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docx(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1一、班级状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很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须要老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 、教化性。品德与社会
2、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育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化: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酷爱祖国的教化,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2 、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全部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3 、参加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须要为学生供应自己亲自参加、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
3、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加,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详细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相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4 、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依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支配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教
4、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一)情感,看法,价值观1 、珍爱生命,酷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酷爱科学、酷爱劳动、勤俭节约的看法。2 、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酷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 、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他们的哺育之恩,酷爱家庭、敬重父母长辈,以恰当的方式孝敬长辈。(二)实力1 、能够初步相识自我,限制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和行为。初步驾驭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事。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 、能够清晰地表
5、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参加集体生活。(三)学问1 、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形式,学会合理选择通信;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 、了解诚信的内涵,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从小懂得要做一个讲诚信、讲道德的人。3 、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的意义,树立现代民办法识。4 、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三、教学措施:1 、对话教学策略:教学中,要借助老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
6、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老师特殊要激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当推动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老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刚好、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意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动,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老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2、活动化教学策略: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驾驭有关科学学问、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建性,敬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加、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详细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
7、的心智型活动。 “全员参加”,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加”,是指学生的参加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连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加;“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验,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3、体验性教学策略: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行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驾驭,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 “一锅煮”的误区。四年级品
8、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4、开放性教学策略:教材不是不行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老师创建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供应了范例和空间。老师要想借助教材胜利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运用中的决策者和创建者。老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状况,联系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周次教学内容和课时支配1第一单元通信与生活1通信
9、连万家22从烽火台到互联网33小窗口大世界44从看电视说起5其次单元让诚信永相伴1请你信任我72诚信是金83社会呼喊诚信9机动10第三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1班队干部大家选112集体事情大家定123做一个主动的参加者134社会生活中的民主14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吃穿住话古今152火焰中的文化:陶瓷青铜163汉字和数的故事174我们的傲慢:先人国宝国粹18机动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2一、学生状况分析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
10、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二、教学内容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为:做守规则的人、做乐观向上的人、做自尊自爱的人、做聪慧的购物者。三、教学目标1、情感与看法目标:(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懂规则、守规则的看法,帮助学生了解简洁国际交往中的规则。知道遵守国际交往规则的重要性。(2) 具有面对困难的志气和信念,学习克服困难的合适做法。联系生活实际,明白面对困难前进和退缩的不同结果,树立“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信念
11、。(3) 能够从失败中积累阅历,吸取教训,熬炼意志,不怕摔跤。2、行为与实力目标:(1) 让学生知道留意分清是非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不留意分清是非,就可能犯错误,就会做有损自己名誉的事。(2) 知道一些懂得维护自己名誉的人物的事迹。3、学问与技能目标:体会家长挣钱的辛苦,体会家庭责任感。培育学生家庭理财实力,做父母的小帮手。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勇于实践,增加生活阅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通过视察活动,了解、相识商品的各项信息,懂得它们的重要性。初步具备合理购物的生活实力。培育学生的仔细细致的视察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的综合实力;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沟通,培育学生
12、的发散思维实力。四、教学措施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建,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化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
13、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化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化内容教化儿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化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3、要追求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动身,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
14、、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4、改革教学方式老师要留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实行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纳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技能,养成习惯。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3一、教学内容分析:品德与社会是九年义务教化课程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应当加强相识社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育,要为学生呈现出详细的、生活化和情境化的学问,给学生留有肯定的空间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并要留意教科书编写的儿童化。本册教材编写追求的基本理念是:1、道德教化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
15、,让道德培育回来生活。2、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3、选取有教化意义的教化内容,引导学生生活。4、追求情感、看法、行为习惯、学问技能培育的内在统一。5、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提倡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生活中讲规则,分别介绍我们的约定;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我做小小普法员。其次单元健康的生活,支配了走进健康;远离“诱惑”;健康生活每一天;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他:从马车到飞机;天涯海角任我游;我做交通设计师。二、教学目标和任务:1、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1)养成自觉讲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的看法。(2)养成文明礼貌
16、、诚恳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做到遵守法律自律。(4)酷爱生活,感受生活的欢乐。(5)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法律爱护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6)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看法。(7)健康成长,远离诱惑,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养。(8)了解水陆交通及航空的光辉历程,及给人们供应的便利。2、实力目标:(1)能与他人同等的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加探究活动。(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相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作的、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3)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实
17、力,能够运用简洁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4)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法律爱护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5)健康成长,远离诱惑,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养。(6)树立法制观念,培育学法、用法的意识。3、学问目标:(1)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2)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3)知道科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4)知道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了解法庭审判的基本程序。(5)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危害健康的东西,用主动的心态促进自己健康成长。(6)知道生活中的很多规则能给社会带来秩序与公允、平安与信任。(7)知道诚信是做人之本,从小做一个诚恳守信的人。(8)
18、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9)初步懂得讲文明、遵守法律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三、方法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全面提高。2、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爱好。4、充溢教学内容,联系丰富生活。5、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的各种课程资源。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4一、年级状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
19、、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目的与要求:1、引导学生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珍贵品质,从而能敬重残疾人,主动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境况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与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是酷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改变;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
20、分,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视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实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便利;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依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当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改变,感受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酷爱。重点: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
21、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难点:,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视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时间支配:第一大周:入学教化1、在公共汽车上2、想想他们的难处3、伸出我的手4、我们赢了5、绿色小卫士6、我们的民风民俗7、家乡的改变8、怎样到达目的地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5一、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
22、合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化、爱国主义教化、集体主义教化和社会主义教化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相关的因素,加深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二、班级状况分析:本学期任教四(1)、四(2)、四(3)、四(4)四个班品德与社会。四年级学生虽然驾驭的基础学问比较坚固,但有些综合应用、实践性较强的学问知道的比较少,同学们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不强。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所以要求
23、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珍贵品质,从而能敬重残疾人,主动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境况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与集体活动
24、、热心为集体服务是酷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改变;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视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实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便利;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依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当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改变,感受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激
25、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酷爱;学会编制小报;相识通信的迅猛发展。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教学难点: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视
26、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加社会责任感。五、教学措施1、变更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建,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供应的案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留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供应的教化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实力的
27、形成。其次,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验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老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培育学生对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社会的实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
28、社会课程教化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化内容教化儿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化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须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3、要追求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动身,要采纳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4、改革教学方式老师要留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实行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敏捷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
29、采纳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觉训练技能,养成习惯。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老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动身,敬重学生的特性特点,强调以激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六、教学进度支配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支配备注12.6-2.12社区的公共设施2已完成22.13-2.19和谐相处232.20-2.26精彩的社区生活242.27-3.4精彩的社区生活253.5-3.11城乡巨变263.12-3.18腾飞的翅膀
30、273.19-3.25交通连四方283.26-4.1服务在身边294.2-4.856个民族是一家2清明节104.9-4.1556个民族是一家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11114.16-4.22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之乡-云南11124.23-4.29少数民族之乡-云南世界之窗11134.30-5.6世界之窗节日大关11劳动节145.7-5.13节日大关多彩服饰11155.14-5.20多彩服饰总复习11165.21-5.27总复习1175.28-6.3总复习1儿童节186.4-6.10总复习1196.11-6.17总复习1206.18-6.24总复习1端午节216.25-7.1期末考试四年级下册品
31、德与社会教学安排6一、学生状况分析:四年级有学生40人,他们大多来本村或周边村子,淳朴,活泼,主动向上。这学年是他们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其次单元“平安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切你,爱惜他”。第一单元重在告知学生要关爱、善待植物和动物,也要珍爱自
32、己和他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其次单元是关于平安方面的,重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危急发生后的紧急状况,同时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免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损害。第三单元是关于消费和理财的。告知学生要学会合理的花费。第四单元是关于做人的道理,做人要擅长关爱别人、理解别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责任感。三、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变更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驾驭必备的学问。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供应充分的空间。4、充溢教学内容,
33、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改变,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7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本册教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色:1、主题板块相对独立,“同心圆”交叉递进的方式建构教材体系。2、采纳跨学科、融会综合的教材编写模式。3、在内容上遵循三原则
34、: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适当拓展;以生活原型为依据使内容生活化,标准化;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4、教材内容呈现上实行小切口、层层深化的方式,给学生亲切自然的感受。二、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相识,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相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须要。特制定本期教学安排:三、教学目标(一)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
35、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详细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情观;学会沟通和沟通的技巧,共享欢乐,分担忧愁。2、初步形成主动向上的学习看法,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实力;培育毅力和耐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的酷爱之情,提高学生获得筛选有用信息的实力。4、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进步,了解家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树立家乡小主子意识,萌发对家乡的酷爱之情。(二)基本理念:1、关切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化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
36、反映儿童的须要。3、教化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必需实行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四、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主动的生活看法。2、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形式,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觉和解决问题。4、充溢教学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主动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满意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的须要。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8第一单元教学安排一、教材分析:本单
37、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1、我的家乡在哪里2、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3、浓浓的乡土情组成。二、教学目标:1、本单元在使学生具有家乡的自觉意识和归属感,同时,使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乡。2、正确分辨地图上的简洁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形成地理的观点和思索方式。3、了解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唤起学生对家乡的骄傲感和责任感。三、教学建议:1、本单元是对小学低年级家乡内容的拓展和延长,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风俗文化、地域特色、历史变迁等方面,多角度的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的丰富性。2、本单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留意培育学生调查了
38、解事物的基本方法。四、课时安排:共有3课每课两课时共计6课时其次单元教学安排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生产与生活由1、吃穿用哪里来2、从电视机的改变说起3、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组成。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了解工农业生产过程和生产活动,形成“生产”概念,从而建立生产与生活之间的关系。2、视察日常生活运用的某件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体验农夫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才智。3、了解生产的发展与人们需求改变的相互关系,并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劳动的强度。三、教学建议:1、本单元将农业和工业方面整合为一个单元,目的事使学生立足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能真实地、客观地、综合地了解社
39、会生活本身。2、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地提高,大家对生活中各种物品越来越要求多样化和便利化。3、本单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四、课时安排:共有3课每课两课时共计6课时第三单元教学安排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交通与生活由1、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2、交通与我们的生活3、从古到今话交通4、交通问题带来的思索组成。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相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状况,以及交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种种改变。3、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三、教学建议:本单元在让学生相识交通的同时,重视对
40、学生实力的培育。因此,让学生了解车站、码头、机场有哪些是为旅客服务的机构,乘车、乘机时要履行那些基本程序。随着交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汽车噪音、尾气带来的污染,以及发展交通带来对耕地的占用和城市交通的堵塞、能源的消耗等问题。四、课时安排:共有4课每课两课时共计8课时第四单元教学安排一、教材分析:本单元通信与生活由1、通信连万家2、从烽火台到互联网3、小窗口大世界4、从看电视说起组成。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状况。3、学习利用传媒,平安、有效地获得信息。三、教学建议:1、本单元将课程标准中通信与传媒两个要点的教化内容融合
41、在一起。一二课内容主要侧重于通信,三四两课内容侧重于大众传媒。由于通信和大众传媒与当代人的生活休戚相关,因而本单元在编写时留意内容与儿童生活的贴近,力求让同学相识到通信、传媒与人们之间的关系。2、半单元注意将社会常识方面的内容与学生的品德教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特殊留意针对当前大众传媒对少年儿童产生较大的影响的现实状况来组织教学内容。四、课时安排:共有4课每课两课时共计8课时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安排9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化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
42、过以自己的生活亲密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看法和参加实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需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四年级下册编制了“我能为你做什么”、“我的家乡在改变”、“我与外界的联系”三个单元,共11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支配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建议支配34课时,一册书支配37课时左右,留出肯定课时给学校和老师支配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运用。三、教材的特色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儿童是在与他们所遭受到的
43、各种事物相互作用中成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事物越来越多,如各种工业品、农产品、交通工具等等。教材要引导他们懂得这些事物的“事理”、“物理”,如我们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以期使儿童获得肯定的生活常识,适应他们所面对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还应当看到的是:这些事物都是由人创建、制作、运作的,在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人”,隐藏着人的才智与劳作、人的须要与情感等。作为一门“品德与社会”的综合课的教材,应努力挖掘出“物后之人”,要让儿童能够在见物的同时见到人,感受到其中的“人心”、“人理”(做人的道理)。在怎样到达目的地一课中,选择了正在参加青藏铁路建设的者的形象,以及詹天佑
44、的事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突显本教材的人文意蕴和它的道德价值。力图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系中,达到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人格培育的课程任务。2、在生活事实中辨析价值教材向儿童展示了在他们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实,如家乡的改变,交通的发展,各种工业用品的出现等。教材在引导儿童了解这些事实的同时,着力于揭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它们是有利于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还是会有其不利的方面?要使儿童通过详细事实的价值分析逐步把握的道理是:并不是已经存在的事实都是全然合理、全然向善的,或是自然合理的、自然向善的。要让他们逐步学会对各种各样的现存事实作出正确的价值辨析和正确的价值选择。如在怎样到达目的地一课中随汽车发展而来的空气污染等等。这种价值辨析、价值选择的意识、思维方式和实力 是一个现代人所具备的,也是本课程所完成的目标之一。这样做,也使我们能把事实的教化与价值教化结合在一起。3、当代生活与历史的链接努力使儿童所遭受到的现代生活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链接。如在讲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我们作了比较细心的设计,留意到对儿童产生较感染的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