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演练含解析提升篇.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14732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演练含解析提升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演练含解析提升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演练含解析提升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时演练含解析提升篇.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三单元第1讲 提升篇一、选择题1某学者指出,孔子对政治的基本定义是“政者,正也”,其道德要求主要是针对执政者或准备从政者提出的,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示教垂范,反对“不教而杀”的虐民暴政。这揭示出孔子()A追求理想的政治模式B首先提出了民本思想C致力于维护贵族政治D专注于培养贵族子弟【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孔子政治上的道德要求主要是针对执政者或准备从政者提出的,强调统治者要以德修身、以德治民,揭示出他追求理想的政治模式,故A项正确。材料能够体现出孔子强调民本思想,但不能说明是他首先提出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孔子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无法判断是否维护贵族政治,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

2、说明孔子以培养贵族子弟为主,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2庄子养生主中记载了庖丁解牛的典故。庖丁在劳动过程中探求“道”,练习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由此达到依乎天理、出神入化的劳动境界。这表明道家()A赋予了劳动的精神超越性B奠定了劳动观的基本框架C开启了劳动道德化的进程 D凸显了劳动行为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庖丁通过在劳动过程中探求“道”,由此达到依乎天理、出神入化的劳动境界,这说明的是道家赋予了劳动的精神超越性,故A项正确。3墨子指出:对事物的认识,有的是前提肯定,结论也肯定;有的是前提肯定,而结论否定;有的是前提否定,结论也否定;有的是前提否定,而结论肯定。这表明墨家()A

3、文化侧重于认知事物B思想蕴含朴素辩证法思想C认知事物具有偏执性D汲取了道家的辩证法思想【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墨子对事物的认知没有绝对化,他辩证地看待了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这表明墨家思想蕴含朴素辩证法思想,故B项正确,C项错误。墨家指出对事物的认知的观点并不代表它侧重于认知事物,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信息表明墨家的辩证法来自道家,排除D项。4汉代郡国学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汉武帝即位后,令天下郡国仿效文翁兴学,以“五经”为主要教科书。郡国学教授经学的目的在于()A为实行考试选官奠定人才基础B继承西汉传统的治国策略C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D禁绝儒学外其他各家学说【答案】C【解

4、析】汉代郡国学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传授经学和实施教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授经的目的在于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贯彻以儒家思想加强国家管理的统治策略,故C项正确。汉代尚未形成考试选官制度,排除A项;汉武帝继承并发展了景帝时期的这一政策,其目的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非简单的继承,排除B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5魏律规定,“殴兄姊加至五岁刑,以明教化也”。晋律规定,“父在,子不得分家析财;父老,子应弃官归家供养;父亡,官吏必须终三年之丧,若居丧期间违礼要受律法制裁。”这些规定反映出()A以儒入法的历程完成B司法体现出强烈的等级色彩C统治者崇尚严刑峻法 D法律中渗透了儒家伦理纲常【答案】D【解

5、析】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儒家伦理纲常对法律的渗透,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以儒入法的历程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儒家伦理对法律的影响,并未体现出等级色彩和严刑峻法的特征,故B、C两项错误。6西汉后期,执教私学的经学大师已遍及各地,如韦贤“笃志于学,兼通礼尚书,以诗教授”。到了东汉,私学教育更是声势浩大,学生少则数人,多则万人以上,马融“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由此可见,两汉时期()A官学地位受到冲击 B社会主流思想发生了变异C儒学影响日益扩大 D儒家伦理道德走向世俗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执教私学的经学大师已遍及各地”“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

6、时期儒学教化作用显著,影响日益扩大,故C项正确。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官学规模较小,而社会需求较大,不是因为官学地位受到冲击,故A项错误;汉代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社会主流思想并未发生变异,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儒家伦理世俗化的信息,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春秋公羊传中记载:“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董仲舒进一步将其阐发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任何现象,必然有其存在的缘由。为什么中国人创造了中华大一统的局

7、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大一统现象”出现的原因。(要求: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角度多元)【答案】中国中原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这里东有大海,西有青藏高原和荒漠,北有西伯利亚高寒区,南有南海和热带高温区,因此中原地区自然成为亚洲东部的地理中心。与此同时,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们,在数千年间始终能够创造出领先的文明与文化,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层出不穷,从而进一步形成文化中心、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和政治中心,并对周边地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其次,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为主体的部族,很早就实施婚姻开放的举措,各部族相互通婚,从而有利于部族交往与融合,进而促进大一统的形成。再次,从伏羲画卦、仓颉造字,到秦始皇书同文,中国人始终使用象形文字符号,这种文字有着非常稳定的信息传输性能,而且能够超越语言进行信息交流,极大地促成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认同,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综上所述,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文化交流等因素共同造就了中华大一统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