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550686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2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所辑录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孔子和儒家学派的主张。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C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四书”。齐桓晋文之事充分体现了孟子善譬、善辩的语言艺术和纵横捭阖的文章气势。D左传又名左氏春秋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国别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传”是对经书的注解

2、。二、情景默写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 。” (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的句子是“ , ”。(3)庖丁解牛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句子是“ , ”。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突出“以神遇”与“神欲行”。三、选择 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运用的灵活性,能有极大的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

3、有“大文章”成“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相、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zhu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b,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文法”,遵循着中国建筑的“词汇”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字音以及注音字的字形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f辍壁Bf辍璧Cf

4、缀壁Df缀璧4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B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关汉卿窦娥冤)C像我这样的家伙,匍匐于天地之间,有什么用处呢?(莎士比亚哈姆雷特)D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齐桓晋文之事)5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四、小阅读-课内6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的论辩一波三折,摇曳生姿。有时故意避开话题,有时故作顿挫,反映了文章高度的艺术水平和孟子的论辩风格。梳理文章思路,简要概括孟子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说服齐宣王采纳“保民而王”的主张的。五、文言文阅读阅

5、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文本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

6、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文本三: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盘也,民者水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已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

7、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落。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焉而亡。(节选自荀子君道)【注】仪:指日晷仪,用日影度量时间的仪器。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8、)A三驱,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指田猎时网设三面,留一面不设,不过分捕杀。B豫游,指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游为“游”。C度,丈量的意思,与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的“度”含义不同。D社稷,“太社”与“太稷”的合称,社是谷神,稷是土神,后用来借指国家。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彼其人者A生乎今之世B而志乎古之道C晓然D独明于先王之E所以得之F所以G失之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提出君王积累德义的十种具体做法,并表示唐太宗如能做到“十思”,便可“尽豫

9、游之乐”、“鸣琴垂拱”,坐享其成。B文本二阐述了君王应以推己及人之心推恩,以及推恩的好处和不推恩的害处,鼓励宣王效法古人,推恩于百姓。C文本三用气势充沛的排比句论述了“君”与“民”的关系,强调人民在国家政权中至关重要的作用。D三则材料,都能针对言说对象的身份、地位和心理提出建议,因此容易被对象所接受,这体现了先贤的智慧,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11三则文本都谈到了“为君之道”,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0、材料一: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二: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节选自阿房宫赋)材料三: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暴王之所以失国家,危社稷,覆宗庙,灭于天下,非失人者,未之尝闻。今有土之君,皆处欲安,动欲威,战欲胜,守欲固,大者欲王天下,

12、小者欲霸诸侯,而不务得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曰: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曰:然则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朝廷闲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仓廪实而囹圄空,贤人进而奸民退。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其士民贵武勇而贱得利,其庶人好耕农而恶饮食,于是财用足而饮食薪菜饶。是故上必宽裕而有解舍,下必听从而不疾怨,上下和同而有礼义故处安而动威战胜而守固是以一战而正诸侯。不能为政者,田畴荒而国邑虚,朝廷兇而官府乱,公法废而私曲行,仓廪虚而囹圄实,贤人退而奸民进。其君子上谄谀而下中正,其士民贵得利而贱武勇,其庶人好饮食而恶耕农,于是财用匮而食饮

13、薪菜乏。上弥残苟而无解舍,下愈覆鸷而不听从,上下交引而不和同,故处不安而动不威,战不胜而守不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节选自管子五辅)12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上下和A同B而有礼义C故D处安而动威E战胜而守固F是以G一战H而正诸侯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指被攻占,六国论“洎牧以谗诛”的“诛”指被杀害,两者用法相同。B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后语义引申成为王室、国家的代称。C治,与下文“乱”相对,文中指治理得好,君主向往的“治世”指太平盛世。D

14、疾,指憎恨,成语“疾恶如仇”“疾言厉色”等中的“疾”还保留了该义项。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指出当时百姓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生活困苦,荒年免不了饿死,这是由君王“制民之产”不当造成的。B材料二指斥秦统治者只图个人享乐不顾百姓,横征暴敛,挥霍无度,从对比中体现人心事理,揭示出秦王朝无道而咎由自取的历史结局。C材料三认为从历史经验看,能建功立业、声誉昌隆、名播天下、流芳后世的君主,都是因得到了民心;而国破家亡的,无不是因失去了民心。D材料一与材料三都认识到道德教化的作用,不同在于,前者肯定道德教化在治国中的首要地位,而后者认为须兼重“德

15、治”与“法治”。1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16三则材料都强调执政为民,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

16、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

17、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选自齐桓晋文之事)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故民之从之也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B提刀而立,为之四顾夜缒而出,见秦伯C阙秦以利晋樊哙侧其盾以撞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吾其还也18下列各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以其无礼于晋B臣之所好者道也是寡人之过也C若属皆且为所虏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夫晋,何厌之有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桓晋文之事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王道主张。文章欲擒故纵,层层深入,反复诘难,句式不断变化,如滔滔江河一气呵成,

18、表现出孟子散文逻辑缜密、气势磅礴的论辩特色。B庖丁解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庖丁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以及成功后的志得意满。文章用寓言的形式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迎刃而解。C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临危受命,他洞悉当时的形势,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终于以一己之力,使郑国免于灭亡,他临危不惧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外交才能,为人赞叹。D鸿门宴记述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剑拔弩张、险象环生的全过程,塑造了项羽恃勇骄横、深谋远虑、随机应变的形象,也写出了刘邦善于采纳意见、知人善任、有奸必肃的性格。20翻译下列句

19、子。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过秦论贾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

20、、燕、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

21、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

22、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1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天下云集响应外连衡而斗诸侯却匈奴七百余里履至尊而制六合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序

23、八州而朝同列囊括四海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追亡逐北A/B/C/D/22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A铸以为金人十二B委命下吏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D不拘于时,学于余2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而倔起阡陌之中”与“越陌度阡”(短歌行)两句中的“阡陌”意思不同,前一个指田间小路,后一个比喻门路、途径。“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与“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鸿门宴)两句中的“山东”意思一样,都是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然秦以区区之地”与“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答司马谏议书)的“区区”意思相同。七庙,同“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

24、的“庙”,指天子或诸侯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是王室国家的代称,只不过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秦离战国而王天下”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的“王”读音和用法皆相同。“群臣之不信”与“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信”意思相同,都是诚信可靠的意思。ABCD2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2)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3)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萧惠,字伯仁。太

25、平六年,讨回鹘阿萨兰部,征兵诸路,独阻卜酋长直剌后期,立斩以徇。时直剌之子聚兵来袭,阻卜酋长乌八密以告,惠未之信。会西阻卜叛,袭三克军。惠仓卒列阵,敌出不意攻我营。众请乘时奋击,惠以我军疲敝,未可用,弗听。乌八请以夜斫营,惠又不许。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兴宗即位。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惠曰:“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萧孝穆曰:“我先朝与宋和好,无罪伐之,其曲在我;况胜败未可逆料。愿陛下熟察。”帝从惠言,乃遣使索宋十城,会诸军于燕。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岁币请和。重熙十三年,夏国李元昊诱山南党项诸部

26、,帝亲征。元昊惧,请降。惠曰:“元昊忘奕世恩,萌奸计,车驾亲临,不尽归所掠。天诱其衷,使彼来迎。天与不图,后悔何及?”帝从之。诘旦,进军。夏人列拒马于河西,蔽盾以立,惠击败之。元昊走,惠麾先锋及右翼邀之。夏人千余溃围出,我师逆击。大风忽起,飞沙眯目军乱夏人乘之蹂践而死者不可胜计。十九年,请老,诏赐肩舆入朝,策杖上殿。辞章再上,乃许之,封魏国王。既归,遣赐汤药及他锡赉不绝。清宁二年薨,年七十四,遗命家人薄葬。讣闻,辍朝三日。惠性宽厚,自奉俭薄。兴宗使惠恣取珍物,惠曰:“臣以戚属据要地,禄足养廉,奴婢千余,不为阙乏。陛下犹有所赐,贫于臣者何以待之?”帝以为然。故为将虽数败衄,不之罪也。(节选自辽史

27、萧惠传)25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飞沙A眯目B军乱C夏人乘之D蹂践E而死者F不可G胜计。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阻卜酋长直剌后期”与“三子者出,曾皙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后”用法相同。B“惠仓卒列阵”与“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与妻书)两句中的“卒”均为通假字。C“师老民疲”与“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老”含义不同。D“不之罪也”与“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罪”分别为“归罪”和“罪过”之意。2

28、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平六年,西阻卜反叛,出其不意攻打萧惠军营,萧惠部众请求趁机迎击,乌八也请求夜劫敌营,但萧惠均未采纳;后萧惠设伏兵袭击取胜。B辽兴宗有一统天下之意,谋划夺取三关,于是召集群臣商议此事,萧惠认为辽强宋弱,建议辽兴宗亲率六军攻取三关,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C重熙十三年,萧惠奉命攻打李元昊,在河西将其击败,李元昊逃走,萧惠指挥先锋及右翼军拦截李元昊,夏军一千多人溃围,遭到迎头痛击。D重熙十九年,萧惠请求辞官,朝廷未允,他遵照诏令乘肩舆入朝、扶杖上殿,再次请求告老还乡,朝廷才批准。萧惠去世后,朝廷隆重哀悼。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先

29、朝与宋和好,无罪伐之,其曲在我;况胜败未可逆料。(2)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岁币请和。29萧惠主张征讨李元昊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D2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官知止而神欲行3C 4A 5“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或者“它们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的原因,就是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6第一步引导齐宣王抛开“霸道”而谈“王道”第二步引导齐宣王认识自己有“保民而王”的

30、条件第三步引导齐宣王认识“不忍之心”为什么合于“保民而王”的条件第四步为齐宣王进一步说明没有施行“保民而王”并非不能而是“不为”第五步指出齐宣王的“大欲”,并明言“以若所为”则“大欲”不能实现第六步引导齐宣王认识行“霸道”必败,行“王道”必胜的道理,要他采用“保民而王”的主张第七步阐述“保民而王”的具体措施7D 8ACF 9C 10(1)我只听说君主要修养自己的品德,不曾听说怎样治理国家。君主是日暑仪,人民是影子;日暑仪摆放得正,影子就会正。(2)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自降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先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11文本一重在强调君王应经常思考反省,积累德义;文本二提出君王要推己及人,推恩

31、保民;文本三则强调君王应树立榜样,爱民好士。12CEF 13D 14D 15(1)慎重办理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给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2)所以小祸是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削,大祸是身死国家被灭亡。由此看来,为政就不可不谨慎对待这些问题了。 16材料一侧重讲君主制民之产,先使百姓富足,再用礼义引导,即先富民再治民的执政为民方式。材料二侧重讲不贪财,不施暴的执政为民方式。材料三侧重讲用实际政绩来证明,既要宽厚又有威信的执政为民方式。17B 18C 19D 20(1)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2)慎

32、重办理学校的教育,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21D 22D 23C 24(1)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2)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3)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25BCD 26B 27D 28(1)我国前朝与宋朝和好,现在对方无罪而我国前去攻打他们,理亏在我们;况且胜负不可预料。(2)萧惠与皇太弟率军逼近宋朝边境,宋人不愿失去十座城池,增加岁币求和。 29李元昊忘恩负义;李元昊掠物不还;李元昊违背天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