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烛之武退秦师素养目标1.了解左传相关知识;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分析烛之武说秦伯的思路和技巧,赏析烛之武的形象。3.学习文章善用伏笔、曲折有致、详略得当的叙事技巧。4.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品简介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左传与公羊传穀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因此它们也被合称为“春秋三传”。也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左传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
2、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重要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面貌。作者在选材、叙事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左传不仅是史学著作,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其文学成就: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清楚有条理,叙事精确,详略得当,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往往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是鲁国史学家。左丘氏世为鲁国太史,至左丘明则约与孔子同时。左丘明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乘车到周国都城,观览周国史籍)
3、。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所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代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贤典范。后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其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当年重耳在齐国居住五年后,离开齐国,继续流亡。其间,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对重耳以礼相待,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叔瞻又劝郑文公:“君不礼,不如杀之,
4、且后为国患。”郑文公也不听。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以其无礼于晋”。二是郑国与晋国结盟,又与楚国结盟。在公元前632 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国结好。在同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贰于楚”。但是,郑国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出于争夺中原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联合秦国对郑发动了战争。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中原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亦成必然。课文探究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
5、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以:因为。于:对 无礼于晋:状语后置。贰于楚:状语后置。贰,从属二主。数动 军:驻扎。名词动词翻译:(鲁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言于郑伯:状语后置。若:假如。使:派 师:军队。之:代词,他。辞:推辞 之:主谓之间,取独。犹:尚且 为:做(什么)已,同“矣”翻译: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
6、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是寡人之过也:是,代词,这。过,过错。(烛之武)许之 翻译: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既:已经 亡:使灭亡。使动用法。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翻译: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
7、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就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越:跨过。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其:这件事 焉:哪里,怎么。以:连词,表目的,“来”。陪:增加。厚:增强。薄:削弱 以(之)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使者。之:主谓之间。共:同“供”。乏困:物资。形名翻译: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8、。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朝:在早上。夕,在晚上。济,渡河。设版,指筑墙。之:主谓之间。翻译: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厌”,满足。东:向东。封:疆界,把作为疆界
9、。肆:延伸,扩张。阙:侵损,削减。焉:从哪里。以:用来。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说:通“悦”,高兴。盟:结盟。名词作动词 戍:守卫。乃:于是。翻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您还是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及:达到因:依靠。敝:损害 其:代词,自己
10、的。与:结交,亲附知:同“智”。易:交换。其:表商量语气,还是。去:离开。翻译: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深入探究 史料补充 1.秦穆公拥立晋公子夷吾公元前651 年,晋献公逝世,他的宠妃骊姬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国君,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派人迎接晋献公之子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里克后又派人迎接重耳之弟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郤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土地予秦,寻求
11、秦国帮助。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君尝为晋君赐矣”。2.晋惠公食言背约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赴秦国,以“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为托词,食言毁约。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朝济而夕设版”是夸张说法。3.秦穆公助重耳主晋公元前636 年,晋怀公(晋惠公之子,重耳之侄)主政,不得人心。晋人闻重耳在秦,暗中劝其返晋,愿为内应者甚众。秦穆公发兵助重耳回到晋国,重耳结束了19 年的流亡生活,成为国君,是为晋文公。文公杀死怀公后,怀公近臣惧诛作乱,文公借秦师平之。这
12、就是课文中所说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思考1.第一段内容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从这一段看,烛之武有没有“退敌”的可能性?试说明理由。明确:(1)写大兵压境,郑国危在旦夕,渲染紧张气氛,为人物出场提供背景。(2)有。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表明战争的主谋是晋国,秦国只是帮凶。说服秦国就有可能迫使晋国退兵。“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说明秦、晋两军分两地驻扎,为烛之武见秦君、退秦师提供了可能。思考2.从郑伯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烛之武“许之”仅仅是因为郑伯的劝说吗?明确:面对老臣的牢骚和批评,郑伯先自责,再晓之以郑亡之危害,可见他是个善于自省的人。不是。郑伯的自责和晓以利害只是给
13、了烛之武接受“使命”的台阶,烛之武“许之”主要还是因为他深明大义,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思考3.烛之武为什么能三言两语说退秦军?试分析其游说妙在何处。明确:“言利”巧攻心理。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从秦穆公的利益出发,不仅消除了秦穆公的戒心,还赢得了秦穆公的好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过让步假设推出存郑的好处,以利益来引诱秦穆公,让他动心,进而达到劝说秦穆公与晋国毁约,进而退师的目的。“言害”巧析形势。从现实来看,如果晋国得到了郑国的土地,“邻之厚,君之薄也”。从发展来看,烛之武先以“夫晋,何厌之有”引起秦穆公注意,再对晋国“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进行巧妙分析,最后给出亡郑将“阙秦以利晋”的结论,让秦穆公真正感受到亡郑对秦国的危险之所在,从而迅速做出存郑的决策。“言史”巧施离间。要达到“退秦师”的目的,就必须离间秦、晋两国的关系。如果说“言利”巧攻心理和“言害”巧析形势,是烛之武对秦、晋关系的隐性离间的话,那么他提出“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这一历史史实,指出晋的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则是对秦、晋关系的赤裸裸的挑拨,使秦穆公的心理产生了由亡郑到存郑的变化,最终使秦穆公背弃秦、晋盟约,与郑结盟且留兵驻守。秦、晋关系被成功离间,烛之武“退秦师”大功告成。内容小结主题归纳本文记叙了在秦、晋围郑的危急形势
15、下,烛之武巧退秦军解除郑国之危的经过,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受命,只身说退秦军,维护国家安全的精神,赞扬了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知识梳理 1.重要字音贰(r)于楚 函(hn)陵 氾(fn)南佚(y)之狐 夜缒(zhu)而出 阙(qu)秦杞(q)子2.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秦伯说(“说”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3.古今异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4.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焉用亡郑
16、以陪邻(动词,增加)又欲肆其西封(动词,延伸、扩张)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动词,侵损、削减)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副词,于是)以乱易整,不武(动词,替代)失其所与,不知(动词,结交、亲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副词,尚且)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名词,恩惠)唯君图之(动词,考虑)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副词,已经)5.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名词用作动词,驻军)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 当作边邑)朝济而夕设版焉(均为名词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既东封郑 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边境)与郑人盟(名词用作
17、动词,订立盟约)(2)动词的活用烛之武退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阙秦以利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3)形容词的活用邻之厚,君之薄也(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共其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4)数词的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6.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状语后置句以其无礼于晋(即“以其于晋无礼”)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即“佚之狐于郑伯言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即“若亡郑而于君有益”)(3)省略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引进处所的介词“于”)若舍郑以(之)为东道
18、主(省略介词的宾语“之”)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的宾语“之”)(4)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即“有何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7.文化知识(1)侯、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爵制,与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制(分为赐爵与封爵),与先秦爵制的性质有所不同。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2)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古代诸侯的谦称。(3)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4)盟两国或两人以上相互约定协同办事称“盟”。会盟时一般要
19、杀牲、歃(sh)血(古代举行盟会时饮牲畜的血),并宣读盟书,对天发誓。国家遇急难时,诸侯间临时约定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互相援助,称“会盟”。课堂练习1.下列句中加色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B.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C.夫晋,何厌之有 厌:讨厌D.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解析:厌,同“餍”,满足。答案:C2.下列各项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君知其难也 共其乏困 又欲肆其西封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B.C.D.解析:已,同“矣”。共,同“供”。说,同“悦”。知,同“智”。答案:A3.下列各项对加点词的词类
20、活用划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晋军函陵朝济而夕设版焉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越国以鄙远且贰于楚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共其乏困A./B./C./D./解析:名词用作动词,驻军。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名词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答案:D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冒昧地用(“亡郑”这件事)麻烦您。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对您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