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语文试题含答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绝密绝密使用前使用前辽宁省实验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高高 三三 语语 文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分四大题,23 小题,共 8 页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7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的异化是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卡夫卡和蒲松龄为达到写作目的,都不惜采用荒诞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夸张变形。在聊斋志异和卡夫卡的作品中有许多异化的主题
2、,主要体现为人不再是人,而是以动物的状态出现,或者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异化为动物或植物。罗杰加洛蒂曾这么评价卡夫卡的作品“卡夫卡的王国是异化和异化意识的王国”,认为“卡夫卡作品的本质与风格在于人的自我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与当时“淄川的文人雅士聚首时谈狐说鬼,似为时尚”的时代背景有关,他在聊斋自志中也明确地表达出他对怪异事物的爱好“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从这点来看,两位作家都喜欢用荒诞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异化主题,这点是最值得探究的相通之处。卡夫卡所读过的聊斋志异的德译本中有阿宝 竹青 香玉和莲花公主,这几篇是明显带有异化色彩的。如阿宝
3、中的孙子楚性情憨厚,不善说话,喜欢上了本地大商人的女儿阿宝,因她一句玩笑话而自断了六个手指。碍于无法在一起,他郁郁寡欢,一病不起,后来灵魂化为一只鹦鹉飞到阿宝的住处,日日夜夜陪在她身边。孙子楚的真心诚意打动了阿宝,鹦鹉变回了人形,造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上面故事中的主人公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因为种种客观或主观的原因异化成了动物。而卡夫卡作品中的异化相比较聊斋志异中的异化而言则更加荒诞和怪异,这类异化很少有前因后果,多表现为突变。如(变形记中的格雷戈尔某天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硕大的虫子”。显然,这是一种异化的手法,与聊斋志异中人化为动物或植物的变形有几分相似。但相比之下又有着不同,
4、这段异化出现在故事的开头,而在整个故事中卡夫卡始终没有交代格雷戈尔变成甲虫的原因,只是在描述他变成甲虫之后的事情,该小说不具备完整故事情节,更像是一个故事的片段。而蒲松龄笔下的故事则情节完整,前因后果也交代清晰。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聊斋志异中主人公的异化和变形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如孙子楚为了陪在阿宝身边所以化成鹦鹉。如果有可能,这些异化的人在达成自己的目标之后还要变人形。在蒲松龄这里,人的肉体和灵魂的分裂是迫不得已的.暂时的分裂是为了最终的统一。这样看来,变形记中的异化显得突然,这与卡夫卡的写作目的有关。卡夫卡想要用这种荒诞的手法来突出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来表现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漠然的关系,他
5、企图从异的角度来观察社会和批判社会。细读变形记可以发现,该小说着重描写的是格雷戈尔变成甲虫之后,家人对他态度的转变。在变形之前,虽然格雷戈尔作为公司的代理挣钱不多,但整个家庭依靠其工资尚能生活,所以一家人表面上显得很和睦,对待他的态度也比较友好。但看到他变成甲虫后,父亲对他的态度始终很恶劣,甚至“从后面重重地给了他解脱性的一脚,他被踢到房间中间,身上流着血”。在格雷戈尔又一次把母亲吓晕之后,父亲对他更是暴力相加“把碗柜上水果盘里的苹果装在口袋中,一个接一个地扔出去一个简直就嵌入他的背里去了”,可见他的父亲完全不顾亲情,想要置他于死地。正是人情的冷漠把格雷戈尔逼上了死路。因此,当我们从卡夫卡写变
6、形记的主旨来看,就能明白小说为什么不交代格雷戈尔变形的原因。因为外形的变化并不是卡夫卡描写的重点,内心的变形和异化才是他想要表达的主题,在卡夫卡的笔下,心里“变态”是一种常态,卡夫卡试图用这种怪异的常态来揭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漠然,社会的冷酷无情。在卡夫卡眼里,异化不再是一个主观的心理问题,更像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体现的是不可缓解的社会矛盾。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卡夫卡经常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突然变成其他动物,或者干脆就以变形后的样子出场。(摘编自从聊斋志异)对卡夫卡的影响角度再读卡夫卡的作品)材料二:人工智能是一种尚未成熟的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它在深刻改变和塑造人与社会的同时,也在分裂出自己的
7、对立面,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外在的异己力量。作为整个社会的基本技术支撑,智能科技构成了对人公开的或隐蔽的宰制,人正在沦为高速运转的智能社会系统的“附庸”和“奴隶”;各种智能系统不断取代人工作,“数字穷人”逐渐丧失劳动的机会和价值,被全球化的经济和社会体系排斥在外,存在变得虚无和荒谬化;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模糊了人机界限,对人的本质、人的主体地位等形成强烈的冲击,令“人是什么”和人机关系凸显为挑战哲学常识的时代难题。我们必须正视已经或者正在到来的异化风险,拓展理论视野,创新智能时代的异化理论,从理想社会建构和“人”自身的进化两个方面采取建设性的行动,构造人与智能机器协同演化、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在智
8、能社会、智能文明的建设中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摘编自人工智能与人的“新异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的异化指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蒲松龄和卡夫卡都利用这一现象达到写作目的。B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与他喜欢搜神谈鬼的故事以及当地“谈狐说鬼“的时尚相关。C 聊斋志异中主人公往往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异化和变形,达成目标后都变回人形。D家人曾经对格雷戈尔态度比较友好是因为他挣钱不多但还能保障整个家庭的生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人的异化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和目的并不相同。B引用罗杰加洛蒂的评价意在阐明卡夫卡作品的异化特征,增
9、强论证的说服力。C蒲松龄笔下的故事情节完整,但这并不能说明其作品比卡夫卡的作品好或不好。D当构造出人与智能机器协同演化、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时人类就能避免被异化。3下列异化现象中,不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范畴的一项是()A在资本逻辑下,身处于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世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B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阶级被消灭,但阶层并未消灭。人与人的关系愈发紧张,难以消除。C苏秦佩带六国相印途经洛阳,气派比得上帝王,苏秦的家人匍匐在地不敢仰视。苏秦感慨“一人之身,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D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原始的人文关怀,脱离了人的情感、道德、理想等因素。人与人的关系成为简单的资源共享、相互
10、利用、利益结合等手段和形式。4面对人类的“异化”风险,如何保有“人的本质”?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请结合材料一概括下面节选自促织的片段的写作特点。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未几,成归,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气息辍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虫宛然尚在喜而收之。将献公堂(二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8 分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文本一:人世间(节选)人世间(节选)梁晓声周秉义从北京调回了本市,终日足不出户,只是看书,偶尔也与冬梅晚饭后看看电视剧。冬梅的耳中刮进了一些关于丈夫任职的议论。她忍不住问:“确实是平调回来了?”他肯定地说:“是啊。”她又问:“到底为什么?”他奇怪地反问:“我信中不是写了吗?”“你想干的实事,到底是什么实事呢?”“现在说了也没用,得看这次怎么任命。先不聊这个话题,好不好?”“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看你,我说不聊了,你偏要聊这个话题!我在哪个岗位上没干好过?我离开北京前,领导还给我开了欢送会呢!干得不好能有那种待遇吗?”冬梅心中疑惑,也
12、只好不再问下去了。春节过后,组织部门下达了正式任命,周秉义担任副市长,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一天下午,周秉义来到弟弟家,让秉昆陪他在光字片走一走。那天降了一场大雪。秉昆说:“哥,这么大的雪,改天吧。”秉义说:“我正是因为下这么大的雪才来的啊。没人出门,也就没人注意咱们嘛,想看哪儿看哪儿。”老哥儿俩逛起光字片来。光字片的面积比以前大了,人口也比以前稠密多了。大雪覆盖之下低矮的土坯房一片连一片,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稍一细看,都会从积雪之下发现外露的种种肮脏垃圾堆,各种令人作呕的脏水结成了冰。老哥儿俩在光字片转啊转,不知不觉天黑了。常进步
13、下班比往日早了些,他从窗口看到秉昆,迎出门来。常进步他妈与周秉义,当年是职工与老领导关系。周秉义做党委书记,常宇怀是他最倚重的中层干部,他们夫妇和周秉义的关系非同一般。“嫂子!”面对满头白发的烈士遗孀,周秉义的眼泪夺眶而出。常进步他妈拉着他的手微笑着说:“知道你调回来了,工作肯定忙,何必来看我们呢!”周秉义说:“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进步,还不快请你周叔叔进屋!”常进步他妈拉开了家门。周秉义回到当年的军工厂家属区,他内心五味杂陈。周秉昆心里越发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四月,天刚转暖,光字片受了一
14、场虚惊。某日来了几组测量小队,临街住户人心惶惶,以为要修路。修路当然是好事,可那得拆除多少房屋啊!一旦被拆除了,都住哪儿呢?有人与测量队的人攀谈,才知道不是要修路,而是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半信半疑的人们又问,“大刀阔斧”怎么理解呢?测量队的人说,他们也不清楚,那是一位副市长的原话。人们猜想,那肯定就是周秉义啦!光字片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测量队接连测量了数日,整个光字片也接连亢奋了数日。此后,每天晚上总会有几个男人相约来到秉昆家聊天。他们回忆起了秉昆父亲周志刚,周志刚虽然没享着大儿子的福,全光字片的人可托上周秉义的福了。谁承想光字片会出一位副市长呢?他是光字片的大救星啊!男人们聚到
15、周家,想知道对光字片“大刀阔斧”的改造究竟何时开始?将改造到什么程度?光字片的人家也能过上享受燃气灶和自来水的生活吗?对于他们的探问,周秉昆一句也回答不了。他已经好久没见到哥哥了。“五一”过后,大队的建筑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光字片进发,建筑大军的载人卡车彩旗招展。光字片的青年闻讯后,骑着自行车迎接,但建筑大军的目的地分明不是光字片。建筑大军一直往前开,开到了马路尽头虎皮冈,在那里安营扎寨。光字片的人们疑惑极了,一拨接一拨到周秉昆家问个究竟:难道你哥要在那地方为咱们光字片的人建楼?那可是连兔子都不刨窝的地方啊!咱们光字片就是再烂,毕竟属于城区啊!秉昆,你一定要替我们问问你哥与测量队刚离开那几天相比,
16、光字片人们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满怀憧憬到感觉被耍了,男人女人们询问起周秉昆时都义愤填膺。虎皮冈那边,昼夜机声隆隆,工程突飞猛进。十月份,两排十幢二十层高楼在虎皮冈拔地而起。市政府发布了正式公告,宣称那里将成为本市的“希望新区”。那天晚上,周秉义终于现身弟弟家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接待点把户口落上。那事成了一条新闻,却没引来多少人效仿。光字片的人们仍在观望。有人说:“周家哥俩演起双簧来了!”他们都有等着看笑话的意味。新区为周家的到来开了欢迎会,周家的门面房和两居室住房都经过了简单装修。后来,光字片开来了卡车队,连续替一些人家免费搬家,搬往
17、新区。周秉义终于在光字片露面,他站在一辆小卡车上,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我从小到下乡前生活在这里,我们老周家三个儿女,没有什么瞒得了光字片的人。咱们光字片人家的许多长辈,一九四九年前就居住于此,当时这里叫穷人窝。后来,他们中许多人成了东北解放后最早的产业工人,这个地方也不再叫穷人窝了。但是,这里却一直住着本市很穷的人家。我不是在北京当官当不下去了,我是自己要求调回来的。为什么呢?我老了,快到退休年龄了。近年来,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一想到咱们光字片,我就心疼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处处不堪入目。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
18、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我想在退休之前,将光字片彻底改造。这很不容易现在我要做的事完成一半了。大家已经看到,光字片与过去不一样了(选自梁晓声人世间,有删改)文本二:长篇小说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平民区为背景,以周志刚一家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 20 世纪 70 年代写到 21 世纪初,小说刻画了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奋斗历程,将其嵌入到中国社会 50 年来的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等历史事件和发展进程中,既写他们生活的磨难与困苦,更写他们怀揣梦想而艰苦奋斗的尊严与荣光。2019 年,人世间荣获第十
19、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说,“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摘编自中国作家网)6关于拆迁,光字片的男女老少的种种表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测量队的到来让临街住户感到惊惶,相较于对修路的期待,他们更担心无处栖身。B听闻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群众奔走相告,心情激动而满怀憧憬。C去秉昆家聊天的群众对于未来生活的讨论和畅想,为后文做了铺垫。D光字片群众对搬迁到新区感到愤懑,表现了作品对安土重迁传统观念的严肃批判。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
20、确的一项是()A“确实是平调回来了?”“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这些语言表现了冬梅对丈夫从北京回来任职也有疑惑。B周秉义在光字片对乡亲们说“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周秉义这样说的依据就是他在大雪天亲眼看到的景况。C周秉义是梁晓声在人世间中着重塑造的党的干部形象的代表,周秉义既有英雄主义情怀,也有务实为民的作风,其形象非常鲜明。D小说中“招商引资”“棚户区”“土坯房”等词语,都指向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生活现实,同时又使小说富含记录历史发展变迁的意味。8 人世间塑造的周秉义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9文本
21、二中说到人世间荣获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有两个关键词“温情”和“有情有义”。你是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情”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一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材料一: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
22、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迁太子少詹事。(节
23、选自旧唐书)材料二: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后举有道,授封丘尉。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还,为左散骑常侍。永泰初卒。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选自唐才子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4、A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B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C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D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本文中的“迁”,与琵琶行并序中的“左迁”不同。B江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理概念,古代指长江以东地区。按照地理概
25、念,古人也称“江东”为“江右”。C耻,意为“以为耻”,与师说中的“而耻学于师”的“耻”意思相同。D永泰,文中指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禄山反叛时,高适征讨哥舒翰,哥舒翰让他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于是他又辅佐哥舒翰镇守南阳。B皇帝让各个皇子分别镇守地方,高适曾极力劝阻,但未被采纳。后来永王李璘造反,肃宗召其商量,认为他的意见与众不同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C高适忠心耿耿,敢于直言劝谏,招致李辅国的嫉恨。李辅国在皇帝面前诋毁高适,高适因此被贬为太子少詹事。D同为高适作传,材料一所记高适劝谏及预言永王必败的事,表明他
26、在政治军事上有突出的才能,而材料二所记偏重他的才学品性,其他如政治活动、为官业绩等却一笔带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2)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14材料二中说高适“敢言”,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二)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 15-16 题。江城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27、,短松冈。孤雁儿孤雁儿李清照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注】这是一首悼亡之作,约写于建炎三年赵明诚逝世后。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B李清照以一“惊”字,写笛声催开梅花,梅花因听到了笛声而醒悟到春天已经到来,惊讶地绽放了自己的花朵,形象生动。C苏轼不惜用浓墨重
28、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以抒写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和思念,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D李清照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着力描写了丈夫去世后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和凄凉悲绝的心情,营造出孤寂凄婉的意境。16两首词在线索安排上独具匠心,请简要分析。(三三)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本题共 1 小题,小题,6 分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泰伯中,“”一句表明知识分子必须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而其原因是“”。(2)论语里仁中既强调要向榜样学习,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3)大学之道中,“,”两句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德修养作为根本。三、语
29、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一一)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很多人知道人参果,是从吴承恩的西游记开始的。西游记第二十四回提到,万寿山五庄观有人参果,又名草还丹,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实际上,市场上售卖的人参果,正名叫香瓜茄,它同茄子、辣椒和西红柿一样,这些茄科植物生长旺盛,花芽质量好,果实产量高且颜色鲜艳。香瓜茄当然不是来自五庄观,哥伦比亚、秘鲁、智利才是它的原始分布区。这种茄科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从海滨到海拔 3000
30、米的高山,。只要没有长时间的霜冻,即便是温度降低到-2.5,它们也能生长。18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6 个字。19请分别用一个单句概括上文第 2、3 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0 个字。(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本题共 3 小题,小题,11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从“光年之外”到“千年之前”,好奇心把我们引向何方?把宇宙的“声音”谱成乐章,首次揭秘黑洞“脉搏”,发现 800 余颗新脉冲星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天眼”的科研成果频频登上热搜,这一贵州大山深处的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
31、以巨目观天的姿态,捕捉遥远的信号。同样,“暑期档顶流”广汉三星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青铜纵目面具一眼千年,定格了古蜀先人对苍穹的向往。的深空探索,还是千年之前的天人对话,好奇心驱使着我们奔赴一场又一场星辰大海之约古往今来,太空都以它的神秘莫测,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追逐探寻。是人的天性,好奇心则成为人类了解宇宙的驱动器。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从郑和下西洋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牛顿“三大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每一个浪漫的想象、每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都在为接近真理而蓄力,也都是与好奇心的双向奔赴。20下列句子的引号使用,和材料中画横线句子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A从“光
32、年之外”到“千年之前”,好奇心把我们引向何方?B鲁迅为了经常提醒自己,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口、眼、读书三。”C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说的“形神兼备,生机勃勃”。D众所周知,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8 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容貌焦虑是从古至今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全网人人容貌焦虑的背景下,似乎无人可“独善其身”,甚至“颜值即正义”大行其道。
33、如今容貌焦虑正向低龄化蔓延。医美调查显示,我国的医美消费主体趋于低龄化,“95 后”乃至“00 后”年轻群体成了医美机构招徕顾客的重要“蓄水池”,在互联网医美消费平台上,“95 后”与“00 后”占比过半。对于“医美消费主体趋于低龄化”这种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辽宁省实验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语文语文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C2D3A4尽量消除各种社会矛盾,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少一些漠然和冷漠,让人在温暖有爱的环境中得到人的尊严。人在面对
34、人工智能的发展时始终保持应有的理智清醒和主体地位,将人工智能当作人类的工具。5采用荒诞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夸张变形,成名的儿子把身系全家人性命的蟋蟀给弄死了,后来儿子的魂魄化作一只善斗的蟋蟀,免去一家濒于毁灭的厄运。片段把儿子魂魄化作蟋蟀的情节写得比较完整,前因后果也交代得清晰。【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达成目标后都变回人形”错误。原文是“如果有可能”,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选 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当构造出人与智能机器协同演化、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时人类就能避免被异化”错误,由“拓展理论视野,从理想社会建构和人自身的进化
35、两个方面采取建设性的行动、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智能文明的建设中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可知 D 选项以偏概全。故选 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谈的是个人内心的异化,不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范畴。B、C、D 三项谈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异化。故选 A。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人的异化是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卡夫卡想要用这种荒诞的手法来突出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他企图从异的角度来观察社会和批判社会”“卡夫卡试图用这种怪异的常态来揭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漠然。在卡夫卡眼里,更像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尽
36、量消除各种社会矛盾,多一些关爱和尊重,保有人的本质。由“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模糊了人机界限,对人的本质,令人是什么和人机关系凸显为挑战哲学常识的时代难题,拓展理论视野,从理想社会建构和人自身的进化两个方面采取建设性的行动、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智能文明的建设中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可知,将人工智能当作人类的工具。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由材料一“卡夫卡和蒲松龄为达到写作目的,都不惜采用荒诞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夸张变形”以及“及扑入手,斯须就毙自昏达曙。东曦既驾。忽闻门外虫鸣”可知,后来儿子的魂魄化作一只善斗的蟋蟀。作者采用荒诞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夸张变形。由材料一“蒲松龄笔下
37、的故事则情节完整,前因后果也交代清晰”以及“有子九岁,窃发盆及扑入手,斯须就毙儿惧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自昏达曙。东曦既驾。忽闻门外虫鸣”可知,前因后果也交代得清晰。6D7B8正面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写出了周秉义的讲情义和有担当。侧面衬托,通过其他人物衬托人物形象。如周秉昆“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衬托了周秉义的重感情和平易近人。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周秉义推动光字片改造,建设希望新区,乡亲们不愿搬迁到希望新区,周秉义动员家人,劝
38、说乡亲们。小说在矛盾冲突中写出了周秉义的有情有义和坚守原则。在特定环境中塑造人物。将周秉义置身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中,突出其勇于变革的精神。9家人之间的温情。周秉义从北京调回来,冬梅忍不住打听他想干的实事,没弄明白却充分理解和尊重丈夫的选择;秉昆一家支持哥哥的工作,带头搬迁到希望新区并把户口落在那儿。朋友之间的情义。当上了副市长的周秉义回到军工厂家属区,看望曾经的同事常宇怀的遗孀,动情流泪。周秉义对乡亲的情义。他心系乡亲,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下定决心改造棚户区,动员光字片的住户陆续搬迁。【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D.“对安土重迁传统观念的严肃批判”错,疑虑与愤懑只是合乎
39、常理的群众心态,作品在描摹旧房改造等时代背景时,并不是严肃批判,而是充满着理解与温情。故选 D。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周秉义这样说的依据就是他在大雪天亲眼看到的景况”错误,“他在大雪天亲眼看到的景况”只是“周秉义这样说”的依据之一。还包括“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等细节。故选 B。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1)正面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位
40、关心百姓生活、平易近人、重感情的领导人形象;“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光字片与过去不意样了”,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周秉义的讲情义和有担当的性格特征。(2)侧面衬托,通过其他人物衬托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周秉昆的眼睛和感觉刻画周秉义的形象。如“周秉昆心里越发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用周秉昆感觉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的想法,侧面衬托了周秉义的重感情和平易近人。(3)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文中说“周秉义担任副市长,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两排十幢二十层
41、高楼在虎皮冈拔地而起。市政府发布了正式公告,宣称那里将成为本市的希望新区”“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接待点把户口落上”“没引来多少人效仿。光字片的人们仍在观望”“近年来,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一想到咱们光字片,我就心疼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处处不堪入目。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周秉义推动光字片改造,建设希望新区,乡亲们不愿搬迁到希望新区,周秉义动员家人,劝说乡亲们。小说在矛盾冲突中写出了周秉义的有情有义和坚守原则。在特定环境
42、中塑造人物。“周秉义担任副市长,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人与测量队的人攀谈,才知道不是要修路,而是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将周秉义置身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中,突出其勇于变革的精神。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小说情感意蕴的能力。(1)家人之间的温情。根据“冬梅的耳中刮进了一些关于丈夫任职的议论。她忍不住问冬梅心中疑惑,也只好不再问下去了”分析,周秉义从北京调回来,冬梅忍不住打听他想干的实事,但充分理解和尊重丈夫的选择;根据“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接待点把户口落上”分析,秉昆一家支持哥哥的
43、工作,带头搬迁到希望新区并把户口落在那儿。(2)朋友之间的情义。根据“嫂子!面对满头白发的烈士遗孀,周秉义的眼泪夺眶而出”“周秉义说: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分析,当上了副市长的周秉义回到军厂家属区,看望曾经的同事常宇怀的遗孀,并动情流泪。(3)周秉义对乡亲的情义。根据“咱们光字片人家的许多长辈,一九四九年前就居住于此,当时这里叫穷人窝。后来,他们中许多人成了东北解放后最早的产业工人,这个地方也不再叫穷人窝了。但是,这里却一直住着本市很穷的人家”“近年来,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一想到咱们光字片,我就心疼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新中国成立半
44、个多世纪,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处处不堪入目。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我想在退休之前,将光字片彻底改造。这很不容易现在我要做的事完成一半了。大家已经看到,光字片与过去不一样了”分析,周秉义心系乡亲,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下定决心改造棚户区,动员光字片的住户陆续搬迁。10C11B12A13(1)当时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2)高适仗恃意气,敢于直言。朝中权贵近臣都怕他,李辅国妒忌他的才干。14高适谒见玄宗,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在于监军不关心军卒,南阳各路首领各持权力。高适在永王叛乱时趁机向
45、肃宗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高适的诗歌里有很多发自肺腑的语句。高适在玄宗把各王子分封到各地时强烈劝谏不可以。【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高适从骆谷向西奔驰,拜见玄宗,于是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卒,军卒吃粮仓的米饭尚且还不够,想让他们奋勇征战,怎么可能?”“玄宗”是“谒见”的宾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 AB;“军卒”是“不恤”的宾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 D。故选 C。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升迁;降职、贬官。句意:不久升他做侍御史。/我降职做九江郡司马。B.错误。“古人也称江东为江右”错误,应为古人也称
46、“江东”为“江左”。C.正确。句意:以参加科举考试为耻。/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D.正确。故选 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高适征讨哥舒翰”错误,文中“征于翰讨禄山”指高适被哥舒翰征召去讨伐禄山,而不是高适征讨哥舒翰。故选 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擅权”;独揽大权;“薄”,轻视;“以”,用礼节。(2)“负”,仗恃;“侧目”,害怕;“忌”,妒忌。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可知,高适谒见玄宗,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在于监军不关心军卒,南阳
47、各路首领各持权力。由原文“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可知,高适在永王叛乱时趁机向肃宗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由原文“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可知,高适的诗歌里有很多发自肺腑的语句。由原文“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可知,高适在玄宗把各王子分封到各地时强烈劝谏不可以。参考译文:材料一:高适,是渤海郡蓚县人。少年时四处流落,没有固定的事做。小时候家里贫困,客居梁、宋,以乞讨为生。他性格对权贵十分傲气,观察事物有透彻的了解。等到二十岁时才关注诗歌,几年之间,诗歌的体裁格调渐渐变化,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每吟诵一篇,喜欢被爱好诗歌的人传诵。宋州刺史张九皋对他的才能十分惊奇,推荐他到
48、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高适拂袖而去,客居河右。河西节度史哥舒翰见了他觉得他很与众不同,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担任自己府上的掌书记,跟着哥舒翰上朝,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不久高适又离哥舒翰而去。恰逢安禄山叛乱,高适被哥舒翰征召去讨伐禄山,任命高适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旧辅佐哥舒翰守南阳。等到哥舒翰兵败,高适从骆谷向西奔驰,拜见玄宗,于是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卒,军卒吃粮仓的米饭尚且还不够,想让他们奋勇征战,怎么可能?况且南阳的各路首领都各持权力,难道像这样打仗能取得胜利吗?陛下趁此机会向西迁入蜀中,躲避歹毒之人,不
49、算是羞耻之事。”玄宗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见。后来安禄山的兵灾果然没有触及到蜀中。玄宗称赞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李璘在江东起兵,想要占据扬州。当初,玄宗把各位王子分封到各地,高适强烈劝谏,认为不可以。等到永王叛乱,肃宗听到他的意见很有道理,于是召见他谋划这件事。高适趁机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肃宗认为他的回答很与众不同,让高适兼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定江淮叛乱。平叛后,宰相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被贬为太子少詹事。材料二:高适,字达夫,还有一种说法是仲武,沧州人。他年轻时心胸宽广,不拘小节,以参加科举考试为耻,混迹于赌徒之中,才气名声却
50、传播开来。后来高适考中有道科,授职封丘县尉。不久,哥舒翰上表推荐高适任掌书记,后来又升任谏议大夫。高适仗恃意气,敢于直言。朝中权贵近臣都怕他,李辅国妒忌他的才干。蜀中内乱时,高适出任蜀州、彭州的刺史,又升西川节度使,归朝后,任左散骑常侍。于永泰初年去世。高适崇尚气节,谈论王业与霸业,滔滔不绝,从不厌倦。他遭逢国家多难之时,以建功立业自我期望,到 50 岁才学写诗,立即就写得很好,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有很多发自肺腑的语句。每写完一篇,好事的人总喜欢传扬吟诵。高适曾到汴州,和李白、杜甫相会,酒酣耳热之际登上吹台,慷慨悲歌,迎风怀古。没有人能揣测他们的心情。相互间有许多唱和之作。现在高适还有诗文等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