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孔子拜师鲁教版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孔子拜师鲁教版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1 页 13、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准确地认读“兼”等 7 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谁能读一读这两个名字?(屏幕出示:孔丘 老聃)平时我们怎么称呼他们?称孔丘为孔子,称老聃老子。同学们明明一个叫孔丘,一个叫老聃,为什么又
2、称为孔子老子呢?下面请同学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位伟人。(播放视频)同学们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两个人?他们的学问怎么样?师:是的,在古代像老子、孔子这样品行高尚,学识又高的男子尊称为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他们有关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13、孔子拜师。二、检查字词预习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文中的生字一定难不倒大家。1、谁来读?这是两个地名一个是山东省的曲阜,一个是河南省的洛阳。2、出示生词:曲阜 洛阳 “曲”还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一声,一起读。那在这些词语中还读一声吗?课件出示(歌曲 戏曲)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2 页 3、出示词语:远近闻名 知识渊博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3、检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意思?4、第三组有点难谁来读一读?迎候 等候 毫无保留 传授 同学们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等候 迎候是近义词。三、课文学习 同学们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来读?1、提出问题: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他为什么还要拜师呢?教师小结:我听出来了,因为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所以他才拜师,那年轻时的孔子到底知识渊博不渊博呢?老师这还有一段小资料呢!(播放视频)提问:同学们他的知识多不多,说能用个词来说 过度:他的知识非常多。在我们看来已经非常了不起的孔子,可是他却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不够丰厚于是就这样踏上了茫茫的拜师之路。2、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看看他是怎样拜见自己的老师?3、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上千里的路程,那时没有飞机没有火车,就连一辆小小的自行车都没有,孔子就凭借着自己的这双脚开启了这艰辛的旅程。那同学们你从哪 2个词看出这是一条艰辛的旅程?4、出示 日夜兼程 风餐露宿 5、请同学们结合对这2 个词语意思的理解来说说孔子一路上都会遇到那些危险?没有住的地方,没有吃的,可能会遇到猛兽的袭击,可能会遇到强盗等 拓展训练:是的同学们也许在大雨漂泊的早晨孔子浑身都湿透了可他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3 页 生:还是坚持一步步往前走 师:也许在骄阳似火的中午孔子额头上的汗珠不住的往下淌可他 生:还是坚持一步步往前走 师:也可能在大雪纷
5、飞的夜晚孔子已经分不清哪是水?哪是路可他 生:还是坚持一步步往前走 师: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生:不怕艰辛 不怕劳累 有决心 有毅力 7 词语训练:同学们就这样,孔子吃在风雨中,睡在月亮下,几个月后,他来到了洛阳,此时他的衣服可能已经他的鞋子或许已经他的脸和头发已经那么像这样经过长久旅途疲劳而劳累的样子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风尘仆仆。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当你走进春天的田野你会想到:生机勃勃,当你走进秋天果园你会看见:硕果累累,当你打开课文看见孔子的时候你会想到:大名鼎鼎 四、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又有礼貌 过渡句:风尘仆仆的孔子在洛阳城外终于看见了他朝思暮想,日思夜盼的老师老子
6、。请同学们再仔细的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师徒见面后孔子行了几次礼。1、谁来读第一次行礼说的话。2、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了?3、谁来读第二次行礼说的话。从这句话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4、你从那句话看出?学无止境 5 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谦虚好学又有礼貌的孔子,看到了一个慈爱又有长者风范的老子。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读一读女生读孔子,男生读老子。生:读最后一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4 页 教师小结:同学们学无止境是孔子拜师的原因,更是孔子对待学习的一种态度,孔子不仅跟老子学习知识,他还向师襄学习乐曲,向燕子学习礼仪所以后人称为天下文人之道,世界帝王之师现在请同学们相信一代圣人指引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重要的是一种行动,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情感再次回味孔子曾说过的名言。出示孔子的名言。(学生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