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反思【优秀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教学反思【优秀8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观潮教学反思【优秀8篇】观潮教学反思 篇一 学生已经四年级了,他们开始步入高年级了,在学习方法上应该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今天本节课我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动笔写,本节课初见成效。 这篇课文写作顺序清晰,学生只要认真读书都能找到,而且归纳的准确,我在板书方面也是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由于假期刚结束,学生都没有进入状态,很多学习方法都忘记了,我采用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扶着学生学习,默读思考:潮来之前的景象怎样?边读边画句子体会。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能找到句子,而且能进行概括,通过概括学生知道作者主要写江面平静、人山人海。在通过朗读感受此刻的景象。 学
2、生在学习潮来之时,学生就能按照上面学习方法开始自己学习,效果很好。他们能准确的找到句子进行体会归纳,并能通过朗读读出潮来时的气势、壮观。 由于没有发书,学生没有提前预习,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少,相信今后会好,但是我看到孩子能主动学习的场景,心里很高兴。 观潮教学反思 篇二 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音和录像手段。 首先播放江潮来时的录音,有闷雷滚动的声音,也有山崩地裂的响声,让学生想象,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达到“入境”的效果。 接着播放潮来时的录像,第一次整体观潮,对大潮先有感性认识
3、;第二次结合有关语句相机观看录像,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第三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 可以说,这节课的情境教学法落到实处,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观潮教学反思 篇三 观潮是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的一课写景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农历十八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于景,赞美了这一“天下奇观”,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我在第一课时安排学习潮来时两个小节,重点体会潮来时的雄伟壮观。 揭题时,我抓住“观”字,理解在“观潮”和“天下奇观”中的不同意思,让学生通过自己去理解,这样学生容易记得住。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找来了钱江潮的
4、录象,学生观看时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被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而折服,看后让学生说说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朗读方面,我采取的方式是多样的有个人读,小组读,竞赛读,老师范读,但学生的朗读水平实在不敢恭维,需要花大力气训练,争取到期末时有一定的突破。 在指导背诵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完成一个听的练习。 课件出示有关句子。 教师读句子,学生听后记下词语,填在括号里。 课件出示句子校对,请学生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引
5、读这段话,留下括号里的词,请同学们一边看潮水录象一边背诵,这样一步一步,层层递进,减轻了学生背诵的难度,因此,背诵的效果是良好的。 在词语积累和运用方面,这节课中我认为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先让学生抢答,一边答,一边出示相应的词语,然后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进行领读,最后投影出示一段话,让学生把刚学到的词语运用到段落中去,训练较扎实。 总之,我觉得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互相合作,还有待进一步的培养,不是几节课就能解决的。 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音和录像手段。 首先播放江潮来时的录音
6、,有闷雷滚动的声音,也有山崩地裂的响声,让学生想象,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达到“入境”的效果。 接着播放潮来时的录像: 第一次整体观潮,对大潮先有感性认识。 第二次结合有关语句相机观看录像,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第三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 可以说,这节课的情境教学法落到实处,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观潮一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为了让学生更能入情入境,课前要求学生蒐集有关材料,并用
7、录像引入课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潮来之时”的景象是全文的精华。 教学时我采用变序教学方法,直奔重点,突破难点。为了加深对一部分精彩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我帮助学生在理解和辩析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潮来时的声间和气势,注重朗读,做到读中悟,悟中读。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眼点。 本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索“潮水从远处涌来的形态和声音是怎样变化”这个问题,并要求学生画一画,读一读,在不明白的地方打问号等,学生在合作中体现了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探讨氛围,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思考问题,朗读课文的时间,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同
8、时,延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最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当一回讲解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值得探讨的问题: 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尝试,充分地交流,但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存在着矛盾,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课堂上有一些学生的思维敏捷,抢着发言,而一些学生却反应迟钝,可是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参与面、而对这两个极端,我们又该如何协调? 观潮教学反思 篇四 观潮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开学以来非常正式的第一课。 由于学校的图书没
9、有及时发放,我先安排孩子去其他班级借书,争取每两个孩子能够使用一本书,这样在讲授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够有所收获。 在单元导读中,我已经带领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了解了文字的写作顺序,但是在文本的解读上还不够充分。 上课伊始,学生首先质疑了课题,观潮是观的哪一个潮?观是什么意思?我为学生播放了观潮的视频,让学生无论在视觉还是听觉上有了初步的认知。接下来,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你了解到了什么。可能与充分的单元整体预习有关,孩子的汇报令我惊讶,他们总结了作者的写作顺序,甚至清晰的说出了段落,这为接下来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我就顺藤摸瓜,找学生读潮前的段落,其他同学边听边画打动你的词
10、语或句子。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及时点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潮前的情景的呢?学生快速的找到并且能够用词语来概括,真是让人感到惊讶。 潮前的分析为潮时和潮后的学习提供了范例,学生自己分析了潮时的景象,但是在说明听潮声,看潮形上出现了困难,我也及时进行了点播并且孩子们能够知道作者在描写潮形上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和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希望他们在今后的习作上能够有所运用。 在本课讲授的最后,我利用板书总结了全文,从而引出,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难怪被称为,学生大喊“天下奇观”。从而顺其自然的引出,所以,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第一段来写,这一段就被称为“总起段”。 那现在孩子们就知道了,观潮不仅是用眼睛看,
11、更要用耳朵听,尤其是用心想。这也是本文的“题眼”。 当然在本课的讲授中还是有遗憾的,孩子们没有书,之前朗读也不到位,有拖长音的现象。开学初,孩子的表现并不积极,参与度不高,所以我的情绪有些急躁,课堂的效率较低,希望自己能够更努力,备课更详细,加油! 观潮教学反思 篇五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组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语言生动逼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也是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然后采用读和想相结合的教学法,引导让学
12、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去站在作者的角度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整个学习过程按照学生自读、小组合作探究、班上展示学习收获,最后指导学生练习迁移进行。 一、理清课文的顺序。对于游览类写景的文章,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弄清作者写作的顺序,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作者的一些写作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我提示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雷雨的描写顺序,这样学生读书后很快就能够说出作者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来写大潮的壮情景的。接着再来进行读书感悟。 二、以读促想。语文教学大多是通过读,尤其是对于描写优美景物的文章,只有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去自己理解体会。例如:学习潮来时,我让学生自
13、由读书后,说说作者写潮来时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这样学生就能够说出是先写声音后写的形状。接下来就是要引导学生怎么把把潮水的声势浩大读出来。在教学时,我按以下几点进行; 1、教师指导读。主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顿、语速等。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词语。 2、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想象感悟。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文本内容,并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
14、读出真情实感。因此教学时,我告诉学生,这个时候你把自己当做作者,走进作者的心去回味当时的情景,这样学生朗读时就会忘了自己是在学课文,而是在回忆曾经看到过的钱塘江大潮,他们朗读时才会放开嗓子大胆的读。 三、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学了观潮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把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留在脑海,在学生已经诵读成背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作者笔下的大潮改写成导游词,让他们一导游的身份去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对课文的记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同时也积累了优美的词语。 总之,对于写景类的文章,在教学时,采用读和想象结合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学的轻松自如。 观潮教学反思 篇六 上完观潮这一课
15、后,我在思想上很深的启发和感受。认真反思,确有许多遗憾之处。我想这些新的认识和感受对在今后的教学中定有新的突破。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个性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我用三节课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重点讲读“潮来时”的情形。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资料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透过学生的读来读懂
16、、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教师的指导主要体此刻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主角,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简单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我巧妙地
17、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这样教师转变主角,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用心性。在和谐的气氛和环节设计中学生很自然地又学到了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技巧带上动作表演读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远远胜过常规的读 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称得上独具匠心,效果很好。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实施并落实语文五好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
18、,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如齐读、男女赛读、表演读、配乐读等,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搞笑,读得津津有味。透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资料,如让学生谈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培养学生的语感,落实五好目标中的“朗读好”。在“句子比较”这一环节里,透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能很好地帮忙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道填空文段让学生口头回答,同时也落实学生的“口才好”,更能够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三、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务必根据
19、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音和录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来时的录音,有闷雷滚动的声音,也有山崩地裂的响声,让学生想象,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到达“入境”的效果。之后播放潮来时的录像,第一次整体观潮,对大潮先有感性认识;第二次结合有关语句相机观看录像,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资料;第三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忙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能够说,这节课的情境教学法落到实处,也到达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这节课整个教学流程是“感受理解运用延伸”。我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努力到达自己设想。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遗憾很多:如果课堂上把学生已经激发的情感透过不同方式的
20、诵读训练表达出来,课文思想情感将更深化;如果老师提出问题更精确化,课堂效率会更高一些;如果让学生学会在读思中去自发的发现问题,不始终围绕老师一问一答的形式套教材,老师将教得更简单,学生学得更愉快;如果教学环节中细微处弘扬学生个性,教师大胆放开,学生综合潜力培养将会真正落到实处。今后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争取打造出使学生更喜欢的课堂来。 观潮教学反思 篇七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本学期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特意选择了这篇课文进行教学,重点讲读“潮来时”的情形。
21、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实施并落实语文五好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如齐读、男女赛读、表演读、配乐读等,让学生读懂,读通,
22、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音和录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来时的录音,有闷雷滚动的声音,也有山崩地裂的响声,让学生想象,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达到“入境”的效果。接着播放潮来时的录像,第一次整体观潮,对大潮先有感性认识;第二次结合有关语句相机观看录像,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第三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可以说,这节课的情境教学法落到实处,也达到了事半功
23、倍的效果。 总之,从整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到,学生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学生在通过听力训练时明白了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这一难点也得到突破。 观潮教学反思 篇八 观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文质兼优,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的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然而
24、要让远离大海的小学生体会大潮的壮观,却有较大难度,不少教师教学本文按课文层次逐段读讲,效果不佳;有的教师一味以学生喜爱的段落、语句为主,又显得凌乱。鉴于这些,我根据教材特点、重点,汲取上述两种方法的长处,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先直扑重点段、自然段,在指导、自然段进按作者的观察顺序,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片断一 (音频播放潮水声,无画面。)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水声。很大很大的水声。 师:对,这是潮水的声音,很大很大的水叫潮水,(板书潮),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查了资料,谁来说说潮是怎样形成的? 生: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地球上的海水会发生定时
25、涨落现象,这就叫作潮。 师:想看看吗?(在潮字前加一个观字。)谁来说说这个观是什么意思? 生:这个观就是看的意思。 师:老师带你们到钱塘江去观潮吧。 (视频出示第一段的那句话: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指名读。) 师: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天下奇观的观意思是景象,观潮的观意思是看。 师:很好,那么天下奇观是什么意思? 生:世界上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师:那么,看到观潮这个题目,你想了解哪些信息? 生:我想知道作者观潮的过程。 师:请说得详细些。 生:就是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情况。 生:我想知道:潮的样子、声音。 生:我想知道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
26、为天下奇观? 师: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吧。 (观看多媒体课件。) 师:看了画面,听了声音,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 教学反思 一阵山崩地裂的潮水声,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锁定,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观潮。观潮与天下奇观中观字的理解,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固有魅力对语言文字的探究。接着由学生对课题的质疑引入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从而直扑重点段3、4自然段。我想,学生对观字的理解,对也好,不对也好,这是他们自己动脑筋思考的结果,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培养、训练他们能思考,善于思考,并逐步训练他们自己能提出问题,再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才算学会了怎样读书。 片断二 师:请
27、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段落讲潮来时的景象? 生:课文第三、四段写潮来时的景象。 师:你真会读书。请大家轻声自由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生:我知道了这段课文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很大,像山崩地裂;还写了潮水的样子很壮观。 (板书:声音、形态) 生:我知道了来观潮的人很多,很热闹。 生:我发现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潮水的。 师:你们真聪明,读书真仔细,首先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表示从远到近的词语来。 生:远处、向我们移来、再近些。 师:你找得真好,从这些词,还可以看出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你们能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 生: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 师:好极了,请
28、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先自已把潮的声音、形态,人们的表现做上不同的记号,组内议一议你们的体会,再互读互听,把你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先请小组齐读。) 师:读得这么好,看得出,你们一定有自己的体会,能说说吗? 生:我的体会是潮的声音很大! 师:哪些词是表现潮的声音挺大的? 生:隆隆、闷雷滚动。 生:刚才他们把隆隆、闷雷滚动读得很重,就突出了潮的声音很大。 (板书:闷雷滚动) 生:还有后来,响声越来越大读得也很生动。 生:他们读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山崩地裂一字一顿,颤动读得慢而有力,让我就好像听到了那声音一样。 (板书:山崩地裂) 师:山崩地裂什么意思?
29、生:山倒塌了,地裂开了。 生:那声音是挺大挺大的,大得很吓人的。 师:体会得不错,谁能把这些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 师:大家对潮的声音体会得不错,那么对大潮的形态体会又怎样呢? 生:一开始是一条白线,后来,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形成白色城墙、最后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板书: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白色城墙、千万匹白色战马。) 师:那么,你们认为哪些词用得非常好?或对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生:我觉得白线用得好,说的是潮离我很远,好像一条线。 生:白色城墙也用得好,潮近了,看出高度来了! 生: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就更具体了,浪很高,还写出了它的动态美。 生:横贯江面好像是整个江面都铺满
30、了,但我说不清楚。 师:那么你们看看就明白了! (课件图片:、钱塘江潮水横贯江面图;、钱塘江横卧江面图) 师:哪幅图填横贯江面? 生:第一幅图。 师:那第二幅图应该填什么词? 生:横卧。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图中,江面很平静,就像躺着睡觉似的,所以我填横卧;而图1中潮水是动的,我觉得应该填横贯。 师:你体会得真好。还有谁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呢?潮水的声音真有那么大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 (课件显示:战马奔腾逐渐切换到潮水奔涌,并伴有巨大的响声。) 师: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体会呢? 生:我发现潮水向前涌和战马向前奔
31、跑很像。战马马不停蹄地向前,江水也是后浪推前浪,不断地流去。 生;我觉得战马跑得很快,潮水向前涌得也很快,都很有气势。 生:我听到战马奔跑时的声音和潮水奔腾的声音都是滚滚而来,震动大地的。 师:你们有这么深的感受,我想你也有把潮水的这种气势读出来,谁来试试? 生: 师: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象,听到这么有气势的声音,人们的表现也很精彩吧?谁来说说? 生:一开始是人声鼎沸、再是踮着脚尖往东望去、后来是沸腾。 师:你找的词很准,鼎沸是什么意思? 生:大鼎里的水煮开了。 师:那人声鼎沸呢? 生:形容很多人都在说话,各人说各人的,而且声音很大。 师:这是怎么回事? 生:人们听到闷雷滚动的声音,知道大潮就要来
32、了。想早点看到大潮,所以踮着脚尖往东望。 生:人们从早上一直等到午后一点左右,终于等到了大潮,心情很激动。 师:你还联系到前面的课文了,很好,那么,当时人们会说些什么? 生:大潮就要来了! 生:哇!终于等到了! 师:我们全班同学来学学观众的样子吧! 生: (学人声鼎沸状。) 师:还有什么地方写人们的表现? 生: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请说说你的体会。 生:人们听到潮的声音有一会儿了,但还没看到大潮的样子,这时人们看见了远处的白线,知道大潮就要来了,再次激动起来。 生:我认为读这句的时候,又字要读得重点,体现人们的第二次激动。 师:体会得真好,后来还有人们的表现? 生:没有。 师:那么精彩的大潮,
33、作者没有写人们的表现,我想大概是要留给我们思考的吧,请你们想想,人们的表现可能是怎样的? 生:有的人可能惊呆了! 生:胆小一点的可能吓得闭上眼睛。 生:还有的可能因为声音太大了,捂起了耳朵。 生: 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那么我们来当作者笔下的观众,一起来观潮,把他们的神态再现出来,好不好。 (播放潮来课件:潮的声音响起,学生大声地欢呼,并踮着脚尖望;后来响声越来越大,看到一条白线,学生再次欢呼;大潮的高潮部分,学生有的目不转睛地望着,有的闭上眼睛,有的把身边的人紧紧抱住) 师:大家表演得真好,老师也想当观众,这样吧,请同学们读课文中潮的部分,老师读人们的表现部分,你们读好了,老师就能体会人们的
34、心情了。 (师生对读) 本片断板书 声音 形态 远: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潮来时 横贯江面 白色城墙 近: 山崩地裂 千万匹白色战马 在很多阅读课上,老师们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会以同学生们自由地读吧,特别是你喜欢的语句,可以画一画,多读几遍。待一会读给大家听听,看谁读得最好?引导,从而把课堂带到文章最精彩的部分,使整节课中心突出,主次分明。执教本课时,我也想过像这样以学定教,毕竟这种方法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但反复权衡,我还是采用了按观察的顺序来引导学生体会,我想,课堂的教学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应该不排斥老师的引导吧,事实上,学生通过人群、大潮的
35、变化交织在一起的理性阅读,课文读得更好了,真正做到了走进文本、走出文本、又超出文本。记得一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既然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我又何必拘泥于教学的方式呢?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这个片断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综观阅读教学,有的老师喜欢逐段读讲,这样显得很有条理;有的老师喜欢直扑重点,以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来以学定教,这样更容易彰显学生个性。这位老师的优点在于他没有拘泥于一种单一的形式,能够汲取各种教法的长处来服务于自己的教学。首先用音频引入课题,激情入景,引导学生质疑,再通过观看课件直扑重点段、自然段。采用了第二种方法。 接着,老师采用第一种方法,通过分组合作体会、朗读训
36、练,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美,钱塘江的涌潮的雄壮美,以及观潮人们的心情:潮的声音由大到更大,潮的形态由模糊到清晰,人们的心情由激动到更激动,并巧妙地把人们与涌潮的声音、形态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带领学生从三条线路上探幽览胜,渐入佳境,逐步升华,因而教得轻松、学得主动,达到文路、教路、学路的和谐统一。 此外,教师教学中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思考的读书习惯,加速了学生的内化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学生课堂上始终注意集中、反应灵敏的精神状态,又使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发展。 当然,这堂课也有一些需要思考的地方,整堂课的教学,教师的预设、引导多了些,学生的自主发挥少了些,这样可能会影响学生主体性的更好发挥。但是,每种教学方式,必然会有它的利弊,人常说:需要就是合理。从这一点上讲,这个片断的教学是成功的。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