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篇.docx

上传人:1513****116 文档编号:95367498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篇 教学目标 1、沟通分数与平均分的关系,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洁实际问题。 2、在图形、语言与算式表征不断转化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规律性。 教学类型 实物操作型、小组争论型、讲授型 教学资源与环境 PPT、CAMTASIA STUDIO软件、教室 设计理念 学生对新事物的熟悉得有个过程,同时有他的局限性和规律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熟悉规律,先复习旧知,然后从生活实际入手, 引出问题,接着供应操作提纲,引导学生思索与争论。然后通过学生分小组的争论沟通与PPT的演示,使学生把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的思路、算理

2、、以及方法。最终利用两题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的讲解,让学生把新学的学问和生活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得新学问得以深化和稳固。这样逐步推动的过程,既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及特点,也有助于培育学生学习的力量。 设计思路与特色 本节微课围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内容来进展,它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含义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依据分数的含义,用整数乘除法的学问来解决实际问题。微课的教学设计在编排上分三步来绽开。首先是“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从问题题收集、提取和解读信息;接着是“分析与解答”,借助孩子们的争论形式,把直观图分析、动手操作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呈现出来,并结合孩子们之间的对话说明解决问

3、题的两个步骤;最终是“回忆和反思”,对解答的步骤和结果进展检验与小结,并结合练习题的讲解进展实际运用。这样的设计,使得整节微课层次清楚,自然流畅,易于学生对学问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 环节,内容,时间: 一、复习回忆,提出问题。利用PPT把上一节课的学问点展现出来,既是对上一节课学问点的回忆,也顺势提出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0-55秒 二、阅读与理解,提操作要求。结合PPT的演示逐步分析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呈现,并提出接下来的动手操作的要求。 56秒-2分05秒 三、学生操作,小组争论。学生依据教师提出来的操作要求进展实践,并尝试列式解答。然后进展小组内的争论与沟通。 2分06秒-5分05

4、秒 四、回忆与反思。利用PPT的演示把孩子们的思路整理并呈现出来,再次小结解题的思路、算理、以及方法。 5分06秒-6分00秒 五、实际运用。利用PPT讲解两道比拟经典的习题。第一题是根底题,通过讲解,稳固孩子对“分数的简洁应用”学问点的把握;其次题是提高题,通过比照与分析,让孩子进一步把握本节微课的学问点。 6分01秒-9分46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精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

5、间的教育,培育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疼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熟悉秒,并精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学问 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识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师:大家看,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准时补充) 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若是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展复习) 生: 师: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

6、学问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正确快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来比竞赛!(教师拨时间,学生认读, 对于不正确的赐予指正,并说说是怎样认读的? ) 二、 导入新课 1、提醒课题 师:同学们可真聪慧啊!敢不敢连续挑战自己?大家认真看看教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师提示: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 师: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吗?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对,就是一秒! 今日咱们就来一起来熟悉一下秒。(板书课题-秒的熟悉) 2、说说是几秒,教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

7、,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相互说一说。 3、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秒表的读法) 4、体验1秒钟 师:1秒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认真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这是什么发出的滴答声?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精确。 看了你们刚刚的表演,你觉得1秒的时间过得怎样?(学生畅谈1秒时间感受)是呀,1秒的时间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许多事情呢。(出示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

8、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铺张每1分、每1秒。 5、学习1分=60秒,并体验1分钟 师:假如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让学生悄悄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问: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你选一个你喜爱的活动,咱们来做一个1分钟的体验活动。 师生共同总结一分钟可以做的事。 三、 联系稳固 1、填单位 师:今日我们熟悉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呀?现在教师想来考考你们,填上适宜的时间单位。 人每天睡觉大约9(

9、 ) 系红领巾大约20( ) 煮饭大约30( )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课堂小结:今日我们熟悉了一个新的计量时间的单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过得快不快?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铺张1秒钟! 五、课外作业。(略) 板书设计: 秒的熟悉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1分=60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70页到74页“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内容。 【教材解读】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详细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局部。本课是这一单元

10、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根底上进展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头,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根底,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根底学问。 为了帮忙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特别重视呈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意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意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根据先熟悉面积(包括物体外表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以及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

11、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章。(3)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育学生观看、操作、概括力量,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效劳于生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把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充分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 1、通过物体的外表感知什么是面积 情境导入

12、教师手中有两张纸,想请两名同学来进展涂色竞赛,看谁涂的快一些,假如是你,你会选择哪一张?为什么? 生可能答复,选择小的那张,由于它小,就涂得快。 师:其实刚刚同学们说的,这张纸小,是指的它的面小,这张纸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实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请你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在哪里,桌子的面在哪里,你感觉谁的面大一些学生可能说桌子的面大一些。 再摸摸椅子的面,看看黑板的面,你感觉谁的面大?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外表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外表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外表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出示课件: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钟表外表的

13、大小就是钟表外表的面积。谁还能举例说一说? 2、通过封闭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体外表的面积。现在教师把这几个物体的面给大家请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现在同学们看到的就是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像这样,首尾相连,密封起来的图形就是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 它们有大小吗?谁大?谁小?(生沟通方法) 像刚刚我们讨论的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 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不规章图形的大小就是不规章图形的面积,圆形的大小就是圆形的面积。你还能举例吗?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等等。 3、小结归纳面积的含义 谁能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师:物体外表或封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

14、们的面积 补充板书:或 二、动手操作,建立面积单位表象 (一)熟悉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设疑。 出示两个长宽各异,但面积一样的长方形纸,它们相比拟,谁的面积大?(生沟通)同学们意见不统一了,用观看法更无法确定谁大谁小,用重叠法试一试。也不行,怎么办?谁来想个好方法? 2、请学具帮助:那就借助学具袋中的学具在这两张纸上摆一摆,比出它们的大小吧!动手操作要求:请同桌两人,每人选择一个长方形,任意选一种学具来测量长方形的大小,比比看哪个长方形大? (1)全班汇报沟通:学生可能消失的状况: A:同桌两人,一人用正方形摆,一人用圆形摆,但由于原形没有全部掩盖整个长方形,不能确定哪个图形大,哪个图形小

15、。 B:同桌两人,一人用正方形摆,一人用长方形摆,由于所选的图形大小不一样,也不能依据小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个数来确定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关键是两人的标准不一样) C:可能有的同桌都选用正方形来测量由于所选的图形大小一样,所以能依据正方形的个数来确定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D:外形一样,但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师质疑:为什么不用圆形? 生展现时,教师不做评价,让学生沟通,质疑。(假如学生没有用到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师可质疑,为什么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没混着用呢?) 3、师小结:大家都认为要用同样的学具,也就是要统一标准。有的小组用长方形作为标准,有的小组用正方形作为标准,都比拟出了这

16、两张纸面积的大小! 究竟使用哪种标准比拟便利呢?人们习惯上用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 学到这里,让我们不禁想起了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二)熟悉面积单位: 1、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国际上也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 2、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内容 3、汇报学习收获: 师:你们学会了吗?教师来考考你 (1)1平方厘米究竟有多大?数学上是怎样规定的?(生沟通)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一厘米吗?用手摸一摸它的大小。再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 找找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假如让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

17、你的橡皮有多大,能不能量出来?假如让你用它去量你的课桌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感觉怎样?太麻烦了?那么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适合量课桌呢?(一平方分米) (2)一平方分米在数学上是怎样规定的呢?(谁来说) 在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不是一分米? 摸一摸它的面,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桌两人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一平方分米 量一量课桌的面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3)假如让你拿这张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我们的教室,你感觉怎样?(太麻烦了)教师这儿还预备了更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一张一平方米大的纸贴到黑板上,想一想1平方米的

18、大小。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米? 估量我们的黑板大约是几平方米? 三、表象运用,形成技能 1、做课本76页第1题,做完后沟通。 2、做课本76页第4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黑板长4()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小明身高128()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小华腰围6()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 四、全课沟通,学问提升:说说你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节课立刻就要完毕了,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讨论却刚刚开头,教师给大家留下个课下小调查:除了今日学的,还有哪些其他的面积单位?把你的调查结果与同学和你的数学教师沟通。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四 设计

19、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拟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忙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熟悉。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时机更少。针对这种状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到达抱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承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熟悉。 2结合已有学问阅历,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熟悉了吨,把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根底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

20、学问阅历,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育学生的规律推理力量。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教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预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嬉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剧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沟通,探究新知 1熟悉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看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究竟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知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

21、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提醒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熟悉。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状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

22、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P55、56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学问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二、新课 师:这个活动有没有进展平均分? 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小组争论) 汇报,师板书:326 学生独立算出结果。 汇报:可以是横式,也可以是竖式。 师问: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单位是什么? 师:在解决这样的题

23、目时,可以依据自己的喜爱来选择用什么算式解决。留意结果的单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饮料柜,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师:现在小丽有20元,全部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剩几元? 思索:买同样的东西是不是把钱进展平均分?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留意对横式单位的检查。 (2)假如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个减法、一个有余数除法、没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吗?(小组争论、汇报) 四、练习 练习的第3题 出示四月份的日历。从日历上你发 现了什么?师提出问题:四月份有几个星期? 要求有几个星期,必需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几天?一星期有几天? 学生得出解决的方法。307 既然有4个星期,那么肯定会有几个星期六和

24、几个星期天?假如要使四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5个星期天,那么剩下的两天就分别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业:练习十三的第1、2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9-101页例1、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练习二十三的1、2题。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简洁计算。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熟悉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比拟分数的大小,学生对这些学问的把握为他们探究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奠定了根底。但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学生很可能认为+等于,鉴于这一点,教学时着

25、重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形成正确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得出正确结论;在沟通中明理,熟悉到分数计算中分数单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照观看,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会简洁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解决简洁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简洁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拟归纳,最终概括算

26、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到达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稳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采纳欢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纳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稳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好玩、有效、有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旧知,夯实根底 、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扳书这些分数:、) 、依据板书,用“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学问引入新知,不仅进展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想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学问,为后

27、续教学打下根底。) 2、巧设情境,生成问题 分吃生日蛋糕的情景: 、小明今日过生日,全家为他预备了生日蛋糕,妈妈将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了1块,妈妈吃了2块。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小明吃了蛋糕的,妈妈吃了蛋糕的) 、情景存疑:“依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小明和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七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熟悉 二,教学预备 教具学具:米尺一张,学校四周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离,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离,看看需

28、要走多少步。 沿学校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要几分钟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洁换算。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究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念理 (二)教学策略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常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

29、“的体悟和感受阅历比拟远,对学生来说比拟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拟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动身,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觉,在发觉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熟悉“,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讨论和发觉,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沟通导入,引出千米 (一)沟通信息 提问:课前教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

30、的信息,谁情愿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共享学生沟通信息后教师板书: 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 2,沿学校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 (二)提醒课题 师:刚刚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假如我们想要测量温州到杭州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引出千米) 师:今日我们就来熟悉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究竟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2,探究:今日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学问,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学生答复后教师

31、板书:1千米=1000米。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你能否详细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依据生活实际进展分析,先自己独立思索,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xx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三)估量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量:从我们学校门口动身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32、学生估量,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学校门口动身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毕竟有多长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教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动身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立银行,又经过小卖部门口,始终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4,体会感受:假如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量:(出示一张学校四周交通图) 师:教师还预备了一张学校四周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动身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后沟通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从学校门口动身始终向

33、西至蟠凤路口。 方案二:从学校门口动身向西经一幼门口,再向北至经梧田高中。 方案三:从学校门口动身向东经十字路口,再始终向南至温州中学门口。 三,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一)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抱负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大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 (二)观赏生活中的“千米“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教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电脑出示指路标志)瓯海试验小学距温州世纪广场约7000米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你是怎么想的(板书:7000米=7千米) 2,(电

34、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说说你思索的过程吗(板书:9千米=9000米) 3,(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4,(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5,(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大路连线全长约410千米。 6,(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宏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三)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拟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拟长的物体长度。 四,实际应用,稳固新知 (一)应用练习

35、 1,孙教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假如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也许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动身,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二)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大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马拉松长跑竞赛全程大约()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忙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通过课前活动,即为学生课中讨论1000米,熟悉千米供应了想象,折算,感受和思维的现实背景根底,又解决了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制约而不

36、便操作的实践体悟问题,为千米的教学供应了有利的认知阶梯。 在“千米“概念的提醒及空间观念的构建过程中,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展联系,给学生供应一个详细的参照物,增加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熟悉。 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到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熟悉 沟通活动不仅使学生猎取了有关千米的应用学问,拓展了数学学问视野,而且在实际中进展换算,丰富了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概念“千米“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感受了“千米“的数学和生活价值。 课后延长探究,拓展“千米“价值,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

37、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讨论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制造了环境。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估量 师:看来我们班同学真不错,想出那么多好方法来描述1千米的距离。现在请同学们估量一下,从我们学校门口动身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呢 生1:从学校门口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 师:为什么 生1:由于我家住在梧田街54号,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钟,所以我想1千米确定比我家还要远。 师:恩,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从学校门口经梧田街再直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还不到1000米,大约800米左右。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

3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肯定”“可能”“不行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洁试验中全部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体验大事发生确实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具预备: 课件、盒子、棋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爱过元旦吗? 生:喜爱。 师:元旦你想为同学们表演什么节目? 生1:唱歌。 生2:跳舞。 师:(课件出示教科书104页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图片,你知道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生1:元旦联欢会上,同学们每人表演一个节目,

39、并且是抽签打算自己表演什么节目。 师:假如我们也以这种方式表演节目,你还能表演你预备的节目吗? 生1:不肯定。 生2:可能。 生3:不确定。 师:这就是今日我们要讨论的新问题,可能性。(板书:可能性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识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场景生成问题,目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使学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 1、引领思索,探究方法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坐好,拿出预备好的2袋棋子和2个盒子,将1号袋的棋子倒入1号盒子,2号袋的棋子倒入2号盒子。 请小组长将两个盒子的棋子摇匀。(1号袋棋

40、子为红色,2号袋棋子有红、黄、绿、蓝四种颜色,棋子除颜色外完全一样。) 师出示问题:几号盒子确定能摸出红棋子呢? 师:谁来猜一下? 生1:1号盒子。 生2:2号盒子。 。.。.。. 师:我们来试验一下。 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一)教案, 留意,每个同学摸之前要先摇匀棋子,摸完后放回,并且不能偷看。 生在小组内试验并沟通。 师:哪个小组说一下你们验证的结果? 生1:通过试验,我们小组知道1号盒子肯定能摸出红棋子,2号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 生2:我们小组知道1号盒子装的都是红棋子,所以肯定能摸出红棋子。 生3:通过试验,我们小组发觉2号盒子里有红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的是黄

41、棋子、绿棋子或蓝棋子,不肯定能摸出红棋子。 (要求学生列举出全部可能发生的结果。对发言积极、完整的学生准时表扬,鼓励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验证,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大事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大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4)师小结:通过猜想、验证,我们知道1号盒子装的都是红棋子,所以肯定能摸出红棋子;2号盒子里有红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绿棋子、黄棋子、蓝棋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究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受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 2、力量目标: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3、情感目标: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探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师出示:星期六,调皮和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笑笑买了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师巡察。学生计算结果,师留意关注学生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才同学们帮笑笑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棒!在买书的时候,调皮也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 二、互动解疑 1、师出示:调皮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调皮一共花了多少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