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统编版高一语文寒假轻松衔接.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561680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统编版高一语文寒假轻松衔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代诗歌鉴赏统编版高一语文寒假轻松衔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统编版高一语文寒假轻松衔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统编版高一语文寒假轻松衔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4)古代诗歌鉴赏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轻松衔接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雨后独行洛北欧阳修北阙望南山,明岚杂紫烟。归云向嵩岭,残雨过伊川。树绕芳堤外,桥横落照前。依依半荒苑,行处独闻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写雨后诗人独自出行时,登上洛阳城北门楼的所见与所感,结尾隐隐透露出落寞和忧郁的情绪。B.颔联,写云飘向嵩山,“残雨过伊川”,是诗人眼见之景,均为实写,写出了“望”的神气与力度。C.尾联“半荒”而“依依”,从“依依”二字,可以想见此庭苑昔日人物繁富,珠歌翠舞,烜赫一时。D.“行处独闻蝉”,全诗画面皆从诗人静观中得来,而结尾却突发蝉

2、声,是诗人“后声夺人”的绝招。2.诗人以画家的技巧描写景色,极富层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我亦卜居者辛弃疾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闾。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论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注】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夏,当时辛弃疾因带湖居所被焚,计划迁居但最终迁居未果。卜居相传为屈原被放逐后所作。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3.下

3、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开篇表达了对屈原的仰慕与追思,“亦”暗示了自己与屈原被逐的相似遭遇。B.词人借物抒怀,表明自己愿作一匹气宇轩昂的千里马,不愿作一只随波逐流的野鸭。C.词人感慨幸好还携带了一束书,塑造了火灾后虽家徒四壁但心境乐观的词人形象。D.结尾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词人决意放下功业,在此结庐,享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4.小序中称此词为“戏作”,请结合全词内容,从艺术手法角度简析“戏”体现在哪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

4、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6.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把酒问月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

5、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注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丹阙:朱红色的宫殿。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展示了诗人飘逸浪漫的“谪仙人”形象,这是绝妙的自我造像。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B.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C.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着“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这两句有错综、回环之美,且

6、有互文之妙。D.本诗的开篇句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开篇句内容大致相似,所用手法相同;而结句则与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样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8.简要分析诗人笔下的“月”有哪些特点。请紧扣文本作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释】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第三年。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生动地表现出词人纵情豪饮的情状,“复”“仿佛”二词表现力强。B.家童雷鸣似的打鼾声和

7、江流声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烘托了词人的心绪。C.“夜阑风静縠纹平”这一景物描写反映了词人心灵的超越,自然地引出后文。D.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婉约而沉郁的艺术风格。10.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根据全词简要概括。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B.词的上片描述了芭蕉树的“形”与“情”,

8、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起来,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12.有人评论: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做简要分析。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甲)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乙)天末怀李白杜甫

9、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注天宝三年(744),李白遇杜甫于洛阳,深结厚谊。后李白往江东,杜甫赴渭北长安。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论文:此处指论诗。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的秦州。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而还至湖南。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尽头。魑魅: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是律诗,形式规整,言简而义丰,从诗题来看都表现了杜甫对李白的思念。B.甲诗开头四句从诗坛地位、思想情趣、诗歌风格三个方

10、面对李白的诗做出高度评价。C.乙诗首句以秋风比兴,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对友人关切的心情,言浅情深。D.乙诗颈联,一“憎”一“喜”道出的是自古以来才智人士总是命途多舛的共同命运。14.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注】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注】黛蛾:犹黛眉。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B.古人鸿雁传书,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

11、目成愁。C.“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D.全词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格,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16.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均为实写”错误。“云飘向嵩山”,为实见之景;“残雨过伊川”,是想象,当为虚写。2.答案:远近结合(从远到近)。先从远处着笔,写登楼远眺,南山晴岚紫烟缭绕,云彩向嵩岭飘游,描绘出朦胧神秘的景象;再将视线拉近,渲染夕阳西下绚丽的景象,最后以近景收束,半荒的旧苑、耳边的蝉鸣,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油然而生。色彩

12、搭配上富于变化,有层次感。“绿树”“繁花”“堤岸”“长桥”沐浴在夕阳绯红的余晖中,形成艳丽与柔和的色彩对比,表现出万物经雨水洗涤以后鲜活而丰富多彩的美。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描写了作者雨后独自一人,行经洛阳城北门所看到的自然风光,荒寂中流露出一抹淡淡凄凉,有别样的意趣与雅致,真可谓是寓情于景、回味无穷。作者站在北阙楼前远望南山,见到了雨后岚气与阳光折射出的紫烟交汇在一起,幻化出海市蜃楼般的仙境的壮观景致。如此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完美地展现出“远望”的神清气逸,巧妙地将雨后景象进行了脱俗意会,透露出如临仙境的感觉。作者从高处和虚处着笔,渲染出嵩山的云霞变幻,突出其神秘和

13、高危。颈联将视界拉近距离,展示一幅绚丽的景象。洛河畔的长堤长满鲜嫩的芳草,杂开七色野花。浓密的树荫围护长堤,是两条横列直线的构图。呈弧形曲线的长桥卧波在两条河岸直线上,此线条又与堤坝、树林带状直线平行,跟远处圆形的落照构成巧妙和谐的线条对比。“绿树”“繁花”“堤岸”“长桥”色彩搭配,富于变化,有层次感。尾联忽然又笔锋一转,“依依半荒苑,行处独闻蝉”,这无疑是对昔日繁华的一种眷念;结尾“行处独闻蝉”,寂静之中突发蝉鸣,如歌如泣,引人怀思,孤寂落寞之感油然而生。总体而言,诗人以画家的技巧描写景色,从远到近,色彩变化,极富层次感。3.答案:D解析:D“在此结庐,享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错误,由注释“

14、当时辛弃疾带湖居所被焚,而迁居瓢泉未果”可知,辛弃疾乔迁新居,未能实现,因此不可能“在此结庐,享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故选D。诗歌鉴赏:上阕道出词人晚年的状态;一是经济状况比较窘迫,因为生病不能喝酒,家中的歌妓也都打发走了,家是除了书以外没有更多的东西;二是安贫乐道的心态,词人以屈原明志,宁清贫而独立,不随波逐流。下阕起始连用“乌有”“亡是”“子虚”三个典故,言舞、歌,酒这样的身外之物皆不足道。遗憾的是以前的老朋友们现在大多数都疏远了,只剩下两三个还常常来往,心里有了事情也不知道的谁倾诉。令人高兴的是,晚年总算有了个可以栖身的地方。全词语言旷达冲淡,虽略有政治失意的遗憾痛楚,但总体上来看,更

15、多的则是表现出安贫乐道的心态。4.答案:以家具少于车的夸张语气调侃自己家中的困窘。“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运用夸张的手法,写自己“家徒四壁”的困窘。以与虚拟人物歌舞纵饮的热闹来反嘲自己因病止酒、遣散歌者、故交疏离的冷清。“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用典,以与子虚赋中乌有、亡是、子虚等虚拟人物歌舞纵饮的热闹反衬自己的孤独。以白鹤飞来又忽去戏谑自己渴盼知音而不得的失落。“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忽去”词人想要与他人畅叙幽情,却发现只能与飞来的白鹤交流,结果白鹤又飞走了,用戏谑的语言表达知音不得的失落。解析:此处的“戏作”有戏谑、调侃、自嘲之意,结合诗歌手法、内容分析这一特点的体现。“借车载家具

16、,家具少于车”写诗人乔迁新居,借了别人的车来拉家具,却发现家具比车还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写自己“家徒四壁”的寒窘。“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用典,结合注释可知,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写诗人与虚拟人物歌舞纵饮的热闹来反嘲自己搬家之时没有歌、没有舞、没有酒,“故人疏”的冷清之感。“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写诗人想要与他人畅叙幽情,却发现只能与飞来的白鹤交流,结果白鹤又飞走了,用戏谑的语言表达诗人渴盼知音而不得的失落。5.答案:B解析:“白水光参差”,参差,原指长短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稻田水光闪烁,明暗不定。不是“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17、”,而是“远望田埂笔直如线,一片清水粼粼闪光”。6.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解析:酬乐天: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的怅惘;颈联对仗工整,富含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整首诗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7.答案:D解析:“一样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错,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以酒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表达的并非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8.答案:崇高神

18、秘。“人攀明月不可得”“宁知晓向云间没”写月之高高在上,晓至人不知其踪,表现了月之崇高神秘。美好多情。“月行却与人相随”写月伴人行,表现了月之美好多情。皎洁美丽。“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中“飞镜”之喻,绿烟散尽,清光焕发,写出了月之皎洁美丽。永恒长在。将人与月对照,古今人事更替,而月夜至则悬天,写出了月之永恒长在。解析:“人攀明月不可得”写明月高悬,欲攀不能,使人感到可望难即,莫测高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写只见月亮晚间从海上升起,哪知早晨在云间消失。这几句写出了明月对于人来说可望而不可即,来处可见,去处却不可知,可见月之崇高神秘。“月行却与人相随”写无论人们在夜晚走到

19、哪里,都能得到月光的照拂、陪伴,写出了明月于人可亲,月伴人行,可见月之美好多情。“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是对月色的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这两句写出了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后那种光彩照人的美丽,可见月之皎洁美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写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后两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可见月之永恒长在。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D项,“婉约而沉郁的艺术风格”分析错误。由

20、注释可知,这首词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际,但最后两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却依然让我们看到了苏轼旷达的一面,故这首词依然反映了他豪放而飘逸的艺术风格。10.答案:历尽宦海浮沉的迷茫和孤寂。无法解脱而又力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对世俗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和潇洒如仙的旷达胸襟。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首词上片叙事,主要描写其醉态。下片写其酒醒时的思想活动。“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写敲门不应而坦然处之,展示出了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和超旷的精神世界。“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两句饱含了词人切身的感受,恨自己身不由己,不知何时才能放下功名利禄。再结合注释可知,词人有此感受的原因是

21、历尽宦海浮沉,想力求解脱而又无法解脱,因此词人在这里就有了迷茫和孤寂,就有了人生困惑和感伤。“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写苏轼要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融于大自然中,表达出词人对自由的向往和旷达的胸襟。11.答案:A解析:“窗前谁种芭蕉树”意为: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的芭蕉,寄托了自己的情思。12.答案:从字面上看,“起来听”似乎纯系由于“北人不惯”,但这里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也就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难以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导致的不惯。解析:此题要求结合李清照的生平来简要分析,首先抓住关键词“北人”,“北人”,实

22、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李清照此时已是漂泊沦落之人,“北人”正切合此时的身份和心境。词人通过长夜孤枕难眠、雨打芭蕉之声的单调连绵和客居异乡的飘零处境,抒发了深沉浓重、凄凉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13.答案:C解析:C项,“乙诗首句以秋风比兴”错误,以秋风起兴,没有比喻。故选C。14.答案:甲诗颈联既有对诗人身处渭北所见实景“春天树”的描绘,也有对李白身处江东远望“日暮云”的虚景想象,从两处着笔,虚实结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乙诗首联以实写秦州秋凉起兴,由此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

23、他的悲惨遭遇愤懑不平。解析:甲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渭北春天树”是实,杜甫此时在渭水;“江东日暮云”是虚,诗人联想起李白在江东的场景;当诗人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诗人之时。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乙诗首联“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诗人说: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以秋风起兴,这是实写。次句不言自己的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反而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这是虚写。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

24、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这一联虽细想想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仍难平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15.答案:B解析:下片中“过尽飞鸿字字愁”的意思是“眼看着一队队排成一字形飞过长空的鸿雁,似乎是一个个愁字”,因此“字字”指排列成行的“雁字”,而非书信中的字字句句。16.答案: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翻译亦可),借景(物)抒情,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描绘

25、了女子独倚高楼、遥望远方的画面,表达了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苦闷之情。解析:根据词作整体呈现的内容可知,本词的词眼为“愁”,词人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悲凉凄清的独倚高楼的画面,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首句写女子和情人分离,彼此天各一方,别恨离愁之长。次句写无人对语,独居高楼,感到凄凉。“欲见”两句写怀人之切,其中“回肠”突出了内心之痛,表达了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黛蛾”两句写这位女子愁眉难展的情状,由于别恨难消,故存于心头而现于眉梢,以至于常常愁眉紧锁。尽管春天来临,春风吹绿了大地江岸,吹开了百花吐艳,但无论如何也吹不展她的一双愁眉。因此,全词表达了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苦闷之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