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023615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齐桓晋文之事 同步练习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褊小(bin)庖厨(po) 侃大山(kn)陈词滥调(ln)B忖度(d)鞭笞(ch)闭门羹(gng)沐猴而冠(gun)C商贾(g)庠序(xing) 碍面子(i)卓有成效(zhu)D浸渍(z)赡养(shn)孺子牛(r)瞠目结舌(ch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驰援万户侯明察秋毫急风劲草B规矩流线形缘木求鱼通宵达旦C催眠及时雨寸草春辉敬谢不敏D商贾护身符屈指可数权衡利弊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无罪而就死地就:走向B挟太山以超北海超:超过C度,然后知长短度:衡

2、量长短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恒:守道不变二、选择类4指出通假字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刑:通“型”,作榜样。B对曰:将以衅钟衅:通“釁”,取牲血涂钟行祭。C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D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路途。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A貌恭而心不服B刑于寡妻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D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6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难道。难道您要拿起武器,危害您的臣下和士兵,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B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

3、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见:看见。见:被。一车木柴看不见,是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您不愿广施恩泽。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及:推及。尊奉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攀登。凭如此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简直像是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三、填空题7齐桓晋文之事文学文化常识(1)齐桓,即_,春秋齐国国君,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2)晋文,即_,春秋时晋国国君,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36前6

4、28年在位。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时称霸的诸侯,与_、_、_合称“春秋五霸”。(3)衅(xn)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4)钧:古代_单位,三十斤为一钧。(5)中国:古代指_。(6)商贾: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释为行商坐贾 ,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_。(7)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_。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 )(3)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4)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5)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7)以

5、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弃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主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6、,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7、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B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C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

8、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中心位于黄河流域一带,古称中土、中夏或中华。B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旧时也是对学者和老师的尊称,如孔门就尊称孔子为夫子。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D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弟姊妹为悌。孔子重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善于以退为进,引导话题。他不直接否定齐宣王希望“莅中国而抚四夷”的想法,而是用“缘木求鱼”之喻和“邹人与楚人战

9、”之例消解齐宣王称霸之心。B孟子善用整句,以增强语言气势。如他以“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等几句描述“发政施仁”产生的结果,因为形成了排比,所以气势酣畅,很有感染力。C孟子施政之策,内容十分具体详实。他描述王道景象时所用的数字,如五亩、百亩、八口等,对实施王道的宅之面积、地亩数量、家庭人口做了具体规定。D最后孟子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对作为统治者的齐宣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绘的一幅王道乐土图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3经过孟子

10、的游说,齐宣王表示“请尝试之”,接着孟子提出了“保民而王”的施政纲领,其具体举措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山木(节选)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11、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选自庄子集释,有删改)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B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C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

12、/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D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1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深刻指出“以道阴阳”,“三籁”思想与三才之道相合。B竖子:旧称未成年的童仆,也指对人鄙贱的称呼。C道德:“道”是万物万法之源,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D神农、黄帝:与伏羲氏同属三皇五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13、项是()A山中大木因“不材”得以保全,而雁不能鸣却被杀,庄子认为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B山木和雁的命运,给人的启示就是:人生于世,凶险太多,有很多时候我们也很难判断出怎么做才能避免危险。C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现实社会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D人类与万物又有所不同,比如说贤能就可能受到谋算,无能又会受到欺侮,所以说不可能“得而必”。17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2)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五、情景默写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想使

14、“民之从之也轻”,首先应做到制民之产“_,_;_,_”。(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强调重视学校教育的句子是“_,_,_”。(3)齐桓晋文之事中,体现孟子“保民而王”的思想的句子是“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齐桓晋文之事中,强调应该将敬老护幼之心推己及人的句子是“_,_;_,_”。(5)齐桓晋文之事中,说明以身作则可以推广到治理国家的句子是“_,_,_”。六、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印章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说文解字言“印,执政所持信也”,揭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信。“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之点。秦以前,官、私印都称“玺”,起初

15、作为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以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印章和政治仪礼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臣张良_,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明清时期。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_,促成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印章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考订印等等,_。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_,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

16、,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已显露其“出蓝”之势。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功成身退层出不穷俯拾皆是因而B韬光隐晦应接不暇不一而足然而C功成身退层出不穷不一而足然而D韬光隐晦应接不暇俯拾皆是因而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B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C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D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

17、法,还是外形,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B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C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D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对秦汉范型来说七、语言表达22把下面的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孟子的大夫人格,_;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杨朱的贵我人

18、格,_;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即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然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示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锋芒毕露,正义在胸平和公正,循规蹈矩第5页 共8页 第6页 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题,看题干要求选择的是“正确的一项”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结合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B项,“忖度”的“度”应读du,意思是推测,揣度。故选B。2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辨析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

19、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然后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正误。A项,“急风劲草”的“急”应为“疾”,指猛烈的,大的;B项,“流线形”的“形”应为“型”;C项,“寸草春辉”的“辉”应为“晖”,“春晖”指春天温暖的阳光,比喻父母的养育之恩。故选D。3B【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B项,“挟太山以超北海”的“超”解释为“超过”错误,这句话是说“夹着泰山跨越北海”,“超”应解释为“跨过”。故选B。【点睛】理解文

20、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4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B.衅,不是通假字,血祭的意思。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

21、。句意:(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故选B。5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句意:秦朝当政的时候,项伯和我一起出游,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A.“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句意: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B.“刑”:通“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榜样。句意: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C.“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赡养、孝敬。句意: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D.“危”:使动用法,使危险。句意:难道说大王要兴师动众,使将士们身陷危险,同别的国家结下怨仇。故选D。6A【详解】本题考查学

22、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A.“拿起武器”错误,“抑王兴甲兵,危士臣”的意思是:难道大王您要发动战争,使您的臣下和士兵冒生命的危险。兴甲兵,发动战争。故选A。7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宋襄公 楚庄王 重量 中原地区 买卖的人 学校【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重点识记“中国”“商贾”“庠序”等常用古代文化常识。8 抵御 换 应该,适宜 是 看见 被 推及 攀爬【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涉及实词和虚词。实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

23、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本题第一句翻译为: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第二句翻译为:我不是吝惜那点财物而用羊换牛的,(但照您这么说),百姓说我吝惜也是应该的。第三句: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第四句: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第五句:老百姓没有被保护 ,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第六句: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第七句:以您这样的做法,来求取你要达到的目的,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9C10B11C12(1)凭借一个国家而想使八个国家服从,这与邹国对抗楚国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2)老年人

24、能穿丝帛、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事情。13养民:制民之产,让百姓温饱;勿夺其时,让百姓安居;教民:让百姓懂得礼义。【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却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普通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就会不遵守礼仪法度,无所不为。等到犯了罪,然后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惟士”是“为能”的主语,中间不宜断开,故排除AD;“无不为已”“及陷于罪”是两个句意完整的句子,“无不为已”是对上句的总结。“及陷于罪”与下句的联系更

25、紧密,所以二者中间宜断开,故排除B。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古代对男子的尊称”错,应该是旧时对学者的尊称,也可以是学生称老师(多用于书信),或者妻称夫,再或者专指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五亩、百亩、八口做了具体规定”错,这只是孟子在举例子,并非实施王道时对地亩数和人口数等的规定。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服”,使服从,使顺服;“敌”,对抗;“盖”,为什么不、何不;(2)“王”,动词,称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有之也”。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

26、力。结合“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意思是说,英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能够温饱,荒年也不至于饿死。(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错过(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耽误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所以孟子认为执政者应满足百姓的温饱,即养民:制民之产,让百姓温饱;勿夺其时,让

27、百姓安居;结合“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意思是,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开导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所以孟子认为执政者应重视教化,让百姓懂得礼义,即教民:让百姓懂得礼义。参考译文:(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要的东西就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楚来朝见,统治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些想要的东西,就像爬上树去找鱼。”齐宣王说:“真的像(您说的)这么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上树去找鱼,虽然找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些想要的东西,又尽心尽力

28、地去做,此后必然有灾祸。”(齐宣王)说:“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说:“(如果)邹国人和楚国人打仗,那大王认为谁会胜呢?”(齐宣王)说:“楚国人会胜。”(孟子)说:“那么(可见)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块,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九分之一。凭借一个国家而想使八个国家服从,这与邹国对抗楚国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人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人都想(把货物)储存到您的市场上,旅行的人都想在您的道路上行

29、走,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诉说。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呢?”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达到这一步。希望先生您帮助(实现)我的愿望,明白地指教我。我虽然愚钝,请让我试一试。”(孟子)说:“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却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普通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就会不遵守礼仪法度,无所不为。等到犯了罪,然后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人在位,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能够温饱,荒年也不至于饿死;然后驱使他们向

30、善,所以百姓很容易跟着国君走。如今,规定百姓的产业,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荒年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错过(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耽误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开导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老年人能穿丝帛、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以王道统一

31、天下,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事情。”14B15A16A17(1)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2)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劳累呢?【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句子的翻译是: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天道却并非真正与天道相合,因此还是不能免于受累。至于掌握了天道天德,活动就不会有所拖累。对赞誉与诋毁都无所谓,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执于某一方面。语段主要讲“材与不材之间”这种人

32、生态度,所以“材与不材之间”后面可以停顿;“也”用于句末表停顿,“故”表结果,领起下一句,所以在“也”之后要停顿,排除C、D;“若夫”为句首发语词,在前面停顿,排除A。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 “庄子: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错误,庄子是“战国中期人”。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错,原文说“物物而不物于物”才能免于累。故选A。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

33、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其一,其中一只;请,请问;奚,何,哪一只。(2)物物,役使外物,前一个“物”为动词;于,被;胡,何,怎么。参考译文: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的山中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么办呢?”庄子笑道:“我将处于

34、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天道却并非真正与天道相合,因此还是不能免于受累。至于掌握了天道天德,活动就不会有所拖累。对赞誉与诋毁都无所谓,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执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和顺为标准,活动于虚无的境界;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习俗,就不是这样的。你想聚合,别人就使你离;你想成功,别人就要破坏;你穷困,别人就压抑你;你尊贵,别人就非议你;你要有所作为,别人就要损害你;你贤,别人就会谋算你;你不肖,别人就欺负你:怎么能

35、得到并一定如愿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只有天道无为的境界才是最美好的。”18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 乐岁终身饱 凶年免于死亡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庠,悌,寡,御。19C20B21B【分析】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第一处,功成身退:大功告成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此处的语境是张良“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正是大功告成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

36、,故此处应选“功成身退”,从而排除BD两项。第二处,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语境是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故此处应选“层出不穷”。第三处,俯拾皆是:意思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不一而足: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此处的语境是列举印章丰富的品类之后,故应选“不一而足”,从而排除A项。第四处,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然而: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从语境来看,最后一空的后面说“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

37、不居、互为转换的”,据此可以判断前后分句是转折关系,故此处应选“然而”。故选C。20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画线句: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其主要病因是搭配不当,应将关联词“即使”改为“无论”,或“不论”,与后面的“都”搭配。从语序的角度看,应先“外形”,然后深入到“印文、章法”。CD两项,没有修改关联词,未将“即使”改为“无论”,故排除。A项,语序不当,应先“外形”,然后深入到“印文、章法”。故选B。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能力。所填句子有两个对象,一个是“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一个是“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括号的前语

38、境“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能体现印章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显然是“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而“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之间是有逻辑先后的,先有一系列的创作、展评活动,才能有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之作。还有括号后语境的“出蓝”之势是相对于“秦汉范型来说”,所以括号内句子最后一个地方应是“对秦汉范型来说”。故选B。22【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要求所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注意语段中的关键词语,如“君子式”“大夫”“苦行侠”“贵我”等,根据句子内容一一对应即可。答案第11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