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热门(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热门(4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人教版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热门(4篇)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把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受猜想、验证、操作等学习活动,探究圆周率的近似值,在这个过程中进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及动手操作力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奉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探究。 三、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索 1情境导入,提醒课题。 教师:教师家的菜板有点开裂,你有好方法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
2、:给它加一个箍。 教师:在它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是个好方法,那么需要多长的铁皮呢? 教师:求铁皮的长度,就是求圆的什么? 学生:求铁皮的长度,也就是求圆的周长。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学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教师:圆的周长与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图形的周长有什么区分? 学生:以前我们讨论的图形都是由直线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2合理猜测,确定方向。 教师: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有关? 学生:直径、半径。 教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 教师:怎么验证你的猜想呢? 学生:量一量,算一算。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悟什么是圆的周长。因势
3、利导绽开猜想,确定讨论方向。 (二)设计方案,绽开探究 1探讨设计方案。 (1)如何化曲为直? 教师:圆是曲线图形,尺子是直的,怎么办? 学生:滚一滚,绕一绕 (2)如何削减误差? 教师:测量结果可能不精确,有什么方法尽量精确一点呢? 学生1:多量几次,选消失次数量多的数据。 学生2:用计算器计算,提高正确率。 教师:除不尽怎么办? 学生1:用分数表示。 学生2:取近似数。 教师:一般保存两位小数,比拟便利。 【设计意图】圆与学生以前学习的图形有本质的区分它是曲线图形,如何化曲为直,学生依据生活阅历或预习知道用滚或绕的方法可以解决度量的问题。但如何提高精确性,遇到除不尽怎么办,这些问题对教师而
4、言可能不是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却是生疏的,教师对此必需有充分的预设。通过争论统一熟悉,为下面的试验扫除障碍。 2操作猎取数据。 小组合作测量数据,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结果保存两位小数。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三)沟通争论,提升熟悉 1沟通质疑。 (1)小组汇报,教师直接将结果输入电脑。 【设计意图】在授课的多媒体课件中插入了控件,学生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在播放状态就可以直接输入,既增加了数据的真实性,增加了授课的互动与趣味性,又便于开展争论。 (2)质疑不同数据。 教师:为什么测量计算的结果不一样? 学生1:测量有误差,绳子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学生2:尺子不够准确,不到一毫
5、米只能估量。 教师:是不是尺子再准确一点,测量结果就精确无误? 教师: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教师:有没有唯一的得数? 【设计意图】争论是必需的,对于学生的困惑不能以书本、师道尊严压服,教师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只有理解测量的局限性,才更能理解圆周率的特别性。 2概括小结。 (1)圆周率的意义及读写。(课件出示内容。)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5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只取它的近似值,例如3.14。 (2)概括周长计算公式。 假如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C=d或C=2r。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例题
6、教学。 (1)出示教材第64页例1。 一辆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33 cm,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存整米数。)小明家离学校1 km,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 (2)学生尝试解答。 (3)标准书写。 C=2r 23.1433=207.24(cm)2(m) 10002=500(圈) 答: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2 m。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 2稳固练习。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23.143=18.84(cm); 3.146=18.84(cm); 23.145=31.4(cm)。 (2)解决问题。 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 m,它的
7、周长是多少米? 23.145=31.4(米) 答:它的周长是31.4米。 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7 m。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存一位小数。) 3.773.141.2(米) 答:这个圆柱的直径大约是1.2米。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直接参加已知周长求直径的问题,是为了培育学生的逆向思维力量。在练习时可以追问学生:已知周长怎样求半径?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长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介绍中国古代对圆周率的讨论及宏大成就。 【设计意图】对圆周率的讨论表达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度成就,是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时机,
8、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从小树立勇攀科学顶峰的科学精神。 周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展简洁计算; 2、 培育学生的观看、比拟、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力量; 3、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预备 一元硬币、圆形纸片等实物以及直尺,测量结果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测: (一)激发兴趣 小黄狗和小灰狗竞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竞赛不公正。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竞赛公正吗?
9、 (二)熟悉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熟悉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相互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争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展比拟,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 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局部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四)争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争论方法: 刚刚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假如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
10、?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方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应:(根本状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翻开; (3)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展测量时应当留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 化曲为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刚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展实际测量吗?假如不能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日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五)合理猜测,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
11、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争论并答复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当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看可发觉,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由于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连续设疑: 通过观看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确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毕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方法来找到这个精确的倍数吗 二、实际动手,发觉规律: (一)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
12、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适宜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忙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安排任务。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厘米) 圆的直径(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师巡察指导、收集信息。 3、集体反应数据(选取34组试验结果,黑板板书展现) (二)发觉规律,初步熟悉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觉?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介绍祖冲之,
13、熟悉圆周率 1、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表示。 2、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宏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展过周密的测算,他最早发觉这个倍数的确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叫什么吗? 3、这个倍数毕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根底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周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
14、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宏大的数学家而感到傲慢,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准确呢? 5、解答开头的问题 现在你能精确的推断出小黄狗和小灰狗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假如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 直径 圆周率 C =d 2、 假如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C =2r 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 三、稳固练习,形成力量 1、推断并说明理由: = 3.14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以下说法正确是:() a.大圆的
15、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教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预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教师至少需要预备多长的花边? 四、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假如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着两个小圆 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周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周长含义,建立周长概念,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2)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观看力量、动手力量、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力量。 2、过程与方法。 (1)优选活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具,创设直观、愉悦的教
16、学情境,逐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熟悉; (2)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参加中培育认真观看、独立思索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进展学生的计算力量、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广泛开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他们供应尽可能多的参加时机,使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培育孩子们实事求是、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胜利的愉悦和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7、熟悉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五、学具: 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今日教师给大家讲什么学问吗?(学生观看后发觉信息,提出课题,教师板书。)在这节课上,你想学到什么学问?(教师把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简要板书。) (二)、感受周长 什么是周长呢?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吧。 1、出示镶边图。 发觉了什么信息?阿姨是怎么围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桌布的周长呢?(生说) 2、出示量树桩面图。 哎哟,这么好的一棵树被砍了,有什么感受?(生:惋惜)以后我们可要爱护好树木。小姑娘想知
18、道这棵树有多大,得量一量,怎么量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树桩面的周长呢?(生说) 3、教师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现在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吧? 抽生说一说。 其实,要真正熟悉周长,我们还得详细讨论。 (三)、描一描,感受一周 不管是给桌布镶边,还是量树桩面,他们都是怎样围的?(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是沿边线围一周。教师板书:围 一周) 生活中,许多图形也有这样的一周,我这里有一些,来看看吧。 1、熟悉图形。 2、抽生描。 你们能一笔沿边线描出图形的一周吗?请两位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爱的图形,在黑板上描。 要求:台上同学描的时候记住,你是从哪一点开头的,又是到哪一点完毕的。 台下同学可以选择一个图形,用手书空
19、,与他们一起描。 汇报结果,同时抽一个学生说还可以从其他点开头描吗? 3、区分一周。了解学问建构状况。 大家知道什么是一周了吧?看这一个图形,红色线条围的是它的一周吗? 逐一汇报,并说理由。重点讲两个小长方形拼成大长方形图。让学生明白沿大长方形边线围一周,才是它的一周。 4、集体动手描一周,强化“一周”。 出示课件,学生在书上用水彩笔描。 (四)、摸一摸,感受长度 生活中,许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你能找到这样的一周吗?并用手摸一摸,看谁找得最多? 1、学生活动。 2、汇报。 你找到什么面的一周?动手摸一摸。 3、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长的一周? 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短的一周? 同学们通过观看、比
20、拟,知道许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这一周也有长度,这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周长。 教师板书、完善概念。(生读) 4、说物风光的周长。 围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你还能说围什么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自由说,再汇报。 5、比一比,周长是一样的吗? (五)、量一量,再熟悉周长 大家知道周长的意思了,要知道周长有多长,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 教师给每一组预备了长方形、圆、五角星三种图形,你能测量他们的周长吗? 你觉得太难了,就可以选择简洁些;觉得太简洁了,挑战一下难一点的。 1、 提出测量要求。 2、 学生汇报。 你是怎样求周长的?按图形抽生,寻求不同的
21、方法。 总结,在测量的时候,我们可以依据图形敏捷选择测量工具。 (六)、拓展,强化熟悉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 1、出示课件,(展现方格纸中的长方形和台阶形)用手指图形的周长。 2、学生思索。 猜想验证结论 3、汇报。 今日,这节课就要完毕了,看黑板,现在明白什么是周长了吧,那周长,又有什么用处呢?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可大了,让我们在图片与音乐的观赏中完毕这节课吧。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的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理解周长的概念,并把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 3、能运用公式求圆的周长或直径、半径。 重点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
22、正确的计算。 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直尺一把、绳子一根、计算器和表格 一、复习导入(4分钟) (一)出示菜板和圆桌图 师: 1、这两个都是什么平面图形 2、他们有什么不同?(圆的中心位置不同,圆心的位置也不同) 3、还有什么不同?(圆的大小不同,圆的半径不同) 4、也可以说是圆的直径不同。 (二)出示图与对话框 师: 1、这个叔叔说了什么?你来帮他读一读。(请一生读一读) 2、问:铁皮的长度实际上就是圆的什么? 预设: 1、圆一周额长度(这个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或 2、圆的周长。 二、新课教授 (一)活动一:摸圆的周长(3分钟) 师: 1、你
23、知道圆的周长指的是哪吗?谁情愿到前面来指一指。 2、从哪里开头到哪里完毕? 预设: 1、从这个地方开头,也在这里完毕。 2、小结:起点和终点是同一点。 3、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周长是几周?圆的周长是什么线?加手势) 4、围成圆的一周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二)活动二:周长的测量(4分钟) 师: 1、曲线图形的周长你会测量吗?(不会) 2、同方谈论一下,你想要怎样测量。 3、1生说绕绳法。他的方法听懂的举手。 预设: 1、听懂人多,师演示一下。 2、听懂的人少,找两个听懂的同学说一说,再询问,教师再演示一下。 师: 1、听懂测量方法的同学举手。现在我们一起来测量圆的周长,首先请个同学来
24、读要求。(要求:动手测量圆的周长、直径,并将他们标注在你的圆上)拿出教具,按要求测量,开头。 2、教师观看指导。 (三)汇报演示(4分钟) 师: 1、拿出教具进展正确示范,并讲解留意事项。如:首先做好标记、然后紧贴圆绕等。 2、这个方法有什么缺点?(不准确会产生误差) 3、除了这个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预设: 1、生能主动说出。 2、生不能主动说出。师可借用前页习题第3题找直径的其次种方法引导。(直尺的作用、三角板的作用?不需要三角板固定,测量曲线长度) 3、直尺能弯曲吗?前面绕绳法用绳子将就圆,这里用圆将就直尺就可以了,这就是滚动法。 师: 1、生自己操作 2、滚动法:先做一个记号,对准直
25、尺零刻度线。紧贴着直尺滚动,记号再次指的刻度与零刻度的差就是圆的周长。 3、测量中英留意什么?有误差吗?听懂的同学举手。 4、师黑板上正确的演示,并引出“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 (四)动图播放绕绳法和滚动法 1、找几位学生说出他测量出的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教师板书作好记录。 2、至少要找7组数据,教师课前也要预备几组数据,共10组数据。 3、举起一大一小圆,问:这两个圆周长一样吗?(不一样) 4、为什么?(圆的大小或圆的半径、直径不一样) 三、猜测并探究(15分钟) (一)猜测(4分钟) 1、直径不一样周长就不一样,那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2、你想把周长和直径怎样比?(周长除以直径、
26、周长减直径) 3、可以讨论周长和直径吗?(不行以,每依据) 4、大数加大数,和还是大数,和小数没法比。周长乘直径呢?(同上) 5、用你想用的方法讨论一下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6、生在黑板上记录“周长直径”、或“周长减直径”。 (二)探究(8分钟) 1、通过表格你发觉了什么?(周长直径的值都在三左右,根本上不会小于2或者大于4)特殊有几组都是3.1多一点。 2、同学们能的到这个发觉已经很不错了,千百年来我们宏大的科学家通过就算许多数据才得出周长直径是一个固定的数,等于3.1415926.。.。.。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它叫圆周率,读作,通常计算式取3.14。 (三)公式推导(3分钟) 1、由科学家们的发觉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出就是: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 2、是一个固定的数,现在你们能用计算的方法算圆的周长了吗? 3、C=d或C=2r=2r(只要知道半径或直径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了) 四、稳固练习(10分钟) (一)根底题一道 (二)力量提升两道 (三)拓展题一道 五、课后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