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秋季初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课时练第3章《3.4升华和凝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秋季初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课时练第3章《3.4升华和凝华》.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 升华和凝华课时练一、 基础训练1.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A凝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2.碘升华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装置的安装遵循由下而上的原则进行B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利用水浴法加热碘锤,仅仅是因为热水比酒精灯更能让碘颗粒均匀受热D加热结束后,把碘锤置于冷水中,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看到凝华现象3一提到“雾凇”,许多人总会联想到东北地区,其实甘肃省的一些地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如图为天水出现的“雾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淞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
2、化形成的 B雾凇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 C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D雾凇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4. 装热水的杯子,杯盖的内侧有水,这是 现象;冬天,窗花在玻璃的 侧形成,这是 现象。5.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时(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会看到碘颗粒 ,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 ,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 (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这种加热的方法叫做 法。(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在冷却过程中仔细观察,看到玻璃泡内发生的现象是 ;这一过程需要 。知识点三:水循环6.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值的25%,是
3、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7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 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成小水珠,有的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 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
4、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的积雪 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积雪 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二、综合提升8.冬天来了,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的变干,这种现象莒县人称为“冻干”。下列现象与“冻干”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将生地瓜切成片晾地瓜干,湿地瓜片慢慢变干 B盆子里的水,经过段时间后消失了 C夏天,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向外冒白气 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9.如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
5、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A只有(1)正确B只有(2)正确C都正确D都错误10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这是 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 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 热量。11.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高度固定的。(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棉线上出现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参考答案1.A 2.C 3.C 4.液化 内 凝华 5.(1)消失 碘气体 升华 吸热 水浴法(2)碘气体消失,在玻璃泡内有碘颗粒产生 放热 6.A 7.汽化 液化 凝华 凝固 升华 熔化8.D 9.B 10. 升华 凝华 放出 11.(1)酒精灯及其火焰 (2)棉线 (3)锥形瓶内的碘粉消失 碘 (4)升华和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