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289261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练习一、单选题1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平民)制度,户籍标明姓名、年龄、籍贯、爵级、肤色、身高、家口、财产等项目。州郡每年都要向中央申报管区内的户口数和垦田数。其中入户人数最多的是自耕农民。这一制度A不利于汉代的社会稳定B具有征收赋役的重要功能C有助于政府征收商业税D成为控制人口的唯一手段2秦汉时期,无论中央还是郡县公文均要求乡里明文公布,民事告示要“明白大扁书乡市门亭显见处”非“令民尽知之”,刑事公告更是图形天下、布之于亭。该制度()A消除了官民之间的矛盾B导致了权力中心的下移C降低了文书行政的效率D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控制3东汉三老赵宽碑载,金城浩亹赵宽辞官返

2、归乡里后,该县县长“以宽宿德,谒请端首,优号三老,师而不臣。”宽“于是乃听讼埋怨,教诲后生,百有余人,皆成后艾”。这说明()A基层组织尊崇高年宿德B三老是民间社区的主要领导阶层C乡里社区自治功能突出D三老是贯彻朝廷意图的重要渠道4里耶秦简目前整理公布了24枚户籍登记档案的简牍,每枚木牍登记一户家庭,木牍分栏、分项登记每户的资料,如人口的所在地、家庭身份、出生地区、爵位、姓名等信息。秦简的记载()A不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是政府掌握民力的重要途径D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5汉代政府通过减赋税、省开支、开放官仓来赈济灾民;武帝统治期间,曾两次由政府组织灾民移徙就食,以度灾荒;东

3、汉时,朝廷更是鼓励官员和吏民出钱出谷,协助救灾。这些社会救济措施的出现()A反映了外儒内法的理念B有赖于“均输平准”制度的实施C体现了政府主导的特征D缘于全国交通运输网络的通畅6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时,上奏请求“把寄居于察哈尔、归化城土默特以及伊克昭、乌兰察布两盟各旗境内的所有汉人稽察登记,编立户籍,令其报地升科、永远居住”,其后亦提出“蒙古生计,在租不在牧”。这表明清政府()改变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观念注重建立盟旗民众自我管理机制创立了分类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ABCD7宋代吕大钧说:“为国之计,莫急于保民。保民之要,在于存恤主户;又招诱客户使之置田,以为主户。主户苟众

4、则邦本自固。”材料意在强调()A主户与客户间具有一定流动性B实施民本思想的必要性C基层生产关系对统治的重要性D进行个体经营的艰难性8逸周书文传篇记载:“以百姓所余,散于百姓,则村村有储,缓急有赖。”墨子兼爱中言:“为贤之道将奈何?日: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至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到宋代有“天下无常丰之年,倘有缓急,不可无备”之说。这反映出A古代政府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B仓廩建设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首位C中国古代救济思想历史渊源颇深D社会救济呈现出全民参与的特点9明英宗正统年后,流民的数量大为增加,政府通过招抚流民回原籍复业、就近附籍等方法,并给予复业者耕牛良种、免除赋税等安抚优恤措施。

5、明宪宗仿效东晋时侨置郡县的办法,“招流民十二万户,给闲田,置郧阳府,立上津等县统治之”。明政府此举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扩大财政收入C稳定统治秩序D推行社会救济10明中叶以后,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被迫放弃许多固有的行政职能,而许多本该政府承担的地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比如水利、教育、交通、慈善救济、地方治安等等,地方政府也无力承担,只好转移给地方乡绅和地方宗族等乡族力量来承办。明代地方政府的这些做法()A利于基层社会的自治并减轻政府负担B加剧了政府吏治的腐败C标志着宗族关系已经成为执政的基础D是强化君主专制的产物11研究表明,秦至汉初的县级行政机构主要分为县廷内的曹和县廷外的官。如下

6、表所示。这表明当时()县廷内县廷外户曹、仓曹、司空曹、尉曹、金布、狱曹、吏曹、令曹、覆曹、旁曹、讂曹、左曹等司空、仓、少内、畜官、厩、库、田、尉、司马、乡、亭、传舍、厨、市等独立官署A县级行政机构臃肿且效率低下B内外朝制影响县行政机构建设C县级机构的行政分工较为细致D县廷内外官员的职权相互制约12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以下关于各朝代户籍制度的管理措施中,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编户齐民、大索貌阅、保甲制度B编户齐民、大索貌阅、主户客户C大索貌阅、编户齐民、主户客户D大索貌阅、编户齐民、户帖制度13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

7、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B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C乡官由政府来直接任命D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14宋朝,儒家学者以理学思想为核心的乡约成为教化百姓的重要方式,如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明朝后期乡约则由政府推广,主要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清朝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乡约的变化反映出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皇权加强达到顶峰C儒学的世俗化趋势D皇权借儒学而扩张15汉初实行上计制度,要求郡国在年终将该地区的经济收支、户口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地增减、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治安等状况统一上报到朝廷,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

8、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这一制度A加强了国家治理B强化了君主专制C消除了土地兼并D解决了王国问题16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这表明()A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B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C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D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秦朝户籍分成一般百姓的户籍、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

9、人员主管户籍。隋朝制定“输籍法”,按各户等级和不同的纳税标准,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元朝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就得“各安生理”,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明朝户籍册称“黄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等,10年一修。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到雍正摊丁入亩后,户籍永停编审。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产生的影响。18重视道德教化、文化建设

10、,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的道德教化到宋明以后转向带有浓重民间色彩的社会性教化。在中国传统社会,掌握实际控制权的官吏很少。一个县官有时要控制25到80万人,而所有衙门之内的人有时就是十几个或者几十个。没有军队,没有警察,靠的就是像乡约、社学、圣谕之类的教化力量。摘编自韩星中国古代教化传统与乡村文明重建的实践探索材料二榜文内坐去事理,皆系教民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事。所在官吏、老人、里甲人等,当体朝廷教民之意,各宜趋善避恶,保守身家,常川遵守奉行,毋视虚文,务在实效。违此令者,各照所犯罪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齐才能国治,推行和宣讲朱熹的家礼以教导基层民众修身齐家

11、,则是切实可行之道。家礼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官方行政机构对基层社会控制之不足,使皇权深入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摘编自朱元璋教民榜文、孔伟规制与教化:明初礼俗的基层控制及其成效材料三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政府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进一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制造、建筑、农业、健康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的动力和活力。同时,着力解决文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中的价值导向问题。习近平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提倡

12、文化文艺工作者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改编自欧阳雪梅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演进及基本经验(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儒学开始“转向带有浓重民间色彩的社会性教化”而发展出的理论,并说明其在南宋后向基层全面渗透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明朝教化乡里的主要方式,并概述明朝教化的特点及根本目的。(3)结合所学,写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地位。根据材料三,概括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政府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采取主要措施。综合上述材料,扼要指出古今文化建设出发点的变化。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乡里组织结构在

13、沿承秦制基础上更加严密更加具体,乡有三老,分别掌管全乡的户口、赋役等管理责任。汉代三老位尊权大声隆。宋代乡里制度经历了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的演变过程。保甲制与乡里精神有所背离,一是重兵事训练,二是通过“保”“甲”,国家对乡里社会基层直接渗透。宋代完成了唐中期以后开始的乡里制度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变。乡里组织领袖选拔逐渐重物力,轻才德,待遇降低,身份趋微,成为州县官吏任意驱使的差役。宋代的乡里制度也出现了新的内容,一是乡约的创建,比如“吕氏乡约”,属民间士绅自发组织,对乡里社会实行教化,提倡乡里社会互敬互爱。二是社仓的发展,为备荒年不受饥饿,朱熹倡导设仓储粮。摘编自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材料二凡未经议会

14、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选自权利法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秦汉相比基层管理制度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权利法案所反映的权力转型。结合所学,简述权利法案颁布后的百余年间,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成果。20古今中外,许多统治者面对自然灾害和其它灾难,他们采取种种措施以应对,或防范,或救灾,曾有过许多成功的经验,也不乏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荒政十有二三曰救荒,四日发赈,五曰减粜,六日出贷,七日

15、蠲(免除)赋,八日缓征,九曰通商,十日劝输,十一日兴土筑,十二日集流亡”。“凡地方有灾者,必速以闻”。又据清朝文献通考规定:州县官逾期一个月内报灾罚俸六个月,一个月外降-级,二个月外降二级,三个月外革职。清朝建立了较汉唐以来更为健全的仓储制度常平仓、社仓和义仓以积谷备灾。材料二“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事业的重点是救济贫困,组织形态以教会和慈善组织自发为主。18世纪20年代以后,教区相继建立济贫院,“济贫院体制”逐渐发展。到18世纪70年代,全国约有2000所这样的济贫院。19世纪30年代起,议会先后通过修订济贫法(1834年),颁布公共卫生法(1848年)初等教育法(1870年)等,要求政府承

16、担更多扶助贫困和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并增设济贫部(1847年)地方事务部(1871年)教育部(1899年)等政府机构,搭建起管理社会事业的基础框架。王薇英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历程、特点及启示(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政府备荒救灾制度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社会治理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参考答案:1B2D3D4C5C6B7C8C9C10A11C12B13B14D15A16D17(1)特点:持续时间长;继承创新;政府重视;分类登记(户籍种类多、分等级);专人分管;功能增多(分配土地、征收赋税徭役,社会治安)。(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人口的控制;有利于增

17、加国家税收;为赋役征收、征发提供依据;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借鉴;限制了人口流动;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8(1)成果:理学(或程朱理学)。原因: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基层国家力量比较薄弱;理学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强化社会伦理道德,树立基本价值观;控制教育与科举;通过授徒、书院讲学方式传播理学;儒学人士投身基层教化(或以乡约教化乡里)等。(2)方式:推行家礼、乡约教化、宣讲“六谕”。特点:推行儒家伦理道德;带有一定的强制力(或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治罪)。根本目的:维护皇权(或加强皇权对社会的控制)。(3)地位: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措施:加快建设更加公

18、平的现代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导向。出发点不同:从服务皇权到服务人民。19(1)变化:乡里制转为保甲制;由重视基层管理到重视军事训练;国家加强对基层的直接控制;乡官制转为职役制;乡里组织领袖地位下降;乡里制度出现了乡约教化和民间社仓新内容。(2)转型:从王权至上到议会权力至上。重要成果:通过王位继承法等法令,进一步限制王权;责任内阁制形成并不断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国王“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20(1)特点:备荒与抗灾相结合;防灾与救灾相结合;国家防灾、救灾与灾民自救相结合;制度严密,措施完备、灵活;各种措施多管齐下等。(2)变化:组织形态由教会和慈善组织自发为主到政府加强立法,开始着手建立社会管理体制,对社会事业进行“有限管理”。原因:工业革命后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的斗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