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依法治校工作研究_李俊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大学依法治校工作研究_李俊柱.doc(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大 ll 漆事大學 硕士学位论文 我 国 大 学 依 法 治 校 工 作 研 究 李俊柱 指 导 教 师 _ 薛忠义教授 _ 申请学位级别 _ 硕士 (专业学位) 专 业 名 称 _ 公 共 管 理 学位授予单位 大 连 海 事 大 学 2013 年 6 月 分类号 _ 密 级 _ u D C _ -申 -位代码 051 我国大学依法治校工作研究 李俊柱 指导教师 薛忠义 职称 教授 学位授予单位 大 连 海 事 大学 申请 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与专业 公共管理 论文宂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论文答辩日期 2013 年 6 月 张志刚 答辩委员会主席 Research on
2、 Managing the University by Law in China A thesis Submitted to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By Li Junzhu (Public Administration ) Thesis Supervisor: Professor Xue Zhongyi May 2013 大连海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3、木人郑重声明:本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 撰写成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大学依法治校工作研究 。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 内容外,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木论文中不包含任何未加明确注明的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公幵发表或未公开发表 的成果。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木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大连海事大学有关保留、使用研究生学 位论文的规定,即:大连海事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连海事大学可以将本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也可采用影
4、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 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 行和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木学位论文属于: 保 .年解密后适用木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V ) 日期: 0 巧年 ( ) 月曰 中文摘要 摘要 依法治校,就是指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 础上,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 序化,依法保障学校
5、、举办者、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 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 木文从四个方面对我国大学依法治校工作进行了比较系统 研究。 第一部分概述了我国大学依法治校的概念与法律关系。我国大学依法治校的 概念,我国大学的基木情况,依法治校,我国大学依法治校的特征,;依法治校所 包含的法律关系,依法治校的法律主体,依法治校的法律客体,依法治校的法律 行为。 笛 部斗斗诉了筇 ra 十箜优沐冶坊丁你的 TIT奸筇 ra 十受你法治坊丁你的成 关键词:我国大学;依法治校工作;现代大学制度 英文摘耍 ABSTRACT “ Administering Schools by Law
6、 is the idea of rational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chools and improving school management systemat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scientific ways. It aims to guarantee the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school, faculty and students. It can also encourage the lawful administration an
7、d supervision by education authority and promote the democratic and autonomous management of schools. The current study attempts to give a full analysis of “ Administering Schools by Law in China from four aspects. The notion of “ Administering Schools by Law is introduced first, including its defin
8、i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ation. The legal subjects and objects as well as legal acts within school administration by law are specified.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administering schools by law in China is then examined in detail. On one hand, the specific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cerni
9、ng this aspect are enacted, the legal awareness of school management is strengthened and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are realized. On the other hand, obvious problems during this reform have emerged, for example, the unclear limits of power between schools and authorities, the imperfect legislation on
10、higher education,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poor awareness in lawful administr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increasing abuses of power and other corruptive acts? etc. Subsequently,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are probed. They are mainly due to the long-term tradition of Urule by
11、men” ,imperfections of laws in school administration, inefficiency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s and poor legal awareness. The third part explores the experiences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by law abroad and synthesizes relative suggestions. For instance, American universiti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on t
12、he legislation work and law enforcement; Japanese reformers try to introduce democracy into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standardize legal systems. This helps to increase input to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 by reforming the mode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running the schools independently in accordance
13、with law and planning the 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al programs by law. 英文摘要 The fourth part proposes the new idea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by law in China, that is, to improve the idea of running schools by law, to construct and to perfect the system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to perfect the
14、system of rights relief on campus. Implementing “ Administering Schools by Law and perfecting all sorts of institutional nomis on campus arc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constructing th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the modern university institutions. Key Words: Chinese universities; Administering S
15、chools by Law; modern university institutions 第 1 章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3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分析 . 5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5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6 1.2.3 研究综述分析 . 6 1.3 研究方法 . 7 1.3.1 研究方法 . 7 1.3.2 创新点 . 8 第 2 章我国大学依法治校的概念与法律关系 . 9 2.1 我国大学依法治校的概念 . 9 2.1.1 我国大学的基木情况 . 9 2.1.2 依法治校 . 10 2.
16、1.3 我国大学依法治校的特征 . 10 2.2 依法治校所包含的法律关系 . 11 2.2.1 依法治校的法律主体 . 11 2.2.2 依法治校的法律客体 . 12 2.2.3 依法治校的法律行为 . 12 第 3 章我国大学依法治校工作的现状 . 13 3.1 我国大学依法治校工作的成就 . 13 3.1.1 依法治校法律法规的制 定 . 13 3.1.2 依法治校改革的探索 . 14 3.1.3 依法治校法律意识的确定 . 14 3.2 我国大学依法治校工作存在的问题 . 15 3.2_1 高校与政府管理权力界限不清晰 . 15 3.2.2 高等教育的相关立法还不够完善 . 15 3.
17、2.3 部分规章制度与现行法律相矛盾 . 16 3.2.4 高等教育依法治校意识比较淡薄 . 16 3.2.5 权力滥用等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 . 17 S 录 3.3 目前我国大学治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 18 3.3.1 人治传统的深刻影响 . 18 3.3.2 依法治校相关法律不完善 . 18 3.3.3 依法治校工作机制不健全 . 19 3.3.4 依法办事的法律观念不强 . 20 第 4 章国外大学依法治校工作的经验与扃示 . 21 4.1 美国大学依法治校工作的经验 . 21 4.1.1. 重视法律法规建设 . 21 4.1.2. 建立完备的执法体系 . 22 4.1.3 树立法律
18、的权威性 . 22 4.2 日木大学依法治校的工作经验 . 25 4.2.1 民主卞义的指导思想 . 25 4.2.2 教育法制体系规范 . 25 4.3 对我国的启示 . 26 4.3.1 改革管理模式 . 27 4.3.2 建立高校依法办学的体制 . 28 4.3.3 强化政府高等教肓规划决策的法治性 . 28 4.3.4 加大对高等教會的投入 . 29 第 5 章宂芮我围大学依法治校工作的思路 . 30 5.1 强化依法治校工作的理念 . 30 5.1.1 依法治校的宪法意 i 只 . 30 5.1.2 依法治校的制度体系 . 30 5.2 构建依法治校的制度体系 . 32 5.2.1
19、去行政化 . 32 5_2.2 大学 _治 . 33 5.3 健全依法治校工作机制 . 34 5.3.丨实现治校的信息公开 . 35 5.3.2 建立学术自由的保障与 监督机制 . 36 5.3.3 实行决策责仟追究制 . 37 5.4 宂善校内权利服务功能 . 37 5.4.1 明确内部职能分工 . 37 5.4.2 拓宽解决问题的渠道 . 38 5.4.3 改善师牛权力的救济制度 . 38 a 录 5.4.4 建设平等安全的校园环境 . 38 5.4.5 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 . 39 论 . 40 参考文献 . 41 B ilt . 44 我国火学依法治校工作研究 第 1 章绪论 1.
2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我国教育部在 2003 年 7 月 17 日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 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 进依法治国基木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 制建设 的重要内容。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推动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严 格依法办事;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保障各方的合法 权益;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 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在我国,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
21、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我国高等院校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严格 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生人格和学生合 法权益要得 到尊重和保护,以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背景下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 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 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完善学校 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 学校、举办者、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 自主办学、依法接受法律监督的格局。 意见
22、同时指出:近年来,随着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各地依法治校工 作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创造了一些 好的经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依法治校工作思 路。但是从总体上看,学校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依法治校 的制度和措施还不健全;依法治校还没有完全成为学校的自觉行为,与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钱怀瑜 ,群侠 ,杨小渭 .论高校依法治理的必要忭和紧迫 ft.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11(19-6)19. 屈红 .论依法治校弓和谐校园建设 .科技创新导报 2012,17(242) 第 1 章绪论 依法治校对于我围大学当今的管理和未来的发展都具 有重要意义,依法治校 是将有关高
23、等教 f 的各项管理活动纳入法治的轨道,因此,必须从法治的层而对 依法治校加以理解。法治一词提出的宗旨是控制权力和保护公民的权利。它的核 心内容是:对于公民来说,凡法律未禁止的,都是权利。对于执法者来说,凡 法律所未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可见,法治的实质在于对权力的限制和对权利的 保障,即要求行使权力者的行为必须依据法律、恪守法律,进而实现对权利 #的 保障。所以,高校依法治校的实质应是通过法律来调整高校在办学中所形成的各 种社会关系,明确各种关系主体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从而 对高校管理中政府与 高校的权力加以限制,最终实现对权利主体的所作出的行为得到法律应 W 的保障。 就如意见中所指出的一样
24、,虽然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 进,国家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 -些学者也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 究和探索,部分高校在自己的管理实践中对依法治校工作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强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推进了依法治校的进程。 伹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从是从我们上述论证的法治的核心内容来看,还适从 现实高校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高校的依法治校工作还远没有达到法治的耍求, 还 没有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模式和被人们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意识。首先是政府、符 理部门、社会公众、高校管理者及广大师牛 .依法治校的意识还没有形成。其次迠 人们缺乏对传统的高校管理工作模式的质疑。尤其是在我 ig
25、的传统文化影响下, 领导的观念成为治理高校的指挥棒。人们对各层领导的决策己经形成了习惯而坦 然接受,觉得木应如此。这种观念导致了依法治校观念的背离。再次是法律制度 的滞后性问题。由于社会发展的速度过快,需要改革的领域和关注的问题太多, 政府对教育的改革己然落后于其他领域,强调更多的是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 我们需要的接班人,而对于如何科学地建设法治化的高等教肓还只停留在文 件和理论探讨阶段;法律法规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否符合高等教存发展 的规律,是否能满足法律关系中各个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法律法规是杏健令 等问题,这些远没有达到依法治校的耍求:最后是依法治校工作保陣性 M 题。
26、 由 于人们的法治意识的淡薄、法律制度的缺失、导致了法律关系人中的 3 琪人对法 治需求的淡化,故而导致了依法治校工作进程缓慢。 我国火学依法治校工作研究 因此,作为高校从事管理工 作的工作人员有义务、有必要、有责任做好相关 研究工作,从而呼吁和推动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及完善。 1.1.2 研究意义 在依法治囷背景下,对高等教育依法治校工作进行研究和探讨,无论在理论层 面上还是实践环节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现在理论方面: 1. 通过对依法治校工作的研究,提高全社会对依法治校重要性的认识。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需要我们不断传承和 发扬光大的精华,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
27、容,也有许多需要我们批判和扬弃的封 建思想。受传统文化中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封建消极思 想的影响,人们 把逆来顺受、中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伟人、英雄创造历史看作是天经 地义的必然。虽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幵放的洗礼,但要想彻底地改变人们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己经逐步接受、适应和习惯了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生活 方式,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高校也和社会其他某些领域一样,已经习惯了接 受行政命令,按上级和领导的意图办事,而不去探讨上级和领导意图的依据是什 么,是不是合法的。 本文试图通过对依法治校相关问题的讨论,引起人们对依法治校工作的关注, 改变人们的认识。通过逐步形成的舆论氛围和强 烈的社
28、会需求给教育管理机构和 教育工作者施加影响和压力,进而推动依法治校工作的工作进程。 2. 通过对依法治校工作的研究,引起各级高等教育管理者的重视。 在现行体制下,许多高等教育管理者,大多数是政府官员,有的是党务部门 的,有的是行政部门的,还有的是双肩挑干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是在完成上级 交办的任务和职能范围内所谓份内的工作,他们非常忙碌和辛苦。许多人非常清 楚在国家依法治国的方略下,依法治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有的人可能也正 在从事这一方面的相关研究。但要将依法治校工作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让所 有的高等教育管理者都能建立依法治校的工作理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 多工作要做。 本课题在研
29、究过程中,将对一些高校依法治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 访谈调查,在一定范围内争取与高校领导者和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同行们进行广 第 1 章绪论 泛的交流与研讨;形成调研报告和相应的学术论文,或递交给相关部门领导,或 公开发表,以期能引起各级教育管理者的重视。 3. 通过对依法治校工作的研究,探讨目前依法治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工作中,我们将查阅大量的文献 资料,对现有相关的研究成果加以借鉴: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研究国外教宵相对发达国家在依法治校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 验,根据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有比照、有选择地为我们的研究和有效措施的制 定提供参考。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广泛调査研究的基础上,找
30、出目前我 11高校依法 治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成因,为高校管理者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与建议。 4. 通过对依法治校工作的研究,推动依法治校工作的切实开展。 在研究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力争通过调齑研究的过程,通过所形成的调资报告、 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促动所能涉及到的一 些院校的相关部门和领导,希望在能 引起足够重视的前提下,推动高校或高校有关部门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另一方 面,尽可能地将好的思想和研究的结论形成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文件,积 极地将研究的成果与研究者日常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宵益 的尝试。 总之,美国、日木等教育强围的经验吿诉我们,通过法治来规范学校
31、符押, 是提高教 #水平,从而提高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国民文化素质的 m 要途径。我国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幵放培养合格人才和提高围民综合素质的重 任。目前就高校的现状来看,面临着许多发展 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通 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些教育发展的问题是最好的办法,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 而,高校坚持依法办学,将教育管理活动自觉地纳入到法治轨道,实现法治、民 主、科学的管理,对推动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甚至对提高整个国民的法律意识 和整个社会的法治化建设,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表现在实践方面: 1、依法治校可行性方案的完善 借鉴高校教学评佔的办法,在调杳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
32、上,建、 /:科学的、层 析分明的指标考核体系,实现对依法治校工作的回标管理、景化管现和数字化管 我国大学依法治校 r 作研究 理,从而推动依法治校工作能够有的放矢、落实到实处。 2、 重构二元制的依法治校模式 建立校长负责制、二级学院院长负责制,将依法治校工作的指标完成情况直 接与行政领导的业绩挂钩,作为其依法治校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切实推动依法 治校工作的开展。 3、 不断完善依法治校监督机制,保证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依法建立符合依法治校法制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加强对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监 督。完善法律主体的监督职能,充分调动依法治校者在工作中的积极性 。使依法 治校主体在维护合法权益的前提下,
33、保证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4、 将依法治校的成果践行于教学管理实践,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依法治校过程中,我们要本着科学发展观 的理念,逐步建立起依法治校的法律制度。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研究的成 果和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二元制的模式下,对依法治校工作进行检 验,从而增强依法治校的可操作性,从而高效地践行依法治国理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依法治校的 问题的研究,西方社会起步较早,现己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发展 模式。美国在其成立之初,就在第一部宪法中规定,教育和科学事业不受任 何千扰。而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
34、后,美国更是不断增加对教育方面投资,坚持 教育工作有法可依、依法治校。其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从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发达国家的教育法制理论研究比较活跃,美国、曰本、 韩国等国家设立了全国性的教育法学会,创办了有关教育法学研究的专门刊物, 发表了大批相关的理论研究的论文,在大学还开设了教育法学的课程或讲座,出 版了不少教育法学的专著,定期 编纂教育法规汇编。但是汉译木的著作也比较少, 国外原文著作和资料比较难收集,主要相关资料有: 1.School law for the 1990s: A hand book.Oeilly,Robert C.&Green,Edward T.1992
35、秦惠民,商校管理法治化趋向屮的观念碰揸和权利冲突 当前讼案 丨发的思考 .现代人学教育, 2002, 1. 第 1 章绪论 2. American Public School Law. Alexander, Kern & Alexandra M.David, School law for the 1990s: A hand book 和 American Public School Law. 1993 3. 围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荷 弗兰斯子“范富格特。王承绪等译, 200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自十五大开始,确定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家的猫木 略,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
36、基木方略的具体体现和工作实践。从这一时段开始,我丨 1 学 者特别是高等教育管理者开始对依法治校工作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探讨 与实践,収 得了定的成果。仴纵观研究现状,大都停留在理论层 1 了 0和基层如何开展和诮校 园文化建设的层面上,对推动依法治校工作的推进作用不大。 相对于国外高等教疴方面法制建设资料来看,我国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 一些依法治校领域研究的论文和著作盘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出现。 20 lit纪 90 年代 以来,随着我国教育领域法制建设的不断究善,研究依法治校成果才逐渐多了起 来。 1. 研究国外教肓法制的著作,主要有: (1) 各 II 教會法制比较研究 .郝维谦
37、李连宁, 1999. (2) 美 II 高等教育法治研究 .姚云 .2004. 2. 研究 11 内教肓法制的著作有: (1)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劳凯声 ,1999. (2) 高等教疗与行政诉讼 .湛中乐, 2003. 1.2.3 研究综述分析 1. 木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借鉴 就同前我们掌握的这些资料中,第一类内容卞 .耍是丨 1 内、外高校法治逑设和教 育法学建设的基木情况,是木文的研究的甭要基础,有很大价值。这啤著作丨羊细 介绍了高等教會 _的法徠、法规。笫二类是研究教飪法制方而的专著或其他类别的 专著,书中涉及到高等教肓法制的内容的,包括:教存法学(齿崴胡劲松, 赵 大字 ,李铁君色杰
38、匁 .政府职能蚪变13校办 TM J. l:权相 k 关系的观沦研究和比较 WI 究 .iX i教研 究 ,2004,11. 我国大学依法治校丁作研究 1999)教育法学 ( 黄崴, 2002)中国教育法制史 ( 刘兆伟赵伟, 2002) 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木问题研究 (劳凯声,2003)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 ( 袁振国, 2004) WT0 与中国高等教育 ( 吴松沈紫金, 2002);这些著作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对 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化进行了研究。 第三类主要是在网络、杂志和期刊上己发表的论文和资料,可以拓宽本文的写作 思路。 2. 现有研究存在局限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
39、看,专门针对我国大学依法治校的研究并提出具有可行性方 案的研究不多:从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看,大部分研究内容仅仅以章节的形式涉及 到高等教育法制化的内容,对其特殊性的讨论不够充分;从研究的侧重点来看, 理论性的研究偏多,而从法理角度研究具体途径的比较少。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法 具体分析方法是一种 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方法。 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分析事物要把它发展的不同阶段加以联系和比较,才 能弄清其实质,揭示其发展趋势。有些矛盾或问题的出现,总是有它的历史根源, 在分析和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只有追根溯源,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才能提出符合
40、实际的解决办法。木文通过对依法治校做具体的历史分析,以揭示其实质和发展 趋势。 2.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异同, 并探讨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就依法治校这个命题来说,根据不同的标准, 我们可以比较研究分为以下几 类。可分为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的属性。单向比较,比较单一,是一个比较全面 的基础。只有对依法治校所包含的法律关系进行综合比较,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 卢祖元,陆岸 .论高校与学生的双重法律关系 .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2001,10(4). 第 1 章绪论 木质。只有通过这样的比较,特别是外部属性和内部属性进行比较,以把握治校 行为和法律的性质。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差异,可分为模具的纵向比较。横昀比较 是比较设立形式的东西共存的空间。在实验 组和对照组在同一时间,全丨丨教 fr 系 统的教育实验属于跨比。因此,了解依法治校理论与实践的变化发展过程,揭示 了其发展的规律。可分为目标点,寻求共同点和分歧比较。 3. 相关因子的比较分析 因子分析的基木因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 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跫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 -个闪子(之 所以称其为因子,是因为它是不可观测的,即不是具体的变量),以较少的几个因 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校园管理活动涉及的内容很多,加匕时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