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古诗两首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古诗两首教案设计苏教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材分析】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两首古诗都描写了西子湖畔夏日的景象。古诗格律整齐, 韵律感强,语言优美,诗句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其中望湖楼醉书生动地描绘了夏天暴雨来临前、 来临时和停止后的优美的西湖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景象的变幻。第一句表现了暴雨来临前乌云翻滚的景象, 第二句描写了暴雨之猛烈的情景,第三四句则表现了暴雨停止后恢复了平静的西湖景色,完整地表现了景 物的动态美,向读者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西湖景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 诗中只字未提送别,而是描写了夏天的西湖,莲叶繁茂,荷花在早晨阳光的映照下无比鲜艳的美丽景象, 是诗人寓情于景的
2、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学情分析】在之前的教学当中,教师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联系和想象能力,学生在这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本 课的两首古诗也极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诗句去感悟和领略诗歌意境。所以,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仍然要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帮助其更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除此之外,学生在之前的诗歌学习 之中,掌握了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掌握 情况,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古诗是一种美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悟上,尊重学生 自身多元理解和感悟是古诗教学的根本出发
3、点。要真正理解古诗,就应该使学生进入到诗歌情境,让学生 与作者和文本对话,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要求。只有这样,学生 才 能把古诗读得真切,理解得更透彻,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情感的熏陶。签于上述认识,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 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自主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意境,学会鉴赏诗歌。让 学生领略诗歌语言的优美和凝练,感悟诗歌语言的艺术性,让学生对诗歌文本产生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建 立起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和谐对话,使学生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中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教学目标】1 .能有
4、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3 .感受夏日西湖的自然美,领略“以景寄情”的表达方法。4 .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点】以“情”为线索,以景为辅佐点,理解、感悟和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教学难点】领略诗人“以景寄情”的表达方法,学会鉴赏诗歌,体会诗歌意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一一初读古诗,理解诗歌大意一一细读古诗,感受诗歌意境一一再读古诗,加深阅读感受一一布置作业第二课时:复习所学,导入新课一一初读古诗,理解诗歌大意一一再读古诗,感悟诗歌意境一一
5、总结全诗,延伸扩展一一布置作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导案一、揭示课 题,导入新课。(约 5分钟)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 .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 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2 .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 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一 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 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 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3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 么?还有什么疑问?4 .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 情况下写的诗。5 .介绍作者,幻灯片出示作者的有 关内容。二、初读古诗,理 解诗歌大意。(约 10分钟)1 .自读古诗,提出自度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诗句。(2)通过查询字典
6、、联系上下文, 理解以下词语的含义:翻墨遮白雨跳珠卷地风来忽 水如天(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与同学讨论交流。2 .检查自读效果。学案设计意图/微 课设计指导1 .回忆夏天阵雨时的情景,与同 学交流讨论。2 .在笔记本上写上课题:六月 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 .理解题目。(知道“六月二十 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 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 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 楼。)4,理解“醉书”的含义。5 .朗读有关作者的相关内容,做 好笔记。与学生的生活阅 历和体验相联系, 可以帮助他们回 忆所学或生活中 遇到的与西湖相 关的内容,有助于 他们更好地理解 古诗的意境。1 .自读古诗
7、,做到字音正确。诗 句通顺。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 所学知识和查询工具书解释字词 含义,更好地理解诗歌。用自己 的话叙述诗歌大意。2 .回答教师问题,听教师补充和 纠正,做好笔记。(1)朗读诗歌,做到通顺流利有 感情。通过自读古诗,初 步感知诗歌的大 意,可以使学生对 诗歌有一个大致 的印象,让他们了 解诗歌所讲内容。 同时也可以提高 他们的自学能力 和诗歌理解能力。(1)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正音纠 错。(2)指名学生解释词语,教师补 充纠正。(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诗 歌大意,教师补充。3 .教师范读,强调朗读停顿。4 .指导学生朗读。三、细读古诗,感 受诗歌意境。(约 20分钟)L指导全班
8、齐读古诗,教师提问: 作者这首诗重点写的是什么? (雨)哪里的雨?(西湖的雨)2 .指导学生齐读第一句,思考以下 问题:(1)下雨前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翻墨”是什么意思?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 “未遮山”是什么意思?(2)你能用一个字或四字词语形 容一下这样的乌云?(3)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展开联 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来形容第一 句所描绘的场景。3 .全班齐读第二句,思考以下问 题:(1)第二句描写的是什么?(2)雨的态势是怎样的?从哪些 词语中可以看出来?(3) “跳珠”是什么意思?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 “乱入船”是什么 意思?(4)用一个字概括这样的大雨。(5)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 这句
9、诗。4 .指导全班齐读前两句。5 .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三、 四句。(1)学生自学。(2)教师提问检验自学效果。(3)指名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教 师相机补充。(2)解释词语。(3)叙述诗歌大意。3 .认真听教师范读,注意停顿, 在诗歌中划出停顿符号。4 .个别读、分组读、齐读1 .全班齐读古诗,回答教师的提 问,了解本首古诗重点写的是西 湖的雨。2 .齐读第一句,思考教师提出的 问题:(1)从第一句感受下雨前的情 景,理解翻墨和未遮山的含义, 感受翻墨这一词语所运用的比喻 修辞手法。(2)用一个字或四字词语形容诗 中所描绘的乌云。(快、奇、来 势凶猛、乌云密布、乌云滚滚、 风起云涌)(3)发
10、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 的话描绘第一句的场景。(暴雨 来临之前,乌云翻滚,像泼洒的 墨汁尚未遮盖住山。)3 .齐读第二句,思考问题:(1)思考第二句描绘的主要内容 (雨)(2)从“跳珠”和“乱入船”等 词语可以看出雨下得很大,很猛。(3)解释跳珠和乱入船的含义, 体会跳珠这个词语所运用的比喻 修辞手法。(4)用一个字概括雨(大、猛)(5)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话概括 第二句的含义。(白花花的雨点 像珍珠似的活蹦乱跳窜入船中。) 4.齐读前两句,注意朗读时的语 气,并试着背诵。5 .用相同的方法自学三、四句。(1)自学。(2)回答教师的提问:朗读诗句,体会三四句描写的 暴雨过后的景象。解释“忽”的含
11、义,并体会本 诗中所表现的暴雨的来势汹汹和注重诗歌的朗读, 可以让学生有更 深切的感受,增强 他们对诗歌的理 解力和鉴赏力。学 生已经有了一定 的生活经验,而本 首古诗所描绘的 又是常见的暴雨 来与去的情景,让 学生思考和回忆 自己的生活经历, 可以帮助他们更 好地感受诗歌内 容,提高他们对生 活的观察能力。可以设计朗读比 赛活动,让学生朗 读全诗,观察学生 在朗读时语调、语 气和情感变化,教 师给予及时的正 确的指导,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古 诗内容,感受暴雨 的来势汹汹和去 势神速。同时,也 可以提高学生的 朗读能力。三、四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忽”的含义是什么?在本句中 表达了什么意思?“
12、水如天”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请展开你的联系和想象,与同学交 流。用自己的话解释三四句的含义。 请回忆你所经历的暴雨的情景, 与同学讨论交流。6.指导全班齐读古诗,幻灯片出示 诗歌的解释,学生朗读。去势神速。感受“水如天”意境的优美, 体会暴雨过后风平浪静的美妙。 用自己的解释三四句的含义。 回忆生活中出现的暴雨的情 景,并与古诗内容做对比。6.齐读古诗和诗歌的解释。四、再读古诗,加 深阅读感受。(约 8分钟)L教师领读古诗。2 .教师范读。3 .全班齐读。4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题目中“醉” 的含义。5 .指名学生谈感受。65.教师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人 生经验谈感受。7.指导学生背诵。1 .跟
13、随教师朗读古诗。2 .听教师范读,体会情感的表达。3 .全班齐读古诗,注意情感流露。4 .讨论交流“醉”的含义,体会 作者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的 惬意。5谈阅读感受,并与同学交流。6 .听教师谈感受。7 .背诵古诗。多次朗读古诗,让 学生更深刻地理 解古诗含义。五、布置作业。(约2分钟)1 .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书。2 .有感情地朗读晓处净慈寺送林 子方。1 .背诵古诗。2 ,预习第二首。巩固基础知识,做 好预习,为下节课 更好地学习打下 基础。板书设计2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翻墨未遮山 跳珠乱入船 忽 水如天教学反思本诗所描绘的内容可以用“西湖骤雨”这四个字概括,前两句写暴雨来
14、临前的乌云翻滚 的情景和暴雨中雨势之大,后两句写暴雨后雨过天晴,西湖又回复了往日的平静。学生 对于暴雨并不陌生,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紧扣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回忆自己 所经历过的暴雨的情况,与诗歌所描绘的内容进行对比,来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在 教学这首古诗时,我多次让学生进行朗读,并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 朗读能力,更能够帮助他们将诗歌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 解,增强诗歌的感受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除了让学生多加朗读之外,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将诗歌语言转化为图画和真实的场景,这样更有利于 他们体会诗歌的
15、意境。第二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设计意图/微 课设计指导一、复习所学,导 入新课。(约5分 钟)1 .指导全班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 湖楼醉书。2 .指名学生解释古诗含义。3 .导入新课。1 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书。2 .解释古诗含义,复习所学知识。3 .听教师导入新课,在笔记本上两首古诗都是描 绘西湖美景的,在 导入新课时,让学 生注意到二者之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古诗描 绘的是西湖骤雨时的美景,那么, 在晴好天气下,西湖又是怎样一番 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 进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 诗,看看在大诗人杨万里的笔下, 西湖是怎样的。(板书课题)4.指名学生介绍杨万里,教师相机 补充。
16、二、初读古诗,理 解诗歌大意。(约 10分钟)1 .自读古诗,提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诗句。(2)结合上下文,解释以下词语 的含义。晓出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映 日(3)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2 .检查自读效果。(1)指名学生朗读、小组朗读、 全班齐读(2)指名学生解释词语含义,教 师相机纠正。(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诗歌内容。三、再读古诗,感 悟诗歌意境。(约 20分钟)1 .教师领读古诗。2 .解题。要求学生根据自读情况, 解释题目,回答以下问题:(1)从题目上看,本诗写的是一 天之中的什么时候?(早晨)地点 在哪里?(净慈寺外)作者做了什 么?(送林子方)(学生回答过后,
17、教师幻灯片出示 相关资料: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 座寺庙o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 的一位朋友。)(2)从“送”字上,我们可以猜 测这首古诗可能表达了哪种情 感?(送别、离别之情)(3)你还学过哪些有关送别的诗 歌?请与同学们分享。3 .领读古诗,全班齐读,幻灯片出 示思考题:(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古诗 所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2) “毕竟”、“四时”是什么 意思?,“毕竟”、“不与四时同”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写下课题。间的共同点,可以4.介绍杨万里的相关情况,根据增强学生的对比教师的补充做好笔记,增加文学意识,从而更好地常识。体会两首古诗的 特色。1.自读古诗,做到字音准确、诗
18、自读古诗,以对诗句通顺,根据诗歌语境解释词语歌有一个大致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了解,在头脑中形内容。成一定的印象。提2 检查自读效果。高学生的自学能(1)个别朗读、分组朗读、全班力和对诗歌的感齐读。受能力。(2)解释字词含义。(3)叙述诗歌内容。1.在教师的带领下朗读古诗。这是一首比较简2.自读题目。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单的古诗,后两句释题目,了解这首诗描写的是诗是千古名句,值得人杨万里在六月的早晨送别友人学生们仔细品味。林子方时看到的西湖美景。阅读这首古诗需 要充分发挥学生 的想象力,去思考 和想象古诗所描 绘的莲叶茂盛、荷 花鲜艳的景象。所 以,在教学时,要 引导学生进行联 想和想象,
19、通过品 味诗句,深切感受 诗句所描绘的意 境。3.齐读古诗,思考教师提出的问 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句分析本诗的后两句除和理解古诗,回答下列问题,得了描写景色十分出正确认识。优美之外,诗句的(1)思考前两句诗所描绘的内对仗手法也是使容。该句大为增色的(2)理解“毕竟”、“四时”的地方,所以,在教(3)诗歌的后两句描绘了什么景 象?(4)难写词语表现出了莲叶的繁 茂? “接天”是什么意思?真的接 到天了吗?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有什么好处?(5) “无穷碧”是什么意思?这 体现了莲叶的什么特点?你能解 释”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含义吗?(学生回答过后,教师组织学生联 想和想象,然后幻灯片播放相关
20、图 片。)(6)最后一句诗体现了荷花的什 么特点?(7)这里所说的“日”是什么时 候的“日这样的“日”为什么 衬得荷花“别样红”呢?(8)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荷花的古 诗呢?请与同学分享。(9)后两句诗中“碧”和“红” 运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10)后两句诗用了什么样的表 达手法?这种表达手法的好处是 什么?四、总结全诗,延 伸扩展。(约7分 钟)L指导全班齐读古诗。2 .请学生思考并组织学生讨论交 流,为什么题目写的是送友人,而 在古诗之中却一字未提送别,而只 顾描写景色呢?3 .指名学生谈感受。4 .教师谈感受。5 .扩展延伸:欣赏杨万里另一首脍 炙人口的古诗小池,组织全班 齐读,指名学
21、生解释诗歌内容,并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五、布置作业。(约3分钟)1 .背诵全诗。2 .搜索描写西湖景色的古诗,做好 古诗词积累。板书设计2含义,体会作者对于西湖在六月 有如此美景的惊叹之情。(3)体会后两句诗的内容,想象 它所描绘的景象。(4)从“接天”、“无穷”之中 感受莲叶的繁茂,体会“接天” 的夸张修辞手法。(5)通过“无穷碧”体会莲叶既 茂盛又碧绿的特点,想象诗歌所 描绘的美丽景象,观看教师播放 的图片,直观感受莲叶的繁茂。(6)通过最后一句诗体会荷花 鲜艳的特点。(7)感受在旭日的照耀下,荷花 别样红的优美景象。(8)回忆与荷花有关的诗句,与 同学交流分享。(9)体会“碧”与“红”运
22、用的 对比手法及其好处。(10)体会后两句诗运用的对仗 手法及其好处。学时,要重点引导 学生对后两句进 行充分的鉴赏,这 不仅可以帮助学 生更好地体会对 仗手法的运用,也 可以提高学生的 诗歌鉴赏能力。在这一环节可以 设计古诗背诵活 动,让学生回忆有 关送别和描写荷 花的古诗,这不仅 可以活跃课堂氛 围,也可以帮助学 生巩固所学知识, 增加古诗词积累。1 .齐读古诗。2 .思考教师的问题并与同学讨论 交流。3 谈阅读感受。4 .认真听教师谈感受,做好笔记。5,鉴赏小池这首古诗,体会 诗歌意境。在这一环节让学 生对古诗中未谈 到送别而题目中 出现送友人这一 情况进行思考,能 够与之前学生对 离别
23、之情的猜测 前后呼应,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诗 歌内容。进行知识 扩展,能够增强学 生的文学知识积 累,开阔学生的视 野,并为学生提供 了鉴赏古诗的机 会,从而促进学生 鉴赏诗歌能力的 提高。1 .背诵古诗。2 .积累古诗词。巩固所学知识,开 阔学生眼界。2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四时惊叹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教学反思本诗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让他们学会通过对诗句的品读感受诗歌意 境。在本诗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诗句,理解句意,感受诗歌意境,让他们深 切体会诗歌所描绘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从需要有教师帮助 向独立思考转变。同时,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重对前后知识的联系,及时回顾所学知 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