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2》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2》课程教学大纲.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学概论2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编号:325012162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23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Theory II4 .课程简介:文学概论2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文学的基本原理、 基本概念及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文学的类型和体裁、文学文本、文学叙事和文学抒情、 文学风格等基本理论,同时研究文学接受的基本原理。二、课程说明1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学类型、文学体裁、文学叙事、文学抒情、文学风格和文学 接受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理论正确分析和评价各类文学文本和文学现象的能力;
2、在具体 的文学文本案例分析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人生智慧;发挥理论课程的优势,培养学生 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2 .与相关课程衔接:先行课程:文学概论1 ;后续课程:马列文论、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文艺心理学、美学原理3 .学时:每周3学时,16周,共48课时。4 .开课学期:第4学期5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6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7 .教材: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 .教学参考资料: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刘海安、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武汉:华中师范大
3、学出版社,2002年吴中杰,文艺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新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童庆炳、马新国主编,文学理论学习资料新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拉曼赛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朱光潜,谈美书简,南京:江苏文艺书版社,2007年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童庆炳,在历史和人文之间徘徊一童庆炳文学专题论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三章:作品构成论教学目标:掌握文学类型、文学体裁、文学文本、文学叙事、文学抒情、文学风格的基本
4、理论, 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正确分析和评价各类文学文本和文学现象教学重点:文学基本类型和体裁的内涵和特点、文学文本的构成、叙事的构成、抒情与宣泄的关系、抒情与自我的关系、抒情话语、风格的含义和基本类型教学难点:文学基本类型和体裁的特点、文学文本的内涵、典型的内涵和特征、意境的内涵和 特征、意象的内涵和类型、叙事的构成、抒情与宣泄的关系、风格的内涵、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授课时数:3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文学的类型和体裁(8课时)一、文学类型和文学体裁的含义1 .文学类型的含义2 .文学体裁的含义二、文学类型1 .文学的三种基本类型2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文学的三种基本类型理论三、文学体裁1 .文学
5、体裁的划分标准2 .诗歌3 .小说4 .剧本4.1 剧本的含义5 .散文6 .边缘性文学体裁第二节 文学文本(8课时)一、文学文本的含义1 .文本的含义2 .文学文本的含义二、文学文本的构成1 .言语层2 .形象层3 .意蕴层第三节文学叙事(10课时)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1 .叙事的含义与特征2 .叙事理论二、叙事的构成1 .叙事的层次划分2 .叙述内容3 .叙述话语4 .叙述动作第四节文学抒情(5课时)一、 抒情的内涵和特点1 .抒情的内涵2 .抒情的特点二、抒情与自我1 .抒情具有自我表现的色彩2 .抒情不等于自我表现3 .运用三、抒情与宣泄1 .抒情具有情感宣泄的色彩2 .抒情不同情感宣
6、泄四、抒情话语1 .抒情话语的内涵和特点2 .抒情话语中声音组织之“音调”3 .抒情话语中声音组织之“节奏”4 .诗与画的关系五、抒情方式L几种修辞手法(比喻和象征、倒装和歧义、夸张和对比、借代与用典)5 .抒情方式第五节文学风格(5课时)一、风格的界定1 .两种典型看法2 .风格的含义二、风格与创作个性1 .创作个性2 .创作个性与风格的关系三、风格与具体话语情境1 .话语情境2 .话语情境与风格的关系四、风格的特征和类型1 .风格的特征2 .风格的类型五、风格与文化1 .风格与时代文化2 ,风格与民族文化3 ,风格与地域文化4 .风格与流派文化第四章文学接受论教学目标:理解文学接受、文学欣
7、赏、文学消费、文学批评等基本概念,了解文学接受的一般 过程、掌握文学接受的一般原理,学会运用文学接受的一般原理指导自己的文学批评并能正确的解 释相关的文学现象。教学重点:文学接受的内涵、文学接受实现文学功能、文学接受的一般过程、文学批评的内涵、 文学批评的功能、文学批评的标准教学难点:文学接受与文学欣赏的关系、文学接受与文学消费的关系、文学接受的还原与异变、 文学批评的内涵、文学批评的标准授课时数:数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学接受的概念(3课时)一、文学接受与文学欣赏1 .文学接受与文学欣赏的内涵2 .文学接受与文学欣赏的区别二、文学接受与文学消费1 .文学消费的内涵2 .文学接受与文学消费的区
8、别三、文学接受的当代形态:文学消费1 .文学接受的当代形态呈现为文学消费的原因2 .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的关系3 .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四、文学接受的作用:实现文学功能1 .文学功能2 .文学的几种常见功能第二节文学接受的过程(6课时)一、文学接受的发生1 .期待视野2 .接受动机3 .接受心境4 .隐含读者对实际读者的影响二、文学接受的发展1 .填空、兴味与对话2 .还原与异变3 .正解与误解4 .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三、文学接受的高潮1 .共鸣2 .净化3 .领悟4 .余味第三节文学批评(3课时)一、文学批评的概念1 .文学批评的内涵2 .文学批评的特点3 .文学批评的功能功能二、文学批评的标准1 .文学批评标准的内涵2 .文学批评的标准不能绝对化3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三、文学批评的方法1 .文学批评方法的内涵2 .几种主要的文学批评方法四、文学批评的写作1 .了解对象2 .选点切入3 .布局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