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3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583621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3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孔子及其论语。朗读、背诵课文。研读前六章内容。一、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 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

2、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 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 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第四则主要谈对知识的巩固与创新。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 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为人师表,简练的 话语中蕴含深刻的哲理。第五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 了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第六则是讲孔子称赘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 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 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 求,即使

3、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第七则讲的是兴趣是的老师。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 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第八则是要提倡“安贫乐道二 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 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 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 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第九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 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 成为至理名言。第十则讲要珍惜时间,孔子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 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第十一则讲人要立志。“志”就

4、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 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 人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 保持自己的“志向第十二则讲教育方法问题。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就与切身 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2 .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哪几则讲的 是学习方法,哪几则讲的是品德修养?谈学习方法的有:第一则、第四则、第五则、第十二则。谈学习态度的有:第七则、第九则。谈品德修养的有:第一则、第二则、第六则、第八则、第九则、 第十一则、第十二则。3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问题。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5、”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结合所学的论语十二则,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讨论,教师指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 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结束语: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 天下”之说。我们学习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 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言行,今后我 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 冶自己的情操。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3篇】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教师:马文佳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进一步熟悉文言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2 .技能目标:通

6、过诵读,准确把握词语与情感3 .情感目标:结合孔子与颜回的生平与思想,理解“孔颜乐处”并有 自己的体会。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准确把握词语与情感教学难点:结合孔子与颜回的生平与思想,理解“孔颜乐处”并有自 己的体会教学方法:讲述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前两节我们分别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当中的几章有关学习方法和个 人修养的语录,现在我们一起温故一下。(齐读:PPT出示)这节课,我们可通过一读字词、二读理解、三读情感及对比赏析的方 法继续精读、品析六与八章。二、精读第六章(一)一读字词(PPT出示第六章)1 .请同学们跟老师读。2 .参照注释梳理重点字词,

7、解释“贤”的意思。教师讲解:孔子有曰:“见贤思齐焉”。从古至今,我们中华传统文化 就很讲究“贤”,一个人不仅要有道德、有才能,而且得是高尚的。 从古代帝王到当今领导,无一不是“求贤若渴、选贤举能”。孔子又 是如何赞美颜回的“贤”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六章。3 .赏析:贤哉,回也!(断句)依次解释: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 竹器。陋:在别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变 他乐观的态度,多么令人敬佩。(断句)贤哉,回也!解释:反复手 法的运用,加强赞美。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 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4 .我读你译:请一竖列同学起立翻译。5 .颜回何乐之有?请同

8、学们将课前搜集的颜回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小结:孔子认为,君子乃胸怀大志之人,不太顾及眼前的生活。达则 兼济天下,想着天下己任,穷则独善其身,一个人在困窘于不堪的境 地时,仍不放弃个人修养,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此乃颜回之乐,与 贫富无关,同富贵相连。顾程子曰:“颜子之乐,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篓累其心而改其乐也,顾夫子称其贤。”(二)二读理解1 .理解此乐放进此章,读出来。(两名同学读,生评、再读)2 .此章是怎样赞美颜回的?从句意、描述、修辞、情感和句式等角 度思考。(学生答)明确:倒装、反复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感叹句与细致的描述。本章有着极美的节构与深挚的情感。(三)三读情感分组读,一咏三叹,读出

9、众人交口称赞的气势。过渡:颜回作为孔子七十二贤之首是如此之贤德,那教他的老师 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自述心志的第八章。 三、精读第八章(一)一读字词1 .依据注释,梳理重点字词,补“浮云”:转瞬即逝、不切实际, 虚无缥缈,不值一提,聚散无常,至轻至淡,过眼云烟。教师讲解:”不义”与“富贵”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2 .翻译:请一横排同学依次翻译。3 .孔子何乐之有?(学生回答)(PPT)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学而不厌:满足,厌烦诲人不倦:倦怠教师小结: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而且他的 内心有一种清凉

10、的欢乐,不会被贫困生活所剥夺,他依然是内心快乐 富足的,彬彬有礼的君子。(二)二读理解(齐读)朗读指导:我们在读这一章时,前半部分应读出自我欣慰和重音高度, 后半部分应读出阳刚之气,读出响遏行云之势。(三)小组讨论孔子这种“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操守观点,在今天还适用 吗?小结:一个人内心的安定与高洁是最重要的,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 在贫困中不能坚守道义,应有承受贫穷的勇气,拥有努力奋斗的坚强 意志。这也是我们学习经典的意义,使我们尽早建立君子仁爱情怀, 能够符合社会道义标准,不论是对自己的心还是对于社会岗位,都有 一种无愧的交代。(四)三读情感(分层读,评价)四、对比赏析这两章都写了生

11、活状况与志趣追求,都写了内心的强大,开阔的心胸 与坦然的心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乐。老师收获了 诲人不倦的乐,读之愈久,愈觉其乐无穷,你呢?(同学回答) 我想,圣贤的意义就在于此,他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而后世 的子孙或蒙昧的,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从而 形成一个民族的灵魂。当这些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在你的血液中流 动起来的时候,你欢欣的态度本身就是我们今人对于古典最高的致敬。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最后,老师创作了一副对联想送给大家:上联:安贫乐道轻名利下联:尚义崇仁重贤德横批:乐在其中今日作业A类、原来你们是这样的师生。

12、(谈谈我对孔子与颜回这对师生的认识)B类、默写这两章并翻译。C类、抄写这两章与注释包括课上的补充。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将自主合作探究法运用在一个开放性、主观性的问题 上,更有助于学生跳出课本,联系生活,去发散、去拓展。本节课的 亮点在于两章语录的对比阅读,通过对比再次将重点回扣在“乐字, 通过对比、提炼最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和锻炼阅读分析能力。本节课 运用“一咏三叹”的方式进行朗读,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颜孔之乐”的解读不够深刻,应就 此机会让学生结合自身获得更加宝贵的启示。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 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13、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 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 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 部分论语十二章。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阪邑(今 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 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二、初读感知朗读课文范读教

14、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 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正音、正字人不知而不愠(y un)学而不思则罔(wdng)思而不学则殆(d a i)不亦说(yu6)乎三省(x T ng)吾身传(chu d n)不习乎逾矩 (y u j u )箪(d a n)好(h a o)肱骨(g d ng)骂(d U )三、赏读课文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a.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 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 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

15、的意思,如果理 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 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 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 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 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b.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 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 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

16、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 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重点掌握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点词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 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人不堪其 忧,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导学: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 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 翻译前六章。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吾日三省吾身c.传不习乎?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o人不堪其忧四、自主质疑:学生自主质疑,合作解决。五、练习:反复

17、朗读,直到成诵。六、作业背诵课文。抄写、识记字词。预习剩余部分内容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研读后五段内容。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教学步骤:一、检查作业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二、朗读背诵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赏析课文理解后六章内容1、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教师须重点讲解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博学而骂志,切问而近思。2、概括思想内容,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归纳成语、格言提示: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军可

18、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解决。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谈谈感想。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 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拓展延伸: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 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 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四、当堂练习:(具体内容见练习册)五、教师小结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 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 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19、今后我们 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 自己的情操。六、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 一背。二次备课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 . 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利朗读 及背诵课文。2 .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3 .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教学重难点1 .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2 .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 惯的养成不

20、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 不足。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 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 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 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并且注意积 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 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 语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 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

21、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二、读儒家经典1 .介绍孔子及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 被后世尊称为“圣人鲁国阪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长期聚徒 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2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 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四书,。2 .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圈点勾画生字词。3 .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全班齐读,感

22、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 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4 .合作译一译: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 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注意以下重点词语和句子。三省、愠、说、罔、殆、信、传、矩、十有五、堪饭疏食,饮 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论儒家经典1.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讲讲每一则语录的意思。参考:第一则主要谈学习方法

23、以及怎样做人。“学”是认知过程, “习”则是巩固提高的过程,二者有机统一,才能学有所成。“人不 知而不愠”,这是谈个人修养的崇高境界。第二则讲治学的人的品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后面用了一个 冒号,表示它是总领后面的内容。“三省吾身”在今天也仍然有它的 现实意义。第三则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 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 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 的阶段。也就是在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 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的境界。孔子 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 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