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253351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2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练习-统编版 (2019)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位于土耳其的恰塔尔休于可能是人类最早建立的城市,距今有8000年之久。这座城中有1000多座土砖砌的房屋,人口超过6000。其房屋规格统一,屋内有木梯、炉灶,供坐卧的平台,还有不少人家的墙壁上有装饰壁画、灰泥浮雕和兽头。据此可推知,该城市A不存在贫富阶级差异B为军事目的而设立C手工业发展领先世界D生活环境较为稳定2四合院(下图)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北房南向是正房,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多为子孙们的住房,以东厢房为尊,

2、西厢房为卑。据此可知,中国古代四合院A成为我国各地基本的民居形式B是古代小农经济下的普遍建筑样式C反映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特点D体现了长幼有序的设计理念3明清时期的震泽镇,元时尚为一村落,居民仅数十家;明中叶后增至三四百家;明弘治、嘉靖年间已有千余家;清初由于丝织之盛,货物并聚,居民达二三千家。这反映了A城市化进程开始B区域性经济分工明显C集镇经济的繁荣D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4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利于邻里和睦B受宗法影响C体现宗教色彩D突出皇权至上5宋

3、代的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采暖;文献记载,当时的煤炭开采不再局限于地表,而逐渐深入地下,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设备和工作流程,这在当时的世界上绝无仅有。据此可推知,宋代采煤业的发展()A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B催生了新型雇佣关系C带来了工业能源革命D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6明初,徽商程维宗开始在屯溪镇经营商业,并吸引了大量徽商,此后屯溪逐渐成为皖南巨镇,也成为古徽州及周边地区最人的茶叶集散中心。徽商还在当地修建了人量的桥梁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商业经营条件和人居环境。这表明当时()A商人地位得到较大提升B地区之间经济分工明显C商业活动推动集镇发展D重

4、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7中国古代北方传统村落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经常面临干旱、洪涝、降雪等多元且频发的灾害,治理中总结出“排蓄一体,以蓄为主”的治理目标,并创建出以井、窖等非生态型为主的设施,区别于南方“排蓄一体,以排为主”和以水系、基塘等生态型为主的治理模式。这说明()A自然环境决定村落形成发展B北方的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南方C村落建设体现劳动人民智慧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8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北宋时,监镇一职多为贬官或武人所任,以收税为主要职能;南宋中后期,出任者逐渐以进士为主,职权扩大到司法、社会文化和社会救济等,又有监镇、巡检、监酒、监盐等职能分工。据此可知(

5、)A镇逐渐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B镇因经济发展地位得到提升C政府对镇的治理日益完善D经济重心转移促进制度创新9东京梦华录卷三“防火”条目,详细介绍了包括望火楼在内的北宋东京消防组织系统:“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刨屋一所。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尾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这反映了东京城()A坊市制度被打破B城市职能的发展C火灾现象较严重D政府管控的加强10考古发现,大约建造于公元前33002300年间的良渚古城在空间形制上展现出“向心式三重结构”宫殿区、内城和外城。这一结构在古代礼制社会的都城规划中多次出现。这反映出良渚文明()A具有高超的建筑水平B形成了浓厚的宗族观念C凸显出权力中

6、心特征D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11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物质遗产,古村落民居多位于河流平缓处,房屋则建在山脚下,其体现的环境理念是()A人文与自然的和谐B改造和征服自然C以人为本,人定胜天D人与自然的分离12下图是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地区、距今8000多年的兴隆洼村落遗址之房址示意图。这种村落的出现()A使非农业社会阶层人士得到了政治庇护B是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发展的结果C标志着我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村落D推动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13唐代传奇小说李娃传中描写道:“久之日暮,鼓声四动。姆曰:鼓已发矣,当速归,勿犯禁!,”史载,唐玄崇的五弟季隆业也曾因夜间违反宵禁制度而受到惩罚。据此可知,唐代()A

7、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严格限制贵族阶层特权C政府对城市管控严格D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14淮阴伴随大运河的发展而兴盛,为明清之际“四大都市”之一;1872年,漕粮改由轮船海运,河运地位一落千丈;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中转站地位丧失淮阴作为“市”的经济功能日渐衰微。这表明()A铁路建设阻碍城市发展B城市发展只能依靠运河C交通变革影响城市发展D城市经济功能彻底丧失15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多半是穴居式住宅,一般会挖掘深坑再进行构建;江南河姆渡遗址主要是干栏式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决定B南北文化习俗不同影响C自然环境差异导致D中原劳作工具更

8、为先进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选建在宽阔的关中平原上,一共有12座城门,一门三道,中间的门道专供天子使用,行人左出右入,城内的道路规整,布局与形制按照周礼考工记进行设计营造。汉长安城的礼制建筑位于南郊,有宗庙、辟雍和社稷遗址等。统治中心位于中、南部,市场、民间手工作坊和闾里集中在城北。东市、西市具有重要的商业功能,由于城门管理严格,主要服务于达官贵族。汉长安城布局上所表现出的崇方思想、择中观念、规整的城门配置制度、棋盘式道路网,以及“前朝后市”和“左祖右社”的布局等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过程中有着典型意义,对后代都城的营建影响深远。摘编

9、自徐卫民汉长安与古罗马城政治功能比较研究材料二 古罗马城的建设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国时代、帝国时代三个阶段。共和国时期,为了防止外敌入侵,罗马人不仅将罗马城进一步扩大,修建了周长10公里,厚近4米、高7米多的城墙,并建造了坚固的城门、塔楼、碉堡等工程。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已经拥有100万的人口,无论从地理上还是从政治上,都是罗马帝国的中心。罗马城内工商业发展迅速,金融、行会、高利贷业也有很大发展。当时手工业作坊密布于城市街区,手工行业达数十种。从帝国建立到公元180年左右,为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建造了一大批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命名的广场、神庙,此外剧场、圆形剧场与浴场等亦趋于规模宏

10、大与豪华富丽。罗马帝国的皇帝好大喜功,建造了越来越宏伟的建筑,也导致罗马帝国逐渐走上了衰败之路。摘编自(英)迈克尔格兰特罗马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长安城的特点及其形成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长安城相比古罗马城的不同之处。试卷第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D【详解】材料“这座城中有1000多座土砖砌的房屋,人口超过6000”体现的是当时定居生活的出现,说明的是生活环境较为稳定,D项正确;城市的出现说明当时已经出现私有制,必然会出现贫富差距问题,排除A项;材料与军事目的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手工业同其它地区的对比,排除C项。故

11、选D项。【点睛】2D【详解】根据“北房南向是正房,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多为子孙们的住房,以东厢房为尊,西厢房为卑。”可得四合院的设计与布局体现了古代的等级秩序,体现了长幼有序的设计理念,D项正确;四合院主要是在北方一些地区,排除A项;四合院并不普遍,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家国同构,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3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震泽镇从仅有数十家住户的村落,发展拥有居民千余家甚至二三千余家的大镇,反映出明清时期集镇经济的繁荣,C项正确;震泽镇一地的变化,不能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开始”,排除A项;仅从震泽镇居民的增多和城镇规模的扩大,不能说明区

12、域性经济分工明显,排除B项;直到近代,重农抑商政策才被废除,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可得出建筑布局受到宗法宗族色彩的影响,B项正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与邻里和睦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宗教,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皇权,排除D项。故选B项。5A【详解】据材料“宋代的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采暖”可知,宋代的大型煤矿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采暖,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或生产关系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煤矿的规模及产品的用途,未涉及工业能源问题,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煤矿的

13、规模及产品的用途,未涉及自然生态平衡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6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初皖南屯溪镇徽商云集,使该镇成为古微州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并且该镇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得到较大改善。总之,徽商的商业活动促进了集镇的兴起和发展,C项正确;明朝仍然重农抑商,商人地位较大提升不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比当地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分工,故排除B项;明代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松弛,排除D项。故选C项。7C【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古代北方传统村落咋形成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灾害,所以在治理中总结出了相应的治理目标,而且与南方的治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这体现出村落的建设过程中结合了不同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出不同

14、的治理模式,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项正确;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理目标和措施,但不能决定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决定性因素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排除A项;南北方因地制宜发展处不同的治理模式,不能体现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南方和北方的不同,不能说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镇的地位较低,监镇一职多为贬官或武人所任,以收税为主要职能;而到了南宋,镇的地位逐步提高,职权扩大到司法、社会文化和社会救济等领域,又有监镇、巡检、监酒、监盐等职能分工,这说明政府对镇的治理日益完善,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镇的职权范围不断扩大,没有

15、体现“镇逐渐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政府对镇的治理日益完善,“经济重心转移促进制度创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B【详解】根据“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刨屋一所。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尾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可得出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管理也要相应地调整,涉及到城市消防的事宜受到重视,说明城市的职能有所变化,更加完善,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城市消防,与坊市制度无关,排除A项;仅从城市中的消防建设,并不能证明火灾一定严重,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的职能,而不是对城市的管控,排除

16、D项。故选B项。10C【详解】根据材料,良渚古城在空间形制上展现出“向心式三重结构”宫殿区、内城和外城,与中国后世都城的“宫城、皇城、郭城”结构体系类似,体现了社会等级的秩序建设,凸显权力中心象征意义,C项正确;材料涉及良渚古城的空间形制,与建筑水平无关,排除A项;良渚古城的“向心式三重结构”反映礼制观念而非宗族观念,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良渚古城的空间形制特点,而文明包含多方面内容,且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排除D项。故选C项。11A【详解】“民居多位于河流平缓处,房屋则建在山脚下”是人类适应自然,人文与自然和谐的表现,A项正确;“民居多位于河流平缓处,房屋则建在山脚下”体现了人在适应自然,并

17、不是改造和征服自然,自然也就不是人定胜天,排除BC项;民居和房屋坐落的位置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非人与自然的分离,排除D项。故选A项。12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距今8000多年(中国内蒙古)。据图示“距今8000多年的兴隆洼村落遗址之房址”,信息可知该地区原始农业的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逐渐走向定居的生活状态,B项正确;仅从图示,无法得出“政治庇护”,排除A项;无数据的对比,无法判定其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村落,排除C项;仅从村落的出现,并不能判断其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18、。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由材料“鼓已发矣,当速归,勿犯禁!”可知唐朝在城市管控中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表明政府对城市管控严格,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唐朝对城市的严格管控,没有涉及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A项;材料中唐玄崇的五弟季隆业是因为违反宵禁制度而受到惩罚,不能证明唐朝严格限制贵族阶层特权,排除B项;唐朝严格的宵禁制度,不一定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排除D项。故选C项。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淮阴。根据材料“淮阴伴随大运河的发展而兴盛1872年,漕粮改由轮船海运,河运地位一落千

19、丈;淮阴作为市的经济功能日渐衰微”可知,明清之际淮阴在大运河的影响之下迅速兴起,近代漕运兴起后,淮阴的区位优势逐渐衰落,津浦铁路通车后,淮阴的货物中站地位丧失,经济功能日渐衰微。由此可见,交通的变革深刻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铁路建设有利于城市的发展,排除A项;“城市发展只能依靠运河”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B项;城市经济功能彻底丧失,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受南北方自然条件制约,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多半是穴居式住宅,江南河姆

20、渡遗址多为干栏式两层建筑,C项正确;据所学,两者经济水平相近,同处于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文化习俗不同是建筑风格体现出的特点而非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据所学,中原劳作工具更为先进并非两地建筑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6(1)特点:规模大,规划整齐,布局合理;政治功能为主;体现集权和统治秩序;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因素: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自然地理条件;小农经济。(2)不同之处:建设周期更长;商业功能突出;体现好大喜功、奢靡之风。【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汉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选建在宽阔的关中平原上,一共有12座城门,一门三道,中间的门道专供

21、天子使用,行人左出右入,城内的道路规整,布局与形制按照周礼考工记进行设计营造”可知,规模大,规划整齐,布局合理;根据材料“汉长安城的礼制建筑位于南郊,有宗庙、辟雍和社稷遗址等”可知,政治功能为主;根据材料“统治中心位于中、南部,市场、民间手工作坊和闾里集中在城北。东市、西市具有重要的商业功能,由于城门管理严格,主要服务于达官贵族”可知,体现集权和统治秩序;根据材料“汉长安城布局上所表现出的崇方思想、择中观念、规整的城门配置制度、棋盘式道路网”可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安城的营建受到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安地势平坦,因此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了长安城的布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为长安城的营建提供了物质基础。(2)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古罗马城的建设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国时代、帝国时代三个阶段”可知,建设周期更长;根据材料“罗马城内工商业发展迅速,金融、行会、高利贷业也有很大发展。当时手工业作坊密布于城市街区,手工行业达数十种”可知,商业功能突出;根据材料“罗马帝国的皇帝好大喜功,建造了越来越宏伟的建筑,也导致罗马帝国逐渐走上了衰败之路”可知,体现好大喜功、奢靡之风。答案第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