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同步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练习-统编版 (2019)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疫情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且会衍生社会危机,为减轻疫病的冲击,中西均有属于自己的方法。如我国战国时期和古罗马时期都将疏通城市水道视为预防疫情的重要举措清代晚期出现了海港检验检疫制度。据此可知()A西方国家治疗疫病较科学B人类在同疫病斗争中积累经验C疫病在中国传播速度较快D疫病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2东汉和帝时,太医郭玉强调:“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其之,必尽其力”。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指出,自己“留神医药,精究方术”就是为了“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据
2、此可知()A仁德之心是医生的重要品质B理学精神影响古代医生的实践C中国古代医学重道德轻技术D平等的思想是从医的重要资格3考古发现,敦煌石窟中保存的殷人罐火防疫图,使用火燎的方法来杀虫防疫;公元前3世纪的秦律中就已规定对麻风病人进行隔离;配挂法是中医独特的防疫手段之一,唐代千金方认为用太乙流金散“带心前,并挂门户上”可以防治传染病。这可用于说明中国古代()A政府重视对疫病的防治B防疫的策略具有多样性C疫病流传形势异常严峻D中医是抗疫的主要手段4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记载道:“城旦、鬼薪疠,可(何)论?当迁疠迁所。”该史料可以说明秦代()A已实行严格的疫病管理制度B改变了人类对传染病束手无策的状态
3、C已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治体系D已经认识到“疠”具有极强的传染性5“筵”和“席”都是西周时期宴饮时铺在地上的坐具,筵长、席短。铺设好坐具后,再将作用类似小餐桌的“案”“几”等放置在筵、席之上,一人一案,贵族们按礼仪分开落座、分开进食。这一举措有助于()A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B规范民众日常行为C扩大儒学的社会影响D缓解贵族内部矛盾6宋代出现“医政”的概念,政府通过医政来推行医疗福利,设立医学机构,培养医学人才。政府还设立义冢来掩埋无主尸体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形成了生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的系统化福利体系。这反映出宋代政府()A受到民本观念的影响B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C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D加强基层医疗
4、机构监管7下表为我国历代王朝疫病爆发情况。据此分析,古代疫病频率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朝代统治时间有疫情的年份爆发频率(次/年)东汉195200.103三国至南北朝368400.109明朝2751180.429清朝2671340.502A自然物候异常B政府防疫能力有限C朝代更迭动荡D人口的增加与流动814世纪,面对黑死病的大流行,时人雅科迈认为腐坏的空气被吸入人体,会损害器官;戈恩提勒指出病人呼出的气体带有致病的“种子”;瓦勒斯库斯则强调病人呼出的气体会污染空气。这些认识()A科学地揭示了疫病成因B为隔离传染源提供了学理依据C扼制了疫病大规模传播D改变了人类对细菌的无知状态9据史书记载,“15
5、87年,京城疫气盛行,(帝)命选太医院精医,分拨五城地方诊视给药,每家给予银六分,钱十文”。一个月左右,“不但贫民得生,且与平民之家更益普济,此天地生成之仁也”。这反映出明代防疫措施 ()A提高平民的生活水平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C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D成为后世防疫的典范1015世纪以前,天花病主要爆发于欧亚大陆、西非、北非及一些毗邻地区。1618世纪,每隔十几年,美洲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天花病,感染者死亡率高达25%30%。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A美洲人的卫生观念薄弱B疫病需要人类共同应对C世界联系加强弊大于利D早期殖民主义罪恶累累11宋代建立了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它
6、将各级政府纳入到疫病防治体系之中,采取了医学措施、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并对社会民众的救助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据此可知,宋代疫病防治()A发挥社会力量核心作用B重视防疫方法的综合运用C体现儒家礼乐思想影响D受到自然灾害频发的推动12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太医署系目表类别课目修习年限修习课临床课医科体疗公共课:
7、 明堂素问)黄帝针经本草甲乙经脉经。分五个专业教习识药形药性,知四时脉象浮沉涩滑之状,验图知穴位7年疮肿5年少小5年耳目口齿2年角法2年 针科公共课同上。专业课:素问针经明堂脉诀神针及九针之法以九针为器械,察五脏之有余和不足,然后用针或补或泻在学时间最长为9年按摩公共课同上。专业课:消息导引之法,治损伤折跌之法除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调利骨节,宣通血脉,损伤折跌治法在学时间最长为9年咒禁咒禁五法(存思禹步、营目、掌诀、手印)拔除邪魅之为厉者在学时间最长为9年药园师工名医别录本草药物种植、鉴别、采集、炮制、贮存防病治病在学时间最长为9年王振国、张大庆主编中外医学史材料二1894年6月26日,
8、李鸿章拟医院创立学堂折奏请设立北洋医学堂,由林联辉任校长,李鸿章并委任天津税务署的欧士墩医官负责监督,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真正由政府出资兴办的独立医学堂,也是一所培养、训练海陆军外科医生的学校。医学堂学制四年,分两个班,不分科,教员包括中外医生,以英国人为多,采用英语教材。课程设置,按照西方医学的标准,有解剖、生理、内外科,妇产科、公共卫生、眼耳鼻喉科、治疗化学、细菌学及动植物学等,基础教学与临床指导实践是并行发展的,医院有六十张床位供临床实习使用。学校管理规则沿用天津水师、武备学堂的先例,一切费用均在海防经费中结算。1900年,该校教学人员中有三名中国医生和两名外国医生。马伯英著中国医学文化史
9、(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太医署课程设置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太医署相比,北洋医学堂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试卷第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罗马),清代晚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中西方均有属于自己的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西方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使用多种方法应对疫情,说明人类在同疫病斗争中积累经验,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将中西方应对疫情的方法进行对比,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疫情传播
10、速度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因“疫病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人类在同疫病斗争中积累经验”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准确的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郭玉还是张仲景都强调自己的医术除了用于治疗社会中的富贵者,对于贫困之人也会施以援手,这正是当时医者重视仁德之心的表现,A项正确;理学思想兴起于宋代,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我国古代医学轻视技术,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并不是强调平等思想,而是强调仁德之心,排除D项。故选A项。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11、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敦煌石窟中保存的殷人罐火防疫图,使用火燎的方法来杀虫防疫;公元前3世纪的秦律中就已规定对麻风病人进行隔离;配挂法是中医独特的防疫手段之一,唐代千金方认为用太乙流金散带心前,并挂门户上可以防治传染病”可知,古人采取火燎杀虫、隔离防治、配挂方法以及佩挂太乙流金散等方式防治传染病,体现了中国古代防疫的策略具有多样性,B项正确;材料不仅体现了政府的重视,也有民间的防疫活动,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仅凭材料内容,不能体现疫病流传形势异常严峻,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防疫的策略具有多样性,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4D【详解】根据材料“城旦、鬼
12、薪疠,可(何)论?当迁疠迁所。”可知,城旦、鬼薪指的是犯罪之人,他们一旦得了“疠”这样的传染性疾病,要从监狱中迁出,移往“疠所”进行隔离,说明在秦代人们已经认识到“疠”具有极强的传染性,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发现传染性疾病,要从监狱中迁出,移往“疠所”进行隔离,无法判定是否已实行严格的疫病管理制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发现传染性疾病,要从监狱中迁出,移往“疠所”进行隔离,而非改变了人类对传染病束手无策的状态,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发现传染性疾病,要从监狱中迁出,移往“疠所”进行隔离,无法判定是否已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治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5A【详解】根据材料“一人一案”“分开进食”等信息可
13、知,西周时期,贵族宴饮时实行分餐制,这有利于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A项正确;B项中“民众”的说法与题干中的关键词“贵族们”不符,排除B项;儒学形成于春秋晚期,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反映在中国传统礼仪中蕴含着的防疫智慧,并不是为了缓解贵族内部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6A【详解】根据材料“政府通过医政来推行医疗福利,设立医学机构,培养医学人才。政府还设立义冢来掩埋无主尸体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形成了生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的系统化福利体系”可知,宋朝政府受到民本观念的影响,通过医政来推行医疗福利,巩固了封建统治和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宋代政府受到民本观念的影响,B项不符合材料主
14、旨,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宋代政府受到民本观念的影响,“人民至上”不符合封建社会,排除C项;材料中的“医政”没有监管职能,排除D项。故选A项。7D【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历代王朝疫病爆发情况表”可得知东汉至明清古代疫病爆发频率越来越高,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知中国古代人口不断有增加,清朝人口猛增,古代疫病频率越来越高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口的增加与流动,D项正确;明朝有突出的自然物候异常,但清朝仍然疫病高发,自然物候异常不是疫病高发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政府防疫能力不断有提高,但清朝仍然疫病高发,政府防疫能力有限不是疫病高发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明清政局较稳定,但疫病仍然高发,朝代更迭动荡不是疫病高发的主要原
15、因,排除C项。故选D项。8B【详解】根据材料“14世纪,面对黑死病的大流行,时人雅科迈认为腐坏的空气被吸入人体,会损害器官;戈恩提勒指出病人呼出的气体带有致病的种子;瓦勒斯库斯则强调病人呼出的气体会污染空气。”可知,面对黑死病大流行,对腐坏的空气被吸入人体,会损害器官,病人呼出的气体带有致病的“种子”,病人呼出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等认识的提出,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疫病的传染,正在为隔离传染源提供了学理依据,B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疫病成因,而是疫病的传播,排除A项;扼制了疫病大规模传播,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改变了人类对细菌的无知状态,与材料描述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C【详解】材料信息告诉我们
16、,在1587年的京城,疫气流行期间皇帝让太医院精选医生,“五城地方诊视给药,每家给予银六分,钱十文”。一个月左右,贫民得以生存下来,平民之家更是得到了普遍的救济。由此可见,这种诊视给药、金钱救济的方式体现了一种民本思想,C项正确;只是防疫期间的临时救济措施,不会提高平民的生活水平,排除A项;防疫措施与地方的控制强化无关,排除B项;明代防疫措施是否成为后世防疫的典范问题,材料未提及,排除D项。故选C项。10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5世纪以前,天花病主要爆发于欧亚非地区,16世纪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欧洲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天花病传入美洲,造成了土著的大量死亡。天花病的传播表明病毒没有国界
17、,疫病不分种族,在应对疫病威胁方面,全世界应当团结合作,B项正确;1618世纪天花在美洲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美洲人对天花病毒缺乏免疫力和防疫手段的不成熟,而非美洲人的卫生观念薄弱,排除A项;世界联系加强虽然引发了疫病传播等问题,但仍然利大于弊,排除C项;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殖民活动造成了美洲天花疫病流行,而是论述天花疫病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B项。11B【详解】结合材料信息“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它将各级政府纳入到疫病防治体系之中,采取了医学措施、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并对社会民众的救助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可知宋朝建立了完备的疫情防治体系,采取医学措施、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对
18、社会民众救助进行规范和救助,说明宋代重视防疫方法的综合运用,B项正确;发挥社会力量核心作用、儒家礼乐思想影响、自然灾害频发的推动对材料信息反映不完善,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12B【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医术重视“仁”的道德标准,结合所学,“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可见古代中国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B项正确;中国古代医术重视“仁”,是强调医学家的仁心和医德,并非强调教化病人的心理,排除A项;儒家思想影响了医德观念,但并非古代中国医术的理论基础,排除C项;强调“仁”体现了儒家道德的积极影响,“受到约束”的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B项。13(1)科目划分详细(重视分科理论学习和专
19、业技术);强调基础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实际临床操作技术的培养);课程种类多样,教学内容丰富;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学习年限较长;带有迷信色彩。(2)变化:具有为军事服务的目的;统一学制,不分科;课程设置以西方医学为标准;外国医生的影响大。原因:洋务运动的开展;抵抗外来侵略,救亡图存的需要;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详解】(1)特点:从科目划分的角度来看,科目划分详细;从课程的设置来看,强调基础课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课程设置的种类来看,课程种类多样,教学内容丰富;从治疗和预防的角度来看,治疗与预防相结合;从学习的时间来看,学习年限较长;从指导思想来看,带有迷信色彩。(2)变化:根据材料“也是一所培养、训练海陆军外科医生的学校”可归纳出具有为军事服务的目的;根据材料“医学堂学制四年,分两个班,不分科”可归纳出统一学制,不分科;根据材料“课程设置,按照西方医学的标准”可归纳出课程设置以西方医学为标准;根据材料“教员包括中外医生,以英国人为多”可归纳出外国医生的影响大。原因:根据材料“1894年6月26日,李鸿章拟医院创立学堂折奏请设立北洋医学堂”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洋务运动的开展、抵抗外来侵略,救亡图存的需要、西医在中国的传播等角度进行分析。【点睛】答案第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