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先秦两汉时的楚歌毕竟是属于音乐类的文学,它的文学体式决定了它与音乐的必然 联系。宋代朱长文琴史卷六云:“古之弦歌有鼓弦以合歌者,有作歌以配弦者,其 归一揆也。盖古人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对照先秦两汉楚歌的具体情况来看,则 并非“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更多的时候是徒歌。但除了徒歌,许多楚歌是由琴 来伴奏的,这让我们了解楚歌体抒情表意的基本特性。如“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 之诗”;孟子反、子琴张“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百里奚之妻唱琴歌时是 “抚
2、琴而歌”;赵武灵王梦见处女鼓琴而歌鼓琴歌;以与钟子期为知音而名传后世 的伯牙的水仙操;还有载于庄子大宗师子桑若歌若哭而鼓琴歌“父邪母邪! 天乎人乎!”等等,均以琴来伴奏。有的虽然是当时没有用琴来伴奏的“徒歌”,但后 来也收入琴曲,如麦秀歌又名伤殷操而为后来的琴集所收录,楚歌阳春 白雪后来改为琴曲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我国的经典琴曲,都说明琴的音乐特性与楚 歌的文学情调有着特殊的艺术关联。故旧唐书音乐志明确说:“礼记家语 云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是知琴操曲弄皆合于歌。”楚歌多用琴来伴奏的重要原 因之一是古琴个性化的音色与楚歌悲凉哀怨的情调相吻合。故礼记乐记有“丝声 哀”之说,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亦
3、有“丝竹之凄唳”之言,嵇康琴赋认为琴 “诚可以感荡心志,而发泄幽情矣”。庾信和张侍中述怀诗亦云:“操乐楚琴悲, 忘忧鲁酒薄。”也说明楚琴之音悲。近人陈思苓认为,屈宋时期的楚声用丝竹之器、清 声之律,其音高而激,其韵清而秀,其调哀而伤,音乐上的基本风格是悲怨凄美,哀婉 动人。当然,作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它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并 非只宜于“哀怨”。但古琴的音色其低沉处浑厚、古朴、苍茫,余音绵长不绝;其高亢 时清亮而又圆润,富有力度而又内含悠扬之韵,极富穿透力。因此,最适宜于楚歌的伴 奏,而且最适宜于表现悲凉哀怨的情调。正因为琴的这种音乐特性最适宜于伴奏楚歌, 所以琴在楚地极为流行
4、,有关琴的典故也非常多,将楚歌改编为琴曲者亦不少,对后世 影响也很大。旧唐书音乐志说:“自周隋以来,管弦乐曲将数百曲唯弹琴家 犹传楚、汉旧声。”可见古琴与楚歌有着特殊的音乐关系。自从魏晋时代,楚歌逐渐疏 轻,“我”解释都没用,表现了农村的人文特色。C.文本二的回忆,是要给经历了那段青春岁月、现已年过半百多的人一个倾诉、互相 亲切问候、聚会的机会,让他们更加感恩、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D.反思知青生活那一段难忘的岁月,是当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两则文本都丰富了 知青题材的内容。8 .陈村的小说儿乎都是无故事的,他不断地通过叙述来消解小说的故事性,形成了独 特的风格,试结合文本一加以体会。9 .两则
5、文本对知青生活都有描绘,请分析其异同。【答案】7.A 8.示例:刚到知青点,不论写环境,还是叙述自己的感受,都是(以 镜头捕捉的方式)片段化叙述,没有完整的情节。写劳动时的场面,也是片段的组接, 送鳖、问年龄等,都是点到为止,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局。对人物的叙述也是不完整 的,比如文中出现较多的后朝,也并没有通过完整的故事来塑造他的形象。9.同: 都描述了在农村劳动时的情景,表现出对那段特殊岁月的回忆及思考。异:文本一体裁为小说,注重片段的叙述;文本二体裁是回忆性散文,注重对知青生 活的概括性叙述。文本一在片段的叙述中,注重内心独白和语言描写等,情感流露深 沉隐晦;文本二注重总结、思考,深情书写
6、对那段生活的感慨和反思。【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欣喜愉悦的心情”错,根据文章内容,青年来到陌生的农村,感觉是茫然的,孤独的, 没有欣喜愉悦。故选Ao8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叙述风格的能力。从情节看,“泥地在吸吮着泼去的冷茶,村子里狗吠着”“有点想家”“倦了”.,刚到知 青点,不论写环境,还是叙述自己的感受,都是以镜头捕捉的方式呈现的片段化叙述, 没有完整的情节。从事件过程看,“劳动去。扛着大锹,排进妇女的行列”“河水已被抽干,大鱼小鱼统统 就擒,整个生产队劳力全在为我找鳖。其热情程度,决不亚于耕种自留地”“我问后朝: 大伯,你几岁了?后朝说,我
7、五十五喽写劳动时的场面,也是片段的组接, 送鳖、问年龄等,都是点到为止,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局。从人物塑造看,文中出现较多的后朝,只涉及一些片段,小小陈哎,沙鳌。后朝老汉叫 着我问后朝:大伯,你几岁了?后朝说,我五十五喽。后朝恭敬地双 手接过,连声称谢后朝正扛着大锹走过。他脱了鞋,挽起裤腿。水田结了冰,碗片 的落点极易辨认。他将破碗摸上来后,在我门前挖了个坑将它埋了我深受感动,这 就是贫下中农呵! ”,没有通过完整的故事来塑造他的形象。小说中没有完整鲜明的人 物形象,对人物的叙述是不完整的。9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同:文本一有“劳动去。扛着大锹,排进妇女的行列,
8、一天挣上六工分为什么离家, 插队在无名的村庄,孤身一人一年挖一遍的河床并未积下多少淤泥”“干活了!干 活了!队长吹响了哨子”。文本二有“天天起早摸黑出工,天天耕耘。在泥泞的土地上 种麦、插秧、收割知青岁月,令我回忆,令我思索,十年的农村生活在历史的长河 中不算长,但给我们很多启迪两篇文章都描述了在农村劳动时的情景,表现出对那 段特殊岁月的回忆及思考。异:文本一体裁为小说,人物是虚构的,包括下乡当知青的“我”;结合“劳动去。扛着 大锹,排进妇女的行列”“河水已被抽干,大鱼小鱼统统就擒”“整个生产队劳力全在为我 找鳖。其热情程度,决不亚于耕种自留地”“后朝正扛着大锹走过。他脱了鞋,挽起裤腿。 水田
9、结了冰,碗片的落点极易辨认。他将破碗摸上来后,在我门前挖了个坑将它埋了” 等内容可知,文本一注重片段的叙述;文本二,结合题目难忘的“知青岁月”和具体内容“知青岁月在我们心中留下的印迹, 却永远不会磨灭。这段岁月对于我们知青来说,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痛苦的成 长经历”等可知,体裁是回忆性散文,注重对知青生活的概括性叙述。文本一,“倦了。我不清楚怎样才能打到水。免了吧,洗脸,漱口,从今以后,我是农 民,农民讲究的不是这些”“能不去吗?不去?为什么离家,插队在无名的村庄,孤身一 人?”“我问后朝:大伯,你几岁了?几岁?三岁!四八子讪笑”“乡里人,不问几岁, 问多大”“后朝说,我五十五喽”“你当
10、过兵?我问“没。后朝无声地笑着,露出半口 稀疏的黄牙”“上几年,他进了城,学了几句新话“,在片段的叙述中,注重内心独白和 语言描写等,情感流露深沉隐晦;文本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其说是一种称呼,不如说是我们一代人共同的身份”“可 对这代人来说,上山下乡当知青,是我们走进社会的第一课,是我们曾经谋生的唯一选 择。因此,知青成了那个时代的一种烙印,成了我们难忘的知青岁月,印刻在我们这 一代人的脑海里,印刻在我们这一代人青春年华的墓碑上”“今天我们回忆知青岁月,不 是为了歌颂那段历史,而是要给经历了那段青春岁月、现已年过半百的人一个倾诉、回 忆和互相亲切问候、聚会的机会”“虽然那个时代已经久远了
11、,但对那一代知青人来说, 永远都不会淡漠。让我们一起走过从前,更加感恩和珍惜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注重总结、思考,深情书写对那段生活的感慨和反思。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自成化初年,陕西至荆、襄、唐、邓之间,皆长山大谷,绵亘千里,所至流逋藏聚 为梗,刘千斤之乱因之。至李胡子复乱,流民无虑百万。都御史项忠奉命捕逐之,死者 不可胜计。祭酒周洪谟乃著流民说,略日:“昔因修天下地理志,见东晋时庐、 松之民,流至荆州,乃侨置松滋县于荆江之南;陕西雍州之民,流聚襄阳,乃侨置南雍 州于襄西之侧。其后松滋隶于荆州,南雍遂并于襄阳,垂今千载,宁谧如故。此前代处 置荆、襄流民者,甚得其道。若今听
12、其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编里 甲宽徭役使安生业则流民皆齐民矣。”都御史李宾深然其说。至是流民复集如前,宾乃 援洪谟说疏上之,上可焉,命原杰往莅其事。秋七月,北城兵马吏目文会疏言:“荆、襄自古用武之地。宣德间,有流民邹百川、 杨继保匿聚为非。正统中,民胡忠等开垦荒田,始入版籍,编成里甲。成化年来,刘千 斤、石和尚、李胡子相继作乱,大臣处置失宜,终未安辑。今河南岁歉民饥,入山就食, 势不可止,能保无后日之患?经条上三事:日荆、襄土地肥饶,皆可耕种,远年入籍流 民,可给还田土,所附籍者领田土力耕,量存恤之,其愿回籍者听。日流民潜处,出没 不常,乞选良有司为之抚绥,军卫官为之守御,则流
13、民自安。日荆、襄上流,为吴、楚 要害,道路多通,必于总隘之处,加设府、卫、州、县,立为保甲,通货贿以足其衣食, 立学校以厚其风俗,则其民自趋于善矣。”上大是之,命都御史原杰采其言用之。都御史原杰奏言:“信阳、固始等州县,南抵靳、黄,西接荆、襄,东连凤阳、霍 丘,山势绵亘,河流四达,盗易出没。且凤阳、陈州,近皆被灾,流民载道。盗入霍丘, 劫帑藏,执县官,民庶骚动,诚宜思患预防。今请于汝宁所属信阳等一十三州县,令二 司巡守官选壮丁,备器械马匹。委任二官督之,缉捕盗贼。又信阳军民杂处,奸盗尤众, 请调守备南阳河南都指挥官,俾得专御盗贼,禁治银洞。又商城县南接六安州二百余里, 四野旷漫,而金刚台巡检司
14、乃在县北,今请迁置县马头山。”诏悉如所言行之。(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今听其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使安生业/则 流民皆齐民矣B.若今听其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使安生业/则 流民皆齐民矣C.若今听其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使安生业/则 流民皆齐民矣D.若今听其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使安生业/则流 民皆齐民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祭酒,古代官名,
15、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 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B.侨置,六朝时南北分裂,战乱频仍,诸朝遇有州郡沦陷敌手,则往往暂借别地重置, 仍用其旧名,称为“侨置C.版籍,登记户口、土地的簿册,“版”与“版面设计”中的“版”含义不同。D.里甲,明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里”与“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劝学)中的“里” 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成化初年以来,陕西至荆、襄等地大山连绵,河谷幽深,绵延上千里,到处都有 流民出没,经常有乘机作乱之事发生。B.针对流民作乱之事,周洪谟提出用东晋时的侨置之法来安置流民。皇上采用了这个 建
16、议,派都御史李宾去执行。C.文会提出在荆、襄两地采取分给流民田土,派好的官员去安抚他们,加设管理机构, 设立保甲等措施。D,都御史原杰请求在信阳等地挑选壮丁,准备器械马匹,缉拿盗贼等措施上奏后,皇 帝下诏全都按照他说的实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是流民复集如前,宾乃援洪谟说疏上之,上可焉,命原杰往莅其事。(2)通货贿以足其衣食,立学校以厚其风俗,则其民自趋于善矣。【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到现在流民再次像以前一样聚集,李宾于是 引用洪谟的说法上疏陈奏,皇上许可(他这样做),命原杰去处理这件事。(2)经商做买卖(流通商品)使他们丰衣足食
17、,设立学校来使风俗变得淳美,那么老 百姓就自然趋向善良了。【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现在听任那些靠近各县的人落下户籍,远离各县的设置州县来安抚流民,设 置官吏,编排里甲,宽缓徭役,让老百姓安居乐业,那么流民都会变成良民了。“近诸县者,与“远诸县者,一个是指那些靠近各县的人,一个是指远离各县的人,因此句 意中要表达的是如何对待这两种人,所以“附籍”应是对“近诸县者”的做法,而对待“远 诸县者”则是“设州县。故此处应在“附籍”后断开,排除BC。“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应为具体措施,三句都应单独成句,排除D。故选Ao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文言词语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
18、识的能力。A.正确。B.“版籍”的“版”应为户籍或名册;“版面设计”中的版应是上面有文字或图形供印刷用 的底版。两者含义不同。C.正确。D川里,与不积陛步,无以至千里(劝学)中的俚含义相同”说法错误。文中的“里” 是古代基层行政组织,“千里”的“里”是长度单位,二者含义不同。句意:不积累一步半 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故选D。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f针对流民作乱之事,周洪谟提出用东晋时的侨置之法来安置流民派都御史李宾 去执行”说法错误,原文是“命原杰往莅其事:故选B。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援”,引用;“疏。写奏章;“莅。管理,处
19、理。(2) “通货贿。流通商品,“足。使丰足;厚。使淳美、淳厚。参考译文:自成化初年,从陕西到荆、襄、唐、邓之间,都是连绵的大山、幽深的河谷,绵延 千里,到处都有流民出没漂泊(的祸患),刘千斤之乱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到李胡子 再次作乱,流民大约有百万之多。都御史项忠奉命抓捕驱逐他们,因此而死的不可计数。 于是祭酒周洪谟写了流民说,大概内容是说:“过去因为修著天下地理志,看见 东晋时的庐、松的百姓,流落到荆州,于是暂借荆江的南部重置松滋县陕西雍州的百姓, 流聚在襄阳,于是在襄西附近暂时设置南雍州。这之后松滋就隶属荆州了,南雍与襄阳 合并在一起,延续到今已经上千年了,一直安宁平静。这之前代处置荆、
20、襄流民的,很 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如果现在听任那些靠近各县的人落下户籍,远离各县的设置 州县来安抚流民,设置官吏,编排里甲,宽缓徭役,让老百姓安居乐业,那么流民都会变成良民了。“都御史李宾很是赞同这个说法。到现在流民再次像以前一样聚集,李宾于是引用洪谟的说法上疏陈奏,皇上许可(他这样做),命原杰去处理这件事。秋七月,北城兵马吏目文会上疏说:“荆、襄两地自古以来都是用武之地。宣德年 间,有流民邹百川、杨继保藏在此处聚集在一起为非作歹。正统年间,平民胡忠等人在 这里开垦荒田,才开始纳入户籍,编成里甲管理。成化年以来,刘千斤、石和尚、李胡 子接连作乱,大臣们处理不当,最终没能安定下来。现在河南年
21、成歉收百姓饥荒,跑进 山里找吃食,来势不可阻挡,能够保证不会有后顾之患吗?向上陈述三件事:(一是) 荆、襄土地肥沃,土地到处可以耕种,入籍年限久的流民,可分给他们田土,附入本地 户籍的外地人分给他们田地来耕种,按照他们的具体情况救济他们,那些愿意回原籍的 允许他们回原籍。(二是)流民躲在大山深处,出没没有规律,请朝廷选择好的官员去 安抚他们,派军队保护他们,那么流民自会安定下来。(三是)荆、襄上游,是吴、楚 的要害,道路通达,一定要在险要之处,加设府、卫、州、县(等管理机构),设立保 甲,通过经商做买卖使他们丰衣足食,设立学校来使风俗变得淳美,那么老百姓就自然 趋向善良了。“皇上认为他说得很对
22、,命令都御史原杰采用他的计策。都御史原杰禀奏说:“信阳、固始等州县,南面连接薪、黄,西面荆、襄接壤,东 面连着凤阳、霍丘,山势绵延,河流四通八达,盗贼容易出没。并且凤阳、陈州,近来 都遭受灾害,流民满道。盗贼进入霍丘,抢劫钱币财物,抓走当地县官,老百姓骚动不 安,确实应该思考预防祸患发生。现在请求在汝宁所属的信阳等一十三个州县,命令二 司巡守官挑选壮丁,准备器械马匹。交给两位官员督促,缉拿盗贼。另外信阳军民混杂 在一起,盗贼特别多,请朝廷调集守备南阳的河南都指挥官,使他们能专门防御盗贼, 治理银洞等地。再有商城县南连接六安州二百多里,四周宽阔,而金刚台巡检司却驻扎 在县北,今请朝廷迁移到马头山
23、设置县衙。”皇帝下诏全都按照他所说的做。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嘲春风温庭筠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苒娣转鸾旗,萎蕤吹雉葆。扬芳历九门,澹荡入兰苏。争奈白团扇,时时偷主恩。咏春风崔涯动地经天物不伤,高情逸韵住何方。扶持燕雀连天去,断送杨花尽日狂。绕桂月明过万户,弄帆晴晚渡三湘。孤云虽是无心物,借便吹教到帝乡。【注释】苒姨(niao):轻柔貌。“萎蕤(rui)吹雉葆”,是说春风吹动着皇帝的仪仗, 就像吹动着茂密的青草。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诗和崔诗题目虽不尽相同,但都是以春风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温诗侧重写春风的五种行为;崔诗写春
24、风扶燕托云,侧重情感抒发。C.温诗注重细节描写,描绘春风的行为轨迹;崔诗注重宏阔背景的勾勒,开阔浩远。D.温诗和崔诗的春风都是通过有形的物的动态来表现的,化无形为有形。15.两首诗一“咏”一“嘲”,对同样的事物寄予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同:都寄托了渴望得到赏识、受到重用的积极入世之情。温诗写 春风”转鸾旗.历九门”表达了入世之心。崔诗所写的春风高情逸韵,绕桂扶燕,尾联由 云借春风到帝乡,表达了心底想要入世的渴望。异:两首诗感情的表达上又各有侧重。温诗写春风“转鸾旗历九门”表达用世之心非常 明显,尾联流露出不受重用的悲哀以及对奸滑小人的愤恨。崔诗所写的春风虽然也有
25、去 帝乡的渴望,但更多是漂泊四处、催生万物的高逸情怀。【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两首诗都是借助春风的具体行为表达情感的,没有“侧重工故选Bo15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点:都寄托了渴望得到赏识、受到重用的积极入世之情。温诗“苒婢转鸾旗。“鸾旗,是皇帝鸾舆前面仪仗队所举的彩旗,用以显示仪表的威严的。 春风能使它得以舒展,显得更生动勃郁。“扬芳历九门“,九门,指天子之门,是说春风 把芬芳的气息吹进了天子的宫廷。如果没有春风,则纵有九门,也是没有生气的。这正 是杜甫的“致君尧舜”的意思。表达了诗人的入世之心。崔诗首联“动地经天物不伤,高情逸韵住
26、何方”动地经天:触动大地,经过天空。高情逸 韵:高尚情怀,飘逸风度。诗人以“高情逸韵“一词来形容春风,里面是满满的赞赏之意。 尾联“孤云虽是无心物,借便吹教到帝乡。”借便:借助春风的便利。帝乡:指唐朝都城 长安(今陕西西安)。孤云虽然漫无目的漂浮,但春风如果肯行方便,不妨把它吹到帝 乡长安去走一遭吧。在这里,表面看诗人写的是春风与孤云,实际是以“孤云”暗喻自 己,把“春风”喻作有地位的人,那么孤云借便春风吹到帝乡。可见诗人希望得到有地位 的人士的援引,从而能够去都城长安成就一番事业。不同点:温诗“争奈白团扇,时时偷主恩”,尽管它如何的想为皇上振兴威仪,无奈皇帝还是只喜 欢那种虽无好风,却能经常
27、出入怀袖的小团扇子。小人在位,是以君子只有入于兰药, 与草木为伍了,尾联流露出不受重用的悲哀以及对奸滑小人的愤恨。崔诗颔联”扶持燕雀连天去,断送杨花尽日狂。”春风吹拂,虽然力道轻柔,似乎微不足 道,但仍能助力燕雀,让它们御风飞翔直上碧空。这是对春风作用的正面描述。颈联“绕 桂月明过万户,弄帆晴晚渡三湘。”在月明之夜,春风吹拂过千家万户;在晴天黄昏, 春风鼓起船帆,吹送航船行驶在湘江之水上。给千家万户送去浓浓的春意,给江上的航 船送去鼓帆远行的力量,这是春风对于人间的馈赠。更多是漂泊四处、催生万物的高逸 情怀。六、情景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作者在对比中用比喻的手法
28、写出了琵琶在不同琴弦上产生不同的听觉 效果的两句是:“,(2)师说论证结构严密,措辞简练。“, ”两句,简练而形象地表 明了“士大夫之族”不愿意从师的荒谬心态。(3)赤壁赋中写乘一叶扁舟,与友人举酒共饮的诗句是“, ,表 现了作者不受拘束,追求自由的心境。【答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弦,嘈,卑,谀,扁,匏,樽。七、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湖笔 ,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沉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湖笔生产逐渐恢复生 机。到上世纪90年代,湖州、杭州等地的湖笔生产厂、笔庄及个体湖
29、笔作坊已有60余 家,从业人员约1万余人,年产湖笔700万支以上。走进位于湖州闹市区的王一品斋笔庄,四周的湖笔让人。大的、小的、长 的、短的、胖的、瘦的,各种类型应有尽有,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心仪的湖笔。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店员整天与湖笔相伴,似乎也沾染了湖笔身上的书卷气。他 (她)们说话轻声细语,服务。这旦湖笔的品名也十会圆熏玉兰蕊” “缶 庐妙题,鼎堂遗爱”,“兀自卷二等簧,J1内外节电家和书画爱好看很忍喜爱。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19 .文中最后一段使用了引号,下列四处
30、引号中用法和文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见了好处就占,遇到困难就躲,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B.我艰难地走着,实在坚持不住了,才第一次从腰里解下“量天尺工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迅哥和闰土)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D.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答案】17.命运多舛(时乖命蹇)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目不暇接(应接不 暇)面面俱到(体贴入微)18.这里,湖笔的品名也十分典雅,“玉兰蕊”“缶庐妙 颖”“鼎堂遗爱”“元白锋”等等,深受国内外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的喜爱。19. B【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在历史
31、的长河中几经沉浮”可知,此处指湖笔命途坎坷,时运不佳。 所以可用成语“命运多舛、指命运坎坷,屡受挫折;也可用成语“时乖命蹇”,指时运不 好,命运不佳。第二空,根据后文“大的、小的、长的、短的、胖的、瘦的,各种类型应有尽有“可知, 此处指湖笔数量、样式极其多,所以可用成语“琳琅满目”,比喻面前美好的东西很多; 也可用成语“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第三空,根据第二空所填成语“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可知,数量如此之多的湖笔,足 以让人眼花缭乱,看不过来,所以可用成语“目不暇接”或“应接不暇”,形容东西太多, 眼睛看不过来。第四空,根据第前文“似乎也沾染了湖笔身上的书卷气”“他(她)们说话
32、轻声细语”可知, 这些店员一定是文质彬彬,温柔可亲的,他(她)们的服务肯定会很细致周到,所以可 用成语“面面俱到”,指各方面都照顾得很周到,也指不仅各方面都照顾到,而且每一个 方面都处理的很得当;也可用成语“体贴入微”,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1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语病有二:(1) “湖笔的品名也十分庄重”中“品名”与“庄重”搭配不当,可将庄重”修改为“典雅”;(2) “国内外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很是喜爱”与前文衔接后结构混乱,中途易主,应将 其修改为“深受国内外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的喜爱”,使其与前文主语一致。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引
33、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A.引号的作用是讽刺或否定;B.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C.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D.引号的作用是引用。故选Bo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同声传译除了广泛应用于国际会议之外,也在外交外事、会晤谈判、商务活动、新 闻传媒、培训授课、电视广播、国际仲裁等诸多领域被广泛使用。,还有一种叫做“交替传译”(或“交替口译”)的翻译方式,这种翻译方式可以等待发言者讲话结束后单独进行口头翻译,因此比“同声传译”所需的时间 要长一些。如果同声传译是双人舞蹈,那么, 。,交替传译多用于规模较小且只涉及两种工作语言的场合,如外交会晤、双边谈判、访问考察以及一些 小型研讨会等。而同声传译,由于其
34、具有不占用会议时间的优势,已发展成为会议口译 中最常用的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国际场合。几乎所有正式的国际多语言会议以及国际 组织都采用同传作为标准口译模式。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双人舞蹈”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离音乐而成为独立的诗歌类型,其楚声音乐则主要由弹琴家来传播了。(摘编自孟修祥先秦楚歌的文学模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5、A.古代的弦歌不论是鼓弦合歌还是作歌配弦,都表现出古人弦与歌相辅相成的特点, 形式相同。B.孟子反、子琴张“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等事例说明除徒歌外,许多楚歌是由 琴来伴奏的。C.楚歌阳春白雪改为琴曲,说明琴的音乐特性与楚歌的文学情调有着特殊的艺 术关联。D.陈思苓认为,屈宋时期的楚声用丝竹之器、清声之律,声调哀伤,其音乐的基本风 格是悲怨哀婉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反驳琴史认为的“歌弦必相合”观点时,并未举例展开,而是主要分析许 多楚歌是由琴来伴奏的现象。B.文章列举的古人以琴来伴奏而歌的事例,为我们提供了 了解楚歌体抒情表意的基本 特性的材料。C
36、.古琴个性化的音色与楚歌悲凉哀怨的情调相吻合的大量事例,充分证明了楚歌都是 用琴来伴奏的。D.旧唐书音乐志里写到“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说明古琴与楚歌有特殊的音 乐关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引用大量资料论述了先秦两汉时楚歌的文学体式与音乐之间的内在规律。B.本文列举了大量事例,如使用朱长文琴史中的内容,就是证明歌弦必和的例子。C.本文作者认为古琴并非只宜于表达“哀怨”,但楚歌悲凉哀怨的情调适宜与古琴相配。D.楚歌从魏晋时代逐渐疏离音乐而成为独立的诗歌类型,从而削弱了诗歌的价值。【答案】1. A 2. C 3. 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7、的能力。Af古代的弦歌不论是鼓弦合歌还是作歌配弦,都表现出古人弦与歌相辅相成的特点, 形式相同”错误。由原文“宋代朱长文琴史卷六云:古之弦歌有鼓弦以合歌者,有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20.与“同声传译”相类似;交替传译就是独舞;就使用场合而言21. B【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依据“还有一种叫做交替传译推断,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两者相类似,故可填写“与,同声传译,相类似:第二空:依据“如果同声传译是双人舞蹈”推断下文类比“交替传译”,“双人舞蹈”和“单人 独舞”相比,故可填写“交替传译就是独舞第三空:依据“交替传译多用于的场合”推断上文
38、是关于“交替传译常见的使用场合, 故可填写“就使用场合而言:2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双人舞蹈”是比喻修辞,把“同声传译比作双人舞蹈”,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A.“真珠”是比喻,把秋夜的露水比作真珠。B “深千尺”是夸张,将桃花潭水说成有千尺深,寓意深厚的朋友相送之情。C.“雪”是比喻,把翻滚的浪花比作雪花。D “梨花”是比喻,把雪花落满枝头的样子比作梨花盛开。故选Bo八、材料作文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驾校学员抱怨科目二倒车入库太难,不是倒库不入就是倒库压线,为此很是烦恼。 其实,倒车入库并不难,只要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就很简单。对于倒车入库来说,最重要
39、的就是看点。说到看点,学员就必须了解两个原理:三点一线原理和平行原理。三点一 线是眼睛、车身某一位置、地面上的标志,当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便可确定车的位置; 平行原理就是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上的运用。倒车入库时,在反光镜里看到车身与地 面上的线平行了,实际上车身基本就正了。掌握了以上两个基本原理,倒车入库就变得轻而易举。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卷第20页,共21页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以考驾
40、照学习科目二这一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并说明掌握了以上两个基本原理,倒 车入库就变得轻而易举,从而提醒考生做事要遵循原理,把握事物的规律,这样做任何 事情就可以轻松过关;反之,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原理,一味蛮干,就会事倍功半,与 目的背道而驰。而审题的重点,除了找到“原理”这一关键词外,还需要能够把这种思维 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积极联想,深入思考,赋予其新时代的意义。写作时,可以引用材料,从学车这一生活事件引入话题,也可以开门见山,直接阐明尊 重科学原理,善于总结规律的重要性。其后,则可分别从掌握原理可以事半功倍、掌握 原理才能实现目的等方面分别进行论述。这里进行论证,引用论据的时候就要注意,必
41、须结合广泛的历史或生活进行写作,而不能再仅仅针对学习科目二这一事件本身了。如, 可利用庄子庖丁解牛的相关事例。其他厨师处理一头牛,只能用蛮力,因而时常换 刀。而庖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能够掌握牛生理结构的原理,从而摸准牛体筋骨相接 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整个过程不曾拿刀硬碰,为我们演绎了“刀尖上的艺 术:由此,也可在行文最后结合我们的日常学习,指出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如学习数 学,应该在掌握数学原理的基础上去解题,而不是只知死练题海战术,不知总结规律等。立意:1.做任何事情都要寻找并把握事情发生发展的原理。2,符合事物发展的原理,做事就会得心应手。3.抓住规律,按规律办事,往往会事半功倍
42、。作歌以配弦者,其归一揆也。盖古人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对照先秦两汉楚歌的 具体情况来看,则并非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更多的时候是徒歌”可知,原文的观 点是“对照先秦两汉楚歌的具体情况来看,则并非歌则必弦之,弦则必歌之,更多的时 候是徒歌”,“古代的弦歌不论是鼓弦合歌还是作歌配弦,都表现出古人弦与歌相辅相成 的特点,形式相同”是朱长文个人的看法。故选Ao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充分证明了楚歌都是用琴来伴奏的”错误。由原文”但除了徒歌,许多楚歌是由琴来 伴奏的,这让我们了解楚歌体抒情表意的基本特性“可知,原文说的是“许多楚歌是由琴 来伴奏的,而非“楚歌都是用琴
43、来伴奏的 故选C。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与音乐之间的内在规律”错误。由原文“先秦两汉时的楚歌毕竟是属于音乐类的 文学,它的文学体式决定了它与音乐的必然联系”可知,原文说的是“必然联系”,而非“内 在规律”。Bf朱长文琴史中的内容,就是证明歌弦必和的例子”错误。引用朱长文琴史中 的内容是理论分析,是引用,不是例子。D.“从而削弱了诗歌的价值”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自从魏晋时代,楚歌逐渐疏离音 乐而成为独立的诗歌类型,其楚声音乐则主要由弹琴家来传播了“可知,原文只是说“楚 声音乐主要由弹琴家来传播”,并没有说“削弱了诗歌的价值”。故选C。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4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类历史灿烂悠久,然而如果将其与整个地球漫长的岁月相比,却显得如此短暂。 我们居住的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距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了。早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前, 就已经有许多生灵成为地球的统治者了。从距今大约5亿年前开始,地球上出现了一次生命大爆发,也正因如此将地球带入 了显生宙(之前的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统称为“隐生宙”)的时代。显生宙之下, 人们根据物种的不同特征又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三大地质时代之下,科 学家们又依据不同阶段而细化出了 12个纪元。(摘编自地球上的生物进化史,你知道多少?)材料二人类是地球漫长进化史中的一个时期的生物,虽然现在我们
45、在地球上占有绝对的统 治地位,甚至能够改变地球上的很多环境,但是在地球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存在 还是比较短暂的。地球形成到现在已经有46亿年,可我们人类出现只有300万年,人 类文明出现更只有短暂的6000年,这在地球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不过现 在的人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能够逐步改造地球环境,甚至越来越多的科 学家将探索的目光放到宇宙之中,希望能够移民太空,来解决人类将要面临的困境。那 么在未来,人类是不是不会跟地球一样经历漫长的变迁,像恐龙时代的霸主那样最终灭 亡呢?大家都知道地球的诞生其实跟太阳系的起源有着很大的联系。地球最早是由于太阳 系之中的一些星云聚集,经过
46、长时间的沉寂之后形成的一个星球,在46亿年前地球中 部形成了地幔、地核、地壳等不同的部分,不过那个时候的地球并不是很稳定,表面的 温度非常高,火山爆发频繁,而且还有来自于宇宙太空之中的各种辐射、紫外线冲击波 等等。但是有很多的小分子落入了原始的海洋湖泊之中,经过常年累积,在适当的条件 下,这些分子发生了变化,逐渐形成多分子体系,在35亿年前成功地形成了原始生命 体,这就是最初的生命演化过程。随着生命的变化,地球开始逐步往平稳的方向发展,温润适宜的气候给生命体带来 了蓬勃发展的机会,从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现在的火箭升空的21世纪人类。随着地球呈 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地球将不断发展变化,而人类虽然现在掌
47、控着地球,但我们的科技 水平想要完全地改变地球还是不可能的。地球存在着周期性,不同的时期,统治地球的 生物几乎都会灭绝。反过来人类想要进化成更高级的文明,也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地球 根本不会等着我们漫长的进化,因此我们人类想要长久地生存,就必须要从宇宙太空着 手,或许移民太空别的星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现在很多科学家都在试图探索宇宙 之中能够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宇宙十分广阔,我们人类存在地球上的时间还比较短暂,还处于科技较低的水平, 未来科技究竟能够达到多么发达的程度还未可知,因此现在不必过于忧心。纵观地球历 史上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虽然他们的命运几乎都差不多,但是我们人类与他们有很大 的不同,因为我们拥有智慧,创造了文明,或许人类最终的命运,也会与他们截然不同。(摘编自在地球漫长的进化史中,人类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段历史罢了)材料三: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是否能在宇宙中找到第二个“地球”,如果地球环境无法好转, 或许可以让人类在“毁灭”前提前撤离。但是,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必须拥有“大气层” “水”等基本条件,所以,科学家 在探索宇宙星体的时候,刻意制定了关于寻找符合标准星体的目标,其中行星的质量、 气候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