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因数和倍数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本节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还属于具体形象思维,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
2、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对数的运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我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二、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又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
3、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难点确定为: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四、教
4、法分析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五、学法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总
5、结反思法、分析归纳法、思考评价法。六、教学过程分析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首先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找事物关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数学中自然数和自然数之间也有各种关系,初步体会数和数的对应关系,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体验,理解概念: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1)情境体验,初步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让学生根据排队做操的情境体验来说出排队的不同方案,并写出算式,学生充分经历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过程,既为因数
6、和倍数概念的提出积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为正确理解概念提供了帮助。(2)在具体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根据算式介绍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根据其余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模仿的说一说,充分的读一读,在通过“能说4是因数,36是倍数吗?这一反例的教学,充分感受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拓展了空间。 (3)探索方法,发现特征分两个层次进行,首先找一个数的因数,有的学生可能是用乘法想(乘积是40的两个数是40的因数)有的可能是用除法想(除数和商都是40的因数)这两种方法都出现一个问题:无序。从而导致重复、遗漏现象。为了解决问题,我再次放手,小组交流,
7、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求”怎样找才会有序,找到什么时候为止”?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按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并通过找三个数的所有因数,而找出因数的特征,从而在互相评价、充分比较、集体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接下来找一个数的倍数。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找出倍数的特征。 (三)联系生活,巩固应用在这一环节设计的内容有:考查基础知识的判断题,关于因数和倍数的趣味题,拓展延伸的找正方形长、宽的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全员参与的题。 (四)小结归纳,拓展深化我理解的小结归纳,它应该是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
8、主体作用,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七、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清晰地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我在板书设计方面主要采用了线索式的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1 16 = 16 18 1 = 182 8 = 16 18 2 = 9 4 4 = 16 18 3 = 61 40 = 40 36 1 = 362 20 = 40 36 2 = 184 10 = 40 36 3 = 125 8 = 40 36 4 = 9 36 6 = 6总之,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不仅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而且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谢谢各位评委老师,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