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血常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血常规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何解读血常规-如何解读血常规概述正常血液为红色、粘稠、不透明的液体,由45%的血细胞和55%的血浆组成。血细胞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组成。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常见的血液检查,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什么是血常规检查?什么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或静脉血检查。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如何解读血常规首先介绍一下血常规的项目、缩写、正常参考范围和单位,面对这些参考值,就可以对照各自的检验结果判断是否正常。-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
2、(HGB,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 RBC和 Hb可出现分离。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平均寿命约120天,RBC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是贫血诊断的主要指标。机体发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碍,红细胞破坏严重或红细胞异常增生等问题时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量都可发生变化。-血红蛋白(HB)正常参考值 1男性:120160g/L(12-16g/dl);2女性:110150g/L(11-15g/dl);3新生儿:170200g/L(1720g/dl)。-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Hb)(1)生理性变化:某些生理上的变化可引起红细胞总数增高,如:新生儿,高原居
3、住者。-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Hb)(2)病理性升高: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糖尿病酸中毒等,可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慢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等也可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非代偿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Hb)2、血液稀释所致的红细胞相对减少,如输液不当,喝低渗性溶液过多等。说明:验血时正输用大量液体应加予考虑此影响。-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Hb)(3)
4、病理性降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引起的贫血;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等;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慢性失血等都是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的因素。-贫血分级成年男性 Hb小于 120克升(女性小于 110克升)为贫血。临床根据Hb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轻度,Hb小于正常值,但90克升;中度,Hb90克升但60克升;重度,Hb 60克升但 30克升;极重度,Hb 30克升。-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是指在一定
5、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体积的比值。各种原因如失水、大量血浆渗出等使血液浓缩,可使HCt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会使HCT减低。-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表示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正常人的MCV为8292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1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白细胞(WBC):(4
6、.01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N:0.500.70(原用单位50%70%)L:0.200.40(原用单位20%40%)M:0.020.09(原用单位2%9%)E:0.000.05(原用单位0%5%)B:0.000.01(原用单位0%1%)-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一一)增加增加1、中性粒细胞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溶血、急性出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和铅中毒等。-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2、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寄生虫病;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少见:
7、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其他,风湿性疾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3.嗜碱性粒细胞增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转移、铅中毒等。-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单核细胞增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4、M5,骨髓功能恢复期-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病理性减少病理性减少1、中性粒细胞感染性疾病:伤寒、病毒性肝炎等。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物理与化学因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白细胞参数
8、及其意义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其临床意义较小,可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在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的极期,因机体应激反应增高,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使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恢复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又重新出现。如嗜酸性粒细胞持续下降,发展到完全消失,则表明病情严重。-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淋巴细胞增多在儿童时期,淋巴细胞可生理性增多。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也可见于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的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其他疾病:组织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等。-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
9、淋巴细胞减少应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蛋白等的治疗。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小板的数目。血小板的功能是既能促进止血又能加速凝血。如需判断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和有无止血功能,需要做血小板计数检查。-血小板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参数plt血小板(100300)109/L-血小板计数(PLT)(1)血小板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10、。-血小板计数(PLT)(2)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标本的采集标本的采集无论是镜检、还是使用血液分析仪,要获得血常规检查的稳定可靠、准确的数据,防止临床诊疗人出错误的判断-标本的采集标本的采集 按采血部位的不同,取得血常规检查标本,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各类文献均表明,静脉血血样是最可靠的标本,手指血是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与静脉血差异最小且较为稳定的血样。有研究表明,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确性和可重
11、复性仍然较差:白细胞计数明显高(+8%)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9%)。因此,绝大多数专家建议:血常规检查特别是应用血液分析仪时,应使用静脉血。-影响监测结果因素除采血因素的影响(生理性因素、采血部位等)外,多数情况下,血样的质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在用于血细胞分析仪时,微凝血块可能阻塞仪器,同时影响一些检验指标。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对检验指标会造成严重影响。-标本的储存标本的储存 预稀释标本一般需要在标本制备后10分钟内予以测量;如果稀释液中添加细胞稳定剂,预稀释标本的存放时间也不可超过4小时。-血小板减少原因
12、血小板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通常血小板数在50109/L以下,患者即有出血症状。可见于: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线损伤、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血小板破坏或消耗亢进-血小板减少原因免疫性破坏。如有血小板自身抗体(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过敏性药物损伤(奎宁、磺胺类药)、病毒感染(上呼吸道炎症、风疹)、血小板同种抗体(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消耗亢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自身异常(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原因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肝硬化)、血液受到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血小板增多定义血小板增多血小板40010 9/L,称为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意义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殖性肿瘤。其代表疾病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血小板增多意义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或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癌症患者。这种增多是轻度的,多在50010 9/L以下,这种异常在原疾病得到治疗后会得到改善。-血小板异常时注意事项血小板减少时必须防止出血。血小板显著增多时,必须警惕血栓发生;但血小板增多亦可出血,因血小板质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