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3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589223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3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重点难点】重点:目标二难点:目标三、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课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二、文本探究(一)请概括各章所蕴涵的道理。1 .小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2 .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蕴涵的道理。【明确】1.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要善于抵 制物欲,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做事要勤勉,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 追求理想和真理上。本章议论“什么

2、是好学”,四句话,前两个方面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的思想内容,培养 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语录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以学致用的意识。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诵读、讨论等。四、教学用具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等相关资料。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 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 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 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己介绍对孔子了解

3、情况,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孔子相关 资料。2、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强调读音和节奏。【教师巡回指 导,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停顿等,初步理解句子的意思。: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文言实词“单”变“双如:学一学习,乐一快乐,温 一温习,师一老师,思一思考,知一知道等。【三】再读课文,疏通文义1 .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

4、“悦”,愉快)(2)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 .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 理解和体会”)(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3 .古今异义(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2)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4 . 一词多义乐不亦乐乎(高兴);回也不改其乐(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比);于我如浮云(像);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得

5、到,懂得);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并列,而且);三十而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但);切问而近思(连词,表递进,并且);为为人谋而不思乎(替、给);可以为师矣(估攵)。【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重点句子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 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确: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 会疑惑。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明确: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 们的

6、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4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明确: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5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明确: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 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五】研读课文,品味语言1.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明确: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1)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7、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品德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子曰:“贤哉,回也”饭疏食,饮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骂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六】总结课文,感悟蕴含哲理本文是语录体散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 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稳固知新、学思结 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七】体验反思,拓展延伸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 下,

8、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 必要条件。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 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 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生丙:我不太赞同以上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 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八】课堂练习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 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 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9、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 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 握程度。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 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 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才能比自己高的 人,即使是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 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九】作业背诵并默写论语十二章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凸显 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2 .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

10、与根本是仁,没有 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 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 乐的。3 .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 神。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 代价。4 .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 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 来规范自己的行为。5 .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 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 界。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

11、德修养的过程中, 自省的重要作用。6 .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与质是 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7 .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 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愿望。8 .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比喻,说明了功亏一贯 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 人处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如若半途而废,只会前功尽弃, 留下终身遗憾。9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 它们是君子的基本品质。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

12、白透彻,所以不 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 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10 .孔子阐述了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 “仁”。“仁”的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 合礼。11 .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12 .孔子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在论语中,孔子不仅多次引 用诗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多次强调诗经在为人处世上的 重要作用,教诲弟子要学诗。在这里,孔子再次向弟子提出学诗 的重要意义。学诗至少有上面所列举的六种好处,因而孔子特别 强

13、调要好好学习。(二)请结合现实说说学习选文得到的启示。【提示】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谈个人的感受。三、拓展延伸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 “礼1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 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餐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 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 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 其亡乎,失其度矣。”2 .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 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

14、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 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 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 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 又何妨焉3 .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 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跳不中 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4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 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 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

15、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5 .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 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 一般不包括劳动者。 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 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 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 .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的精神。7 .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 让”等。8 .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 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 斯文也,

16、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 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 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 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 语-子罕)三、整理总结四、背诵课文。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检测。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2篇】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2、过程与

17、方法: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 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教学重点:对论语十则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 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教学难点:从文本中提炼、概括“修身”的方式。一、导入:今天是大家步入中学的第25天,能告诉我,你们习惯初中生活 了吗?有些同学依然摇头,十几门的课程让我吃不消;小学的好朋友 被分到别的班级,我很孤单;住校的生活让我很想家学习生活上 的烦恼接踵而至,我该怎么办?其实大家这些烦恼,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圣先师已经为我们 解决了。他就是孔子。哪位同

18、学来介绍他呢?二、检测预习: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丽邑 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 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 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 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 称“四书五经”。三、大声读文章:1、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

19、误的地方并改正。2、根据学案,自由诵读。(在书上标出断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20、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J3、老师范读,学生评价。提示:从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着眼。4、学生展示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章进行展示。四、疏通文章: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前六章。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3、检测学习成果。(要求: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学而不思则罔,思

21、而不学则殆。(4) 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五、反思拓展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总结的初一新生成长的烦恼吗?科目 繁多,无所适从。新学校里很孤单。宿舍没有家里好,学不进去。请 你运用今天在论语中学到的句子来劝解他,为他排忧解难。六、课堂小结:不知面对这些烦恼的同学学过这一课是否有些释怀了呢?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为后世做出的杰 出贡献。大家看到的这幅画像就是唐代吴道子根据史料画的。两边的 对联是后人对孔子一生的评价学为人师学不厌,行为世范教不倦。 我提议咱们用现代人的鞠躬礼来表达自己心中对孔老夫子的敬意,好 吗?七、结束语: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文章 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 致用,好下课!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3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 译课文。【2】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3】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体会蕴含的深刻道理。2、过程与方法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