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2.docx

上传人:he****i 文档编号:95682020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辽宁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2.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辽宁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2022-2023学年度(上)辽宁省五校高三年级联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材料一: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之一便是其特重饮食的传统,把饮食问题奉于至上的位置,而不仅仅停留在感官享受的表层上。历史上,铜鼎这种食器曾被作为政治与权力的象征。古之兵器、车器、农器、工器众多,而唯有食器被频繁作为礼器,这源于食器的独特地位,反映的是重饮食的文化习惯。饮食行为与中国古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关系。古人的观念是:人要生存就需摆脱通过竞争抢夺资源的状况,以“货力辞让”来安排分配,此即礼的缘起之

2、一。觅食求生是古时最基本的问题,故礼亦缘起于会餐分食。有饮食乃有生命;有生命乃能长大成人,而遂有冠有婚有丧;有个人而后乃有群体,群体间乃需有祭、射、御、朝、聘等礼以“协于分艺”,由此才能形成一个彬彬有礼的社会。其实,围绕饮食与餐桌,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宴饮礼仪。一般认为,筵席的出现与古代的祭祀、礼俗以及宫室、起居密切相关。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便已出现宴饮礼仪,其时制定有设宴之法。有学者研究发现,般商时期的祭祀十分频繁,需要安排很精致的礼器,盛放丰盛的祭品,奏乐唱歌,顶礼膜拜。祭祀之后,必得将祭品分给大家吃掉,这便是宴饮的雏形。到了周代,周公加以变革,把一部分宴饮从祭祀

3、中剥离出来,设宴饮之法,使之成为人们在一起宴饮时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随着历史的绵延,筵席文化得到长足发展,食礼也几经变化而趋于丰富完善,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却基本未变,体现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风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宴饮古礼的内容与细节令人惊叹。通过阅读古籍文献可以发现,作为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便有如下纷繁复杂的程序: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宾至,互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循就座次,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至于席间之斟酒上菜的规程,礼记曲礼上中记载:“凡进食之礼,左殽右胾(z),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x酱处

4、内,葱渫xi处末,酒浆处右。”座次方位同样大有讲究,一般以坐北面南为尊,这是餐桌的上首;坐东面西次之;坐西面东再次:、;面北为下首,下首通常为主人座位,最次。在饮食过程中,应依个人的身份地位行事,敬重尊者与他人,对食物的选择、食用的量度均应体现出个人的高贵品德,做一个有涵养的人,正所谓“于饮食中见人品”。(摘编自陈洪东、任婷传统宴饮礼仪的社会文化意蕴解读)材料二:宴饮作为一种仪式象征,同时也是家族伦理的存在方式,因此宴饮活动不仅是贵族家庭的一项基本生活内容,而且是出于维护一个和谐稳定的家族伦理结构和等级秩序的功利目的而存在的。红楼梦中宴饮活动的座次方位、场所位置等空间因素无处不在彰显着伦理化、

5、仪式化的礼制要求。左传中云:“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礼制要求人们的行为表现必须亦步亦趋,循礼遵节,合乎规范,如此一来,“辨方正位”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各种传统礼仪都是按男左女右、辈分亲疏依次排列。平时吃饭坐席,左上方为上席,一般妇女是不能坐的。这样使各种身份的人适得其所,以正其位。在贾府举行的正式豪宴中,在宴请具有尊贵身份的客人的情况下,通常遵循的是尊爵原则。尊爵是依据政治关系而形成的礼制秩序,爵位的高低成为隆重气宴会场合中安排空间座次的依据和原则。在有男性家长在场的宴饮场合中,座次安排会依照性别因素,最主要是依照男尊女卑的原则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在没有男性家长参与的宴饮场合中,辈分成为安排座次

6、及方位的总体指导原则,而有些宴饮场合的座次安排又较明显地体现出以客为尊的原则。红楼梦中宴饮活动入席就座的一般是贾府的主子阶层,但并不是只要隶属主子阶层就有入席的资格。在不同性质的宴会场合中,媳妇辈的女主们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入席就座的,而只能站立伺候,个别场合中,若有座位也会单独设一桌。宴饮场合中礼制的支配力量几乎占据着主导性作用,可以说礼制的约束无处不在,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宴饮场合,偶尔也允许暂时挣脱礼制的束缚而出现人情流动与越位现象。如某学者所言:“礼制的语法原则是一种僵化森严的空间政治表现,而人情的流动原则却提供平等主义的温暖与弹性。”贾母因其自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母权,成为贾府中最高权力的代表和

7、最尊贵地位的象征,凡贾母在场的宴饮场合中,贾母的喜好或宠爱便成为超越礼法之上的最高人情力量,使得在非礼筵盛典的宴饮空间里可以不那么严格地讲究尊卑原则,甚至偶尔可暂时泯除主仆的阶级之分。而在贾母缺席的宴饮场合中,人情也往往力图挣脱礼制的约束,旨在表现宝玉与众青春女儿的诗意人生价值,张扬一种活泼的自由的平等的浪漫精神。(摘编自上官文坤(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食器的铜鼎在历史上曾被看作是政治与权力的象征,这源于食器的独特地位,反映出古人重饮食的文化习惯。B.中华民族的宴饮礼仪从祭祀礼仪中剥离出来,几经变化而趋

8、于丰富完善,成为人们在宴饮时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C.殷商时期,便已出现了宴饮的雏形;周代,设置了宴饮之法。此后历经几千年,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几乎没有改变。D.宴饮作为家族伦理的存在方式,具有维护和谐稳定的家族伦理结构和等级秩序的作用,座次安排通常有一定讲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认为彬彬有礼的社会的形成依靠的是饮食,因此把饮食奉于至上的位置,而这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明。B礼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古人财货和人力应谦逊推让分配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源于古时的“会餐分食”问题。C材料一第三段写宴饮礼中,坐北面南为尊,坐南面北最下,置菜要“脍炙处外,醯酱处内”等,目的是反映儒

9、家礼制的等级思想。D古代宴饮活动的礼制要求十分严格,比如红楼梦中,无论主仆,在宴饮场合都要亦步亦趋,循礼遵节。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主要对中国传统宴饮古礼的缘起,发展过程、具体内容等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B.材料一第三段引用礼记曲礼上中的记载,论证了宴饮中斟酒上菜的规程和座次方位都大有讲究。C材料二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主要就红楼梦所展现的宴饮礼制与人情关系进行探析,条理清楚。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我国宴饮古礼中的座次方位问题,虽侧重点不同,但都表明了“辨方正位”的重要性。4.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族传统宴饮古礼的两个显著特点。(4分)答:5.红楼

10、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贾母、薛姨妈、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等人在藕香榭游园、吃螃蟹,座次安排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材料二,分析这样的座次安排反映的宴饮礼仪所遵守的原则。(4分)答:(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一9题。岁寒三友(节选)汪曾祺这三个人是:王瘦吾、陶虎臣、靳彝y甫。王瘦吾原先开绒线店,陶虎臣开炮仗店,靳彝甫是个画画的。他们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这是三个说上不上、说下不下的人。既不是缙绅先生,也不是引车卖浆者流。他们的日子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桌上有两个莱,一荤一素,还能烫二两酒;坏的时候,喝粥,甚至断炊。三个人的名声倒都是好的。靳

11、彝甫和陶虎臣住在一条巷子里,相隔只有七八家。谁家的火灭了,孩子拿了一块劈柴,就能从另一家引了火来。靳彝甫家很好认,门口钉着一块铁皮的牌子,红地黑字:靳彝甫画寓。这城里画画的,有三种人。一种是画家。这种人大都有田有地,不愁衣食,作画只是自己消遣,或作为应酬的工具。他们的画是不卖钱的。求画的人只是送几件很高雅的礼物。或一坛绍兴花雕,或火腿、鲥sh鱼、白沙枇杷,或一套讲究的宜兴紫砂茶具,或两大盆正在茁箭子的建兰。他们的画,多半是大写意,或半工半写。工笔画他们是不耐烦画的,也不会。一种是画匠。他们所画的,是神像。画得最多的是“家神菩萨”。这“家神菩萨”是一个大家族:头一层是南海观音的一伙,第二层是玉皇

12、大帝和他的朝臣,第三层是关帝老爷和周仓、关平,最下一层是财神爷。他们也在玻璃的反面用油漆画福禄寿三星,作插屏。他们是在制造一种商品,不是作画。而且是流水作业,描花纹的是一个人,“开脸”的是一个人,着色的是另一个人。他们的作坊,叫作“画匠店”。靳彝甫两者都不是。也可以说是介乎两者之间的那么一种人比较贴切些,应该称之为“画师”,不过本地无此说法,只是说“画画的”。他是靠卖画吃饭的,但不像画匠店那样在门口设摊或批发给卖门神“欢乐”的纸店,他是等人登门求画的(所以挂“画寓”的招牌)。他的画按尺论价,大青大绿另加,可以点题。来求画的,多半是茶馆酒肆、茶叶店、钱庄的老板或管事。也有那些闲钱不多,送不起重礼

13、,攀不上高门第的画家,又不甘于家里只有四堵素壁的中等人家。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主客双方,都很满意。他的画署名(画匠的作品是从不署名的),但都不题上款,因为不好称呼,深了不是,浅了不是,题了人家也未必高兴,所以只是简单地写四个字:靳彝甫铭。若是佛像,则题“靳铭沐手敬绘”。靳家三代都是画画的。家里积存的画稿很多。因为要投合不同的兴趣,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什么都画。工笔、写意、浅绛、重彩不拘。他家家传会写真,都能画行乐图(生活像)和喜神图(遗像)。中国的画像是有诀窍的。画师家都藏有一套历代相传的“百脸图”。把人的头面五官加以分析,定出一百种类型。画时端详着对象,确定属于

14、哪一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减,画出来总是有几分像的。靳彝甫多年不画喜神了。因为画这种像,经常是在人刚刚断气时,被请了去,在床前对着勾描。他不愿看死人。因此,除了至亲好友,这种活计,一概不应。有来求的,就说不会。行乐图,自从有了照相馆之后,也很少有人来要画了。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工笔人物,一年能收几件呢?因此,除了每年端午,他画几十张各式各样的钟馗,挂在巷口如意楼酒馆标价出售,能够有较多的收入,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虽然是半饥半饱,他可是活得有滋有味。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靠墙种了几竿玉屏萧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

15、。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别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冬天,他总要养几头单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长的碧绿的叶子,开着白玉一样的繁花。春天,放风筝。他会那样耐烦地用一个称金子用的小戥子约着蜈蚣风筝两边脚上的鸡毛(鸡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会打滚)。夏天,用莲子种出荷花。不大的荷叶,直径三寸的花,下面养了一二分长的小鱼。秋天,养蟋蟀。他家藏有一本托名贾似道撰写的秋虫谱。养蟋蟀的泥罐还是他祖父留下来的旧物。每天晚上,他点一个灯笼,到阴城去掏蟋蟀。财神庙的那个侉子,常常一边喝酒,一边看这位大胆的画师的灯笼走走,停停,忽上,忽下。他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这三块田

16、黄都不大,可是跟三块鸡油一样!一块是方的,一块略长,还有一块不成形,数这块不成形的值钱,它有文三桥刻的边款(篆文不知叫一个什么无知的人磨去了)。文三桥呀,可着全中国,你能找一出孔块?有一次,邻居家失火,他什么也没拿,只抢了这三块图章往外走,吃不饱的时候,只要把这三块图章拿出来看看,他就觉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有删改)【注】文三桥:文彭,明代书画家文徵明长子,号三桥,工书画,善诗文,尤精篆刻。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介绍“画家”与“画匠”,主要是为了引出对“画师”靳彝甫的介绍,并与之形成对比,凸显后者的形象。B.“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

17、,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这句话从侧面写出了靳彝甫绘画技艺的高超及其自信。C.靳彝甫画“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作者很欣赏这一人物,由此可窥见作者对青绿山水画和工笔人物画的爱好。D.“文三桥呀,可着全中国,你能找出几块”中“可着”为“尽着”之意,适当运用方言可使作品有特殊韵味。7.关于文中靳彝甫生活“四时佳兴”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半饥半饱”承上,“有滋有味”启下,下文即通过记叙、描写生动展示了其生活趣味。B.“春天,放风筝”“秋天,养蟋蟀”,语言极其简洁,却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C.种荷花、养小鱼,从中或许能看出爱莲说小石潭记对旧时文人画士的深远影响。D.灯笼无法走

18、走停停,若改为“看这位大胆的画师提着灯笼走走,停停”就更合情理。8.小说中主人公靳彝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试加以分析。(6分)答:9.汪曾祺先生曾指出:“散文化似乎是世界小说的种(不是唯一的)趋势。”这一说法也适用于本文。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的“散文化”特征。(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4题。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甘茂至魏,谓向寿:“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问其

19、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喻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忌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

20、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宜阳未得,秦死伤者众,甘茂欲息兵。左成谓甘茂曰:“公内攻于樗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侈为怨,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穷矣。”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樗里疾挫我于内,而公中以韩穷我于外是无伐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节选自战国策)【注】公中:指韩国相国公仲侈,“中”同“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侧兹母不能信也/今臣

21、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B.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C.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D.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羁旅”,意为长期寄居他乡,在文中指甘

22、茂离开家乡来到秦国做官。B.“盟”,文中指在神明面前立誓缔约,在春秋战国时期,结盟具有较强的约束力。C.“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穷矣”与屈原列传中“人穷则反本”的“穷”含义不同。D.“三鼓”,文中指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起鼓舞士气的作用,是春秋战国时的军礼。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武王野心勃勃,想出兵向东进攻三川,觊觎周王室的权力,与过案论中所说惠文、武、昭襄“东割膏腴之地”相互印证。B.甘茂认为宜阳虽然名义上是县,实际上相当于一个郡,实力雄厚,何况秦武王要跋涉千里去进攻,要攻占宜阳实属不易。C.宜阳久攻不下,而且樗里疾、公孙衍二人意见不一,争论不休,导致秦武王对

23、战争胜利信心不足,准备停止进攻。D.进攻宜阳时,秦国士气低落,左成劝告甘茂要振作建功,右将军尉则建议甘茂研究军事和兵法,避免陷入困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译文:(2)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译文:14.甘茂在帮助秦国的过程中遭遇多种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请简要概括。(3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一16题。奉寄高常侍 杜甫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啻过。今日朝廷须汲黯,中原将帅忆

24、廉颇。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注】本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高适回朝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时年60岁。开元二十七年,高适至汶上,与杜甫订交。曹刘:汉代文学家曹植、刘桢的并称。汲黯:汉代名臣,以直谏闻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认为和高适的友情并没有因初逢之后分别时间久远以及友人的升迁而发生改变。B.颈联用廉颇的典故突出了高适年龄之大,也抒发了因高适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悲愤之情。C.虽有明媚的春光,但诗人想到自己人生迟暮,更觉友情之可贵,因此更觉离别之悲伤。D.全诗是诗人对友人的寄奉之作,由从前事写到目前事,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待友之挚情。16.前人论此

25、诗,认为杜甫“赠诗不作谀词”。对这一观点应该怎样理解?请结合颔联进行简要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2)面对权贵,鲍照哀叹“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而李白则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了“ ”的呐喊。(3)古人常用骏马寄托自己的情怀,唐诗宋词中常常闪现骏马的身影,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一20题。无论是诗史之诗,还是新世界诗,都有一条红线贯注其

26、中:反帝爱国、变法图强。你被誉为“诗界革命”的旗手,不仅在于一新诗风,抛弃了烦琐的形式,更在于赋予了诗歌崭新的思想内容。如若说你是以诗推动诗歌革命,毋宁说你是以诗为炬火,引领时代前行的脚步。你的诗是近代新派诗的“天花板”,你亦是文坛顶流。因为你的存在,诗界革命的旗帜才能迎风招展,中国近代文学史才会花团锦簇,你也当仁不让地被梁启超誉为“近世诗界三杰”之首。你不以诗为荣,诗却成全了你。你的喜怒哀乐在字里行间不时显现,你变得鲜活、生动、立体而饱满。我们不但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还可以顺着诗句走进你宽阅的心海。你像一位渔人,驾着用心血铸造成的诗之舟,引领我们去穿越人生的风浪与

27、绮丽。你的悲愤瘦如秋风,把一路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你的思考又如夏日流萤,不时点亮海上迷人的风景。1905年3月28日,一代人杰黄遵宪郁郁而终。他的名字缮写在了历史的纪念碑上。18.文中处画横线的词语运用有误,请修改。(3分)答:19.文中主要运用第二人称“你”来表情达意,为什么还要用第一人称“我们”?请结合画波浪线的语句,分析其原因。(4分)答: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善于化无形为有形,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答:(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一22题。 。膳食中钠盐摄入过多,容易增大血容量,并“抬高”血压;同时,钠离子的大量摄入,会促使肾上腺和脑组织

28、释放出一种特殊的因子。在这种因子的“煽风点火”下,血管细胞的兴奋性容易“失控”,结果表现为动脉收缩,血压升高。血压升高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适当控制盐的摄入,。应该怎样控制盐的摄入呢?一是使用替代法,即在烹调时多用醋、柠檬汁、姜等调味品,以替代一部分盐和酱油;二是借助限盐勺,帮助控制用盐量; ,如火腿肠、腌酱菜,豆腐乳等,这些加工食品多为高盐食物,尽量少吃。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22.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煽风点火”“失控”的引号作用相同,请简要说明。(3分)答: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

29、,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一种人格像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其有一颗坚硬的内核。拥有“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物赋形,汇江入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想拥有“高质量青春”的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中语文试卷为你精选高中语文试卷,模拟卷,月考卷公众号2022-2023学年度(上)辽宁

30、省五校高三年级联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材料一: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之一便是其特重饮食的传统,把饮食问题奉于至上的位置,而不仅仅停留在感官享受的表层上。历史上,铜鼎这种食器曾被作为政治与权力的象征。古之兵器、车器、农器、工器众多,而唯有食器被频繁作为礼器,这源于食器的独特地位,反映的是重饮食的文化习惯。饮食行为与中国古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关系。古人的观念是:人要生存就需摆脱通过竞争抢夺资源的状况,以“货力辞让”来安排分配,此即礼的缘起之一。觅食求生是古时最基本的问题,故礼亦缘起于会餐分食。有饮食乃有生命;有生命乃能长大成人

31、,而遂有冠有婚有丧;有个人而后乃有群体,群体间乃需有祭、射、御、朝、聘等礼以“协于分艺”,由此才能形成一个彬彬有礼的社会。其实,围绕饮食与餐桌,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宴饮礼仪。一般认为,筵席的出现与古代的祭祀、礼俗以及宫室、起居密切相关。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便已出现宴饮礼仪,其时制定有设宴之法。有学者研究发现,般商时期的祭祀十分频繁,需要安排很精致的礼器,盛放丰盛的祭品,奏乐唱歌,顶礼膜拜。祭祀之后,必得将祭品分给大家吃掉,这便是宴饮的雏形。到了周代,周公加以变革,把一部分宴饮从祭祀中剥离出来,设宴饮之法,使之成为人们在一起宴饮时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随着历史的绵延,筵席

32、文化得到长足发展,食礼也几经变化而趋于丰富完善,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却基本未变,体现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风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宴饮古礼的内容与细节令人惊叹。通过阅读古籍文献可以发现,作为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便有如下纷繁复杂的程序: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宾至,互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循就座次,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至于席间之斟酒上菜的规程,礼记曲礼上中记载:“凡进食之礼,左殽右胾(z),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x酱处内,葱渫xi处末,酒浆处右。”座次方位同样大有讲究,一般以坐北面南为尊,这是餐桌的上首;

33、坐东面西次之;坐西面东再次:、;面北为下首,下首通常为主人座位,最次。在饮食过程中,应依个人的身份地位行事,敬重尊者与他人,对食物的选择、食用的量度均应体现出个人的高贵品德,做一个有涵养的人,正所谓“于饮食中见人品”。(摘编自陈洪东、任婷传统宴饮礼仪的社会文化意蕴解读)材料二:宴饮作为一种仪式象征,同时也是家族伦理的存在方式,因此宴饮活动不仅是贵族家庭的一项基本生活内容,而且是出于维护一个和谐稳定的家族伦理结构和等级秩序的功利目的而存在的。红楼梦中宴饮活动的座次方位、场所位置等空间因素无处不在彰显着伦理化、仪式化的礼制要求。左传中云:“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礼制要求人们的行为表现必须亦步亦趋,

34、循礼遵节,合乎规范,如此一来,“辨方正位”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各种传统礼仪都是按男左女右、辈分亲疏依次排列。平时吃饭坐席,左上方为上席,一般妇女是不能坐的。这样使各种身份的人适得其所,以正其位。在贾府举行的正式豪宴中,在宴请具有尊贵身份的客人的情况下,通常遵循的是尊爵原则。尊爵是依据政治关系而形成的礼制秩序,爵位的高低成为隆重气宴会场合中安排空间座次的依据和原则。在有男性家长在场的宴饮场合中,座次安排会依照性别因素,最主要是依照男尊女卑的原则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在没有男性家长参与的宴饮场合中,辈分成为安排座次及方位的总体指导原则,而有些宴饮场合的座次安排又较明显地体现出以客为尊的原则。红楼梦中宴

35、饮活动入席就座的一般是贾府的主子阶层,但并不是只要隶属主子阶层就有入席的资格。在不同性质的宴会场合中,媳妇辈的女主们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入席就座的,而只能站立伺候,个别场合中,若有座位也会单独设一桌。宴饮场合中礼制的支配力量几乎占据着主导性作用,可以说礼制的约束无处不在,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宴饮场合,偶尔也允许暂时挣脱礼制的束缚而出现人情流动与越位现象。如某学者所言:“礼制的语法原则是一种僵化森严的空间政治表现,而人情的流动原则却提供平等主义的温暖与弹性。”贾母因其自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母权,成为贾府中最高权力的代表和最尊贵地位的象征,凡贾母在场的宴饮场合中,贾母的喜好或宠爱便成为超越礼法之上的最高人情力

36、量,使得在非礼筵盛典的宴饮空间里可以不那么严格地讲究尊卑原则,甚至偶尔可暂时泯除主仆的阶级之分。而在贾母缺席的宴饮场合中,人情也往往力图挣脱礼制的约束,旨在表现宝玉与众青春女儿的诗意人生价值,张扬一种活泼的自由的平等的浪漫精神。(摘编自上官文坤(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作为食器的铜鼎在历史上曾被看作是政治与权力的象征,这源于食器的独特地位,反映出古人重饮食的文化习惯。B.中华民族的宴饮礼仪从祭祀礼仪中剥离出来,几经变化而趋于丰富完善,成为人们在宴饮时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C.殷商时期,便已出现了宴饮的雏形;周

37、代,设置了宴饮之法。此后历经几千年,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几乎没有改变。D.宴饮作为家族伦理的存在方式,具有维护和谐稳定的家族伦理结构和等级秩序的作用,座次安排通常有一定讲究。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中的“到了周代,周公加以变革,把一部分宴饮从祭祀中剥离出来,设宴饮之法,使之成为人们在一起宴饮时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可知,原文说的只是“一部分”宴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古人认为彬彬有礼的社会的形成依靠的是饮食,因此把饮食奉于至上的位置,而这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明。B礼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古人财货和人力应谦逊推让分配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源于古时的“会餐分食”问题。C材料一第三段写

38、宴饮礼中,坐北面南为尊,坐南面北最下,置菜要“脍炙处外,醯酱处内”等,目的是反映儒家礼制的等级思想。D古代宴饮活动的礼制要求十分严格,比如红楼梦中,无论主仆,在宴饮场合都要亦步亦趋,循礼遵节。A项,材料一第一段中的“有饮食乃有生命有个人而后乃有群体,群体间乃需有祭、射、御、朝、聘等礼以协于分艺,由此才能形成一个彬彬有礼的社会”可知,彬彬有礼的社会的形成主要依靠的是礼,饮食只是其基础。C项,材料一第三段可知,如此详细地描述宴饮的内容与细节,只是为了说明宴饮礼仪有纷繁复杂的程序。D项,说法绝对。根据材料二第三段中的“在不同性质的宴会场合中,媳妇辈的女主们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入席就座的,而只能站立伺候,

39、个别场合中,若有座位也会单独设一桌出现人情流动与越位现象”可知,在不同的宴饮场合,礼制对人的约束也不同,并不都要亦步亦趋。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A,材料一主要对中国传统宴饮古礼的缘起,发展过程、具体内容等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B.材料一第三段引用礼记曲礼上中的记载,论证了宴饮中斟酒上菜的规程和座次方位都大有讲究。C材料二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主要就红楼梦所展现的宴饮礼制与人情关系进行探析,条理清楚。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我国宴饮古礼中的座次方位问题,虽侧重点不同,但都表明了“辨方正位”的重要性。(材料一没表明)B项,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中的“至于席间之斟酒

40、上菜的规程,礼记曲礼上中记载:凡进食之礼酒浆处右。座次方位同样大有讲究最次”可知,此处引用的礼记曲礼上中的记载只谈到了宴饮中斟酒上菜的规程,并未涉及座次方位。C项,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第一段指出红楼梦中宴伏活动的座次方位,场所位置等空间因素无处不在影显着伦理化、仪式化的礼制要求,第二段阐述了尊碍原则、男尊女卑原则和以客为尊的原则,第三段则阐述了不同性质的宴伏场合中礼制与人情的关系。D项,“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中的“座次方位同样大有讲究,一般以坐北面南为尊,这是餐桌的上首最次”可知,材料一中谈座次方位只是说明中国古代宴饮礼仪有纷繁复杂的程序,没有表明“辨方正位”的重要性。4.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族传

41、统宴饮古礼的两个显著特点。(4分)答: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下来的。有纷繁复杂的程序、非常多的细节。材料一第二、三段都有相关表述。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中的“围绕饮食与餐桌,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宴饮礼仪”可知,“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下来”是其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宴饮古礼的内容与细节令人惊叹。通过阅读古籍文献可以发现,作为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便有如下纷繁复杂的程序”可知,“有纷繁复杂的程序、非常多的细节”也是其显著特点。5.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贾母、薛姨妈、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等人在藕香榭游园、吃螃蟹,座次安排如下图

42、所示。请根据材料二,分析这样的座次安排反映的宴饮礼仪所遵守的原则。(4分)答:符合传统宴饮礼仪中按男左女右、辈分亲疏、以客为尊来依次排列的原则。符合在个别场合中媳妇丫鬟若有座位也会单独设一桌的原则。符合在礼制当中提供平等主义的温暖与弹性的人情的流动原则。符合材料二第一段中的“各种传统礼仪都是按男左女右、辈分亲疏依次排列。平时吃饭坐席,左上方为上席,一般妇女是不能坐的”等表述;以王夫人、王熙凤为首的两桌的座次符合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在没有男性家长参与的宴饮场合中,辈分成为安排座次及方位的总体指导原则”等表述;而薛姨妈和史湘云的座次安排符合材料二第二段中的“有些宴饮场合的座次安排又较明显地体现出以客

43、为尊的原则”等表述。据此可以概括出答案要点。图中王熙凤、李纨以及鸳鸯、琥珀等仆人丫鬟也各安排了一桌,符合材料二第三段中的“在不同性质的宴会场合中,媳妇辈的女主们多数情况下是不能人席就座的,而只能站立伺候,个别场合中,若有座位也会单独设一桌”“在某些特殊的宴饮场合,偶尔也允许暂时挣脱礼制的束缚而出现人情流动与越位现象”等表述。据此可以概括出答案要点。图中贾母的座位在主桌的第一位,再结合材料二第三段中的“贾母因其自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母权,成为贾府中最高权力的代表和最尊贵地位的象征”“甚至偶尔可暂时泯除主仆的阶级之分”可知,这样的座位安排符合在礼制当中提供平等主义的温暖与弹性的人情的流动原则,据此可以

44、概括出答案要点。(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一9题。岁寒三友(节选)汪曾祺这三个人是:王瘦吾、陶虎臣、靳彝y甫。王瘦吾原先开绒线店,陶虎臣开炮仗店,靳彝甫是个画画的。他们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这是三个说上不上、说下不下的人。既不是缙绅先生,也不是引车卖浆者流。他们的日子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桌上有两个莱,一荤一素,还能烫二两酒;坏的时候,喝粥,甚至断炊。三个人的名声倒都是好的。靳彝甫和陶虎臣住在一条巷子里,相隔只有七八家。谁家的火灭了,孩子拿了一块劈柴,就能从另一家引了火来。靳彝甫家很好认,门口钉着一块铁皮的牌子,红地黑字:靳彝甫画寓。这城里画画的,有三种人。一种是

45、画家。这种人大都有田有地,不愁衣食,作画只是自己消遣,或作为应酬的工具。他们的画是不卖钱的。求画的人只是送几件很高雅的礼物。或一坛绍兴花雕,或火腿、鲥sh鱼、白沙枇杷,或一套讲究的宜兴紫砂茶具,或两大盆正在茁箭子的建兰。他们的画,多半是大写意,或半工半写。工笔画他们是不耐烦画的,也不会。一种是画匠。他们所画的,是神像。画得最多的是“家神菩萨”。这“家神菩萨”是一个大家族:头一层是南海观音的一伙,第二层是玉皇大帝和他的朝臣,第三层是关帝老爷和周仓、关平,最下一层是财神爷。他们也在玻璃的反面用油漆画福禄寿三星,作插屏。他们是在制造一种商品,不是作画。而且是流水作业,描花纹的是一个人,“开脸”的是一

46、个人,着色的是另一个人。他们的作坊,叫作“画匠店”。靳彝甫两者都不是。也可以说是介乎两者之间的那么一种人比较贴切些,应该称之为“画师”,不过本地无此说法,只是说“画画的”。他是靠卖画吃饭的,但不像画匠店那样在门口设摊或批发给卖门神“欢乐”的纸店,他是等人登门求画的(所以挂“画寓”的招牌)。他的画按尺论价,大青大绿另加,可以点题。来求画的,多半是茶馆酒肆、茶叶店、钱庄的老板或管事。也有那些闲钱不多,送不起重礼,攀不上高门第的画家,又不甘于家里只有四堵素壁的中等人家。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主客双方,都很满意。他的画署名(画匠的作品是从不署名的),但都不题上款,因为不好称呼,

47、深了不是,浅了不是,题了人家也未必高兴,所以只是简单地写四个字:靳彝甫铭。若是佛像,则题“靳铭沐手敬绘”。靳家三代都是画画的。家里积存的画稿很多。因为要投合不同的兴趣,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什么都画。工笔、写意、浅绛、重彩不拘。他家家传会写真,都能画行乐图(生活像)和喜神图(遗像)。中国的画像是有诀窍的。画师家都藏有一套历代相传的“百脸图”。把人的头面五官加以分析,定出一百种类型。画时端详着对象,确定属于哪一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减,画出来总是有几分像的。靳彝甫多年不画喜神了。因为画这种像,经常是在人刚刚断气时,被请了去,在床前对着勾描。他不愿看死人。因此,除了至亲好友,这种活计,一概不应。有

48、来求的,就说不会。行乐图,自从有了照相馆之后,也很少有人来要画了。靳彝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工笔人物,一年能收几件呢?因此,除了每年端午,他画几十张各式各样的钟馗,挂在巷口如意楼酒馆标价出售,能够有较多的收入,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虽然是半饥半饱,他可是活得有滋有味。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靠墙种了几竿玉屏萧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别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冬天,他总要养几头单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长的碧绿的叶子,开着白玉一样的繁花。春天,放风筝。他会那样耐烦地用一个称金子用的小戥子约着蜈蚣风筝两边脚上的鸡毛(鸡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会打滚)。夏天,用莲子种出荷花。不大的荷叶,直径三寸的花,下面养了一二分长的小鱼。秋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语文专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