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送别怀人.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550681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送别怀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送别怀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送别怀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送别怀人.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送别怀人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青玉案送张伯修赴宣府吴泳玉骢已向关头路。待携取、功名去。慷慨不歌桃叶渡。囊书犹在,剑花未落,富有经纶处。从军缅想当年赋。纵局局翻新只如许。但恐归来秋色暮。薰炉茗碗,葵根瓠叶,落莫灯前雨。注玉骢:即玉花骢,泛指骏马。桃叶渡,渡口名。王献之曾在此迎接过爱妾桃叶并作桃叶歌,古渡口由此得名。剑花,剑的光芒。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骢已向关头路”,刻画了张伯修驰骋疆场的豪迈英姿,“囊书犹在”三句抒发了词人对张伯修的赞誉之情。B“从军缅想当年赋。纵局局翻新只如许”,作者思绪翻飞,忆古追今,表达面对战场、书卷两种事物时的心

2、境。C“但恐归来秋色暮”,一个“恐”字生动表达了作者的隐忧,担心英雄归来落寞凄凉,也暗含自己当时的处境。D全词气势不凡,言语铿锵,在送别友人的同时,流露出对往昔疆场雄风的顾念,追忆之中含有伤感、郁闷之情。2词人在上阕说“不歌桃叶渡”,在下阕又写“薰炉茗碗,葵根瓠叶”,对此你如何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友人入关杜荀鹤此去青云莫更疑,出人才行足人知。况当朝野搜贤日,正是孤寒取士时。仙岛烟霞通鹤信,早春雷雨与龙期。我今不得同君去,两鬓霜欺桂一枝。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借“青云”“莫更疑”表达对友人的祝愿与鼓励,希望他坚定志向,不要怀疑自己。B诗人在第二句

3、中告诫友人,只有入关取士、出人头地,他的才能与品行才能为人所赏识。C颔联写友人虽出身寒门,但恰逢朝廷搜罗贤才,这正是取士的好时机。D颈联诗人借“通鹤信”期待今后收到友人的音信,“与龙期”暗含着对友人美好的祝福。4请谈谈你对本诗最后一联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送谭孝廉赴举李咸用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注】赴举:此处指取得贡举资格赴京参加进士考试。李咸用:晚唐诗人。晚唐时国势衰微,政治混乱,兵戈不断。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谭孝廉赴举时正值遍地烽烟、危机四

4、伏,字里行间隐含担忧之情。B颈联“也知”扫去贵贱命中注定的消极情绪,为后一句表达嘱托之意蓄势。C尾联诗人感慨后起之秀稀缺,望谭孝廉善用辩才对答公卿,饱含期许之意。D全诗文辞平易浅近,情中蕴理,作于晚唐衰颓之时,流露出一股颓靡之气。6诗中蕴含许多成才的道理,请结合全诗进行概括。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崔约下第归淮南觐省朱庆馀远忆拜亲留不住,出门行计与谁同。程涂半是依船上,请谒多愁值雨中。堰水静连堤树绿,村桥时映野花红。回期须及来春事,莫便江边逐钓翁。【注】觐省:探望双亲。请谒:请求进见。来春事:春来的考试。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远忆拜亲”照应了题目中的“觐省

5、”,强调崔约思念亲人而急于回乡。B“程涂”即回家的路途,“半是依船上”是说崔约的回程一半水路、一半陆路。C颈联描绘水静树绿、桥横花红的动态之景,描绘了友人家乡风景之美。D末句告诫友人崔约要及时赶回来参加春天的考试,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徐铉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注】“四十五”是在兄弟(包括从兄弟)中的排行,“王四十五”是徐铉的朋友。东都:江都府,即今江苏扬州。本诗作于徐铉仕南唐时,南唐都城江宁(今江苏南京)。负米:指孝养父母

6、。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题目,先写送别时的天下形势,“兵方起”突出了感离伤别的浓重气氛。B颔联中,“落花时”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又运用了正衬的手法,更增离愁别绪。C友人北去时,诗人折柳相赠表示日后思念朋友之时,定会翘首南望。D本诗主要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实写离别之境,又想象别后场景。10这首送别诗蕴含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试卷第3页,共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A 2“不歌桃叶波”写友人不念儿女情长,慷慨奔赴疆场。表达对友人壮怀激烈、无私报国的称颂;“薰炉茗碗,葵根瓠叶”写英雄落幕、孤独冷清的生活境遇,勉励友人趁此机会立功报国。【解析】1本

7、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刻画了张伯修驰骋疆场的豪迈英姿”错,“玉骢已向关头路”句,刻画了张伯修前往宣府任职,奔赴疆场的豪迈英姿,并不是说他驰骋疆场。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结合注释“王献之曾在此迎接过爱妾桃叶并作桃叶歌”分析,“不歌桃叶波”意为:友人张伯修奔赴疆场到达渡口,不学前人作桃叶歌给女人。此句用典,赞美友人不念儿女情长,慷慨奔赴疆场的豪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壮怀激烈、报效国家的无私行为的称颂。“薰炉茗碗,葵根瓠叶,落莫灯前雨”意为:闻香炉中的茗茶碗,看葵花下的葫芦叶,雨水落在寂静的灯前。结合前句“但恐归来秋色暮”中表达的诗人担心

8、英雄归来落寞凄凉分析,“薰炉茗碗,葵根瓠叶”写出了英雄落幕、孤独冷情的生活境遇,诗人勉励友人趁此机会立功报国。3B 4作者如今已经两鬓斑白,向友人解释了自己因年老而不能同去应考的原因。表达了自己仕途不顺,不能入关考取功名的遗憾。【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只有入关取士、出人头地,他的才能与品行才能为人所赏识”错。这里诗人直抒胸臆,写友人的才行足以让友人闻名于世,说的是友人拥有超众的才华与品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肯定与宽慰。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尾联写诗人不得和友人一起前去的遗憾,并说明原因。“两鬓霜欺桂一枝”中“霜”,使用借喻手法,指白

9、发。此句暗示了诗人两鬓霜之浓重,向友人解释了自己因年老而无法和友人同去应考求仕的原因,表现了诗人的遗憾和失落。“桂一枝”使用典故,用以自指,暗示了诗人和晋代的郤诜一样,有着满腹的才华和高远的志向。然而,诗人却无法和友人前往求仕,表达了自己仕途不顺,不能入关考取功名的遗憾,流露出失意落寞人生空老的意绪。5D 6不避时局乱,矢志方不渝。由首联可知,一个人即便身逢乱世也须执着己志,一心向学,方可成功。 成功无捷径,皆从磨砺出。由颔联可知,一个人的成功没有轻巧便捷的路可走,必须经过艰苦努力。 出身纵有别,懒散终无成。由颈联可知,一个人无论身份高低,只有勤奋方可成功,懒散终将一事无成。【解析】5本题考查

10、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作于晚唐衰颓之时,流露出一股颓靡之气”说法有误。本诗虽作于晚唐衰颓之时,但根据诗人“善开金口答公卿”中对好友满含期许之意,可看出诗中迸发出一股昂扬之气。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内容,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首联交代谭孝廉赴举时正值遍地烽烟、危机四伏,要谭孝廉戒骄戒躁,不畏艰险,去争取科举的成功,不要害怕途经“戈戟林”,畏惧沿途的“鼓鼙声”,即便身逢乱世也须执着己志,一心向学,方可成功。颔联“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意思是:好事情都是从艰难中追求来的,年轻人不要去容易的事情中贪图轻松。“好事尽从难处得”阐发了成功者的普遍规律,即“艰难困苦,玉汝

11、于成”,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少年无向易中轻”则是告诫,年轻人要趁着青春年华积极进取,不要贪图容易贪图轻松,成功必须经过艰苦努力。颈联“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意思是:虽然知道人的贵贱都是各自的命运先前注定的,但没有见到谁懒懒散散就能成功。也就是说即便考不中,那也是命中注定,但不积极谋求一定不会考中。想要成功,就不能贪图安逸,懒惰懈怠,一个人无论身份高低,只有勤奋方可成功,懒散终将一事无成。7C 8惜别之情。首句的“留不住”直接表达了不希望朋友告别但又不能不让其离开的无奈。同情、安慰并开导朋友。“请谒多愁”透露了崔约因为下第而生的忧伤之情,字里行间含有诗人的安慰、开导之意。激励和鞭

12、策。诗人不希望崔约灰心丧气,希望他继续进取,以备来春的考试。【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动态之景”错,“堰水静连堤树绿,村桥时映野花红”是静态之景。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根据标题“送崔约下第归淮南觐省”及首句的“留不住”“与谁同”等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崔约探望双亲回乡,作者送别,“留不住”表达不希望朋友离开,但是又不能阻挡朋友离开的无奈之情,抒发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请谒多愁值雨中”,“请谒”,请求进见,标题交代“崔约下第”,透露了崔约因为下第而生的忧伤之情。表达对朋友的理解、同情、安慰等。希望朋友不要沉浸于忧伤中。后面的写景,也含有

13、安慰崔约惆怅之心。“回期须及来春事,莫便江边逐钓翁”,“来春事”,春来的考试,也就是希望朋友不要灰心丧气,省亲后好好准备春来的考试。不要产生消极隐逸思想等,珍惜时间,积极进取。有对朋友的激励和鞭策。9C 10通过“泪易垂”“手中柳”等意象表达了作者与朋友离别的伤感。“怜君负米去”表达了对朋友在天下大乱之时能回家孝养双亲的赞美。“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是对朋友的劝慰:一别之后,可以鱼雁往来,相互宽慰,终还有相逢之日。【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表示日后思念朋友之时,定会翘首南望”错。“此是向南枝”意思是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君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东

14、都江都在江北,江宁则在江南,友人虽北去,然而思念诗人之时,必定会翘首南望。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先写送别时的形势。朋友相别,离愁别绪,本来就够凄苦的了,又值兵乱不绝,更令人焦心,自然在离筵上“泪易垂”。自唐代起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尾联中的“手中柳”谐音“留”,表达了作者与朋友离别的伤感与不舍。颔联写离别之因。王四十五冒着战乱,回家尽孝,而我只得在此送别,只可惜辜负了春光。一个“怜”字表达了对朋友在天下大乱之时能回家孝养双亲的赞美。颈联语气一转,由伤离而劝慰。一别之后,可以鱼雁往来;相互宽慰,终还有相逢之日。末联说:作者情意殷勤,折柳相赠,君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东都江都在江北,江宁则在江南,友人虽北去,然而思念朋友之时,必定会翘首南望的,所以特地说“此是向南枝”。这样,末联以折柳相赠,慰藉友人,归结全诗。此诗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打写了离别时的缠绵情思,但伤别之中有劝慰,并不一味消沉。诗的语言也平易朴实,颇能感动人。答案第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