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吉林省通化市通化高级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5795379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通化市通化高级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通化市通化高级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通化市通化高级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吉林省通化市通化高级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吉林省通化市通化高级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连为十二生肖:鼠、牛、虎、兔等。下面对十二生肖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A.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B.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C.有利于安排农事,发展生产 D.家禽饲养,自成体系2.宋元时期,江苏吴郡“地沃而物移,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这证明该地区在推 行()A.垄作法 B.套作制 C.稻麦复种制 D.一年三熟制3.“水旱从人,不知饥僮,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2、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4.“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汉书景帝纪记载的这则诏令,反映了古代大河文明国家的()A.中央集权制度 B.以农为本思想 C.重农抑商思想 D.聚族而居习俗5.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 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 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 从 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劳动工具先进 B.土地肥沃C.发达的水利灌溉系统 D.发达的精耕细作技术6.“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

3、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 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A.丝绸 B.瓷器 C.铁器 D.青铜器7,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矛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A.青瓷、粉彩瓷器 B.粉彩瓷器、白瓷C.青瓷、白瓷 D.白瓷、青瓷8.古罗马普林尼曾写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向精()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 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C.中

4、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 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9.汉 乐 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蕨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10.东京梦华录 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 之 鬼 市 子 (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A.两汉时期 B

5、.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11.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该规定从实质上反映出()A.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B.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2.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C.由于鸦片大

6、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 3.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铁器使用 B.牛耕的使用 C.筒车的使用 D.水排的使用第 2 页,共 23页1 4.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提高,开始使用金属工具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封建经济的形成C.赋税制度的改革,土地私有出现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15.中国古代许多朝代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根源在于()A.封建专制下的政治腐败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封建土地私有制 D.贵族地主的

7、压迫1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C.战国时代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D.均田制从北魏至唐代前期实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17.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宋时期部分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唐代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光彩,出现五大名窑D.商周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18.明代蒋以化 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

8、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餐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楣,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丝织业的规模扩大C.生产部门分工细致 D.机器生产成为新宠19.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这一事件是()A.丝绸之路开辟 B.郑和下西洋C.新航路开辟 D.富尔敦汽船试航20.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 B.主要动力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通迅手段不同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航路开

9、辟的原因()A.对黄金、香料的狂热追求B.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C.原来的商路被奥斯曼帝国控制D.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22.工业时代到来的标志是()A.蒸汽机的发明使用B.电力的发明和使用C.工厂制度的建立D.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23.某同学正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4.科技史专家

10、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 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属于后者的发明是()蒸汽机汽车汽船电灯A.B.C.D.25.2049,相信中国:“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做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 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A.从封闭走向开放C.从分散走向整体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第4页,共23页26.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

11、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27.英国历史学家哈特维尔认为:“工业革命是发生在1750年 和 1850年这一个世纪的作为工业化结果的经济增长。”以下不能说明哈特维尔观点的是()A.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B.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C.工业革命引起了 1832年议会改革D.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28.有学者统计,16-18世纪从美洲流入西欧的白银总量达10万吨,但同时有3.2万吨被

12、分流到亚洲,1万吨被分流到了东欧和西亚,美洲白银在西欧的实际存量只有5.7万吨。材料中的“分流”现 象()A.缓解了欧洲货币过剩问题 B.加速了欧洲物价的上涨C.导致了欧洲对外贸易衰落 D.不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29.有史学家认为,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全球化的发展,又造成了“全球分裂”。以 21世纪的世界格局来看,这 里“全球分裂”主要指()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加剧B.军事对抗升级C.文化差异不断加大D.贫富差距拉大30.1851年 5 月 1 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

13、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A.“光荣革命”成功 B.君主立宪制完善C.“日不落”帝国建立 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 40.0分)3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据阎步克 汉选官职变迁史稿材料二: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据 钱 穆 中国传统政治

14、材料三: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 宋(71)南 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五官职记录2436据 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HI卷整理材料四: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土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土。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据 明史卷 七 十 选举二(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第

15、6 页,共 23页32.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第一次工业革命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

16、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材料二:读图公 元I*1500 年1800F图 西 方 人 了 解 的 世 界 将BI示 意 图(1)根据材料一,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3)读图,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4)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第8页,共23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

17、所学可知,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由天干地支(配生肖)组成的纪年法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的里程碑,对研究掌握自然科学规律,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故c项正确。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与十二生肖无关,故A项错误。BD两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需要掌握十二生肖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关系。解题的关键对材料的解读,结合十二生肖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关系分析即可。本题考查对十二生肖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关系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2.【答案】C【解析】A.材料主要涉及到的是江南地区农业耕作制度,不是垄作法的耕作方法。B.材料只反映到江苏吴郡地区

18、,不能看出套坐具的普及,选项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C.材料中明显讲到一岁再熟,说明这个地区出现了稻麦复种制。D.材料中看不出一年三熟的特征。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内容,要求学生联系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知识来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学生从材料中找出一岁再熟的关键信息,联系中国古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知识,就可以确定答案。3.【答案】C【解析】A.从材料中的天府可以看出是四川地区,芍陂是安徽境内的水利设施。B.白渠也不是四川境内的水利设施,而是陕西地区的。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都江堰修建水库是四川地区的水患得到了解决,促进了四川平原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D.黄河没有流经四

19、川地区。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水利工程,要求学生结合都江堰修建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材料。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 年(约公元前256前 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黄金珠玉,饥不

20、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可知体现的是以农为本的思想,B 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古代的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考查。5.【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表明古代中国粮食产量远远高于西方,这说明古代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故 D 正确。A 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B 没有说服力。故排除。C 项从属于D 项。故排除。故 选:Do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第 10页,共 2

21、 3 页的 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6.【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景德镇”,可以得知这是在描述瓷器,因为景德镇在宋代被誉为瓷都;故选:Bo本题以赞美景德镇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瓷器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景德镇”在宋代被誉为瓷都。7.【答案】C【解析】A、第二句中白碗应当指的是白瓷,而不是彩瓷,故错误;B、第一句中“翠色”可推知不是粉彩瓷器,故错误;C、由第一句中“翠色”可知为青瓷,第二句中“白碗”可知为白瓷,故正确;D

22、、该项关于青瓷与白瓷的顺序发生颠倒,故错误;故选:C本题以关于咏瓷诗句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古代陶瓷业成就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句中“翠色”与“白碗”的有效含义。8.【答案】D【解析】A.材料明显讲到中国在希腊语里面被称为丝绸的国家。B.中国古代被称为丝国,主要是由于丝绸之路中国丝绸在欧洲销售,中国盛产丝织品。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丝绸之路是中国的丝织品,远销欧洲,受到欢迎。D.材料体现不出普林尼是否来过中国。故 选:Do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要求学生结合丝绸之路开通的过程和具体的影响来分析材料0“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

23、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 至 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 起 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阑、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24、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 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9.【答案】C【解析】诗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说明当时许多女子从小学习丝织;“妾有绣腰糯,威蕤自生光”说明她身上也穿戴丝织品;“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说明其生活用度也有大量的丝织品。总的来说,这反映了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故 C 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汉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官营手工业,故 D 项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需要掌握汉代丝织业发展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

25、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汉代丝织业发展状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答案】c【解析】材 料“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体现商品交易突破时间的限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业发展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材料中的现象普遍出现于宋朝时期。故选:C。第12页,共23页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切入,结合中国古代市的变迁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宋朝时期商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与本题相

26、关的知识点如中国古代市的变迁的表现,规律要掌握。11.【答案】D【解析】材 料“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主要反映了清政府明令规定,机户的织机不得超过百张,对于超过的要进行处罚,说明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而实质上体现了封建的生产关系的阻碍作用,D符合题意;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的说法过于夸张,材料也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政府的行为,到于是不是不正常的兼并现象,材料无法证明,排除B;C项只是表面的现象,不是实质,排除。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考生可根据材料“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27、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繁荣,但是却贸易出现社会转型。抓住关键信息“内在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明清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正确;A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是在鸦片战争前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故选:Bo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反映的现象,结合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侧重

28、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3.【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农用动力”,即主要是指牛代替了人力,属于这一范畴的是牛耕的使用,故 B 项正确。铁器、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等不是指农用动力的含义,故 ACD三项错误。故选:Bo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考查牛耕的使用及其意义。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关键信息“农用动力”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需要掌握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史实的识记和掌握。1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开始使用金属工具是在夏商以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项错误。井田制彻底瓦解是在战国时期,而不是春秋时期,故 B 项错误。题干材

29、料反映的是百姓生产积极提高,结合所学可知,管仲对赋税制度的改革,促进土地私有出现,提高了百姓的积极性,故 C 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是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古代赋税制度。需要掌握管仲对赋税制度的改革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注意题干时间“春秋时期”,结合管仲对赋税制度的改革的影响解答即可。本 题 以 管子乘马记载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管仲对赚税制度的改革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5.【答案】C【解析】政治腐败与土地兼并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根本原因。故 A 错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的发

30、展。故 B 错误。贵族地主的压迫与土地兼并关系不大,故 D 错误。第14页,共23页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又分为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三种形式。正是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才使得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出现材料所述的情况,故C正确。故选:C o本题考查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土地私有制是一种规定土地所有权的制度。包含土地国有、土地私有和土地集体所有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土地私有制下,有钱的地主或有权的官宦会利用钱或权兼并普通农民的土地。商人致富后也主要用于买

31、田置地。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是不利于经济的正常发展的。这方面的知识高考经常涉及,学生应引起重视。1 6.【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实际上土地属于周王私有,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 C 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需要掌握井田制、鲁国的初税亩、土地私有制、均田制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对井田制、鲁国的初税亩、土地私有制、均田制的相关知识的识记.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考查对井田制、鲁国的初税亩、土地私有制、均田制的相关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1 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明朝

32、中期,中国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为A;根据所学知识,B C D均符合古代手工业发展情况,排除。故选:A o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8.【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日取分金为饕餐计”等信息可知,反映了手工工场中的雇佣劳动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故A正确;规模、分工材料未涉及,故B C错误;材料是手工工场,并不是机器生产,故D错误.故选:Ao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在一些手

33、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1)产生:时间、地点、部门一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标志:出 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2)明清时期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3)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原因:封建关卡众多,政府实行抑制工商业的政策;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不能拥有国外市场。1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可知这是新航路的开辟,开辟通往美洲新航线的是哥伦布,经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是达伽马。故 选:

34、Co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意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题,难度不大。20.【答案】B第 16页,共 2 3 页【解析】题干信息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对应的发明是蒸汽机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这是两次工业革命中不同的动力方面的发明,分别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故 B 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划分的主要依据。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

3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学生主要抓住关键词“蒸汽”、“电气”并结合所学解答即可。2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设问要求“不属于”.【解答】ABC.结合所学可知,“对黄金、香料的狂热追求”“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原来的商路被奥斯曼帝国控制”均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D.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故 D 项符合题意。故选D。22.【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

36、工业的飞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工业时代,因此工业时代到来的标志是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故 D 项正确。AC两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是工业时代到来的标志,应排除。B 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工业时代到来的标志以及工业革命的成果。解题的关键是对工业时代到来的理解。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工业时代到来的标志以及工业革命的成果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能力。23.【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信息”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

37、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最为全面,符合题意。AC两项是其影响,但是不全面,应排除。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没有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是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灾难,故B项错误。故选:Do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掌握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抓住关键信息“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和对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识记。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查对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24.【答案】C【解析】由“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和“开始走到

38、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可以判断出科学技术与科学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成果,不符合题-T5-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符合题意。故 选:Co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科技发展的表现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两次工业革命科技发展的表现,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5.【答案】C第 18页,共 23页【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由分散走向整体,并不是由封闭走向开放。B.国际贸易的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是对欧洲的影响,是侧重从商业的角度来分析,而

39、不是从全球化的角度来分析。C.材料中的全球化的开始是指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世界各地的孤立,隔绝状态被打破,开始走向一个整体世界,联系日益加强。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是文艺复兴产生的影响。故选:C o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学生用全球化角度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侧重分析新航路开辟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积极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

40、各个地区互相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消极影响:强制性的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给亚非拉美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量财富的流失、资源被掠夺、人口被掠夺、贵金属被掠夺,另外频繁的来往也把地区性的疾病带到世界各地。总结: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更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客观上给亚非拉美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促进了亚非拉美的政治经济的改革和发展。2 6.【答案】D【解析】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照应“如果没有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故D正确: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本身错误,因为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西

41、方世界”才是正确的,排除A;英国的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本身正确,但是和材料无关,排除B;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和材料有关,其实正是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才导致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C并不能概括材料的整体。故选:D。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生可根据材料“如果没有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属于一道典型试题。27.【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工业革命是发生在1750年 和 1850年这一个世纪的作为工业化结果的经济增长”可 知 1832年议会改革与题意

42、无关,故 C 项正确;ABD三项都能说明哈特维尔的观点。故 选:Co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点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28.【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导致大量白银流入,材料中的白银的分流数据说明缓解了欧洲货币过剩问题,故 A 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应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

43、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9.【答案】D【解析】A.材料中的时间是21世纪,两个社会阵营的对峙是20世纪中后期的格局特征。选项与题干时代不同。B.21世纪的军事对抗升级不是由于经济全球化造成,主要是由于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恐怖主义威胁,一些地区民族和宗教矛盾升级等原因造成。C.材料主干是指经济全球化造成全球分裂,应该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不是指文化差异。第20页,共23页D.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贫富差距拉大,这

44、也就是题干中全球分裂的主要意思。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影响,侧重从负面影响角度在考察,要求学生对经济全球化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全面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达国家是主要的受益者,经济全球化由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利益受损,处于不利地位,但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30.【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851年”可知,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很快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1851年召开的万国博览会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的大检验,英国展出的就是蒸汽机等产品,女王反复用一个词“兴奋”来表达就是对工业革命的成就的肯定,故D项正确。“光荣革命

45、”是 在168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完善是1832年的议会改革,与题干时间和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日不落”帝国建立是在18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故选:D。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需要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解题的突破口是题干时间“1851年”,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对题干材料的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考查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1.【答案】【小 题1】(1)西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相同点:选拔依据都注重品德;选拔途径都是由地方向中央举荐。【小题2】(2)积极

46、:唐宋时期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加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追求公平公正,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提升了从政土人的文化素养,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等。消极: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土束缚了思想,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一,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小题3】平衡利益;顺应民心;追求公平公正;激发活力;与时俱进。(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考查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异同。通过材料一“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指西汉时期的察举制;通过材料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

47、根据。”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指九品中正制。相同点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二者选拔都注重品德,都是地方推荐人才。2.(2)本题考查科举制。主要考查对科举制的评价。通过材料三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科举制打破了特权垄断,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通过所学知识还可以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提高文化素质和社会正确风气等角度回答。通过材料四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土束缚了人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3.(3)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3 2【答案】【小 题1】第一次工业革命有新兴棉纺织业、机器织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二

48、次工业革命有电力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通讯工业等。(每一次对应任写其中两个)。【小题2】第一,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第二,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第三,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小题3】范围不断扩大。摆脱相对独立,联系不断加强。【小题4】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地间联系加强,揭开了形成世界市场的帷幕。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列强的实力,加快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展的步伐,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22页,共23页【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的表现来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来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市场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来分析。(4)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市场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世界市场形成过程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特征和影响,还要搞清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