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替代选择中的文化资本与社会流动机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替代选择中的文化资本与社会流动机会.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替代选择中的文化资本与社会流动机会传统的中国社会一直强调科举取士,至今为止的高考现象也是被 看做考试文化的一种延续。今天,我们对高考的极度关注,是因为高 考与人们的社会流动密切挂钩。如果把社会向上流动看成是人的一种 正常需求,我们可以看到,当这一需求被户籍、考生的成绩等条件限 制的时候,研究各种替代高考的选择是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高等教育的获得机会不仅和家庭、学校场域中的文化资本相关,更涉 及到在现实的约束条件下,各种资本之间的相互转化与不同场域间文 化资本的相互影响。文化资本高考社会流动场域一、导论1 .问题的提出(1)中国的高考与社会流动机会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在中国要实现社会
2、向上流动,高考是一个 避不开的话题。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下,高考牵动着很多人的神经, 特别是近来对于教育公平的呼声不断加大,更需要我们进一步梳理和 高考有关的制度安排与学术研究,从而能更好的分析中国的社会流动 现状。高考涉及的问题很多,有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权益,高考 加分的不公正性,高考与居民的户籍等问题。我国的高考制度,原则 上是需要考生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这一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因 为人户分离的情况较少,所以没有太大的问题。目前,中国的人口流 动规模正在不断加大,这种情况下,高考的制度性变革触及了很多人 的社会流动机会。高考作为一种升学制度的安排,只出现了有限的几 个替代选项。这些
3、机会是否能替代高考,是否能够在社会流动中起到 良性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能形成这些作用,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现象 和问题。(2)高考替代选项与出现的社会背景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笔者所谓的高考替代选项,仅仅是指那 些至少能拿到本科学历的机会。即使不参加高考,也可以直接进入劳 动力市场,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在中国的社会中,本科学历的获 得是获取社会中精英位置的关键(郑辉,李璐璐,2010)o也就是说, 那些不能取得本科学历的机会,是很难达到社会精英的位置上去的。 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替代方式是出国留学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以上 这两者都是能避开高考并同时获得有价值的本科证书的有效手段。早有其他研究者一针
4、见血地指出,和高考相关的很多问题,类似 高考移民等现象,其根本原因是高考招生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性。(欧 颖,2013)但是高考替代选项的出现,并不仅仅只是有这么一个因素。 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也是高考替代选项出现的社会背景。 从理性的视角看,人们选择高考的替代选项是因为高考本身不能满足 其社会流动的需求。2 .研究的意义升学考试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决定着很多人的命运。制度涉及到 公平与效率,并且永远是被控制在现实的约束条件之下的。对社会流 动方式做出的深入研究,能使得我们从动态的视角把握社会整体的演 变过程。另外,从现有的制度安排来看,高考作为一种社会向上流动 的方式是还是有进一步合理的空
5、间,但是高考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涉 及到异地高考的部分,在短期内很难有实质的改变。但是,在向上流 动的需求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研究高考的替代选项是怎样满足特定群 体的需求的,是因为我们现有制度中哪些缺陷引起的,具有很大的现 实意义。同时,对替代选项的研究,还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这些替 代选项的出现,在利用的效率上,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群表现出了不一 样的资源占有能力。二、关键概念综述1 .文化资本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存在着三种基本的资本类型,经 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他一生大部分的著作,都是围绕着第 三个资本概念来展开的。布迪厄认为,家长们可以给自己的孩子以文 化资本,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6、的父母能提供的文化资本也不同。这种 资本涉及社会精英所拥有的和其他非精英阶层所不具备的文化品味 与价值观念。对此,在教育系统中被明显的体现出来。在布迪厄的理论视角下,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获得的成功,在很大 程度上依赖于学生拥有的文化资本。这种文化资本在学校的教育中被 各种正式化的制度所承认,从而有助于权力关系的再生产,为社会结 构的再生产做出了贡献。2 .社会流动如果把社会的结构看成是一个动态的结构,那么社会流动其实研 究的就是人们在这个结构中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转变和其影 响因素。在社会流动的研究中,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侧重点,大 致有代内流动、代际流动与比较社会流动三块研究领域。无论从哪
7、个 研究视角看,高等教育的获得机会都是其中无法避开的一个主题。在现代社会中,职业地位的变动与获得和文凭的取得有着很大的 联系。作为现代社会再生产的主要手段,文凭的获得机会与父亲的社 会地位之间存在着联系。社会资本,经济资本特别是家庭的文化资本 的传承对于社会流动手段的选择也是有影响的。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 即高考的替代选择也是人们在面对社会流动的需求时所做出的理性 选择。三、高考与传统中国的社会文化早有学者做过深入的研究,高等教育学历的获得在社会向上流动 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一直热衷于政治 精英位置的取得。在以前依靠的是科举取土,现在则主要通过公务员 考试,高等教育入
8、学考试等手段。在社会中,高考也早已被默认为一 种阶层利益的分配手段,因为不同大学和学生之间拥有的文化资本不 同,使得重点大学的并且本身拥有更多文化资本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 表现出来的优势是其中一个极大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出于对日后 的就业的考虑,获取重点大学的文凭是具有向高价值的社会地位流动 的必需品。高考作为单一的社会向上流动的手段,是备受重视的。从根本上 说是因为人们有社会向上流动的需求,但是现有的社会条件却不能充 分满足的结果。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把中国的儒家文化与西方的新教 伦理作出了对比,在韦伯的眼里,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最有价值的投资 就是读书。在传统中国社会,统治具有很强随意性,这种特
9、性使得其 他投资都不如读书当官来的可靠。韦伯所说的政治资本主义,其最主 要的特点在于文化特征,在这种文化特征下,最划算的投资就是供子 女读书或者买官。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的社会缺乏某种至高无上 的精神标准,缺乏理性化的潜能。现在的情况和以前有所变动,但是还是有类似的地方。高考作为 人生的敲门砖被重视是中国长期形成的文化特征,这和我们的文化强 调显示世界是一致的。四、文化资本与社会流动的新方式1 .逃避高考的新方法:留学与国外文凭拥有经济资本的家庭,如果高考不能满足家庭中的子女社会向上 流动的需求,那么为了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出国留学自然是顺理成 章的替代品。中国是世界上出国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国
10、家,在目前的阶 段,中国家庭的教育投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这和我国的城乡差距, 社会分层的现状有关。早有学者指出,家庭的文化资本包括家庭所在的社区特点,父母 的教育水品,父母的特质,学生的个人水平,对出国留学的意愿起着 很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又是具有惯习性质的。根据对中国高等院 校不同群体的调查报告显示,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会极大的影响子女 的受教育程度,许多研究者将其归结为惯习的继承。在这样的家庭中,高等教育的文凭在很多的时候是被看做一种 “必须品”。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政治仕途的 追求,在今天演变成了对社会精英位置的追求。如果说在改革开放的 初期,仍然可以凭借着市场的开放获取经
11、济资本的话,那么现在的时 代获得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高等教育文凭的 获得。中国的户籍制度涉及教育资源的分配与人员的管理等问题,不 同地区的户籍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是有极大差别的,但是社会向上流动 的需求却一直都在,作为对文化资本的继承和阶层再生产的新手段, 出国留学的出现是对社会流动机会的一种争取,当然这种争取在不同 的群体那里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个预设, 也就是国外的高等教育文凭和生活经历相对于国内大学的文凭是更 有优势的。2 .变迁中的文化资本与“好孩子”标准的变化文化资本是有其特定的适用的场域的,在学校的场域中,会给经 由自己认定的,制度许可的文化能
12、力和符合学校规范的生活方式以更 大的价格。这种资本是有限制性的,比如说好的学习成绩在学校的场 域中是一种优势,高价值的能力。但是在企业工作中,成绩的高低并 不重要,相反却看重实际的能力。在从学校到社会的这个过程中,面 临不同场域的条件,很多原有的文化资本经历着变化。从学校到企事 业单位,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是被关注的对象,相反社交的能力,成熟 的心理才是高价值的资本。在学校和社会单位的场域中,国外生活的经历是一种高价值的资 本。行动者拥有国外留学的经历,证明了经济能力,社交能力,独立 生活的能力,无论是在升学还是高价值位置的求职中都是高价值的。 这种经历在无论是在学校的场域中,还是在企事业单位的场
13、域中都是 被认可的,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本都可以在不同的场域中被认可 的,按照布迪厄的思路,当行动者的文化背景和某个固定的场域不相 融,为了融入不同的场域中,行动者必须将原有的社会及文化资源转 换成新场域中有利的、有价值的文化资本。在笔者的访谈中发现,为了顺应这种不同场域中的文化资本的不 同,学校场域的惯习开始有偏向社会单位价值的趋向。之前的研究大 部分都着眼于行动者的在不同场域间的行为转化和各类资本的转化 的条件,但是忽视了场域之间其实也是相互影响的。在高校中能传递 到企事业单位中的最具价值的文化资本就是出国留学的经历,这一点 自中国从近现代以来就没变过,只要国内的高等教育水平和西方的还
14、有差距,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就很难避免。笔者所作的访谈显示出, 在大城市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人处事,艺 术欣赏的能力都有着很高的期待。并且对于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儿童而 言,这种优势在学校场域与融合的背景下,并不是高价值的。数十年 前,在学校的场域中只要成绩好,就是一切好,但是现在这种境况正 在发生改变,当然这一切是在学校场域和社会单位场域的变化中随着 社会的变迁而变迁的。五、总结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快速的社会变迁,这几年变迁的不仅仅是我 们的物质条件,更涉及到我们的文化资本在社会结构变迁的背景下如 何的变化。社会流动不仅仅涉及到流动的机制,更是涉及到我们对不 同场域中文化资本的
15、认识。留学作为高考的一种替代手段,这几年的 发展火热,可以看出对社会流动,在户籍制度、国外生活经历的高价 值等条件下高考并不能满足所有地区和人群的需求,所以出现了其他 的替代选项。同时,这一选项也是伴随着高考本身作为一种人才选拔 的手段,其所具有的文化资本价值的下降而出现的。参考文献:1李春玲.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社会学研究,2010, (3).2布迪厄.再生产.北京:商务译书馆,2002.3布迪厄.继承人.北京:商务译书馆,2002.4布迪厄.国家精英.北京:商务译书馆,2002.5徐瑞.我国教育公平政策的价值取向探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3, (1).6王甫勤.西方社会流动研究综述,兰州学刊,2008,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