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虚词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常见虚词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虚词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虚词,它有以下四个特点:1、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多种用法,多种解释,乃至分属几类词性。2、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有些常用虚词,在一篇中会出现多次,例如我们常说的“之乎者也”。3、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通常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 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4、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虚词变化比实词大。迄今只有少数虚词仍在白话的某些特定语句中继续使用,其余 大多数已经不用,或者被另一种说法代替,或者虽仍在使用,但是意义变了。一、之 1、代词 “之”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这是我们最熟悉的用法。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
2、作“他/她/它(们)”。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这个“之”代的就是曹刿,翻译过来就是“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这个“之”代指这件事,这里相当于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也可以当指示代词用,相当于“这”。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之”就是翻译成“这”。这句话等于说:权衡这两种计策,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来承担理亏的后 果。2、助词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我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结构助词,
3、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意义。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音节助词。用来调整凑足音节,没有意义,只表停顿。例:怅恨久之。(陈涉世家)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例:何陋之有?(陋室铭)这句话翻译过来应该是:有什么简陋的呢?例:宋何罪之有?(公输)等于说:宋有什么罪过呢?结构助词,用在倒置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等于说: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3、动词。可以译为“到,往”。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这里的“之”就是动词,整句话等于说“(陈涉)
4、停止耕种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二、而 1、连词 并列关系,一般不译,实在要翻译的话可以解释成“又”。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这里等于说: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茂密的人是苏东坡。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也可不译。例: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翻译过来就是:尉官拔剑出鞘,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掉了尉官。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例: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递进关系,表示“而且,并且”,可不译。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修饰关系,可以译为“着”“地”。例
5、: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这里的“笑而止之”就是笑着劝止的意思。例: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终日而思”,等于说整天地思考。表假设。这个用法不是太常见,但是必须掌握。等于说“如果,要是”。例: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这句话等于说:我小心翼翼地起来察看自己的罐子,如果我抓到的蛇还在罐里(没逃走),就放心地再躺下休言文虚词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有些常用虚词在一篇中会出现多次例如我们常说的之乎者也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通常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虚词变者虽仍在使用但是意义变了一之代词之作第三人称代
6、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这是我们最熟悉的用法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它们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这个之代的就是曹刿翻译过来就是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例肉食者谋之这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之就是翻译成这这句话等于说权衡这两种计策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来承担理亏的后果助词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小大之狱虽不能例宋何罪之有公输等于说宋有什么罪2、代词。通“尔”,你的。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而”通“尔”,“尔翁”等于说你爸爸。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的!3、音节助词。比方说俄而、既而(都是“一会儿”的意思),而已(相当于罢了)。三、以 1、介词 介绍
7、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当于说:因为蔺相如功劳很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这里的“以”译为“按照”,“以其道”,即按照正确的方法。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的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这里有个比较特殊的用法,翻译过来是“以的身份”。例: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这里的“以资政殿学士行”,等于说
8、凭借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去。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为“拿”“把”“用”等。例: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临崩寄臣以大事”,等于说临去世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例:屠惧,投以骨。(狼)“投以骨”,等于说把骨头扔过去。2、连词 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表示结果,相当于“以致”“因而”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这句话等于说:不应该随便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人们)尽忠进谏的途径。有时相当于连词“而”例: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这个“以”是“而”的用法,基本相当于
9、“着”的意思。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这个“以”当“又,且”讲。那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就多。3、动词,当“以为,认为”讲。例: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魏武将见匈奴使)例: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4、副词,通“已”。已经的意思。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这句话等于说:本来就已经认为这件事奇怪了。5、名词,相当于说“原因”。例: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春夜宴桃李园序)“良有以言文虚词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有些常用虚词在一篇中会出现多次例如我们常说的之乎者也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通常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在汉语的发展历
10、史中虚词变者虽仍在使用但是意义变了一之代词之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这是我们最熟悉的用法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它们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这个之代的就是曹刿翻译过来就是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例肉食者谋之这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之就是翻译成这这句话等于说权衡这两种计策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来承担理亏的后果助词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小大之狱虽不能例宋何罪之有公输等于说宋有什么罪也”,即确实是有原因的。四、然 1、代词,起指示作用,相当于说“这样,如此”。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有时“然”和“而”连用,“然”指代上文所说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
11、“如此(这样),可是 例: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然”和“则”连用,“然”承接上文事实,“则”是由此进行阐述或论断,可译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单译为“那么”。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这样(看来)进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不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2、连词,表转折,相当于“然而,但是”。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等于说:但是您两位也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3、助词 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蔚然,等于说茂盛的样子。例:山肴野蔌,杂
12、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杂然,即杂乱的样子。“杂然而前陈者”,相当于说杂乱地在面前摆开的。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相当于 像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若听茶声然”,等于说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4、“然”还常作应对之辞,同口语中“是的”“对的”相似。例: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以为然”,即认为对。也可以有动词用法,表示赞成、同意,即“认为是”“认为对”的意思。例:成然之。(促织)“然之”,等于说赞同、认同这件事。五、乃 1、副词 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相当于“才”“就”。例: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13、这里的“乃”当“才”讲。意思是,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他走后朋友才到。例: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这个“乃”解释成“就”。等于说,就谎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等于说,问(他们)现在是什么朝代,(他的样子”“好 言文虚词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有些常用虚词在一篇中会出现多次例如我们常说的之乎者也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通常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虚词变者虽仍在使用但是意义变了一之代词之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14、这是我们最熟悉的用法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它们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这个之代的就是曹刿翻译过来就是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例肉食者谋之这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之就是翻译成这这句话等于说权衡这两种计策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来承担理亏的后果助词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小大之狱虽不能例宋何罪之有公输等于说宋有什么罪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用于判断句中,加强判断语气,相当于“是,就是”。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等于说,应该立为国君的人是公子扶苏。表示转折语气,相当于说“却”。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等于说,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赶不上(那些人)
15、。2、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相当于“于是,就”。例: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3、代词,译为“你,你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乃翁”,等于说你的父亲。六、于 1、介词 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这里面的“于”都当“在”讲。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注意语境,译时宜灵活。例:告之于帝。(愚公移山)相当于说把这件事报告给天帝。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这个“于”是“对”的意思。等于说,穷人对富人说。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
16、“于”有“同、跟”的意思。等于说,所以燕王想要跟您交好。用在被动句中,介绍动作的主动发出者,可译为“被”。例:受制于人。(赤壁之战)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例: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这句话等于说,如果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避祸患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做呢?七、为 1、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这里是当“向”讲,等于说(这里的事情)不值得跟外面的人说啊。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这个“为”翻译成“对”。“为具言所闻”,等于说对他们详细地说了所听说的事情。
17、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翻译成: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言文虚词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有些常用虚词在一篇中会出现多次例如我们常说的之乎者也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通常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虚词变者虽仍在使用但是意义变了一之代词之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这是我们最熟悉的用法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它们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这个之代的就是曹刿翻译过来就是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例
18、肉食者谋之这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之就是翻译成这这句话等于说权衡这两种计策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来承担理亏的后果助词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小大之狱虽不能例宋何罪之有公输等于说宋有什么罪例: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这句话等于说,(请您)替我向他们殷勤致意:“圣明天子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表示被动,译为“被”。“为(所)”句式是文言文典型的被动标志。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等于说,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2、动词 做,干。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制作,制造 例: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
19、取宋。(公输)这里第一个“为”是“替、给”的意思,第二个“为”当“制造”讲。当作,作为 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这句话的意思是,墨子解下衣带作为城墙,用木片当作器械。成为,变成 例: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石潭记)这句话等于说,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崖岸。认为 例: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这里的“为”当“认为”讲。意译一点的话,可以翻译成:谁说你见多识广呢?是 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3、语气助词,表示疑问语气,基本相当于“呢”。例:夫子何命焉为?(公输)等于说,先生您有什么指
20、教呢?八、者 1、结构助词 译作“的人/事物/情况/原因”,可指人、物、事、时、地等。根据语境,灵活调整翻译即可。例: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翻译过来是: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尽忠心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 赏。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这个“者”当“的事情”讲。言文虚词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有些常用虚词在一篇中会出现多次例如我们常说的之乎者也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通常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虚词变者虽仍在使用但是意义变了一之代词之作第三人称代词
21、可以代人代事代物这是我们最熟悉的用法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它们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这个之代的就是曹刿翻译过来就是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例肉食者谋之这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之就是翻译成这这句话等于说权衡这两种计策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来承担理亏的后果助词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小大之狱虽不能例宋何罪之有公输等于说宋有什么罪这个“者”翻译成“的原因”。用在“今”“昔”等时间词或否定词后面。例: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苛政猛于虎)“昔者”,等于说过去,从前。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这个“不”通“否”。“不者”,等于说不然的话,否则。这句话
22、的意思是,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 虏了!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求人可使报秦者”,等于说求可使报秦之人,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2、语气助词,放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也可以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例: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何者”等于说“为什么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这样)呢?是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来表示 敬意呀。九、其 1、代词 作人称代词,一般是第三人称,可译作“他 /她/它(们)
23、(的)”。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例: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有时也可以当第一人称“我”讲。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这个意思是,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没有能穷尽那游览的乐趣。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其人”,等于说那个人。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其林”,即那片林子。也可以译为“其中的”,后面多用数词。例:其一犬坐于前。(狼)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这个“其一”,就是“其中之一”的意思。现代汉语有时也会这么说。2、副词用法。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
24、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以译 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这里的第一个“其”表示“难道”,第二个“其”是“恐怕”的意思。言文虚词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有些常用虚词在一篇中会出现多次例如我们常说的之乎者也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通常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虚词变者虽仍在使用但是意义变了一之代词之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这是我们最熟悉的用法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它们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这个之代的就是曹刿翻译过来就是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
25、车例肉食者谋之这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之就是翻译成这这句话等于说权衡这两种计策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来承担理亏的后果助词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小大之狱虽不能例宋何罪之有公输等于说宋有什么罪例: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等于说: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啊!3、连词,表示假设,可以译为“如果”。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资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翻译过来是: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的,品德还有没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那 样)专一罢了。十、焉 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2、
26、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进去呢?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3、代词,相当于“之”。例: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父异焉”,也就是“父异之”的意思。这个“异”是意动用法,以为异的意思。相当于说,父亲对这件 事感到诧异。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于之”,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翻译成“从 这里”“在那里”等。例:不复出焉。(桃花源记)等于说“不再从这里出去了”。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冬夏换季,才从那里回家一次。言文虚词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有些常用虚词在一篇中会出现多次例如我们常说的之乎者也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通常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虚词变者虽仍在使用但是意义变了一之代词之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这是我们最熟悉的用法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它们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这个之代的就是曹刿翻译过来就是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例肉食者谋之这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之就是翻译成这这句话等于说权衡这两种计策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来承担理亏的后果助词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小大之狱虽不能例宋何罪之有公输等于说宋有什么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