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优秀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优秀9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数学教案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优秀9篇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有关面积和体积方面以及“药液问题”的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解法提高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图示法分析题意列方程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对方程的求解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本小节第一课我们介绍了什么问题? 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有关面积和体积方面以及“药液问题”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及其解法 新课 例1 如图1,有一块长25c,宽15c的长方形铁皮如果在铁皮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做成一个底面积为231c2的无盖长方体盒子,求截去的小正方形
2、的边长应是多少? 分析:如图1,考虑设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xc,则底面的长为(25-2x)c,宽为(15-2x)c,由此,知由长宽矩形面积,可列出方程 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c,依题意,得(25-2x)(15-2x)231, 即x2-20x+360, 解得x12,x218(舍去) 答: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c 例2 一个容器盛满药液20升,第一次倒出若干升,用水加满;第二次倒出同样的升数,这时容器里剩下药液5升,问每次倒出药液多少升? x10 答:第一、二次倒出药液分别为10升,5升 练习 P41 3、4 归纳总结 1注意充分利用图示列方程解有关面积和体积的应用题 2要注意关于“药液问题”
3、应用题,列方程要以“剩下药液”为依据列式 布置作业:习题22.3 8、9题 元二次方程 篇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 2. 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 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教学建议: 1.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的概念,介绍了的一般形式以及中各项的名称。 2)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的定义: 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方程 ,只有当 时,才叫做。如果 且 ,它
4、就是了。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 ( ),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 ,由于 ,所以 ,符合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 的”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如“关于 的 ”,这时题中隐含了 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 项,且出现“关于 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如:“关于 的方程 ”,这就有两种可能,当 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当 时,它是,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的 1.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 2.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
5、,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 重点: 1.的有关概念 2.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难点: 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引例: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 ( x(x十5)150 )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15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 二、新课 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
6、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事实上初中代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方程。这部分内容从初一一直贯穿到初三。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方程研究的还很不够,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这样一类方程-一元一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板书的定义) 3.强化的概念 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
7、方程?哪些是? (1)3x十25x3: (2)x24 (2)(x十3)(3x4)(x十2)2; (4)(x1)(x2)x2十8 从以上4例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能化简必须先化简、然后再查看这个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否是2。 4. 概念的延伸 提问: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吗? 引导学生回顾的定义,分析项的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字母,找到的一般形式 ax2+bx+c=0 (a0)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讲解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 3).强调: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
8、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强化概念(课本P6) 1.说出下列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 (2)x23x十40; (3)3x2-50 (4)4x2十3x20; (5)3x250; (6)6x2x=0。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 (3)3x(x-1)2(x十2)4;(5)(3x十2)24(x-3)2 课堂小节 (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这样的整式
9、方程叫做一元一二次方程); (2)要知道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二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课外作业:略 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篇三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代数中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应用问题的优越性。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10、: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根据数与数字关系找等量关系。 3.教学疑点:学生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问题中检验步骤的理解。 4.解决办法: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先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然后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获得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解应用题,最重要的是审题,审题是列方程的基础,而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在透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准确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步骤? 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答。 (2)两个连续奇数的表示方法是,(n表示整数)
11、 2.例题讲解 例1 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这两个数。 分析:(1)两个连续奇数中较大的奇数与较小奇数之差为2,(2)设元(几种设法)a.设较小的奇数为x,则另一奇数为,b.设较小的奇数为,则另一奇数为;c.设较小的奇数为,则另一个奇数。 以上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有三种设法,就有三种列法,找三位学生使用三种方法,然后进行比较、鉴别,选出最简单解法。 解法(一) 设较小奇数为x,另一个为, 据题意,得 整理后,得 解这个方程,得。 由得,由得, 答:这两个奇数是17,19或者19,17。 解法(二) 设较小的奇数为,则较大的奇数为。 据题意,得 整理后,得 解这个方程,得。 当
12、时, 当时,。 答: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或者19,17。 解法(三) 设较小的奇数为,则另一个奇数为。 据题意,得 整理后,得 解得,或。 当时,。 当时,。 答: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19,17。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三种不同的设元,列出三种不同的方程,得出不同的x值,影响最后的结果吗? 2.解题中的x出现了负值,为什么不舍去? 答:奇数、偶数是在整数范围内讨论,而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3.选出三种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 练习1.两个连续整数的积是210,求这两个数。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321,求这三个数。 3.已知两个数的和是12,积为23,
13、求这两个数。 学生板书,练习,回答,评价,深刻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 例2 有一个两位数等于其数字之积的3倍,其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求这两位数。 分析:数与数字的关系是: 两位数十位数字个位数字。 三位数百位数字十位数字个位数字。 解:设个位数字为x,则十位数字为,这个两位数是。 据题意,得, 整理,得, 解这个方程,得(不合题意,舍去) 当时, 答:这个两位数是24。 以上分析,解答,教师引导,板书,学生回答,体会,评价。 注意:在求得解之后,要进行实际题意的检验。 练习1 有一个两位数,它们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为8,如果把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调换后,所得的两位数乘以原来的两位数就得18
14、55,求原来的两位数。(35)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笔答,板书,评价,体会。 四、布置作业 教材P42A 1、2 补充:一个两位数,其两位数字的差为5,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调换后所得的数与原数之积为976,求这个两位数。 五、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售出时,能卖500个,已知该商品每涨价1元时,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为了赚8000元利润,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进货为多少个? 参考答案: 精析:此题属于经营问题。设商品单价为(50+)元,则每个商品得利润元,因每涨1元,其销售量会减少10个,则每个涨价元,其销售量会减少10个,故销售量为(500)个,为赚得8000元利
15、润,则应有(500).故有=8000 当时,50+=60,500=400 当时,50+=80,500=200 所以,要想赚8000元,若售价为60元,则进货量应为400个,若售价为80元,则进货量应为200个。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它有着广泛的实际背景,可以作为许多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它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一元二次方程是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1、 经过两年的合作,我们班的学生已比较配合我上课,同时初三学生观察、类比、概括、归纳能力也都比较强,
16、不过对应用题的分析他们还是觉得很头疼,在今后应用题的教学中需进一步加强。 2、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是一次方程向二次方程的转化,是低次方程转向高次方程求解方法的阶梯。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二次函数的特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
17、养学生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2、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的 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
18、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 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引例: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 x(x十5)=150 )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15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 二、新课 1、从上面的
19、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事实上初中代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方程。这部分内容从初一一直贯穿到初三。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方程研究的还很不够,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这样一类方程-一元一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
20、程。(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强化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3x十2=5x3:(2)x2=4 (2)(x十3)(3x4)=(x十2)2; (4)(x1)(x2)=x2十8 从以上4例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能化简必须先化简、然后再查看这个方程未知数的次数是否是2。 4、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延伸 提问: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一元二次方程项的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字母,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bx+c=0 (a
21、0)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讲解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 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强化概念(课本P6) 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 (2)x23x十4=0; (3)3x2-5=0 (4)4x2十3x2=0; (5)3x25=0; (6)6x2x=0。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
22、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 (3)3x(x-1)=2(x十2)4;(5)(3x十2)2=4(x-3)2 课堂小节 (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次数为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二次方程); (2)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二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教案
23、 篇六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2节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质。 2、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 (二)能力目标 1、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2、能根据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三、教学难点 具体用配方法的一般步骤解一元二次方程。 四、知识考点 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解一
24、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 2、引入: 二次根式的意义:若x2=a (a为非负数),则x叫做a的平方根,即x=a 。实际上,x2 =a(a为非负数)就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x的平方根就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二)新课探究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出我们所要学习的知识点。通过问题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1: 一桶某种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dm2李林用这桶油漆刚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 问题1重在引出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问题学生可通过“平方根的意义”
25、的讲解过程具体的解答出来, 具体解题步骤:2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dm,则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xdm2 列出方程:60x2=1500 x2=25 x=5 因为x为棱长不能为负值,所以x=5 即:正方体的棱长为5dm。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运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方求出一元二次方程解。 (2)备注: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实质是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来求方程的根。 问题2: 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cm,并且面积为16,场地的长和宽应各为多少? 问题2重在引出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而问题2应该大部分同学都不会,所以由我来具体的讲
26、解。主要通过与完全平方式对比逐步解这个方程。再由这个方程的求解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让学生加深映像。 具体解题步骤: 解:设场地宽x m,长(x +6)m。 列方程: x(x +6)=16 即: x2+6x-16=0 x2+6x=16 x2+6x+9=16+9 (1)有实根(2)有两正根(3)一正一负 变式题:m为何实数值时,关于x的方程x2?mx?(3?m)?0有两个大于1的根。 例2. 若8x4+8(a2)x2a+50对于任意实数x均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例3.关于x的方程ax?2x?1?0至少有一个负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课堂小练习: 省略 元二次方
27、程 篇七 教学目标:(1)理解的概念 (2)掌握的一般形式,会判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 教学重点:的概念、的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因式分解法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际例子引入:列出的方程分别为X-7x+8=0,(X-7)(X+1)=89,X+8X-9=0 由学生说出这几个方程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的概念。 (二)新授 1:的概念。(一个未知数、最高次2次、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练习 2:的一般形式(形如aX+bX+c=0) 任一个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3:讲解例子 4:利用因式分解法解 5:讲解例子 6:一般步骤 练习
28、(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教案 篇八 知识与技能:探索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辨别各项系数;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知识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体会方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问题1:已知一矩形的长为200c,宽150c在它的中间挖一个圆,使剩余部分的面积为原矩形面积的34,求挖去的圆的半径xc应满足的
29、方程。(取3)问题2:据某市交通部门统计,前年该市汽车拥有量为75万辆,两年后增加到108万辆,求该市两年来汽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x应满足的方程。你能列出相应的方程吗?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回忆、思考的情境,又是本课一种很自然的引入,为本课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对于问题1:找等量关系:矩形的面积圆的面积=矩形的面积3/4 列出方程:200150-3x2=2001503/4 对于问题2: 等量关系:两年后的汽车拥有量=前年的汽车拥有量(1+年平均增长率)2 列出方程:75(1+x)2=1082 2.能把,化成右边为0,而左边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多项式的形式吗?让学生展
30、开讨论,并引导学生把,化成下列形式: 化简,整理得x2-2500=0 化简,整理得25x2+50x-11=0 3.讨论:方程、中的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各是多少? 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后交流小组的结论,可以发现上述方程都不是所学过的方程,特点是两边都是整式,且整式的最高次数是2次。 如果一个方程通过移项可以使右边为0,而左边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多项式,那么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常数且a0),其中a,b,c分别叫作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4.让学生指出方程,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
31、点,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27例题。 2.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 (5) 3.已知(+3)x23x1=0是一元二方程,则的取值范围是_. 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的系数不等于零。故3. -3 4.把方程(13x)(x+3)=2x2+1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解 :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是:5x2+8x2=0(若写成5x28x+2=0,则不符合人们的习惯),其中二次项是5x2,二次项系数是5,一次项是8x,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2(因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三
32、个单项式的和,所以不能漏写单项式系数的负号). 5.关于x方程x23x=x2x+2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 :先把这个方程变为一般形式,只要二次项的系数不为0即可。 解 :由x23x=x2x+2得到(1)x2+(3)x2=0,所以10, 即1.所以关于x的方程x23x=x2x+2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满足1. 6.一元二次方程(x+1)2x=3(x22)化成一般形式是。 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对照一般形式可先去括号,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2x7=0. 2x2x7=0 7.把方程5x2+6x+3=0的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可变为( ) A.x2
33、+6/5x+3/5=0 B.x26x3=0 C.x26/5x3/5=0 D.x26/5x+3/5=0 C 注意方程两边除以5,另两项的符号同时发生变化。 8.已知方程(+2)x2+(+1)x=0,当满足_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当满足_时,它是二元一次方程。 分析: 当20,2时,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当20,2时,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 22 9.某型号的手机连续两次降价,每个售价由原来的1185元降到了580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则列出方程为_ 1185(1x)2=580 10.当常数a,b,c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a-1)x2-bx+c=0是一元二次方程?这时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
34、系数分别是什么?当常数a,b,c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a-1)x2-bx+c=0是一元一次方程? 解:当a1时是一元二次方程,这时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a-1,一次项系数是-b;当a=1,b0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这组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中几个特征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1”中第1、2、6题。 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课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及有关概念,并学会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
35、重重难点的体现。本节课内容对于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有着重大的意义,能否学好关系到日后学习的成败,因此必须要让学生吃透内容并且要真正能消化。 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篇九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中例1:用22cm长的铁丝折成一个面积为30cm2的矩形,求这个矩形的长与宽。这是面积问题中的一个典型例题,我在引导学生解决此题之后,马上改编为:用22cm长的铁丝能不能折成一个面积为32cm2的矩形?试分析你的结论。通过此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联系起来,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又改编为:有一面积为150m2的长方形鸡场,鸡场的一边*墙(墙长18)另三边用竹篱笆围成,如果竹篱笆的长为35,求鸡场的长与宽。 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也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级上升,这是这节课中的一大亮点。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