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10《师说》课时1固学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10816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10《师说》课时1固学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六单元10《师说》课时1固学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10《师说》课时1固学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10《师说》课时1固学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0师说课时1凰固学目标】(1分钟)1 .通过训练,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2 .通过训练,检查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发现知识结构中的漏洞,明确课后自主学习的任务。固学试题(27分钟)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无以至千里圣人之所以为圣 C.吾尝终日而思矣惑而不从师 D.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今

2、之众人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中以“,”两句指出了土大夫之族 耻学于师的原因。(2)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后,提出的择师标准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 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 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 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3、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 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 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 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 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英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三 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4、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乙】江阴葛延之,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俺耳,公留之一月。葛请作文之法, 诲之日:F詹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 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 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 文之要也。”葛拜其言,而书诸绅。(节选自容斋随笔)【注】苏公:苏轼。僧耳:今海南僧州市。绅: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大带子。 4.下列对文中

5、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B.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C.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D.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俗称“断句”,在文言文语句中,句中停顿叫句,句后停顿叫读。B.老聃,又称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C.经传,经指儒家经典,传是解释儒家经典的著作,如春秋左氏传。D.江阴,古人把水之南称为阴,水

6、之北称为阳,故“江阴”应在长江之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从师学习的标准是看谁有“道”。若弟子闻道在先,那么弟子也可以教授老师。B.李蟠学习很用心,他不受时俗的限制,向韩愈求教,韩愈就教授了他六艺经传。C.苏轼待人不热情。葛延之不远万里来求教苏轼,他迟疑了一个月才教给他。D.苏轼讲解欠明晰。葛延之向他求教作文之法,苏轼设喻取譬,始终不点明要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 8.从李蟠、葛延之拜师学习的经历中,我们可以领悟

7、到哪些关于学习的道理或经验?同学反馈(2分钟)做错题目的题号原因分析:知识口方法口技能口题意理解口本课时的疑惑是否解 决,解决的途径和程 度如何?疑问情况:解决口未解决口解决途径:与同学讨论交流口询问老师口解决程度:一般口良好口其他1 .【答案】A【解析】A两个“兴”均解释为“起”。B前者为副词,再;后者为动词,恢复。C前者为 名词,疑惑;后者为形容词,糊涂。D前者为动词,超出;后者为动词,出自。2 .【答案】D【解析】D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介词,从;介词,对于。B助词,与前面“无” 连用,构成“无以”,解释为“没有用来的”;助词,与“所”连用,解释为“ 的原因”。C连词,表修饰关系

8、;连词,表转折关系。3 .【答案】(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4 .【答案】D【解析】“在中”是一个完整的介词结构,作“散”的补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C; “得一物”“以摄之”语意联系紧密,“然后”适合放在句首,故在“然后”前断开, 排除B。5 .【答案】A【解析】“句中停顿叫句,句后停顿叫读”错,应为“句中停顿叫读,句后停顿叫句”。6 .【答案】A【解析】B 韩愈就教授了他六艺经传”错,由原文“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 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可知,李蟠是在六艺经传全都学习完以后,才向韩愈求教 学习的,故六艺经传不是韩愈传授的;C “苏轼待人不

9、热情”错,由原文“公留之一月”可 知,苏轼有感于葛延之不远万里而留他一月,并非“迟缓了一个月”;D “苏轼讲解欠明晰” 错,由原文“葛拜其言,而书诸绅”可以看出,苏轼设喻取譬的讲解确有成效。7 .【答案】(1)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 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2)这里百姓日常所需的物品,从集市上买取就能足用,当然不能平白无故地得到, 必须拿一样东西来换取,然后才能为自己使用。8【答案】要尊师重道,虚心向老师请教。要热爱学习,勤奋执着,广闻博取。要善 于思考,掌握要领,找到恰当的方法。【参考译文】【乙】江阴葛延之于哲宗元符年间,从乡下不远

10、万里来到僚耳(今海南信州市),见到 了被朝廷贬斥的苏东坡,苏东坡(很受感动,)留葛延之在这里住了一个月。葛延之请教写 文章的方法,苏东坡耐心引导说:“脩州是一个几百户人家的小城,这里百姓日常所需的物 品,从集市上买取就能足用,当然不能平白无故地得到,必须拿一样东西来换取,然后才能 为自己使用。那么,这一样东西是什么呢?就是钱。写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天下之事,千 姿百态。各种材料都分散在经书、子书(诸子百家、笔记小说)及史书之中,虽然可以得到 它,可也不能白白地使用,也必须先得到一个东西,然后才能把它们攫取过来,为自己所使 用。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意。得不到钱就不能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没有意也就 不能写出文章。这就是写文章的秘诀。”葛延之听了,当即拜谢,并把这个秘诀写在自己腰 间的大带子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