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教育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不断提升教育的质量。过去五年,从教育投入、师资建设到办学条件,国家全面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从农村教 育投入看,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生均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 “三个增长”高水平完成,农村生均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的增 幅更大。从农村师资建设看,师生比是师资数量充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全国师生比和农村师生比 都呈现出提高趋势,而且农村提高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农村办学条件看,农村危房面积 不断减少,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

9、国家高度重视下,农村教育发展更有保障,办学 水平持续提高,一些农村学校还出现了学生回流的现象。从资源配置角度看,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有序实现城乡在 生均意义上教育资源均等,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第二步,逐渐建立起基于城乡学校规模效率 特征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政策,让城乡学生在获得基本教育服务方面享有基本相同的机会。 当前与未来较长段时间内,我们要为实现第二步目标而努力。第三步,积极推进以城乡师资质 量均衡化为核心的城乡教育服务质量均衡化,通过城乡师资初次配置、二次配置、城乡教师 专业发展机会的均衡配置,实现城乡教育服务质量均衡化。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条件成熟的 时候,要不失

10、时机地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均衡化。(摘编自林露寒门难出贵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理念如何落地 材料二:近日,临沧市制定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因 地制宜、标本兼治、城乡统筹、分步实施、分类推进”的原则,强化工作措施,以实现消除大 班额、学校班额基本达标为目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缩小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 458 个大班额班级,通过方案的制定实施,力争在今年 消除大班额 303 个,消除超大班额 42 个;2018 年消除大班额 95 个,消除超大班额 18 个。确 保到 2018

11、 年底,全市基本消除 56 人以上大班额及 66 人以上超大班额。材料三:村料四:(云南日报)目前我国教育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在教育投资体制上一般是以城市为主,重点学校为主,这些城市的重点学校获得的教育经费最高,其次是一般市县的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 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差距拉大,“农村学校像非洲,城市学校像欧洲。”而且,近年来 学生和教师大量向城镇流动,使得农村学校生源和师资严重流失。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困就不会成为世袭。然而,我国城乡居民受教育的机会是很 不公平的。资料显示:城乡分割办学制度使农村儿童一开始就处于劣势,从而使 80%左右的农 村适龄人口无缘参加高考。随着高等

12、教育规模的扩大,高中教育的发展的不平衡和滞后,成为 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瓶颈。为了上大学,农村孩子要比城市孩子付出更艰辛的努力。农村学校留不住好老师。优秀教师流向城市,除了城市优越的环境因素外,主要是由于农 村教师工资不高,而工资以外的福利差距更大(城市老师有很大的补课生源,每个老师的补课 收入远远超过工资收入),近几年教师的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主要惠及城市教师,绝大部分 的农村教师生活依然清贫。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成为城市里一个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 体。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凸显。农民工子女一般进入不了城市优质公办学校就读。致使他们 的子女要么与父母分离,在当地受教育,在

13、缺少爱的环境中学习,使子女在学习、生理、心理、 行为养成等都面临着困惑;即便是进入了公办学校学习,民工子女们也经常感受到来自学校 的歧视,例如评奖评优老师和同学的日常言语、集体活动甚至作业批改等方面都有不公平待 遇。(摘自中国论文网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城乡教育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政府投入的资金过少,师资建设、办学条件的差异。 B.从临沧市的做法可以看出我们消除大班额,使学生自动到农村接受教育就能缩小差距。 C.由于教育的差距,社会资源的分布不公,很多孩子还没开始读书,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在农村的孩子不需要太努力地读书。D.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需要政府干预

14、,加大对教育投入、师资建设和办学条件的优化。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看出城乡教育五年来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农村教育有了显著 的发展,办学水平持续提高,甚至一些农村学校还出现了学生回流的现象。 B.材料二主要是通过临沧市制定城乡义务教育方案的大量数据向我们展示云南省已完成了 城乡一体化的工作。 C.根据材料三,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都认为教育不公最主要体现在社会权利和财富分配不均。 D.材料四介绍了目前我国教育以政府投资为主,并分析了教育不公的原因和应对的措施。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措施。(6 分)(三)文学类文本

15、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水家乡蔡楠鸬鹚我曾是一只野生的鸬鹚。我每年都从遥远的北方飞到遥远的南方去。白洋淀是我们候鸟的中转站。可那年我被渔民陈瞎子的渔网逮住了。那天,我飞过浩渺的水面,飞过远接百里的芦苇荡,来到了荷花淀。我看见了满淀的荷花艳丽无比,我看见了成群的鱼儿跳出水面闻香戏荷, 我还看见了一群姑娘划着小船唱着渔歌采摘莲蓬。我落在一片硕大的荷叶上,将我鹰般的身 体缩成了一只鸭的模样,我锐利的嘴被眼前的美景磨圆了。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捕鱼高手。 我想就是现在饿死,我也不愿破坏眼前的宁静啊。不知过了多久,我的眼前刷地落下一道白光,我就被一张渔网罩住了。渔

16、网慢慢收拢, 我看到了苇帽下一张黝黑年轻的脸,在阳光里得意地笑着,笑得眼睛都没了缝隙。我一下子 就被激怒了。我缩成鸭一样的身体恢复了鹰的模样,铁青的羽毛闪着冷光,我磨圆的嘴重归 锐利。等到那人撒网抓住我的双腿时,我奋力一扑,就啄住了他的左眼从此,陈大船就 成了陈瞎子。我还是成了陈瞎子的俘虏。我时刻准备迎接陈瞎子对我的报复。然而,陈瞎子眼伤痊愈 以后,却给我带来了一只漂亮的母鸬鹚:它羽毛洁白,双目含春,翅膀缓缓扇动,犹如一团 芦花飘落在了船上。我感受到了它强烈的召唤和无声的撞击。我轻啄着它光滑柔顺的羽毛, 急不可耐地说,白鸬,我不走了。我就这样留了下来。陈瞎子成了我的主人。不久,我和白鸬开始在白

17、洋淀生儿育女了。白洋淀成了我的家乡。鱼鹰几年以后,陈瞎子成了白洋淀有名的鹰王。我们一家十口都成了他的鱼鹰。 做鱼鹰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我们经常是清早就随陈瞎子进淀,傍晚才上岸。陈瞎子在我们的脖颈上套一个草环,我们抓到大鱼,只能吞一半,留一半,叼上船,他就让我们全部吐 出来,只让我们吃他准备好的小鱼。可我们还是乐此不疲。我和我的白鸬率领儿女们不停地游动在风景秀丽的白洋淀里。苲 草青青淀水明,小船满载鸬鹚行我们在捕鱼生涯里练就了高超的本领。记得那一次围攻 荷花淀里的鱼王花头,我、白鸬和儿女们有的啄眼,有的叼尾,有的衔鳍,一起把花头弄上 了船。陈瞎子逢人便讲,我这鹰王逮住了鱼王,奶奶的,六十多斤呢!听

18、到这话,看着陈瞎 子独眼里抑制不住的光芒,我也用我的黑翅膀覆住白鸬的白翅膀,在儿女们的欢呼声里柔情 地啄着它的脖颈。做鱼鹰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卖了那条大鱼以后,陈瞎子的好运来了。他 换了大船,娶了媳妇儿,转年就有了一个双目齐全的儿子。老等 陈瞎子的好日月终于在白洋淀几度干涸后结束了。就像他的老婆在生完第四个孩子后突然病死一样。水干了,鱼净了,鱼鹰便没有了用场。我、白鸬和孩子们也难逃厄运。我的儿 女们先后被陈瞎子卖到了南方,只剩下我、白鸬,一起陪着陈瞎子慢慢老去。终于,在芦苇干枯、荷花凋败的时节,和我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白鸬在吃了一只有毒 的田鼠之后离开了我和陈瞎子。陈瞎子夹着铁锹,抱着白鸬,肩

19、扛着我来到了村边的小岛上。 他挖了个坑,把白鸬埋了。就在埋白鸬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孤坟,那是他老婆长眠的地方。 陈瞎子一边梳理着我脏乱的羽毛,一边絮絮叨叨地说,老伙计,你走吧。淀里建了个旅游岛, 再不去,你就会被我卖到那里供游人观赏了。没有了自然鱼,他们养了鱼,要你抓鱼表演给 游人看呢!陈瞎子把我往蓝天上送去。我抖动着衰老的翅膀,嘎嘎地叫了两声。 我终于没能飞出白洋淀。尽管我曾是一只野生的鸬鹚。我已经融入了这方水土。白洋淀就是我的家乡。我在干旱的淀边,凝望着天空,凝望着远方。我伸长了脖子久久地等待。我 愿意做白洋淀最后的一只鱼鹰,最后的一个守候者。一直等到水的到来,一直等到鱼的到来。后来,我就成

20、了白洋淀一只长脖子老等。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交代了写作的对象。家乡是鸬鹚和陈瞎子共同的家乡,也和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白洋淀的美丽动人,推动了情节 的发展。 C.陈大船和鸬鹚互相映衬,都有过幸福的家庭,又同样因为环境恶化而失去爱人,甚至失去 栖身之所。 D.文末将画面定格为一个特写镜头,老等伸长脖子痴等的形象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期待 和无奈,极富感染力。8.小说的三个标题独具匠心,请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6 分)9.小说以鸬鹚为叙述主体,并采用

21、了第一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萧俛,字思谦。贞元七年进士擢第。元和十三年,皇甫镈用事,言于宪宗,拜俛御史中丞。俛与镈及令狐楚,同年登进士第,二人双荐俛于上。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 赐绯鱼袋。穆宗即位之月,议命宰相,令狐楚援之,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仍赐金紫之服。十月,吐蕃寇泾原,命中使以禁军援之。穆宗谓宰臣曰:“用兵有必胜之法乎?”俛对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圣主不得已而用之。以仁讨不仁,以义讨不义,先务招怀,不 为掩袭。古之

22、用兵,不斩祀,不杀疠,不擒二毛,不犯田稼。安人禁暴,师之上也。如救之 甚于水火。故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此必胜之道也。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 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帝然之。时令狐楚左迁西川节度使,王播广以货币赂中人权幸,求为宰相。而宰相段文昌复左右 之。俛性嫉恶,延英(殿)面言播之奸邪纳贿,喧于中外,不可以污台司。事已垂成,帝不之省,俛三上章求罢相任。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 拔而涉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俛趣尚简洁,不以声利自污。在相位时,穆宗诏撰故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神道碑, 对曰:“臣器褊狭,此不能强。其子王承宗先朝阻

23、命,事无可观,如臣秉笔,不能溢美。或 撰进之后,例行贶遗。臣若公然阻绝,则违陛下抚纳之宜;俛受之,则非微臣平生之志。 臣不愿为之秉笔。”帝嘉而免之。俛家行尤孝。母韦氏,贤明有礼,理家甚严。俛虽为宰相,侍母左右,不异褐衣时。丁 母丧,毁瘠逾制。免丧,文宗征诏,恳以疾辞。既致仕于家,以洛都官属宾友,避岁时请谒之烦,乃归济源别墅,逍遥山野,啸咏穷年。(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B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24、C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D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三品以上紫袍,五品以上绯袍; 而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代五品以上佩鱼符袋。B吐蕃,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它的实际立国者松 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因此吐蕃与唐朝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C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及近郊警备任务的军队。 因时代、文化与地

25、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军、御林军等。D节度使,官职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 度使”。节度使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后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 财、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萧俛反对不义战争。吐蕃进犯泾原,朝廷派宦官带领禁军前去支援,他认为作为王 者之师有征讨之举而没有杀伐之事,就是必胜之道。B萧俛本性嫉恨奸邪。王播用金银财宝贿赂宦官宠臣,求取宰相之位,萧俛对此痛恨 至极,力谏无果,自己请辞相位。C萧俛为人耿介自清。皇帝让萧俛为王承宗之父撰写碑文,萧俛认为王承宗在先朝违 抗王命,无可观事迹,

26、因此不愿为其父执笔。D萧俛追求清静洒脱。萧俛居官后,为避免老部下和朋友逢年过节宴请、拜谒的麻烦, 就回归济源别墅,过着吟咏逍遥的生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 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赐绯鱼袋。 (5 分)(2) 古之用兵,不斩祀,不杀疠,不擒二毛,不犯田稼。安人禁暴,师之上也。(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

27、。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注: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词闲居瓢泉之作。鹈鴂:离骚补注说:“鹈鴂、 杜鹃实两种”。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 作。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14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正面衬托人间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铺垫。 C词中大量引述历史故事,用简练的语言铺叙了古代的人间种种离情别恨。 D结尾

28、点题,从上文中凌空驰骋的眼前景的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15请从情感内涵方面比较分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与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句的同异。(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2) 阿 房 宫 赋 首 段 写 出 阿 房 宫 的 庞 大 高 峻 , 气 势 不 凡 的 句 子 是: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写

29、诗人突发奇想,借 月传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一段溪流、一座断桥、一棵古树、一处老宅、一块残碑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看似匮乏实则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经过 的开发,便会引爆乡村旅游。因此,田园综合体顺 应这股大潮 。然而,(),它将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对农民来说, 和抛家别亲地进城务工牺牲太大,在本区域内多元发展,从多 个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取收益的模式更为可行。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没有支撑产业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产业是核心。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包含农、林、牧、渔、加工

30、、制造、餐饮、酒 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文化是灵魂。田园综合体要把当地时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 来,让人们可以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以此引导人们重新思考生产与消费、 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从而产生符合自然规律的自警、自醒行为,在 中 自娱自乐,化身其中。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没有比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心必背;没有支撑产业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B.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C.没有比较高的生活

31、水准,人心必背;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D.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田园综合体没有产业支撑,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匠心独运应运而生流离失所耳濡目染 B.别具匠心油然而生流离失所潜移默化 C.匠心独运应运而生背井离乡潜移默化 D.别具匠心油然而生背井离乡耳濡目染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现今的田园综合体,则在单一的旅游功能上更加丰富 B.现今乡村旅游活动,则在单一的旅游功能上更加丰富 C.现今的田园综合体协同乡村旅游发展 D.现今的乡村旅游协同田园综合体发展20.赵

32、勇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资金不够,向李文借款人民币 20 万,双方约定月利率为 1%, 还款日期为一年后(2020 年 6 月 15 日),赵勇向李文出具借条。借条中存在多处问题,请 你找出 5 处并作修改。(5 分)借条 因自主创业需要,现借贰拾万圆整,所借现金现已收到,利率为 1%,2020 年 6 月 15日到期时本息一并还清。 敬请惠存借款人:小勇6 月 15 日21汉字文化魅力无穷,儒释道文化又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请参照下面的示例,从 结构特点和蕴含道理两方面对“儒”字或“道”字作简要解析。(6 分)佛:左边是“人”,右边是“弗”,合起来仿佛是说“人不要”的意思。这分明是说要 摆脱私心的

33、束缚,超脱对外物的追逐,即“放得下”。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1)新中国历代领导人把“人民放在心上,使命扛在肩上”作为对人民的庄重承诺。习 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自始至终彰显“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担当和情怀。(2)慕生忠和孔繁森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长期扎根西藏,矢志艰苦奋斗,默默奉献,促 进西藏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他们在氧气最稀缺的雪域高原,不断抒写和丰富“老西藏精神”。(3)以钱学森和罗阳为不同时代优秀代表的航天航空人,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默默 无闻,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他们用赤胆忠心诠释着“恪尽职守为国家” 的信仰,用责任与生命托起导弹和战机完美升空。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