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观察物体二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观察物体二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4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观察物体(二)观察物体(二)一、单元教学内容 知识前后的联络 二年级上册 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积木)。四年级下册 从 3 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不同。从 3 个位置观察 3 个不同的几何体的内容,让学生发现在 XXXX 一个位置可能看到 3 个物体的形状会一样,为以后学习逆向思考作铺垫。五年级下册 根据给定的观察到的一个面的形状,摆出 4 个、5 个小正方体的立体拼搭形状,使学生感受到:从一个角度观察到的形状,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随着所用小正方体块数的增多,拼搭出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数量也增多。给出三个方向观察
2、到的图形,让学生摆出所观察的图形。使学生感受到从三面观察才能确定立体的形状。三、单元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雷同也可能不同。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4在观察、操作和验证等过程中,能进行有层次的思考,能在“搭一搭”的详细活动中,用拼摆小正方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5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经历与别人合作交流解决问习题的过程,尝试用连一连、画一画、摆一摆等形式解决问习题 6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3、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雷同也可能不同。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五、单元教学安排 观察物体(二)。2 课时 学情剖析:第 1 课时 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1314 二、教学目的:1 通过观察实物,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 2/4 置关系和形状。3在拼摆、观察等数学活动中,提高推理能力、开展空间想象能力。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能正确判断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
4、的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难点: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时,领会看到的面数与物体的个数的不同。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个雷同的小正方体。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 同学们,还记得习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一座庐山,为什么世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师生交流后明确: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庐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色。这里,诗人是从不同位置对实物进行观察。2 出示由若干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立体图形。请学生猜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如果用若干个雷同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立体图形,在观察中又会存在哪些特点?今天,我
5、们就来研究这个问习题。板书课习题:观察物体。(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 1 (1)以 46 人为一小组,每小组有四个雷同的小正方体。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 3 个小正方体,再在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小组成员分别从前面、上面 和左面进行观察。(2)各自用小正方形卡片摆出从三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3)小组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汇总结果。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得到的结果是怎样的?小组交流后,概括总结归纳: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各不雷同。(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 3 页 做一做。学生独立连一连,并交流反应。2教学例 2(1)课件出示教材第 14 页例
6、2 的三组立体图形 要求学生分小组分别摆出这三组立体图形。(2)摆好后每位同学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把看到的形状记录下来。发问:从上面看 3 个物体,形状雷同吗?从左面和前面看呢?小组交流后,指名报告。小结:从上面看这 3 个物体,形状雷同,从左面看,形状也雷同。但从前面看,形状不雷同。(3)老师小结: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雷同,也可能不同。(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 4 页“做一做”。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积木四年级下册从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不同从个位置观察个不同的几何体的内容让学生发现在一个位置可能看到个物体的形状会一样为以后
7、学习逆向思考作铺垫五年级下册根据立体图形形状随着所用小正方体块数的增多拼搭出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数量也增多给出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让学生摆出所观察的图形使学生感受到从三面观察才能确定立体的形状三单元教学目的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在观察操作和验证等过中能进行有层次的思考能在搭一搭的详细活动中用拼摆小正方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过与结果在观察物体的过中经历与别人合作交流解决问习题的过尝试用连一连画一 3/4 课件出示标题,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发问:这 3 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雷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小组交流后,反应总结归纳。(三)稳固发散 摆一摆,看
8、一看,连一连 (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内拼摆图形,交流反应。(四)评价反应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交流后总结归纳: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雷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雷同,也可能不同。(五)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雷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雷同,也可能不同。第 2 课时 练习四 一、教学内容:练习四1516 二、教学目的:1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判断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通过练习,在操
9、作与交流等过程中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领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有可能是不雷同的。难点:在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络,领会一组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小正方体。五、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 1 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知道如何观察物体吗?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板书课习题:练习四。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516 页第 15 习题。(1)完成教材第 15 页第 1 习题。让学生先理解习题意,然后用小正方体搭一搭并连一连。(2)完成教材第 15 页第 2 习题。用一个小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摆成教材所示的图形
10、,让 3 名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并让学生描述所看到图形的形状,然后连一连。(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 15 页第 3 习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用小正方体按教材的图形摆一摆,搭一搭。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下来。全班观察,想一想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并说明理由。2完成教材第 1516 页第5 习题。(1)课件出示第 4 习题的 3 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分小组分别摆出这 3 组立体图形。摆好后,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把看到的形状记录下来。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积木四年级下册从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不同从个位置观察个不同的几何体的内容让学生发现在一个位置可能看到个物体的形状会
11、一样为以后学习逆向思考作铺垫五年级下册根据立体图形形状随着所用小正方体块数的增多拼搭出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数量也增多给出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让学生摆出所观察的图形使学生感受到从三面观察才能确定立体的形状三单元教学目的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在观察操作和验证等过中能进行有层次的思考能在搭一搭的详细活动中用拼摆小正方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过与结果在观察物体的过中经历与别人合作交流解决问习题的过尝试用连一连画一 4/4 师:从左面看 3 个物体,形状雷同吗?从上面和前面看呢?小组交流后,指名报告。小结:从左面看 3 个物体,形状雷同,但从上面、前面看形状不雷同。
12、(2)出示第 5 习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后,集体勘误。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6 页第 67 习题。(1)完成教材第 16 页第 6 习题。引导学生理解习题意,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图形的拼摆。小组交流后反应。(2)完成教材第 16 页第 7 习题。要求学生动脑想一想,然后数一数。小组交流后,可以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进行验证。(三)检测评价 请把每个正方体摆成的模型与从模型左面看到的相应图形连线。(四)评价反应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 练习四 同一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雷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雷同,也可能不同。六、教学后记 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积木四年级下册从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不同从个位置观察个不同的几何体的内容让学生发现在一个位置可能看到个物体的形状会一样为以后学习逆向思考作铺垫五年级下册根据立体图形形状随着所用小正方体块数的增多拼搭出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数量也增多给出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让学生摆出所观察的图形使学生感受到从三面观察才能确定立体的形状三单元教学目的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在观察操作和验证等过中能进行有层次的思考能在搭一搭的详细活动中用拼摆小正方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过与结果在观察物体的过中经历与别人合作交流解决问习题的过尝试用连一连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