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基础知识 统编版高一语文寒假轻松衔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庖丁解牛》基础知识 统编版高一语文寒假轻松衔接.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庖丁解牛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轻松衔接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
2、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手法,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3、二、文言知识【通假字】1.砉然向然(同“响”,响声)2.技盖至此乎(同“盍”,何、怎么)3.批大郤(同“隙”,空隙)【一词多义】1.解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剖开,分割肢体)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免除)(荆轲刺秦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释,解答)(师说)月既不解饮(能,会)(月下独酌四首其一)2.为怵然为戒(作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视为止(介词,因为)不足为外人道也(跟,同)(桃花源记)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童趣)由也为之(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愿为小相焉(做)(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古今异义】1.依乎天理(古义: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
4、)2.视为止,行为迟(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3.吾见其难为(古义:此处指很难下刀。今义:使人为难。)4.因其固然(古义:牛体本来的结构。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5.虽然,每至于族(古义:尽管这样。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良庖岁更刀(每年)族庖月更刀(每月)名词作动词足之所履(踩)形容词作名词而刀刃者无厚(厚度)形容词作动词善刀而藏之(揩拭)【特殊句式】1.省略句如土委地(“委”后省略“于”)怵然为戒(“为”后省略“之”)视为止,行为迟
5、(两个“为”后均省略“之”)2.宾语前置句技经肯綮之未尝(应为“未尝技经肯綮”)3.状语后置句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应为“其于游刃恢恢乎必有余地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应为“而刀刃若于硎新发”)4.判断句臣之所好者道也(“也”表判断)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忖度(d)哂之(x)舞雩(y)喟然(ku)B.觳觫(sh)便嬖(bin)邪侈(ch)庠序(yn)C.庖厨(po)肯綮(qn)怵然(sh大郤(x)D.章甫(f)褊小(bin)中音(zhng)铿尔(kng)2.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释刀对曰/释:放下B.以无厚入有间/间:空隙C.善刀而
6、藏之/善:好的D.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吾见其难为B.虽然,每至于族C.依乎天理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砉然向然B.技盖至此乎C.善刀而藏之D.肩之所倚,足之所履5.下列加粗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刀刃者无厚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良庖岁更刀,割也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D.越国以鄙远6.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之解牛之时,(臣)所见无非牛者B.(解牛之声)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C.(王)为之四顾,(王)为之踌躇满志D
7、.吾闻庖丁之言,(吾)得养生焉7.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一家票房扶摇直上,其他电影退避三舍,如果这都是大片的艺术质量和观众审美选择的结果,的确没什么话可说。B.陆续出台的房改令意图大相径庭,都是想通过合理控制房价而稳定房地产市场。C.立于山巅,叹,你我不过天高地迥间平凡而渺小的生灵,与山同栖于这朗朗乾坤之中,日升月落,云卷云舒,心已驰,神已往。D.唐朝诗人李白曾说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可见前人对于鹏程万里的看重。把下列空白处补写完整8.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而稍后,_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_学派的代表人物。名_,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8、。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吏,但学识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_”。宋王偃昏庸残暴以致亡国的现实对庄子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他不再出仕(做官)与统治者合作。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9.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_,是著名的经典著作。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_、_和_,内篇共7篇,是庄子本人所作,是全书的精华部分,全面阐述了庄子的_观、_观、_观、_论和政治论;外篇15篇,是内篇的补充和发挥,观点阐述的更为明确和具体,对丑恶现实的愤慨表现的更为强烈;杂篇共11篇,是庄子后学对
9、庄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养生主选自内篇,是庄子宣扬其养生之道的文章,其中引入了庖丁解牛的寓言论证了人处世间能“_”“_”的方法。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庖丁解牛中,庖丁解牛三年之后达到的境界是:_。(2)庖丁解牛遵循“_”“_”的规律,由此可知,庖丁解牛遵循事物的规律。(3)庖丁解牛采取谨慎的态度,遇见难以下刀的地方,就“怵然为戒,_,_,_”。1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正确的句子,使之前后连贯。(填写序号)庖丁解牛的技术由低到高分为三个阶段,即“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由此,我联想到佛家的人生三境界:_;_;_。这样看来,庖丁解牛技术的三个阶段和佛家
10、的人生三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比附起来,还可以一一对应。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课内文言文字音的能力。A.“度”应读“du”、“哂”应读“shn”;B.“觫”应读“s”、“便”应读“pin”、“庠”应读“xin”;C.“綮”应读“qng”,“怵”应读“ch”。故选D。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C.句意: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善:揩拭。故选C。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难为”,古义,很难下刀;今义,使人为难。多亏(指做了不容易做
11、的事)。句意:我看到它难以处理。B.“虽然”,古义,虽然是这样;今义,转折连词。句意: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C.“天理”,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句意:顺着牛体天然的结构。D.“未尝”,未曾;没有。古今意义相同。句意:几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故选D。4.答案:D解析:A.“向”同“响”,发出响声。B.“盖”通“盍”,怎么。C.“善”通“缮”,擦拭。D.无通假。译文: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倚靠的地方。故选D。5.答案:D解析:例句:“厚”,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厚度。A.“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水。B.“年”,名词做状语,每年。C.“舍”,名词活用作动词,筑
12、舍定居。D.“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故选D。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之省略句的能力。C.正确且完整的内容为:(臣)为之四顾,(臣)为之踌躇满志。此句为庖丁对文惠君说的话。句意: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故选C。7.答案:B解析:A.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比喻仕途得意。正确。B.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和“都是”矛盾,错误。C.天高地迥:天空深邃,平坦辽阔。正确。D.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正确。故选B。8.答案:战国;道家;周;出世9.答案:华南经;内篇;外篇;杂篇;宇宙;历史;人生;道德;保身;全生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10、(1)答案:未尝见全牛也(2)答案:依乎天理;因其固然(3)答案: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解析:本题考查诗文默写。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1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做题时要瞻前顾后,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所见无非牛者”,即“所见是牛”,或者“看牛是牛”。这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人生境界是一致的,即所见之物就是事物本身。“未尝见全牛”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佛家人生第二境界关注的不再是山水的全貌,而是一石一木、一朵涟漪。“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解牛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技术隐去,解牛过程“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成为一种享受。“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河水,不过,人已经变了,不再囿于一石一木、一朵涟漪,而是物我合一、物我两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