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活动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96234699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活动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活动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活动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活动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活动设计 【课程标准】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性概念和规律。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解释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或【课标解读】)1、 知识目标: 识记自然地理环境主要要素;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性概念和规律;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解释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能力目标: 以案例为载体,融合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案例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通过家乡满洲里人民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分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增强人文底蕴的核心素养

2、;通过分析呼伦湖保护的现象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通过以满洲里乡土地理现实案例为载体,融合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通过理解和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解释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通过呼伦湖保护的现象案例分析整体性的特点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微课教学、乡土地理校本课程教学、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每日一题】找学生进行讲解,教师点拨,用三维地球演示北冰洋航线。【导入】刚才第一题可以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萨别塔港纬度高气温低利用地温可减少能源消耗。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一下自然地理环

3、境的整体性这个知识点。【板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过渡】昨天我们已经观看了老师做的微课视频,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整体性特征都有了深入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做个小游戏,请两位同学到触控一体机前面进行PK,点击屏幕中正确答案即可。(选择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板书】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气候 地形 水文 生物 土壤【观微课固练习】昨天观看完微课,现在我们检测一下。大家做一下卷子1-3题。(2018新课标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 年 7 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 为当月 6 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 5 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 6 次降

4、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 13 题学生讲解,教师点拨,播放一下微课中植被对水文影响那段。本题试题来源期刊论文(学术性情境)在板书上画箭头说明哪个要素影响到哪个要素。【过渡】老师来自内蒙古满洲里市,很多同学不了解这座小城,接下来老师领着大家熟悉一下我的家乡满洲里市。【学生朗诵】某某某同学朗诵我的家乡满洲里,配有教师自制的视频短片。【导入】感谢某某某同学精彩的朗诵,他把对自己家乡哈尔滨的感情都赋予在了此次朗诵中,再次感谢。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和听朗诵,对我的家乡满洲里市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过渡】下面我们以满洲里市为案例,深入学习一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个知识点。屏幕上会循环播放材料和问题

5、,大家以小组合作和思维导图的形式完成本题。(7分钟时间,完成后每组进行展示讲解) 文字材料: “鸡鸣闻三国,一眼望俄蒙”。在靓丽内蒙古的版图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风光旖旎秀丽,异域风情浓郁,这里跳跃着开放、活力、美丽、美好、幸福、满意的音符,演绎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进行曲,她就是闻名中外的东亚之窗,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国家首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这如画般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满洲里。 她地处祖国北疆边陲,东依大兴安岭,南濒中国北方第一大湖呼伦湖,如天鹅般展翅翱翔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图片材料:问题:读以上文字和图片材料,简述满洲里市周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导讲解:【板

6、书】配合上述讲解,逐步完成下列板书。【总结】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板书】整体性 1999年至2010年,内蒙古气象局利用卫星遥感对呼伦湖水体进行了连续11年监测,呼伦湖的水位已经下降了约4.6米,平均每年下降50厘米,呼伦湖水域面积缩减了477平方公里,比历史最大面积2339平方公里缩减了20%;相应湖蓄水量不足70亿立方米,比历史最大蓄水量138.5亿立方米减少了一半。问题: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说明呼伦湖面积萎缩和水位下降对呼伦湖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总结】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会

7、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整体性的表现。【过渡】近年来,满洲里市政府大力保护我们的母亲湖呼伦湖,呼伦湖的水量有所增加,生态环境有所恢复。2017年新闻直播间栏目对呼伦湖的变化进行了报道,下面我们看一下。播放新闻直播间【小结】自然地理环境主要要素有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而整体性的表现是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我们要根据整体性的特点和原理分析地

8、理现象,以提高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板书】【真题训练及解析】2017新课标卷说明:1.培养学生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和原理分析问题。 2.第11题是2017新课标卷第37题,教师制作微课视频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高考真题微课解析,课后发布在学生微信群、QQ群里,引导学生用整体性特征分析做题。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题。4.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冰雪路面B.湿滑路面C.松软路面D.干燥路面4A【解析】注意纬度位置,芬兰纬度高,位于北极极圈内,最佳测试期即冬季半年

9、,气候寒冷。积雪结冰期长,还会有极夜,这种道路环境具有典型性。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轮胎测试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56题。5.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6.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10、5D 6A 【解析】5.注意理解刀耕火种,先放火烧荒直接目的是为了在没有植被的土地上播种,就容易理解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淤泥覆盖,泛滥区缺失植被,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作物的道理。刀耕火种破坏植被种植作物6.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上游河源地,而其上游源地在东非高原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这里的热带草原区,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这样也便于理解尼罗河泥沙含量较大的原因。地理位置气候类型气候特点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

11、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79题。7.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8.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B.C.D.9.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7.C 8B 9B整体性:上游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中游流水搬运作用为主下游坡度小、地形平坦流水堆积作用为主【解析】7.看地形图,贺兰山山势较高,河流主要东流,短小流急,加之东侧降水偏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

12、导致在沟口泥沙堆积形成密集的冲积扇。8.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河流流程较长,而且流域内地势起伏小,这样,水流速度和缓。流水在上游侵蚀、搬运、在甲地的堆积作用不够旺盛。9.有材料信息可知,这里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这就说明冲积扇坡度较大,流水较急,不利于小颗粒物质堆积,造成土层浅薄,不利于耕地分布。10.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10.【解析】

13、森林可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植被恢复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次生林和人工林与天然林比,森林结构简单,树种单一,草本植物少,覆盖率差。根系所扎的深度小,林下土层植物根系的分布密度小,这些使得其保持水土的功能较小。【答案】植被恢复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人工松林,植物种类单一,植株稀疏,生长期短,因此植物的根系较短,扎入土层较浅且植株间杂草较少,水土保持的功能较弱;而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植被种类较多,植株更加密集,间距较小,且植物根系较长,能够扎入更深的土层,再加上植株间分布有大量的杂草,因此对同强度的降水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能力。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峡宽3586千米,

14、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3)有人提议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11.【解析】(1)影响人们徒步穿越白令海峡的自然条件:距离、气候(气温、降水)、地形、水文、植被、自然灾害和危

15、险、自然提供的食物和水源等。【答案】(1)目前,海平面上升,海峡变宽,需要跨越的距离较长;气候变暖,冰层变薄,而且沿途冰层不连续,会出现冰缝,危险度较高;冬季温度低,气候寒冷,且常伴有暴风雪;沿途没有陆地,没有食物和水源的补给。【解析】(2)影响人们徒步穿越白令海峡的自然条件:距离、气候(气温、降水)、地形、水文、植被、自然灾害和危险、自然提供的食物和水源等。【答案】(2)夏季。夏季气候温和,出行方便;夏季沿途动植物较多,人们食物来源丰富。【解析】(3)影响交通建设成本高的因素。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建设难度和建设周期方面来进行分析。气候(气温、降水)、地形(陆地和海底)、地质基础、水文、植被、自然灾害、洋流、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食物和水源供应等。【答案】(3)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暴风雪,自然条件恶劣;结冰期长,夏季浮冰较多,对桥段建设的影响大;风大浪急,影响施工;海峡两侧为山地,地形崎岖,建设成本高;该地人烟稀少,水源和食物补给量少,基础设施缺乏,人力成本、物资成本较高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