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 其四》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 其四》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鲍 照如何读懂诗歌:一.读题目二.读作者三.读注释四.读正文情语意象关键词“归”什么也没找到,逐句翻译。(说明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间接抒情借景、物、事、人)景:是乐景/哀景;实景/虚景,动景/静景;现在的/过去的景是写人/事?今人/古人用典,咏史怀古?好人/坏人从作品整体出发+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揣摩作者的用意。五.读选择题的题干补充注释: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鲍照出身寒微,至多只做过几任小官。正如诗评家钟嵘所叹:“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清代沈德潜评价此诗说:“妙在不曾说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案:对不
2、公平门阀制度的不满。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世路艰难忍气吞声的无奈与悲哀。(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小结:本 文 写 诗 人 在 门 阀 制 度 重 压 下 的 怀 才 不 遇,抒 发 愁 苦 的 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懑不平之情。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其辞不存。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备(尽)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行路难”字面意思和
3、深层象征意味?道路难行。人生之路(仕途)艰险坎坷,才华埋没,壮志难酬。字面:深层: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译文: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总是哀叹又忧愁呢!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歌唱声因举杯饮酒愈发悲愁而中断。人心又不是无知无觉的草木石头,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1.下面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本诗开头两句中,作者恰当地运用了借代手法,用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代指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同地位的人。
4、B.本诗三、四两句以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表明据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中求解脱的渴望。C.诗人一直在直接诉说自己的悲哀,胸中他积的块垒无法借酒浇除,便着笔于从 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诗的结尾写人心非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心中的愤懑似乎到了随时都会爆炸 的程度,但到了嘴边却突然被克制住了。D.作者从普通自然现象顿悟出了与之相类似的某种人生哲理,全诗托物寓意,突 显出含蓄不露、蕴籍深厚的艺术效果。答案:AC(A.不是“借代”,是“比兴”二、整体感知,知人论世1.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眼?愁2.诗人为何而愁?(愁的根源)命时代背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
5、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出身寒微,空有一身才华,却郁郁不得志,至多只做过几任小官。正如诗评家钟嵘所叹:“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门阀制度 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
6、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鲍照(约414466)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祖籍上党(今山西东南部),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言志被赏识,擢为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x)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
7、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尤善乐府,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最有名的就是拟行路难18首。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仔细探讨一下我们的诗作呢?清代沈德潜评价此诗说:“妙在不曾说破。”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案:对不公平门阀制度的不满。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世路艰难忍气吞声的无奈与悲哀。(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小结:本 文 写 诗 人 在 门 阀 制 度 重 压 下 的 怀 才 不 遇,抒 发 愁 苦 的 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懑不平之情。3.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1.诗歌开头两句运用比兴,由泻水于平地起兴,以水流方向的不一来喻指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穷达的各殊。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隐含了作者的不平之气。2.三四句,诗人表面上以
9、“命”来自我安慰,“安能行叹复坐愁?”用反语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直抒愤慨不平之情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行坐叹愁(互文)3.五六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自己的愁绪。酌酒为浇愁,悲歌为泄愁。然而几杯酒不能驱散满怀郁结的悲愁,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波澜;诗人趁着酒意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4.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谕,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直说“人心有感”,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现了诗人的抗争精神。第八句表达的是诗人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
10、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诗人不是不想反抗命运,而是无法反抗命运。他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对抗庞大的世家,就如蚍蜉撼树,以卵击石。这是面对世事的无力,面对现实的无奈,是个人无法改变世界丑恶的渺小无助,卑微弱小。行路难:人生之路、仕途之路、世俗之路,艰险坎坷,难以远行。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思考:这两首诗最后两句所抒
11、发感情的不同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1.这两首诗最后两句所抒发感情的不同。答案:李白的诗是高昂向上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而李诗虽有表达壮志难酬的苦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作者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表现作者了一种积极的追求的自信和顽强坚持理想的品格。鲍照
12、的诗表达了诗人在忍气吞声和无可奈何之下所倾吐的愤激之情,愁情无以释怀。鲍照的诗歌,有对命运的抗争,但也是无力的表达,最后“吞声踯躅不敢”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痛苦。思考:同样是行路难,同样是才华抱负无法施展,李白大声喊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而鲍照却“吞声踯躅不敢言”,请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分析原因。(1)诗人所生活的时代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经济繁荣,政治相对开明,士族门阀政治受到抑制,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鲍照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2)诗人为人性格的不同。李白处世自信,性格豪迈,充满激情,虽仕途
13、终无果,但仍乐观面世;鲍照则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无法实现、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鲍照的结局是人才之悲,更是时代之痛!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新的时代给了我们公平竞争的机会,那我们要如何做才能有所成就呢?把握时代珍惜当下努力奋斗【情境默写】(1)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表达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的思想的两句是“_,_”。(2)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两句是“_?_”。(3)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_,_”。(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描写诗人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答案】(1)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2)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3)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4)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