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巴州区2023年春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学情问卷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奥本海默是一个b【 】尖的人物,锋芒b【 】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大约已四十多岁了,他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1. 文中填入【 】的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拔 毕
2、rknB. 拨 毕 rknC. 拨 必 rknD. 拔 必 rkn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上述文段选自杨振宁撰写的人物传记邓稼先。B. 第句中的“常常”一词不能删去,因为它表现了事件发生的经常性,突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的性格特征。C. 第句中划线部分有语病,句中“大约”与“多”重复了。D. 第中的“佩服”、“他”、“很”、“少”分别是:动词、名词、副词、形容词。【答案】1. A2.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拔尖,b jin,意思是指出风头,亦指在某方面非常领先或优秀。锋芒毕露:fng mng b l,锐气和才华全部显露出来。多比喻人有傲气,爱表现自己的才能。妇孺皆知
3、,f r ji zh ,妇女和小孩子全都知道。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了的简单事物。 难堪,nn kn,一指难以忍受,二指承受不了。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基础知识。D.“佩服”、“他”、“很”、“少”分别是:动词、代词、副词、形容词;故选D。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诸葛亮的一生。B. “冷血护工”虐待养老院老人的事件曝光后,社会各界群众义愤填膺。C. 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D. 我国大江南北分布着众多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奇绝的黄山、秀丽的庐山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4、。【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用在这里不恰当。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鲁迅先生的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药丸一、二粒。B. 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怎么都忘记了吗?C. 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D. 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即鲁迅全集)。【答案】A【解析】【详解】A.“药丸一、二粒”这里的顿号使用错误,这里表示约数,不需要顿号。故选A。5.
5、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然而,岳飞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铁血丹心,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张骞的拓路功迹早已载入史册,成为民族精神的瑰宝。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掩埋了丝绸路上的声声驼铃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里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瑟瑟秋风,早已吹散了塞外沙场的连营吹角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湮没了零丁洋里的阵阵叹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根据下文的“岳飞”“文天祥”“辛弃疾”“张骞”,对应的分别是“风波亭里的点点残血”(岳飞在风波亭被害),“零丁洋里的阵阵叹息”(文天祥被俘后写下过零丁洋),“塞外沙场的连
6、营吹角”(出自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丝绸路上的声声驼铃”(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故正确的排序是;故选D。6. 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B. 蒙辞以/军中多务C.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D.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B.句意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根据句意,正确的停顿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故选B。二、现代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
7、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
8、,鲁迅先生还是坐着。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边睡着了。7.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8. 选文第一段用了7个“陪”,能否将其简化为“鲁迅先
9、生从下午两三点钟就陪客人,一直陪到夜里十二点”?为什么?9. 作者写鲁迅的夫人许先生和儿子海婴睡觉的原因是什么?10. 文章用白描手法刻画鲁迅先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7. 鲁迅先生不得不花大把时间陪客人;鲁迅先生深夜勤奋工作;为让鲁迅先生安静休息好,家人从不打扰他。8. 不能简化,七个“陪”字的连用,强调了鲁迅先生会客时间之长、客人之多,更好的体现了对客人的热情真诚,能使情感更强烈,使读者对鲁迅先生花大把时间专心陪客人产生更强烈的反响。9. 这里起到对比的作用,以此反衬鲁迅先生因为陪客人不得不把工作时间调到后半夜到清晨,同时也起到表达鲁迅先生的敬业与辛苦。10. 表达了作者对鲁
10、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以及对鲁迅先生辛苦写作的同情。【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从文章第段的“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从下午两三点起,陪到夜里十二点”可概括出,鲁迅先生花大量的时间陪客人;从段的“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段的“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直到段的“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可概括出,鲁迅先生从下半夜开始写作直到清晨;从段的“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到段的“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可概括出,家人小心翼翼,不打扰鲁迅先生休息。【8题详解】本题
11、考查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结合对文章第段的阅读体会,不能简化,连续七个“陪”字的使用,可见鲁迅为人热情、和蔼、有耐心。连用“7个陪”起到强化感情色彩的作用,给人以更深的意境,使读者对鲁迅先生花大把时间专心陪客人产生更强烈的反响。而简化之后就不会有这种效果。【9题详解】本题针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感悟。文段通过对鲁迅先生日常待客和写作的叙述,来表现先生对待客人热情以及对待写作的刻苦和辛苦。接待客人之后,深夜才开始写作,而且一直写到早晨,这种工作热情和辛劳是作者所崇敬的。写许先生醒来早晨看到鲁迅先生写作的背影,以及海婴上学不打扰鲁迅先生,都是通过对比,来衬托鲁迅先生的敬业与辛苦。【10题详解】本
12、题针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结合对文段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发现文段以鲁迅先生的作息时间为顺序,叙述了鲁迅先生每天待客和写作的辛劳,从中就可以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同时看到鲁迅如此的辛劳,作者内心也是十分同情的。(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追念闻一多先生冰心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他的诗从红烛到死水,差不多每首我都读过。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古诗和西洋诗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中西的诗的格律他都融会贯通,用起来流畅自如,得心应手。我不是诗人,我说不出评诗的内行话,作为一个诗的爱好者,联系到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与其说是诗如其人,还不如说他自己就是一首诗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
13、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我和一多先生的晤面谈话,往多里说,也只有七八次。我记得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春天,我们在美国波士顿的留学生演古典剧琵琶记,一多先生从纽约来波士顿过春假,因为他是学美术的,大家便请他替演员化装。剧后的第二天,一多先生又同几位同学来看我。那天人多话杂,也忘了都说些什么了。第二次我记得很清楚的见面,是一九三年的夏天,他同梁实秋先生到我们的燕京大学的新居来看我们。他们一进门来,挥着扇子,满口嚷热。我赶紧给他们倒上两玻璃杯的凉水,他们没有坐下,先在每一间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室中间站了一会,一多先生忽然说:“我们出去一会就来。”我以为他们是到附近看别的朋友去了,也没有在意。可是不多一会
14、,他们就回来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烟来,往茶几上一扔,笑说:“你们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说得我又笑又窘!那时我们还不惯于喝茶,家里更没有准备待客的烟。一多先生给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小家庭,建立了一条烟茶待客“风俗”。我虽然和一多先生见面的次数不多,但他在我的脑中是个很熟的熟人。吴文藻和他是清华同学,一多先生的同学和朋友,差不多我都认识。从他的和我的朋友的口中,我不断地听到他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诗,更多的是他这个人!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物。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他在留美时期,怀念乡土
15、,怀念着朋友和亲人,他提早回国来了,他发现在他“尺方的墙内”并没有和平,中国有的是“战壕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他没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抗战时期,他兴奋地随着他教学的清华大学,辗转到了昆明,但是国民党政府的“抗战的成绩渐渐露出马脚”,他的兴奋情绪又因为冷酷的事实而渐渐低落下去。但是越到后来,更加冷酷的事实,使他更是站在进步的年轻人一边,使他觉悟到“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我们应该把自己知识配合他们的力量”。这个时期他没有写诗,但他说:“诗是负责的宣传。”他重视诗的社会价值。他把自己的诗人的力量,投入到人民力量的大海怒涛之中,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他终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
16、民党的手枪!作为一个诗人,一多先生写的诗并不比别人多,但是他的死是一首最伟大的诗!早在一九二六年四月,他在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那篇文章里,他说:“我希望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热血要流在天安门,流在铁狮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笔尖,流在纸上。”“也许有时仅仅一点文字上的表现还不够,那便非现身说法不可了。所以陆游一个七十衰翁要泪洒龙床请北征,拜伦要战死在疆场上了。所以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一多先生死去快三十三年了,今天我写这篇追念我所敬佩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顾过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无尽!毛主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曾经是民主个人主义者,而首先是个爱国者的闻
17、一多先生,一旦找到了和广大人民结合才能救国的真理,他就昂首挺胸凛然不屈地迎着“黑暗的淫威”走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他的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选自闻一多纪念文集,有删改)11. 作者追念闻一多先生,为什么先由闻一多的诗入手?12. 第自然段记叙了闻一多先生回国后的心绪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请在括号内补充完整。失望( )( ) ( )1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划线的句子。“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14. 臧克家说,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冰心先生说闻一多先生是“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请你也用这样的语言,说一
18、说你对闻一多先生的认识。【答案】11. 因为闻一多先生具有诗一样的性格和那比诗情更炽热、更浓烈、更豪放的情绪。12. 兴奋 低落 奋起13.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闻一多先生比作“一团白热的火焰”“一束敏感的神经”,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热情、豪放、易感的性格特征,从而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之情。14. 合乎题意即可。【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段“还不如说他自己就是一首诗-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段“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诗,更多的是他这个人!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
19、物。”可以得出,因为他就是一首诗,一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的诗,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所以先写他的诗。【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的把握。仔细读第自然段,把握关键词。结合:他在留美时期,怀念乡土,怀念着朋友和亲人,他提早回国来了,他发现在他“尺方的墙内”并没有和平,中国有的是“战壕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可以看出的他的情绪是失望;抗战时期,他兴奋地随着他教学的清华大学,辗转到了昆明。可以看出此时他的情绪是兴奋;但是国民党政府的“抗战的成绩渐渐露出马脚”,他的兴奋情绪又因为冷酷的事实而渐渐低落下去,可以看出此时她的情绪是低落;他终于拍案而起,横眉
20、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可以看出此时他的情绪是奋起。【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本句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首先指出修辞方法,写出本体和喻体,然后写出作用和表达的情感。本体是闻-多,喻体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一束敏感的神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闻一多的正直、热情洋溢、豪迈,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结合文本中闻一多的精神和自己对闻一多的了解,仿照二人的诗句格式赞美闻一多即可。如:他,是中华学者的典范;他,是民主革命者的代表;他,精忠报国,为祖国沥尽心血;他,历经沧桑,为人民痴心不改。他是一轮璀璨的朝阳,他是一朵傲霜的菊花,他是一支永不熄灭的
21、红烛。他是卓越的学者,他是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他是勇敢的革命烈士。三、古诗文识记与理解(24分)(一)古诗文名句默写(共4分,每空1分)15. 乡书何处达?_。(王湾次北固山下)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的诗句是“_,_”。【答案】 归雁洛阳边 深林人不知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雁、洛、寄、夜、郎。(二)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6. 赏析诗中“飞”“暗”二字的表达效果。17. 本诗与
22、夜上受降城闻笛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作方法上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6.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暗”字有“断续、隐约”之意,写出了吹笛人是毫不经意地吹,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勾起无限情思。17. 春诗运用想象和夸张,突出了笛声无处不在,借抒发离情别绪的折杨柳曲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夜诗借景抒情,借月下的回乐烽、受降城、沙漠等景色,烘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之情。【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炼字。“谁家玉笛暗飞声”意思是: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诗人客居异乡,深夜难于成寐,忽而传来的几缕断续的笛声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飞
23、”写笛声主动地在夜晚飞入千家万户,既出乎人的意料,又似乎是插上翅膀一样飞遍洛城。“飞”字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笛声的清越远扬。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所以说笛声“暗”送,吹笛者是无心的,但折杨柳的曲子却似乎专门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打动了很多人,引起他们对故乡的离愁别恨之情。【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李白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是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听到笛音后,触动了诗人的思乡情怀。夜上受降城闻笛则是景中寓情
24、,在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征人思乡的无边离愁。“沙似雪”和“月如霜”烘托了边塞寒冷凄苦的环境,“吹芦管”则触动了无数戍边的征的愁思,让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凝视着远方。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融于一炉,含蓄地道出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选自王文公文集)注: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隶:属于。收:取,团结。文:文采,理:道理。稍稍:渐渐。宾客:把当作宾客。扳:通“攀”,牵,引。环谒:四处拜访,明道:宋
26、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18. 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见往事耳(见:了解) 父异焉(异:诧异)B. 蒙乃始就学(就:从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就:完成)C. 蒙辞以军中多务(以:介词,用) 或以钱币乞之(以:介词,用)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不能称前时之闻(之:助词,的)19. 下列加点词语的称谓语属于敬称的一项是( )A. 君与家君期日中B. 孤常读书C.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 卿今当涂掌事2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27、谒于邑人,不使学。21. 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引人深思,请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谈一谈你受到的启发。【答案】18. A19. C20. (1)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1. 示例:吕蒙后天认真学习,才略进步惊人;仲永聪明过人,却因”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可见不论先天的禀赋如何,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现在学习,如果不认真做作业、及时复习、预习,再聪明的人也很难得到好成绩。我要从现在做起,努力、勤奋地学习,必能出成果。【解析】【18题详解】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父异焉”的意思是
28、: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奇。不是“诧异”。故选A。【19题详解】考查对文化常识的了解。A.家君:谦词,称自己的父亲;B.孤:谦词,古时王侯的自称;C.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D.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欲(想要)、治经(研究儒家经典)、为(成为)、博士(当时专掌经
29、学传授的学官)”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利(认为有利可图)、日(每天)、扳(通攀,牵,引)、谒(拜访)”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1题详解】开放性试题。能结合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和自身学习经历来谈启发即可。孙权劝学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伤仲永讲述了方仲永,因后天“不使学”,最后“泯然众人矣”的故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学习的角度谈启示。如:我们在学
30、习中,不能因为没时间就放弃学习,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勤学是成功里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只要发奋学习才能学有所成。或许我并不是聪明,如果我能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必能取得好成绩。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
31、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乙】金溪县有个百姓叫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仲永出生五年,还没有见过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就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32、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到老家金溪,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他说:“方仲永已经完全如同常人了。”四、名著阅读(4分)22. 下面是下面是选自骆驼祥子的一段话,请阅读后回答问题。“先生!”祥子低着头,声音很低,可是很有力:“先生另找人吧!这个月的工钱,你留着收拾车吧:车把断了,左边的灯碎了块玻璃;别处倒都好好的呢。”(1)选文中的“先生”是指_,祥子叫先生另找人的原因是_(事件)(2)结合作品内容谈谈该先生给了祥子
33、怎样的帮助。_【答案】 (1)曹先生 祥子拉车摔伤了曹先生 (2)曹先生帮他出好主意(或答成“让祥子到他家拉车”、“安排他与小福子的生活);帮他重燃生活的信心。【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骆驼样子有关的文学常识。五、写作(50分)23.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对于作者这样
34、写,一些学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请你也拟一个网名昵称,发表一下观点。示例:杨柳拂风:更真实。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网名昵称:观点:【答案】莘莘学子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是从作者的抽象说教中来的。课内精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完成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回忆鲁迅先生主要就是通过对日常琐事的叙述,来表现
35、鲁迅先生的形象品质。所以,我们在回答的时候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通过具体的日常琐事,更能看到一个鲜活真实的人物。注意回答的时候语言要做到简洁。24. 请以你_的样子,真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答案】无【解析】【分析】【详解】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补全题目常用方法: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你_的样子,真美这个题目首先要弄清“你”指的是什么。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可以是历史人物屈原、李白、岳飞、董存瑞等;可以是物一只小猫、一条小狗、一株小草、一部书等。“真美”,表达的是欣赏、赞美之情。可以是外表的美,也可以是内在的美,当然选择内在的美来立意更为恰当。具体写作时,从自己记忆中搜索那些道德品质美好的亲朋好友或深有感触的人和他们令人感动的闪光片段,叙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体裁上看,这个题目写记叙文或散文相对来说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