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武威六中2023年春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造纸术发明后,6世纪传到了朝鲜和阿拉伯国家,12世纪传到欧洲,16世纪传到美洲,19世纪传到大 洋洲I。导致这一先进技术传播缓慢的根本原因是A.道路阻隔,交通不便B.农业文明时代相对闭塞C.文明冲突,战争频繁D.中国对造纸术专利保护【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造纸术发明后,6世纪传到了朝鲜和阿拉伯国家,12世纪传到欧洲,16世纪传到美 洲,19世纪传到大洋洲I”,可知,造纸术的传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结合所学可知,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当 时处于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不发达,各个文明区域间相对封闭,接触和交流都十分有限,B项
2、正确; “道路阻隔,交通不便”也源于农耕文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排除A项;“文明冲突,战争频繁”不是造 纸术传播缓慢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当时的中国没有专利保护意识,排除D项。故选B项。2 .从2004年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马里兰大学成立,美国孔子学院数量目前已增加到六十多所,以儒家 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引起重视。这表明A.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将走向一致B.中国的和平堀起是不可阻挡的趋势C优秀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其世界性D.儒家学说需要重新解读其现代意义【答案】C【解析】【详解】题目中涉及的是儒家文化是中国的自身的文化,而孔子学院确是在国外得以发展,表明的是优秀 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其
3、世界性,C正确,BDA不符合题意。3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 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答案】D【解析】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下列对这段叙述的理解有误的 是A.和平往来促进了各地经济文明交流B.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要道C.暴力冲突有助于打破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D.暴力冲突比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答案】D【
4、解析】【分析】【详解】材料“罗马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 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 重要的”,反映了暴力冲突有助于打破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而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 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 文化的发展,A、B、C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故D项理 解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25.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 间
5、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民族迁徙改变了农耕世界政治格局B.民族迁徙打破了相对封闭并促进了发展C.民族迁徙破坏了农耕地区经济发展D.民族迁徙激化了游牧和农耕世界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可知,材料强 调了游牧民族和农耕世界之间的交流,民族迁徙打破了相对封闭并促进了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 是技术的变化而非政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交往的进步性而非局限性,排除C、D项。故选 B项。26.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
6、我国第55项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它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 表。良渚古城遗址属于A.文化遗产B.自然遗产C.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D.非物质文化遗产【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其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 源远流长,属于文化遗产,故选A。自然遗产更多地表现为是自然演化的产物,良渚古城并不具备自然遗 产的属性,排除BC;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 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良渚古城显然不属于这一分类,排除D。27.公元前124年
7、,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规 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 即可做官。太学的兴办A.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B.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C.建立了以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D.缓和了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文字“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学习科目设五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学的兴办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故选 A;根据材料文字“在长安兴办太学”可知,B项表述“地方教育”与题意不符,排除;
8、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察举制是汉武帝时期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太学生入仕是做官途径之一,而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才是以 考试为主,排除C; D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28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宋代主要采用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有助于宋代文化 大众化D.官方印刷主要是雕版印刷【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 “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 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印刷应用比较普遍,
9、书籍多,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C项正确;A说法符合 史实,但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排除B项;材料中并 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也有民间刻书,排除I)项。故选C项。29 .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藏书万卷的私人藏书家;唐代私家藏书有了进一步发展,藏书万卷者人数很 多;到了宋代,私人藏书更加兴盛,拥有藏书最多者达十余万卷。据此推知,私人藏书不断发展应该得 益于A.儒学地位的巩固B.科技的进步C.文化专制的消失D.私学的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私人藏书的兴盛首先应该是图书资源的丰富,而图书资源的丰富主要是得益于印刷术的进步, 使图书的价格下降,数量增
10、多,所以科技进步推动了私人藏书的兴盛,故选B;儒学地位的巩固和私人 藏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唐宋时期文化专制并没有消失,排除C;私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 现,排除D。30 .2020年7月北京暴雨,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台基再现“龙吐水景观。这一景观充分体现出故 宫的建筑A.布局严谨,井然有序B.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C.凸显皇权,树立权威D.主次性与对称性巧妙融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北京暴雨”、“龙吐水”景观,可得出几个大殿的台基有排水的实用功能,同时也有“龙吐水” 的观赏功能,故B正确;ACD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二、材料解析题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1、把饮食与政治联系起来,是中国古代独特的饮食理念。自古认为治理国家与饮食烹饪的原 理是相通的,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 烂)。周礼以“冢(大)宰”为百官之长。因为“宰”有调和膳羞之意,而官长需要具备厨师“调 和”五味那样的本领,故“宰”成为官吏的通称。饮食与政治的联系还表现在为官者与民众在饮食上的 差别,为官者称“肉食者”、平民称“蔬食者”、“嗜食者”。摘自黎虎略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餐馆、西式饭店在中国通商口岸大量出现,用最具体形象和可见、可尝的 形式传播了西方饮食文化。同时,一些来华的外交使节、商人等也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
12、的食物原料、菜 点及其制法、饮食习俗等。18511911年期间的历次世博会上都有中国的茶叶和饮食餐具瓷器的展 示。西方传教士翻译的保全生命论、化学卫生论等书籍,向中国介绍西方营养学、卫生学知识, 在当时影响广泛。清末,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明确设立“家 事”课,一般都有营养学的内容。1909年,美国基督教会出版的造洋饭书介绍了 267个西餐菜点成 品或半成品的用料及制法。西方国家还将面包、罐头、啤酒等工业食品及其机器、设备和技术输入中 国,对中国食品工业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摘自杜莉古代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特色及成因探讨(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体
13、现出的治国原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特点以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1)治国原理:治理国家应谨慎,要保持政策稳定和连续性,不可随意频繁变更;国家官员需善 于调和,应具备协调沟通的能力(2)特点:交流内容丰富;交流形式多样;双向交流但又以西方饮食文化向中国输出为主。影响:推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促进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中国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革 等。【解析】【详解】(1)治国原理:根据材料“(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可知,治 理国家应谨慎,要保持政策稳定和连续性,不可随意频繁变更;根据材料“而官长需要具备厨师调
14、和五 味那样的本领”可知,国家官员需善于调和,应具备协调沟通的能力。(2)特点:从交流的内容分析,交流内容丰富;根据材料“一些来华的外交使节、商人等也向西方社会 介绍中国的食物原料、菜点及其制法、饮食习俗等”“西方传教士翻译的保全生命论、化学卫生论等 书籍”可知,交流形式多样;根据材料“18511911年期间的历次世博会上都有中国的茶叶和饮食餐具一 瓷器的展示”“西方国家还将面包、罐头、啤酒等工业食品及其机器、设备和技术输入中国,对中国食品 工业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可知,双向交流但又以西方饮食文化向中国输出为主。影响:西方饮食 文化的传播,推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西方传教士翻译
15、的保全生命论、化学卫生论等 书籍,向中国介绍西方营养学、卫生学知识,在当时影响广泛”可知,促进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西 方饮食文化的传播,促进中国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革等。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中国,西学输入,或由政府规划,或出个人胸臆,或为西人控制,或系华人主持,尽管他们终 极目标各有不同,但从中国实际出发、比较中西异同,引进吸取、改造中国的操作原则却有相通之处.中国 社会的变动曲线,也就成了西学东渐的主线。综合百年历史,可以清楚的发现,西学东渐是围绕以下几个主 题展开的:第一是了解世界,第二是求强求富,第三是亡图存,第四是民主革命,第五是科学启蒙,晚清西学 东淅,从船
16、坚炮利、声光化电,到物竞天择、自由民主,社会反应百态千姿,总的趋势是,受众疑忌逐步消 解,反对声音淅趋弱小,西学影日益扩大,推动中国走出传统、走向近代。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东渐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史相关史实,多角度分析西学东淅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以传教士为传播媒介;文化交流的内容具有差异性:西学东渐以传播天主教和天文地 理为主;中学西传以中国手工业品和传统文化为主;文化交流具有同时性、平等性和融合性。(2)影响:扩大了西方宗教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解析】【详解】(1
17、)特点:根据材料“或由政府规划,或出个人胸臆,或为西人控制,或系华人主持,尽管他们终极目 标各有不同,但从中国实际出发、比较中西异同,引进吸取、改造中国的操作原则却有相通之处.中国社会的 变动曲线,也就成了西学东渐的主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传播媒介、传播内容等方面概括西学东渐的特 点,如以传教士为传播媒介;文化交流的内容具有差异性:西学东渐以传播天主教和天文地理为主;中 学西传以中国手工业品和传统文化为主;文化交流具有同时性、平等性利融合性。(2)影响:根据材料“反对声音淅趋弱小,西学影日益扩大,推动中国走出传统、走向近代”并结合近代史相 关史实,可从扩大了西方宗教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
18、技术;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等角度 分析西学东淅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人民用了 10年时间、牺牲了 12万人修建成的,但运河一直被英法控制。 1954年,埃及与英国签订关于苏伊士运河基地的协定,规定英军在签约后20个月内分批撤出埃及领 士。1955年运河利润为1亿美元,埃及只分得300万美元。1956年,埃及政府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英 法对此大为恼怒。1956年10月31日,英法对埃及进行大规模轰炸,无比愤怒的埃及人民在纳赛尔领导 下坚持战斗。阿拉伯国家纷纷与英法断交,中苏也用实际行动支援埃及人民。美国企图取代英法在中东 的地位,以实施经济制
19、裁威胁英法,英法被迫宣布停火。1957年,埃及人民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斗争取得 完全胜利。摘编自彭树智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能够收回苏伊士运河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意义。【答案】(1)原因: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埃及人民的英勇斗争;美国与英法之间的矛盾;世 界人民的支持。(2)意义:捍卫国家主权;增加财政收入;鼓舞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解析】【分析】【详解】(1)原因:根据“1956年,埃及政府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结合所学得出二战后,世界殖民 体系逐步瓦解;根据“埃及人民在纳赛尔领导下坚持战斗”得出埃及人民的英勇斗争;根据“美
20、国企图 取代英法在中东的地位”得出美国与英法之间的矛盾;根据“阿拉伯国家纷纷与英法断交,中苏也用实 际行动支援埃及人民”得出世界人民的支持。(2)意义:根据“埃及人民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斗争取得完全胜利”得出捍卫国家主权;根据“1955年运 河利润为1亿美元,埃及只分得300万美元”分析得出增加财政收入;根据所学,还可从鼓舞亚非拉民 族解放运动分析其世界影响。点睛】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 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 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
21、气” “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二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至U “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 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 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1)材料一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3)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洋气:西方式生活时尚。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
22、入,西方文化的影响。(2)进步: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 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3)因素: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解析】【详解】(1)洋气:根据材料主旨可知,洋气指的是西方式生活时尚。原因:依据材料“天津通商后不出 十年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可概括得出“洋气”的原因是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2)进步:对比材料一、二可知,这一进步体现在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 方生活方式,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
23、地学习并融入世界。(3)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生活风尚受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外来因素等影响。【详解】此题要结合儒、墨、道、法各家的主张及特征来判断,道家“无为”符合“隐土派”的特征; 法家主张变革,加强中央集权,为统治阶级采用,所以可称之为“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墨家代表小生 产者利益,所以,符合“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的特征;儒家强调“仁”“仁爱”,所以可称之为“拥 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顺序为道法墨儒,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4 .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王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西 周晚期,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
24、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言论。这说明 当时A.宗法分封制取代禅让制B.具有原始民主传统C.君王权力遭到严重削弱D.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看,商周时期,君王要征求平民的意见,国人可以参政,召公劝周王不要限制言论自 由,说明商周具有原始民主传统,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分封制,排除A项;原始民主传统并未导 致君王权力的严重削弱,排除C项;民主传统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排除D项。5 .自汉朝“独尊儒术”后,孟子本应和孔子一样倍受尊崇,但事实并非如此,孟子却好象被忽略了。原 因是孟子的思想A.批判和否定君主专制B.提出了仁政学说C.不利于君主专制的
25、加强D.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孟子思想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孟子的思 想虽为同为儒家思想,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但他主张统治者耍实行“仁政”,“施仁政于民,省刑罚, 薄税敛”,并提出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及“性善说L这显然与统治者加强专制统 治与对人民的剥削搜刮不一致。分析选项,A说法错误,B不够全面;C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所以应 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6 .在波斯帝国的文化中,无论是政治思想、典章制度、法律、还是文字、艺术、神话、建筑等方面,都
26、吸收了较多的外来因素,正如希罗多德指出:“波斯人比任何其他民族都更喜欢仿效外国人的习惯。” 这是因为波斯人A.有向其他民族学习的文化传统B.统治了众多的先进文明地区,彼此之间不断交流C.拥有轻松宽容的民主政治环境D.不断征服其他民族并对他们实行有效的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波斯帝国疆域广阔,在其不断对外征服过程中,很多先进民族被纳入疆域范围,帝国境内各民族 之间相互交流,促成了波斯文化中的多元性,即吸收了较多的外来因素,B正确;效仿外国人的习惯是因 为外国的先进性,A并不能体现出向先进学习的特征,排除;波斯是帝国,并未实行民主政治,排除C;对 被征服地区的有效管理主要指的是波斯行政管理手
27、段的先进,其强调了政治领域,题干强调的是文化领域, 排除D。7 .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关于阿拉伯帝国的叙述,正 确的是A.阿拉伯人崛起于叙利亚和北非一带8 .通过严格的种姓制度加强中央集权C.宗教部门是国家机构的最重要部分D.在东西方的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阿拉伯帝国作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故D 项正确;阿拉伯人崛起于阿拉伯半岛,故A项错误;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重要制度,故B项错误;C项 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8 .雅典城市的移民异邦人并没有民主权利,但许多人还是长期居
28、住在雅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 雅典的满意和忠诚;这说明古代雅典A.异邦人积极参与政治生活B.民主政治运作成效获得公众认同C.民主政治难以保障公民个人自由D.异邦人不得随意离开城邦【答案】B【解析】【详解】“移民异邦人表现了对雅典的满意和忠诚”显然是受到雅典民众对于城邦忠诚的影响,说明雅典民 主政治运作成效获得公众认同,故B项正确;外邦人没有公民权,显然不能参加政治活动,故A项错 误;雅典的民主政治一定程度保护公民的个人自由,故C项错误;外邦人有离开雅典城邦的自由权,故 D项错误。故选B。9 .二战后,大量劳动力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流入西欧、北美洲I、大洋洲等;20世纪七八
29、十年代,大量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和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东欧成为西欧、 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上述材料表明A.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B.劳动力的全球流动预示着经济的平衡发展C.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顶峰D.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改变着劳动力结构【答案】A【解析】【详解】不同地区的劳动力进行了跨区域流动,形成了全球性的劳动力市场,这主要得益于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A正确;B不符合史实,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C中的“顶峰”表述绝对,排除;材料 信息无法反映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排除D。10.19世纪上半期,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西进运动,把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
30、的13个州,向西扩展到太平 洋沿岸。随着疆界的不断扩张,新的领土的开发和利用,急需大批劳动力。外来移民迅速增加,形成了 一股空前规模的移民浪潮。在这股移民潮中,大量华工从事的主要工作是A.开矿筑路B.金融证券C.建立牧场D.买办经商【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19世纪上半期,在美国著名的西进运动中,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 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来到美国。在美国,华工是加州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 主要劳动力,故A项正确;来美的中国华工大多是穷苦百姓,文化水平较低,难以从事金融证券行业, 故B项错误;建立牧场是资本家的工作,故C项错误;买办经商是西方列
31、强侵华时,在中国沿海地区出 现的一种现象,不是在美国劳作的华工从事的,作,故D项错误。【点睛】11 .西亚的汉谟拉比法典、埃及的法老统治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存在于世界古代不同地区的不同时 期,这本质上说明A.自然地理环境是决定因素B.加强统治的需要C.历史发展的必然D.文明的多元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埃及的法老统治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等在本质上说明了政 治文明的多样性,D项正确;自然地理环境不是决定历史发展的因素,A项错误;加强统治的需要不符合材 料主旨,B项错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各国采用不同统治方式的本质,C项错误。12 .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
32、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与商业有关的条文几乎占 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由此得出()A.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B.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法律争端C.政府、神庙和私人都直接推动了商业法律条文的制定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汉谟拉比国王的命令【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明确表述了古巴比伦商业上的发展对法律制定的推动作用,这也正是法典中商务条文几乎 占了法典全部内容的一半的原因,A项正确;材料重点在于解释法典产生的原因,而非其作用,排除B 项;材料说的是“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而不是参与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故无法得出 C项“直接推动
33、”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并未显示汉谟拉比国王在法典制定中的作用,无法得出D项结 论,排除。故选A项。13 .在埃及文明诞生时期的出土文物中,考古学家发现刻有楔形文字的圆柱形陶器,以及大量的两河流域 式样的工艺花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A.古代埃及和西亚文明同向发展B.埃及文明的核心内容来自于苏美尔文明C.古埃及文明起源时期曾占领了两河流域D.苏美尔文明为周边文明演进打下了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木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西亚两河流域古文明时期。根据材料“埃及文明诞生时期的出土文物中,考古学家发现刻有楔形文字 的圆柱形陶器,以及
34、大量的两河流域式样的工艺花纹”可知西亚文明文字、手工艺样式等文明对埃及产生 影响,为周边文明演进奠定基础,D项正确;根据出土的文物可知两河流域文明影响埃及但能说明发展 方向相同,排除A项;核心内容表述过于绝对,夸大苏美尔文明的地位,排除B项;埃及文明占领两河 流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4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前377年)提出:“人的各种疾病皆是生理失调和外界影 响所致,排斥宗教迷信,强调明确病因、按人用药”。这些主张A.说明当时宗教神学被摒弃B.成为近代医学的基础C. 一定程度上蕴含人文精神D.证明理性主义占主导【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强调明确病
35、因、按人用药体现的是希波克拉底反对宗教迷信,重视人的生命,蕴含人文精 神,C项正确;当时宗教神学并未被摒弃,排除A项;材料与近代医学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 的是人文主义精神,非理性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5 .早在殖民者入侵前,印第安人就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峡谷盆 地和高原地区,内部交流较少,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可以用来说明 A.美洲各区域间没有交流B.美洲内部间战争频繁C.地理环境影响社会进程D.美洲文明落后于世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题干所示为印第安文明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险恶的
36、地理环境使得他们 交流不便,发展缓慢,故“地理环境影响社会进程”,C项正确;A项中“没有交流”说法绝对,不选;BD 两项在题干中没有相关的信息,排除。16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装载的物品通常90%是黄金白银,有时甚至高达98%,只 有10%的装载物是各种货物。这种现象说明A.中国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B.中国是英国主要的对外贸易顺差国C.工业革命前中国商品在西方畅销D.自然经济基本隔绝了外国商品的输入【答案】C【解析】【详解】从“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装载的物品通常90%是黄金白银,有时甚至高达98%, 只有10%的装载物是各种货物。”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与英
37、国的贸易是以中国为主导的,也从侧面体现出工业革命前中国商品在西方畅销,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是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后;B选项没有理 解顺差与逆差的概念;D选项没有明确材料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点睛:所谓的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指的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 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 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反之,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材料中B选项 没有弄清楚这一点,因此错误。17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
38、香料之路”。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B.广州、泉州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C.始于秦汉,繁荣于唐宋,衰落于明清D.是古代中外贸易和对外交往的海上通道【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海上丝绸之路最开始确实是陆上丝绸之路补充,后来陆上通道因战乱阻塞,加之经济重心南移等 原因,海上丝绸之路慢慢地演变为与陆上丝绸之路同等重要的贸易往来通道,故A项表述不严谨,符合题 意;广州、泉州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在秦汉 时期便已存在,唐宋时期繁荣,明清时期由于实施海禁政策而衰落,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海上丝绸之 路是古代中国与
39、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 .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下列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B.丝绸之路连接中外经济文化圈C.古罗马的丝织技术领先世界D.基督教文化崇尚廉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 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 的纺织品”可
40、知,丝绸之路通过向西方输出丝织品连接中外经济文化,加强了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古罗马人面对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而“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的方式织成市场需求的纺织品,没有体现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的内容,排 除A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I,这时期中国纺织技术领先于世界,材料也没有体现古罗马的丝织技术 领先世界,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连接中外经济文化圈,没有体现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廉俭问题, 排除D项。故选B项。19.18世纪20年代,英国律师乔治梅森的遗物包括茶几、银茶壶及少量瓷器;羊毛商人詹姆斯基特 森的遗物包括陶瓷器67件、茶几
41、盘1个及茶壶1把。18世纪中叶,几乎所有的英国家庭账册均记载了饮 茶的相关开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英国A.垄断世界茶叶贸易B.饮茶之风日益普及C.资产阶级地位提高D.封建等级观念消失【答案】B【解析】【详解】18世纪20年代,律师、羊毛商人的遗物中有饮茶器皿,说明当时饮茶主要在社会上层流行,而 18世纪中叶,英国家庭账册中均记载了饮茶的开支,说明社会各阶层都有饮茶行为,即饮茶之风日益普及, B正确;英国各阶层饮茶并不能证明英国垄断了世界茶叶贸易,排除A;饮茶之风盛行与资产阶级地位题 干无关,排除C; D表述绝对,而且18世纪中叶的英国已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排除。20 .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
42、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方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纺 织品以及瓷器等,从长安运往西域,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些活动() A.推动了中外农业生产的发展B.加速了技术近代化进程C促进了中西方物质生活交流D.旨在拓展农耕文明范围【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及西方的日用品、植物品种等方面的交流,这丰富 了沿线人民的物质生活,促进了中外物品的交流与交换,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外物品的交流与交换, 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A项;张骞出使西域处于西汉时期,加速技术近代化进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手工业品
43、外传、外国物品的传入,而非拓展农耕文明范围,故排除D项。故选C 项。21 .拿破仑在意大利统治了 14年之久,在各地强迫施行拿破仑法典,使旧式的错综复杂的法律体系简 化,所有的公民不分贫富贵贱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能够表明的是拿破仑战争 A.稳定了法国的社会秩序B.客观上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C.得到欧洲各民族的拥护D.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覆亡【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拿破仑战争的认识。依据所学可知,拿破仑法典是一部资产阶级法 律,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资本主义的立法奠定了基础,成为资本主义理立法的范本。拿破仑 的所谓所谓,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
44、的发展。分析选项,A与题意无关;B符 合题意;C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D表述错误。所以应选B。考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2.公元前2世纪,在罗马征服希腊后,罗马官兵从希腊挑选并带回来的大批人质里面,包含有贵族、伦 理学家、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诗人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奴隶、杂技演员,甚至还有厨师。这种现象 会导致()A.希腊文化在罗马扩散B.希腊民主遭受致命摧残C.罗马的法治得到完善D.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2世纪,在罗马征服希腊后,罗马官兵从希腊挑选并带回来的大批人质里面, 包含有贵族、伦
45、理学家”,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人质到了罗马之后,会传播希腊的文化,使得希腊文化在罗马得到扩散,故A项正确;罗马征服希腊后,没有摧残希腊民主,故B项错误;材料与“罗马 的法治得到完善”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故D项错误。23 .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说:“疾病与战争是人类自古至今主要的灾变异数,但它们从来都不是孤立 的事件,而往往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具有的普遗共同性的各种关系互动的结果,因而人类在本质上 有一部共同的历史。”麦克尼尔的主张()A.强调疾病与战争的联系B.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C.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答案】B【解析】【详解】
46、根据材料“疾病与战争是人类自古至今主要的灾变异数,但它们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而往往 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具有的普遍共同性的各种关系互动的结果,因而人类在本质上有一部共同的历 史”可知,作者通过分析疾病与战争作为灾变,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指出人类在本质上有一部共同的 历史,反映了他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在强调疾病 和战争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涉及人与自然,还涉及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 及社会发展的规律,排除D项。故选B项。24 .亚历山大的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 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