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三轮复习专项突破练习:人教版必修二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三轮复习专项突破练习:人教版必修二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罗斯福上台后,短时间内就促使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立法。胡佛政府领导 下实行的救济农场主、小户人家和工业的当心翼翼的方案,被空前地扩大了,以致面目一新, 无从分辨J这段话的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A.使美国彻底克服了经济危机B.使市场经济变成了安排经济C.与胡佛政府的政策差别不大D.是对胡佛政府政策的大胆突破2、德国时代周报2023年6月18日报道,发生在墨西哥湾的石油泄漏事故使得石油更加短 缺,这可能会引起新的经济危机。石油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所需的重要能源资源起先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其次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信息革命3、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
2、任总统后,马上起先了他的新政。通过国会立法,罗斯福 首先实行了某一特别行动,对整理残局、复原正常的经济秩序,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 公众舆论评价这一行动如同“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据此可知,“这道闪电”最有 可能是指()A.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救济灾民B.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复原金融秩序C.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复原工业生产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社会秩序4、据美国移民归化局记录,19331944年,美国接纳了为数众多的学问难民,大约有22842 到25535人之间,其中,在美国接着从事原来工作的大约有15000至17000人。这种状况()A.是由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的结果B.反映了美国
3、高校和科研机构急需大量人才C.成为美国战后跻身世界科学中心的有力保障D.极大的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5、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内冻结工资、物价、房租和红 利90天,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对外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 尼克松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回升维护美元霸主地位减弱外国商品竞争力A.B.C.D.6、罗斯福说:“我们必需有这样一条基本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的存在我不情愿 设想任何美国人恒久靠救济为生。”下列表述中最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生产D.举办
4、公共工程7、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安排。为了恒久地订正 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峻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文中“旧民主秩序的新 应用”是指()A.美国政府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B.美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强掠夺C.美国政府仍旧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8、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C.国家对经济的限制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9、国家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罗斯福新政中曾实行美元贬值的货币政 策,其主要作用是()A.
5、有利于增加美国商品的竞争力,争夺国际市场B.增加人民的实际收人,缓解危机C.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D.缓解银行压力,稳定金融体系10. 1933年,一位实习记者先后游历了中国、苏联、美国和日本,发出了以下四篇报导。 但有两篇报导出现史实错误,它们是()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工农红军正式创建A. B. C. D.1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缘由是()A.股票投机过热B.资本主义的基本冲突激化C.分期付款和信贷危机D.劳动人民相对贫困12、1931年,在美国纽约州的一所小学里,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可小 女
6、孩有气无力地说:“不行啊,我们家是轮番吃饭,今日该我妹妹。”这表明()A.罗斯福新政的效果还不明显B.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与中国人不同C.美国贫富差距悬殊D.经济危机使美国人民生活极其艰难13、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复原银行信用B.颁布工业复兴法,激励自由发展工业C.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D.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14、资产阶级政府在相当长时间内奉行不干预资本家事务的政策。但是在20世纪30年头有 一件事却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这一事务是()A.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C.罗斯福新政D.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
7、5、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根本缘由是()A.股票投机活动异样活跃B.商品市场萎缩C.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冲突D.分期付款消费方式16、其次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改变体现在()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逝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17、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影响极大,时间很长,真正使美国彻底摆脱这场危机 的事务是()A.罗斯福新政B.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C.其次次世界大战D. “自由放任”政策的实行18、“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与其他一切参加运用资本的人极大程度的 分别。”材料表明,当代
8、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A.学问经济的社会影响与日俱增B.企业管理人员资本化程度不断提高C.资本全部权与管理权紧密结合D.产生了代替资本全部者的职业经理19、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 业保险和教化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A.刺激社会消费B.改善劳资关系C.缓和社会冲突D.重塑政府形象20、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依据原工资水 平每月可获得肯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建立失业保险制度B.制订公允经营章程C.供应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21、二战后,英国扩大
9、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 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供应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 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 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B.增加了政府收入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D.扩大了社会消费 22、20世纪20年头,美国经济“旺盛”背后,隐藏着严峻的危机。下列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冲突依旧存在B.贫富分化严峻,财宝集中在少数人手里C.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盛行,金融不稳定D.汽车工业发展快速,能源惊慌23、1933年美国政府
10、向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的蓝鹰徽章。蓝鹰运动 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对蓝鹰运动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造成了盲目竞争的经济秩序B.起到了促进工业复兴的作用C.调整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D.保障了劳工和消费者的权利24、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在竞选演讲中提出“新政”,以此结束经济大萧条, 结果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可见,当时美国()A.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B.国家干预优势凸显C.急须要走出危机逆境D.总统选举程序混乱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行避开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 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成
11、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气, 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材料二20世纪2030年头,社会主义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胜利地把一个落后的农 业国建设成为世界其次大工业国,走完了西方几乎花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19291933 年期间,苏联大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高薪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工,派遣2023多人出国 考察、学习和留学。苏联兴亡史材料三 从世界历史的实践看,几乎每一次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都在进行自我调整。面 对20世纪30年头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一上台便马上实施“新政力实行扩大政府开支、在 肯定程度上顾及民生等调整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罗斯福实行的政策遭到大资产阶级 的反对。大垄断财团称罗斯福是“赤色
12、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讽刺罗斯福抄袭了共 产党宣言,甚至批判他是“本阶级的背叛者二孟庆龙从世界历史看当前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20世纪20年头末至30年头的美国历史,指出维系“旧的生产平衡” 的经济政策和“解决原有冲突”的经济模式。(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取得巨大成就的缘由。(3)据材料三和所学学问,指出罗斯福新政中“顾及民生”的措施及罗斯福被指责为“赤 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的根本缘由。(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答案1、D2、B3、B4、C5、D6、B7、D8、C9、A10、D1K B12、D13、B14、C15、C16、A17、C18、 D19、 C20、 A21、 B22、 D23 A24、 C25、(1)政策:自由放任政策。模式: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缘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进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3)措施: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工根本缘由:损害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4)启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断改 革完善;须要借鉴他国的胜利阅历;大力引进他国的先进技术;必须要处理好民生问题,让 经济建设的成果惠及广阔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