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冬克玛底河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二级支流,流域内的河谷为平坦开阔的稀疏草地,地表植被矮,多在510cm,根系深度主要集中于040cm。 暖季(69月) 温凉而湿润,冷季(10月翌年5月) 干燥而寒冷。下图表示冬克玛底流域下游河谷山坡某处土壤月平均湿度时空变化,土壤饱和湿度为0.4。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流域土壤湿度()A冬季垂直变化较夏季大B夏季垂直向下湿度变大C各土层季节变化幅度相同D垂直向下变化有较明显滞后性256月表层土壤水分迅速饱和的主要原因是()A冻土解冻B积雪融化C降水增多D冰川融化3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发生改变分布海拔升高根
2、系向土壤深层发展返青时间延迟ABCD2022年10月中下旬,深居内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出现了众多的“沙漠湖泊”。这些湖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湖泊”而是塔里木河河水漫溢出河道,在地势低处聚集形成的。完成下面小题。4形成“沙漠湖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山地降水增多水体不易下渗冰雪融水增加水汽输送增多ABCD5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未来塔里木河流量的变化趋势是()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分层稳定指数用于衡量湖泊水体上下交换的强度。我国天雹水库位于广西南宁,其在夏季出现显著的稳定分层,秋末冬初分层稳定指数下降,水体上下交换加剧,形成“翻库”现象。下图示意天雹水库2018年2月至2
3、019年4月的湖水稳定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天雹水库夏季的直接补给水源主要是()A大气降水B地表径流C积雪融水D地下径流7天雹水库分层稳定指数最高的时间段表层水()A盐度较高B水温较高C溶解氧含量高D营养物质较少8“翻库”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风浪加大水温下降水位上升落差加大ABCD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下图为甲、乙两地地面有效辐射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造成两地地面有效辐射最低值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甲一6月降水较多B甲一6月气温最高C乙一1月天气晴朗D乙一1月植被枯黄10研究发现,近年来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地面有效辐射呈减少趋势
4、,可能导致当地()A河湖水量持续增多B气候逐渐变冷变湿C表层土壤温度升高D植被演化为季雨林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西南部,东接阿姆河,西濒里海,国土面积49.12万平方千米,全境大部是低地,平原多在海拔200米以下,80%的领土被卡拉库姆沙漠覆盖。土库曼斯坦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种植棉花和小麦。卡拉库姆运河修建后,在该国东南部形成一条农业绿色走廊。下图示意卡拉库姆运河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土库曼斯坦80%的领土被卡拉库姆沙漠覆盖,主要是因为()A油气开采,植被破坏较严重B深居内陆,风化较强烈C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严重D种植棉花,地力消耗大12卡拉库姆运河修建后,咸海()A引水灌溉减少B
5、湖水外流减少C水循环速度变快D水位明显下降13推测目前卡拉库姆运河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蒸发、渗漏严重维护成本较高水质污染严重货物运输需求小ABCD野火对植被和多年冻土的影响重大。读稳定气候下北方某地区野火后的地表和多年冻土变化轨迹图。完成下面小题。14野火后该地区草本和灌丛植被的种类、数量近中期内增加,原因不包括()A地面温度升高B光照条件改善C有机养分增加D病毒虫害减少15野火发生后,在短时间内地面海拔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外力沉积B外力侵蚀C融冻加强D断裂下陷二、综合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东亚季风、印度季风、副热带西风急流
6、三者交汇地带,西部与沙漠干旱带接壤,东部与黄土高原地形区接壤。青海湖为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地相接。青海湖湖面海拔3000多米,面积4000多平方千米,湖水呈弱碱性,平均水深约21米,蓄水量达到1050亿立方米,是我国境内最大的咸水湖,水体更新周期约为362年。从2003年开始,青海湖水位出现了异常的反弹现象,水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不断上升,青海湖面积持续扩大。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简图。(1)概括青海湖流域河流的水系特点,并分析原因。(2)说明青海湖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3)分析近些年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4)从水循环角度,简述青海湖面积扩大对湖水盐度可能造成的影响。(5)评
7、价青海湖面积持续扩大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藏高原作为重要的地貌单元,其巨大隆起不仅塑造了欧亚大陆的气候格局,也深远地影响了高原的地理生态格局。青藏高原巨大隆起所产生的山体效应对近地表温度和近地面垂直大气影响显著。下图示意我国青藏高原地区近地面大气压分布状况。(1)分析高原地貌对青藏高原近地面昼夜温差的影响。(2)从整体性角度,说明高原地貌对植被分布上限的影响。(3)研究表明,该区域冬季大气昼夜温差最大值一般出现在500hPa气压高度,而夏季则出现在250hPa气压高度。试推测出现该差异的主要原因,并阐述影响过程。18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巴尔喀什湖位于中亚
8、干旱区,是世界第四长湖。发源于天山的伊犁河是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伊犁河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卡普恰盖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卡普恰盖以下进入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三角洲内存在大片的沼泽湿地。20世纪60年代,哈萨克斯坦在该流域大规模兴修水库、灌渠等水利设施,导致巴尔喀什湖水位、盐度发生变化,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下图示意巴尔喀什湖和伊犁河三角洲。(1)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较长的原因。(2)分析伊犁河在卡普恰盖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3)从气候和土壤角度,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巴尔喀什湖盐度的变化及其原因。试卷第5页,共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
9、:1D 2A 3B【解析】1读图可知,夏季(6一8月)土壤湿度的垂直变化较大,冬季(12月到翌年2月)土壤湿度的垂直变化较小,A错误;夏季垂直向下湿度先变小再变大,B错误;图中4-10月间,土壤湿度等值线向右侧倾斜,说明随着埋深增加,达到相同湿度的时间在延后,说明随深度增加土壤湿度的变化有滞后性, D正确;各土层达到相同湿度的时间不同,且湿度的变化范围不同,因此各土层土壤湿度季节变化不完全相同,C错误。故选B。2该流域地处长江源区,海拔高,分布有深厚的冻土层。5-6月,随着气温升高,冻土解冻,大量水分释放到土壤中,使土壤水分迅速饱和,A正确,积雪融化一般出现在45月,降水在78月较多,C错误;
10、冰川融化在68月最多,BCD错误。故选A。3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变暖的趋势。该地区的主要植被为高寒草甸,类型并未发生改变,错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高寒草甸的分布海拔上限升高,正确;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该地区热量条件改善,永久冻土的埋深增加,有利于植物根系向土壤深层发展,正确;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该地区热量条件改善,返青时间提前,错误。综上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科学家们已经证实,这种现象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导致了许多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飓风等,并对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4B 5C【解析】
11、4材料提及“沙漠湖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湖泊”而是“由“塔里木河河水漫溢出河道”,说明10月中下旬河水水位异常升高,河流补给量增多,塔里木河以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正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湖泊”可知,随着水源补给的减少,湖水会因蒸发下渗而消失,错误;是否水汽输送增多无法判断,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5塔里木河发源于昆仑山,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短时间内会因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增加,流量增加。长远来看,冰雪量在不断减少,河流补给减少,流量会逐渐减少,C正确;ABD错误。【点睛】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降水量也有所增加。气候变化使得塔克拉玛干沙漠部分地
12、区的降雨量有所增加,这是湖泊形成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这些降雨在沙漠中积累,有助于形成湖泊。6B 7B 8A【解析】6由材料可知天雹水库位于广西南宁,根据所学可知南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区的河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补给,而不是积雪融水,C错误;根据题设和所学可知南宁夏季为汛期,流域内的降水通过地表径流直接汇入水库,直接降落到水库的雨水和形成地下径流注入占比较小,B正确,AD错误。故选B。7读图可知天雹水库分层稳定指数最高的时间段为2018年6-8月,即夏季。夏季为河流汛期,径流输送到水库的营养物质较多,径流汇入导致库区盐度较低,AD错误。夏季,太阳辐射强
13、,表层水温高,密度低,上下交换不畅,水体稳定,溶解氧含量低,B正确,C错误。故选B。8读图可知“翻库”现象出现的时间为初冬,这个时间段,随着冬季风增强,风浪带来的动力扰动加剧,正确;随着表层水温下降,密度增大,表层水下沉,带动底层水上升,正确,A正确;冬季降水较少,水库的补给来源减少,水位会下降,错误,CD错误;进入冬季以后,水库水位会有所变化,但是上下层水体中间的落差变化不明显,错误,排除B。故选A。【点睛】夏季时,太阳辐射强,湖水表层水温升温快,底层升温慢,形成明显的温跃层,水体交换弱,进而导致溶解氧交换弱。9A 10C【分析】9由于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
14、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甲在6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由于甲地区为横断山脉,在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所以云量较大,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因此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较少,所以甲在6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A正确,B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乙在1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由于乙在藏北高原,在1月份时地面气温较低,所以地面与空气的温差较小,因此地面实际损失热量较少,所以乙在1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天气和植被对其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A。10由于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所以近年来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地面有效辐射呈减少
15、趋势说明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减少,会导致地表层土壤的温度升高,C正确。气候会变得相对更暖一些,B错误。 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整体气温较低,所以有效辐射减少不会使植被演化为季雨林,D错误。地面有效辐射呈减少趋势的变化相对较为微弱,不会使河湖水量持续增多,A错误。故选C。【点睛】地面有效辐射的强弱随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云况而变化。(1)根据辐射强度的关系,地面温度增高时,地面辐射增强,如其它条件(温度、云况等)不变,则地面有效辐射增大。(2)空气温度高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如其它条件不变,则地面有效辐射减小。(3)空气中含有水汽和水汽凝结物较多,则因水汽放射长波辐射的能力比较强,使大气逆辐射增
16、强,从而也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4)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存在,大气逆辐射更强,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得更多。所以,有云的夜晚通常要比无云的夜晚暖和一些。云被的这种作用,我们也称为云被的保温效应。人造烟幕所以能防御霜冻,其道理也在于此。11B 12D 13A【解析】11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土库曼斯坦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受海洋水汽影响小,降水稀少,气 候干旱,地表物质风化严重,导致该国80%的领土被卡拉库姆沙漠覆盖,B正确,油气开采会破坏植被进一步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不是主要原因;与海水入侵关联性较小;种植棉花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但是对于本地沙漠广布影响较小,排除ACD
17、。故选B。12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卡拉库姆运河修建后,阿姆河大量河水被调入该运河,使得咸海的补给水源减少,湖水水位明显下降,湖泊萎缩,水循环速度变慢,湖水盐度升高,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化扩张,D正确,排除C。咸海为咸水湖,不能引湖水灌溉,排除A;咸海为内流湖,湖水不外流,排除B。故选D。13分析可知,卡拉库姆运河线路较长,沿途为酷旱的沙漠,蒸发、渗漏严重,维护成本较高,正确;卡拉库姆运河沿线为沙漠,人类活动较少,水质和货物需求影响小,排除。故选A。【点睛】阿姆河被运河夺走大部分水量,使咸海的来水量大大减少,湖水位明显下降,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运河通过酷旱的沙漠带,蒸发、
18、渗漏极其严重,令人忧虑。土库曼沙漠研究所正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为减少卡拉库姆运河的消极影响提供治理方案。14C 15C【解析】14野火后,高大针叶林和有机层被烧毁,近期内到达地面光照增多、草木灰增多、土壤活动层加厚,低矮禾草和灌丛植被生长的光照、地温、土壤矿物养分条件改善,致使其种类和数量在近、中期内增加,A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另外经过野火灼烧土壤病毒虫害减少也利于植被生长,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但是有机层缺失且总生物量比野火前少,土壤有机养分减少。C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所以选C。15由图可知,野火后该地地面先沉降后期慢慢恢复。外力沉积会导致地面海拔高度升高,外力侵蚀会导致地面海拔高度
19、降低,均不符合该地地面海拔高度变化轨迹,A、B选项错误;该地地层无断层信息,D错误;冻土解冻会改变地层强度,导致地面海拔高度变化。读图分析,野火后地面海拔高度变化与活动层厚度变化趋势相反,与永冻层厚度变化趋势相同,说明冻土解冻是该地地面海拔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C正确。所以选C。【点睛】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6(1)特点:由周围山地流向青海湖;西北部、北部河流多且流程长,流域面积相对较大;东南部、南部河流少且流程较短,流域面积较小。原因: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湖泊地势低,周围山地地势高;西北部、北部距山地较远,相
20、对高差较大,北部有祁连山分布,高山冰雪融水丰富;东南部、南部距山地较近,河流流程短。(2)湖泊面积大,深度较大,蓄水量大;属于内流湖,水量补给有限;流域封闭,蒸发为湖泊的主要排泄方式,但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所以湖泊水体更新周期长。(3)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水量变大,河流补给青海湖的水量增多;气候异常,导致印度洋、地中海等海域的水汽更多地深入青藏高原,增加了青海湖的补给水源;生态环境改善,使当地的水循环得以恢复,有利于青海湖面积的扩大。(4)青海湖为内流湖,以河流水补给为主,湖泊面积扩大,说明补给水量大于蒸发水量,湖水盐度会降低。(5)有利影响:湖泊面积扩大,有利于涵养水源,青海湖流
21、域生态系统将更完整;对当地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有利于当地生态的恢复,丰富物种多样性。不利影响:青海湖面积扩大,冰雪消融量增大,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周边地区发生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频次增加;湖泊面积增大会削减周边草地,破坏草地生态,不利于农牧业生产。【分析】本题以青海湖为材料,考查河流水系特征、水循环及其主要环节、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相关知识,培养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青海湖流域河流的水系特点可从河流的流程、流向、河网密度、流域面积等方面分析,原因可从地形、水源补给等方面分析。根据图示
22、信息可知,该地河流由周围山地流向青海湖;青海湖西北部和北部的河流较多,且流程较长,流域面积较大;青海湖东南部和南部的河流较少,河流流程较短,且流域面积较小。根据材料信息“青海湖为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地相接。”可知,青海湖为构造断陷湖,湖泊地势较低,聚水成湖;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青海湖距离西北部、北部距山地较远,河流流程较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青海湖西北部和北部河流发源于祁连山,祁连山海拔较高,冰川和积雪量较大,高山冰雪融水量较大,河流流量较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青海湖距离东南部和南部的山地距离较近,河流流程较短。(2)湖泊水体的更新速度与湖泊的水分收支状况、蓄水量、蓄水深度及流域
23、环境特点等密切相关。结合材料分析如下:青海湖面积4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21米,蓄水量达到1050亿立方米,面积大,深度大,蓄水量大;青海湖西部与沙漠干旱带接壤,东部与黄土高原地形区接壤,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地相接,属于内流湖,流域相对封闭,蒸发是湖泊的主要排泄方式;流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水体排泄慢,更新慢,青海湖水体更新周期长。(3)第一步,剖析设问,近些年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主要从自然、人为两个角度分析。第二步,针对设问获取和解读材料关键信息。第三步,理清思路,整理答案。自然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不仅使冰雪融水量增加,还使气候异常事件的发生频次增加,该地地处东亚季风、印
24、度季风、副热带西风急流的交汇地带,在气候异常频次增加的情况下,降水量可能增加。人为方面:生态环境的改善,如涵养水源、科学节水、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等,使当地的水循环得以恢复,从而增加了入湖水量。(4)青海湖为内陆咸水湖,主要以河流补给为主,湖泊面积扩大,说明入湖的淡水量大于蒸发损失的淡水量,因此湖水盐度降低。(5)湖泊面积持续扩大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从利弊两方面来分析。有利影响:利于涵养水源、生态恢复等。湖泊面积扩大,能够使得湖泊水量增加,湖泊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能够改善青海湖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得生态系统更加完善;湖泊面积增大,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能够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25、和改善,增加生物多样性。不利影响: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青海湖面积扩大,冰雪融水量增加或极端天气的增加,可能诱发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湖泊面积扩大,会导致湖泊周围草地被淹没,可能破坏当地草地生态,影响当地的农牧业生产等。17(1)白天,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表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产生地面辐射,对近地面大气加热明显,气温较高;夜晚,由于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地表快速冷却,近地面气温骤降,使得近地面昼夜温差变大。(2)高原通过吸收太阳短波辐射,释放长波辐射,对大气不断加热,进而提升植被分布高度;受高原地貌影响,昼夜温差变大,白天温度高,利于光合作用
26、,提升固碳速度,利于植物生长,夜间温度低,抑制呼吸作用,降低呼吸速率,减少有机质的消耗,从而使植被在昼夜温差较大的高原分布海拔更高。(3)原因:高原对热量吸收与释放的季节变化。过程:夏季,高原是大气热源,强烈的气流上升,加之对流层水汽潜热的释放可将地表热量推送到250hPa气压所在的高度,从而使昼夜温差最大值出现的高度提高;夏季过后,高原热源作用逐渐减弱,到了冬季逐渐变为冷源,昼夜温差最大值出现的高度降低,在500hPa气压所在高度处达到最大。【分析】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保温作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地面的热源及潜热的影响,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核心素养。【详解】(1)由所学知识
27、可知,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地表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产生长波辐射,对近地面大气进行加热,近地面大气温度较高;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地表快速冷却致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快速下降,气温较低,使得该区域近地面昼夜温差变大。(2)由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高原通过吸收太阳短波辐射,释放长波辐射,对大气不断加热,使气温升高,由于高原海拔高,使得更高海拔处的大气获得了更好的升温效果,进而使植被的生长高度提升;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由于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受此影响,植被在白处于温度相对较
28、高的环境,光合作用强,利于植物生长,而夜晚处于温度较低的状态,呼吸作用被抑制,减少了有机质的消耗,使植被能存留更多的有机质,有机质存储充足,使植被能适应更高海拔的生存环境。(3)昼夜温差最大值出现高度产生季节性差异主要与不同季节高原对热量的吸收与释放有关。夏季,由于高原在太阳辐射的影响下温度上升速度快,对大气的增温作用明显,能够促进空气对流运动的发生,同时在对流运动过程中,伴随着水汽的相态变化,释放潜热,使得昼夜温差最大值出现的高度较高,夏季之后,高原热源作用减弱,随着陆地温度降低,高原成为冷源,昼夜温差最大值出现的高度降低,在500hPa气压高度处的地表昼夜温差最大。综上可知,该差异出现主要
29、是高原对热量吸收和释放的季节差异。18(1)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降水较多,加上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形成夏汛;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2)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在库区;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作用,使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3)气候角度: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蒸发强烈,上游修建水库、引水灌溉易因蒸发与下渗加强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度升高。土壤角度:干旱区多盐碱化土地,灌渠中的河水易携带(土壤中的)盐分入湖,导致湖水盐度易升高。【分析】本大题以伊犁河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河流水文特征的
30、成因、湖泊水位盐度变化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详解】(1)伊犁河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随着气温回升,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水,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所以汛期从春季到夏季持续时间长。在伊犁村以上是中上游,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所以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季节变化小。(2)根据图例可知,伊犁河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河流含沙量小;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所以,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3)从气候角度来看,伊犁河流域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上游兴修水库、灌渠等水利设施,引水灌溉,因蒸发和下渗加强使入湖水量减少,从而导致湖泊水位下降,盐度升高。从土壤的角度来看,处于干旱地区,降水量少于蒸发量,多盐碱化土地;流域兴修灌渠等水利设施,灌渠中的河水把土壤中的盐分带入湖泊,也容易导致湖水盐度升高。答案第7页,共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