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10728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期末语文试卷一、(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我觉得,一个作家对于生活的感受能力,是从事文学创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素质。平时,我也接触 一些业余作者,说我们的生活里好像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呀,大家都是普普通通的过日子,怎么到 有的人笔下就变成了小说,怎么我就发现不了什么奇怪的事,可以变成小说的事呢?这个问题,我不能 不承认文学需要天分。但是,文学对于生活的感受能力,一个作家对生活感受能力的程度,也的确对他 们的创作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说体验生活,到农村去(或到其它一个地方),打着铺盖卷,跟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也是一 种办法,但决不是唯一的。所以,文学来源

2、于生活,就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这是千真万确的。关键是 你对生活的感受。什么叫感受生活呢?感受生活实际上就是感受人生,体验生活也就是体验人生。把这 个意义扩大到这一层以后,你就不会局限于仅仅是对生活中的某一件事的发现。我一开始是怎样少走弯 路呢?我觉得,每一个作家,最初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意识地去寻找自己生活的敏感区。因为,尽 管有才华的作家都是非常聪明的,但他一个人不可能包罗万象。我就不可能像蒋子龙那样,他小说中那种宏大的场面,大起大落起伏跌宕的情绪、气势,就不是我 生活的敏感区。我自己的敏感区在哪儿呢?通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在那些平凡的人和事当中,引不起大 家注意的地方,恰恰是我对它有敏感。

3、我发现了它,我就抓住它不放,一味地追求下去。这样,我终于 找到了我在生活中的敏感区。(摘编自铁凝演讲怎样少走写作的弯路)材料二:“文学的根本精神是让人们的心灵相通,在这个时代,中国人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以各种形式 参与着各国人民的生活;同样的,世界也越来越深入地参与着我们的生活。”铁凝称,我们尤其需要敞 开胸怀,与世界各国人民对话,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富于创造性的文化成果,在与世界各国 的作家学者的交流中扩展我们的思想。同时,在这种对话中,我们也要自信地与世界各国的读者分享对 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分享中国文化的光芒和中国经验的丰盛,分享我们对人类共同生活的希冀和 梦想。只有如此,

4、中国文学才有可能全面参与到世界文学的建构中去;也只有如此,文学才有可能带领 我们,穿越分隔着人们的千山万水,唤起人们共同的人性,沟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情感,不断丰富 我们关于世界、关于自身的认识和想象。“越是面向世界,就越要自觉地扎根中国。一个作家,为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写作,就是为人类写 作。”铁凝举例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以三体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格非的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如因而攻之”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因”字含义相同。B. “遂破吴”与“方其破荆州”(赤壁赋)两句中的“破”字含义相同。C “固辞

5、而去”与“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中两句中的“去”字含义不同。D. “中山与齐皆当此”与“当其南北分者”(登泰山记)中两句中的“当”字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国遭遇饥荒,勾践感到恐惧,四水进谏时表示,饥荒是越国的福气,吴国的祸患,吴国国君喜欢名 声而不考虑后患,向勾践提出借粮的策略。B.越国向吴国借粮,吴国准备借给越国,子胥认为吴越两国是敌对关系的邻国,两国不能并存,不仅不 能借粮,还应该攻打越国,否则悔之晚矣。C.白圭先后去过中山国和齐国,两个国家的君主都想把他留下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可白圭都拒绝了,因 为他认为两国都有五尽问题,会很快灭亡。D.晋

6、楚城濮之战前,晋文公曾先后向咎犯和雍季问计,二人意见不同,晋文公采纳了咎犯的意见,最终 取得了胜利,奖励功臣时却先奖励了雍季。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我卑辞重币以请汆于吴,吴必与我,与我则吴可取也。(2)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14 .文中的晋文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君?请简要概括。【答案】10.A11. A 12. C13 . (1)如果我们用谦卑的言辞、贵重的礼物去请求吴王把粮食卖给我们,吴国一定卖给我们粮食,卖给 我们粮食那么吴国就可以占领了。(2)晋文公身边的人问他:“城濮之战,用的是咎犯的计策。君王进行赏赐,先赏雍季,这是为什么?

7、”14 .遇事提前谋划,听取多方意见;善于审时度势,采取合理策略;立足长远发展,能够高瞻远瞩。【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从前晋文公即将与楚国在城濮开战,向咎犯询问这件事,说:“这仗该怎样打?”咎犯说:“如果是做仁义 事,那就不该满足于忠诚守信;如果是布阵作战的事,那最好是不厌欺诈虚伪。希望您用 欺诈之术和敌国交战。”“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城濮”是本句的地点状语,其前省略介词“于”,“于城濮”是后置状语,本句的句意是“从前晋文公即将与楚国在城濮开战”,语意完整,其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CD;“不厌诈伪”的意思是“不厌欺诈虚伪”,“诈伪”是“

8、厌”的宾语,“君”是“其诈之而已矣”的主 语,由此排除BC。故选A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因:趁机。句意:不如趁机攻打越国。因:依据。句意:我想依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两个“因”含义不同。B.两个“破”均为“攻破”的意思。句意:于是攻破了吴国。/当初他攻破荆州。两句中的“破”字含义相同,本项正确。C去:.动词,离开。句意:白圭坚决谢绝离开了。去:动词,过去。句意:夜晚过去早晨来到,时光飞逝,而我也年老色衰。D.当:动词,符合。句意:中山国、齐国都正符合这五种情况。当:动词,处在。句意: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故选A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9、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会很快灭亡”错误,原文“国有此五者,毋幸,必亡。中山与齐皆当此”,意思是“国家有这五种 情况,无可幸免,必定灭亡。中山国、齐国都正符合这五种情况”,并没有说两国会很快灭亡。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若”,如果;“卑辞重币”,用谦卑的言辞、贵重的礼物;“汆”,买进粮食;“取”,攻取, 占领。(2) “左右”,身边的人;“谋”,计策;“行赏”,进行赏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记叙晋文公的内容在第三段,所以应从第三段整理答案。根据原文“辞咎犯,问雍季”可知,晋文公是一个遇事提前谋

10、划,听取多方意见的国君;根据原文“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可知,晋文公是一个善于审时度势,采取合理策略的国君;根据原文“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日: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 何也?文公日: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 利也哉? ”可知,晋文公是一个立足长远发展,能够高瞻远瞩的国君。参考译文:越国发生了饥荒,勾践感到恐惧。四水进谏说:“饥荒是越国的福气,吴国的祸患。吴国非常富 足,并且财富有余,吴国国君喜欢名声却不考虑后患。如果我们用谦卑的言辞、贵重的礼物去请求吴王 把粮食卖给我们,吴国一定卖给我们粮

11、食,卖给我们粮食那么吴国就可以攻取了。“越王听从了他的建 议。吴国将要把粮食卖给越国,子胥进谏说:“不可以。吴国与越国土地相接,边境相邻,是互相仇 视、互相征战的国家。不是吴国灭掉越国,越国一定灭掉吴国,不如趁机攻打越国,这是我们的先王阖 庐之所以称霸的原因。再说闹饥荒,这是交替出现的事,哪个国家没有?您如果不攻打越国而卖给他粮 食,那么利益离去而祸患到来,财物匮乏而百姓怨恨,后悔都来不及了。”吴王说:“我听说过,正义 的军队不攻打已经归服了的国家,仁德的人给饥饿的人粮食吃。现在越国归服了却去攻打它,这不是正 义的军队;越国闹饥荒却不给它粮食吃,这不是仁德的事情。不仁不义,即使得到十个越国,我

12、也不去 做。”于是就给了越国粮食,三年后,吴国也遇到灾年,吴人向越国请求买粮,越王不给,却来攻打吴 国,于是攻破了吴国。白圭到中山国,中山国的君主想要留下他,白圭坚决谢绝离开了。白圭又到了齐国,齐国君主也想 要留下他,他又谢绝,离开了齐国。有人问他为什么谢绝,他说:“这两个国家都将要灭亡。我听说有 国家有五尽,没有人信任他,那么信义就丧尽了;没有人赞誉他,那么名声就丧尽了;没有人喜爱他, 那么亲人就丧尽了;行路的人没有干粮,居家的人没有吃的,那么财物就丧尽了;不能任用人又不能发 挥自己的作用,那么功业就丧尽了。国家有这五种情况,无可幸免,必定灭亡。中山国、齐国都正符合 这五种情况。假如让中山的

13、君主和齐国的君主,闻知“五尽并改正自己的行为,那就一定不会灭亡 了,他们的祸患在于没有听到这些话,即使听到了又不相信。这样看来,君主需要努力做的,在善于听 取意见罢了。”从前晋文公即将与楚国在城濮开战,向咎犯询问这件事,说:“这仗该怎样打? ”咎犯说:“如果 是做仁义的事,那就不该满足于忠诚守信;如果是布阵作战的事,那最好是不厌欺诈虚伪。希望您用欺 诈之术和敌国交战。”文王辞别咎犯后,又向雍季询问此事。雍季回答说:“放火来焚烧山林捕获野 兽,尽管能得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无兽可猎;用欺诈虚假之术对付他人,虽然一时能获得很多利 益,但到最后一定会无利可图。希望您用正当手段和敌国交战!”在这时文王

14、没有听从雍季的计策,而 是采纳了咎犯的计策,和楚军交战,大败楚军。得胜归来,嘉奖有功人员,先奖赏雍季,然后才奖赏咎 犯。晋文公身边的人问他:“城濮之战,用的是咎犯的计策。君王进行赏赐,先赏雍季,这是为什么?”文公回答说:“咎犯所说的,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雍季的忠信观点,是符合长远的利益的。我怎么能只看重权宜之计而轻视长远利益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

15、诗和王诗题目都有“山中”,内容都写了诗人在山中所见到的景色。B.张诗所写的是春景,万物生机勃勃,王诗写的是萧瑟枯寂的深秋之景。C.张诗借留客山中描绘了一幅山水画,而王诗是作者山行时的有感而作。D.张诗和王诗的语言风格相近,虽清新自然,不事雕琢,但又耐人寻味。16 .这两首诗中,都写到山中“无雨”却“湿衣”,但原因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张诗中“湿衣”,是实写,因为山中云雾缭绕,行走其中会沾湿衣服,写出云锁的深山的自然美景;王诗中“湿衣”,是诗人主观错觉,诗人行走在山中,山色苍翠欲滴,让人产生如同细雨湿衣似的凉意, 因而有衣服被打湿的错觉。【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

16、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 “王诗写的是萧瑟枯寂的深秋之景”错。王诗描绘了秋末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由满是白石的小溪、 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并没有萧瑟枯寂的情调。 故选B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山中“无雨”却“湿衣”的原因:张诗“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意思是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 会沾湿衣裳。是实写,表明山中雾气会打湿衣服。王诗“山路元无雨,空军湿人衣”,山间小路上本来没有下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仿佛要润湿人的衣 裳。写人在山中的感觉,表明山色苍翠浓郁得好像要打湿人的衣服。(三)名篇

17、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用夸张和衬托来 突出天姥山巍峨高峻和非凡气势。(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 奇景物的描写,引发对历史的缅怀。(3)韩愈师说“, ”两句,凝练地概括了 “士大夫之族”不 愿从师的荒谬心态。【答案】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姥”“横”“拔”“掩”“卑”“羞”“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9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处暑的“处”在此为动词,读三声。说文解字曰:“处,止也。”处暑表示气温由炎热向凉爽过 渡的变化趋势,意味着暑气终结、炎热结束。民间有时会借用入伏、出伏的说法,把处暑叫作“出 暑”,表示 o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超过一半年份的三伏天没到处署就出伏了。我国( ),地理条件差异较大,处署时节南北方的气候 O北方地区此时暑去凉来、微风拂面,是二十四节气中风最轻柔、能见度最好的节气,所谓“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说的 就是处暑时节。南方却继续被副热带高压控制着,秋天总是(),稍微清凉一下就再次回归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状态,这就是()的“秋老虎”。在南方?

19、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暑、养肺润燥的食物,如莲子、百合、绿豆等。电 扇不要直接对着身体长时间吹,空调最佳温度应该设定为2628摄氏度。早睡早起,适当增加午休,早 晚要到户外运动。18 .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 字。【答案】18.幅员辽阔 姗姗来迟 众所周知19 .从暑热天气中出来了 也各不相同 “秋老虎”发威时如何养生【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形容我国的疆域面积大,可用“幅员辽阔”。幅员辽阔:指疆域辽阔。第二空,语境形容南方秋天来的晚,可用“姗姗来迟”。姗姗

20、来迟:指走的缓慢从容而迟到;形容慢腾 腾地来的很晚。第三空,语境指民众对“秋老虎”的广泛认知,可用“众所周知”。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的。【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处,语境解说“处暑”的节气,解释“出暑”的字面意思即可,应填:从暑热天气中出来了。处,前文说我国“地理条件差异较大”,下文具体解说南北方节气的差异,由此可知处暑时节南北方 的气候不相同,应填:也各不相同。处,前文提到“秋老虎”,下文从饮食、休息、运动等方面具体解说在南方的这个节气如何养生,应 填:“秋老虎”发威时如何养生。(二)语言文字运用口(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京冬奥会时,

21、“冰墩墩”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运动员喜欢和“冰墩墩” 一起合影;冬奥村 里,抱枕等相关产品令人爱不释手;你有冰墩墩吗? ”成为新的流行问候语。有人说,“冰墩 墩”成了北京冬奥会最好的形象大使,回家时一定要带上一个。“冰墩墩”吸引人之处,首先来自它憨态可掬的模样。其造型将熊猫形象与冰晶外壳相结合,灵感 源自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色彩线条,-标志着冰雪运动赛道,充满现代感和科技范儿的设计,. 表达着奥运之士也传递着中国神韵。小小的“冰墩墩”,散发着大能量。在冬奥舞台上,可亲可爱的形象,表达着中国人民的热情好 客,也在传递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大型赛事的吉祥物,往往以生动的拟人化形式,向世

22、界展示举办 地特色,成为体育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小小的“冰墩墩”,发挥着大作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体育大赛有着独特的优势;不同文明 的交流互鉴,体育大赛是重要的桥梁。从会徽到吉祥物,从奖牌到体育图标,北京冬奥会的系列设计, 无不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多姿多彩,展示着一个面向世界、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国形象。小小的“冰墩墩”,承载着大使命。当每个获奖运动员举起它,向无数关注的目光致意之时,代表 亲和与热情、友好与自信的“冰墩墩”,就在向世界讲述着一个真实可信的中国。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

23、语,但不得改变 原意。22 .请为本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答案】20.流动的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赛道,充满现代感和科技范儿的设计,传递着中国神韵, 也表达着奥运之美。21 .参考答案:“冰墩墩”代表着亲和与热情、友好与自信;每个获奖运动员获奖后,都要举起它向无数 关注的目光致意;那时,它就在向世界讲述着一个真实可信的中国。22 .“冰墩墩” 何可亲可爱(“冰墩墩”为何如此吸引人)。【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搭配不当。”线条,标志着冰雪运动赛道”搭配不当,“标志”应改为“象征”;二、语序不当。”表达着奥运之美,也传递着中国神

24、韵”顺序应该是由小范围到大范围,应改为“传递 着中国神韵,也表达着奥运之美”。故改为:流动的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赛道,充满现代感和科技范儿的设计,传递着中国神韵,也 表达着奥运之美。【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先提取主干句“冰墩墩,就在向世界讲述着一个真实可信的中国”,可以单独成句;然后分析“当 每个获奖运动员举起它,向无数关注的目光致意之时”这个状语,可以把此状语改为单句“每个获奖运 动员获奖后,都要举起它向无数关注的目光致意”,再分析“代表亲和与热情、友好与自信的冰墩 墩”,可单独成句“冰墩墩代表着亲和与热情、友好与自信”。可改为:“冰墩墩”代表着亲和与热情、友

25、好与自信;每个获奖运动员获奖后,都要举起它向无数关注 的目光致意;那时,它就在向世界讲述着一个真实可信的中国。【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标题的能力。材料一共五段。第一段写北京冬奥会“冰墩墩”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第二段“冰墩墩”吸引人的 原因之一是憨态可掬的造型;第三段写“冰墩墩”散发着大能量;第四段“冰墩墩”,发挥着大作用; 第五段写“冰墩墩”,承载着大使命。通过分析可知,材料主要讲“冰墩墩”受欢迎以及受欢迎的原因。根据题干字数要求不超过15字,可拟 写标题“冰墩墩”为何可亲可爱(“冰墩墩”为何如此吸引人)。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流自己的汗

26、,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郑板桥“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谚语对以上观点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开局需借力,结局靠自己每个人的一生就是从简到繁又从繁到简的过程。到底是借助于外力呢还是靠自己开展?人生是个局, 开局需借外力,结局全靠自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只有如花般盛放,蝴蝶才会不请自来,盛开并非偶然,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到达目标,少了雨水的洗礼, 少了时令的照顾,或少了自己的努力,结果总不会太如意。与其苦苦

27、乞求别人的照顾,不让自己变得优秀, 你假设优秀,何愁身旁无友;你假设努力,何愁幸运不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之堤,非一人几年可修建,众人合力干事业;堤坝也惧小蚁穴,疏忽细节不加防范,结局总会不 完美。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纵然局开得再好,疏忽细节总会酿成大错,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 辜的。成大事者,必作于细,借力开局,但须靠己守关,每一个疏忽的细节总会颠覆成功的大厦,懂的人 自然懂。走路易,走好路难。路有千万条,谁都可以走,但走好路的人并不多。你可以参考他人的建议,但不代表你可以完全苟同 于他人,路是人走出来的,每个人走的路总有不同。借力来识路,走路还得靠自身,你的未来总得由自己 来制

28、造,你的每一步路都算数,你没有白走的路,只有走的对错之分,你的结局终究由你自己来书写。从简到繁,从繁到简。人生就是不断成长的过程,从简到繁就是借助外力不断学习的过程,而从繁到简就是去粗取精不断升 华的过程。人不仅仅要让自己变复杂,也要适时整理包袱,学会变得简单,你的成长是你不断磨砺的结果, 经历的越多,你的收获也就越多。既要努力,也要减负,如果你能做到阅历无数,依旧活得简单,那么你 的结局终究还是善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生如局,简单入戏太深,身处其中总被其束缚,欲要看穿自己,还需求助他人。与别人口中知悉另 一个真实的自己,这就是借力使自己认清自己,而是否能知错能改不断提升自己,那就是自身的

29、修养问题 了,既要学会观察好棋局,也要把握好棋局,此乃致胜之道。棋局胜负未定,你我皆是黑马,当局者迷而 旁观者清,借力化解此局为智慧,不过化解之道须由自己把握。人生如局,开局借外力,结局靠自己,开局简单结局难,所走的每一步路,终究为的就是最后的结局。 全部的结局都没错,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你所走的的每一步路,都配得上你最后的结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一强调“依靠自己”,“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连用四个“自己”,旨在 说明要“依靠自己”;“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从反面说明“不依靠外物”,要“依靠

30、 自己”。材料二指在家时能靠父母照顾,出门在外,就得靠朋友相助。强调借助外力的重要性。综合看来,材料的核心词为“靠”。两段材料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相反相成,辩证统一于“靠”字。依 靠自己是一种心态,一种观念,一种意志,依靠外物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一种理性。要不要依靠, 依靠什么,怎样依靠,是考查考生对“依靠”的内涵理解和辨识,对人生的反思和选择,甚至是对社会 的关照和思考。当然,材料意在启发考生对“依靠”这一概念或现象或观点的思考,考生应该以此为基础深入解读并剖 析“依靠”的内涵、对象、方法等。考生对“依靠”的辩证解读和个性化的思考、认识:“依靠”外物 (人),或者“依靠”自己,没有绝对的对与

31、错,皆可立意;依靠自己并非排斥依靠外物(人),依靠自 己也并非拒绝依靠外物(人)。这一点,考生要理解透彻,在文中阐释清楚。文中应避免“绝对化”“一 刀切”的表述,也要避免“各打五十大板”的平均用力,导致观点游离,重心不稳。行文思路上,根据要写“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可以选择写记叙文,也可以考虑写议论文。如果是写 成议论文,要求考生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态度,确立自己的中心论点,在议论过程中进行思辨性的论述, 有自己个性化的思考。如果写记叙文,要求考生重在叙事,在叙事中体现自己对“依靠”的想法和思 考,以议论文为例,首先由材料引出依靠自己和借助外力的辩证关系,既要有独立的心态,又要有借助 外力的智慧。

32、可用类比论证和应用论证,如牵牛花凭借篱笆的扶持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容颜,荀子劝学中名句“善假于物也”。最后可进行引申论证,由“依靠自己”“借助外力”,可引申论述审 视人文精神、民族心理,可站在历史的高度论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可从美学的角度论述审美的鉴赏与 创造,以此结合社会现实深化中心论点。立意:1 .三分靠外物,七分靠自己2 .君子既要善假于物,又要靠自己。3 .自己是最可靠的支撑。4 .君子要善假于物。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和苏童的黄雀记获得第九 届茅盾文学奖这些都证明,那些满怀文化自觉,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的作家,广阔的世界在他们面 前次第展开。(摘编自张茜

33、翼铁凝:文学创作越是面向世界越要自觉扎根中国)材料三:你的题材一定要是你个人的、又超乎你个人的,要是大家的,是这个社会的,一定要找那个结点, 选材一定要注意这个东西。“同感”在选材的过程中是特别重要的,而在选材中能选择出这种具有同感 的题材,就需要你十分关注这个社会,把好多事情要往大里看,如果事情特别大,你看不清的时候,又 可以往小来看。把国际上的事情当你村里的事情来看,把国家的事情当你的家事来看,看问题要从整体 来看。逐渐建立你对这个社会的敏感性,能找到它发展的趋势。如果你对社会一直特别关注,对它有了 一种敏感度以后,它的发展趋势你就相对有一定的把握了。能把握住这些发展的趋向以后,你的作品肯

34、 定有一定的前瞻性。这种意识久而久之成习惯了,提取素材、抓取题材、观察问题的时候你肯定就能找 到那些东西。一旦有这种意识以后,你在现实生活中就很容易发现你需要的东西,你就会知道哪些东西 有同感性,哪些东西没有同感性。如果你的题材具有同感性,你的作品就会引起共鸣。如果你的作品中 的一个家族、一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社会的命运相契合了,你才可能写出大的作品。(摘编自贾平凹座谈会发言写作的秘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铁凝认为即使是有才华的作家也不可能驾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敏感区, 找到之后才

35、能少走弯路。B.铁凝认为自己的生活敏感区在发掘和表现平凡的人和事,而蒋子龙在这方面有欠缺,他更擅长描写宏 大的场面,把握起伏跌宕的情绪、气势。C.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大背景下,只要我们的文学创作能扎根中国,又与世界进行交流, 就能超越国界,唤起共同的人性。D.作家选材时要注意同感,要多关注社会,避免个人感受与经验,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写出 符合时代特征的作品。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分析了文学创作需要对生活的具有较强感受能力,文学也是需要天分的,指出业余作者往往缺 乏相应能力,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B.材料二中两次直接引用铁凝的观点并进行

36、细致分析,意在阐明铁凝的文学创作观,让读者充分理解文 学的魅力与价值。C.材料三中指出作家在关注社会过程中,有些问题看不清的时候,要善于把大的事情往小里来看,就会 把问题看清楚。D.三则材料都是在探讨如何写作的问题,都贴合创作实际,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对写作来说都具有 一定的指导意义。4 .铁凝和贾平凹在谈创作时都提到了 “敏感” 一词,请简要分析二者强调内容有何差别。5假如你想成为一个作家,以上材料在选择题材方面对你有何启示?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答案】1.B2. A 3. D4 .铁凝的“敏感”强调的是在广阔的生活中有意识地寻找并追求适合自己写作的那部分区域; 贾平凹的“敏感”强调的是要

37、特别关注社会,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找到同感性题材。5 .有意识 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并不断追求;带着文化自觉,选择能反映中国本土特点的题材;要关注社会,把握社会发展趋势,选择具有同感性的题材。【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梳理的能力。B.结合材料“铁凝称,我们尤其需要敞开胸怀,与世界各国人民对话,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 富于创造性的文化成果,在与世界各国的作家学者的交流中扩展我们的思想。同时,在这种对话中,我 们也要自信地与世界各国的读者分享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分享中国文化的光芒和中国经验的丰 盛,分享我们对人类共同生活的希冀和梦想。只有如此,中国文学才有可能全面

38、参与到世界文学的建构 中去”可知,“中国文学全面参与到世界文学的建构”需要两个条件,既要“吸收借鉴世界文化成 果”,还需要“分享中国文化的光芒和中国经验的丰盛,分享我们对人类共同生活的希冀和梦想”。故选B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B. ”而蒋子龙在这方面有欠缺”错误。原文将二人进行比较,来说明铁凝的生活敏感区,并没有说蒋子 龙在这方面就有欠缺;C.“只要就”错误,说法绝对。由原文“也只有如此,文学才有可能带领我们,穿越分隔着人们的 千山万水,唤起人们共同的人性,沟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情感,不断丰富我们关于世界、关于自身 的认识和想象”可知,原文说的是“只有才”。

39、D. “避免个人感受与经验”错误。由原文“你的题材一定要是你个人的、又超乎你个人的”可知,是包 含着个人感受,而不是避免。故选A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A. “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错误,无中生有。结合材料“平时,我也接触一些业余作者,说我们的生活 里好像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呀,大家都是普普通通的过日子,怎么到有的人笔下就变成了小说,怎 么我就发现不了什么奇怪的事,可以变成小说的事呢?这个问题,我不能不承认文学需要天分。但是, 文学对于生活的感受能力,一个作家对生活感受能力的程度,也的确对他们的创作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 用”可知,铁凝是在强调一些业余作者往往缺乏相

40、应能力,而不是“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B.“让读者充分理解文学的魅力与价值”错误,应该是在阐明“越是面向世界,越要自觉扎根中国的道 理”。C. “要善于把大的事情往小里来看”错误。根据原文“就需要你十分关注这个社会,把好多事情要往大 里看,如果事情特别大,你看不清的时候,又可以往小来看”可知,原文的意思是“要注意大、小视角 之间的转换”。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材料一 “把这个意义扩大到这一层以后,你就不会局限于仅仅是对生活中的某一件事的发现。我一 开始是怎样少走弯路呢?我觉得,每一个作家,最初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意识地去寻找自己生活的 敏感区”“我

41、自己的敏感区在哪儿呢?通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在那些平凡的人和事当中,引不起大家注 意的地方,恰恰是我对它有敏感。我发现了它,我就抓住它不放,一味地追求下去。这样,我终于找到 了我在生活中的敏感区”可知,铁凝的“敏感”强调的是在广阔的生活中有意识地寻找并追求适合自己 写作的那部分区域;结合材料三“同感”在选材的过程中是特别重要的,而在选材中能选择出这种具有同感的题材,就需 要你十分关注这个社会,把好多事情要往大里看,如果事情特别大,你看不清的时候,又可以往小来 看。把国际上的事情当你村里的事情来看,把国家的事情当你的家事来看,看问题要从整体来看”可 知,贾平凹的“敏感”强调的是要特别关注社会,把握

42、社会发展趋势,找到同感性题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材料一 “把这个意义扩大到这一层以后,你就不会局限于仅仅是对生活中的某一件事的发现。我一 开始是怎样少走弯路呢?我觉得,每一个作家,最初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意识地去寻找自己生活的 敏感区”“我自己的敏感区在哪儿呢?通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在那些平凡的人和事当中,引不起大家注 意的地方,恰恰是我对它有敏感。我发现了它,我就抓住它不放,一味地追求下去。这样,我终于找到 了我在生活中的敏感区”可知,有意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并不断追求。结合材料二”同时,在这种对话中,我们也要自信地与世界各国的读者分享对中国的历史

43、和现实的理 解,分享中国文化的光芒和中国经验的丰盛,分享我们对人类共同生活的希冀和梦想。只有如此,中国 文学才有可能全面参与到世界文学的建构中去”可知,带着文化自觉,选择能反映中国本土特点的题 材。结合材料三“同感在选材的过程中是特别重要的,而在选材中能选择出这种具有同感的题材,就需 要你十分关注这个社会,把好多事情要往大里看,如果事情特别大,你看不清的时候,又可以往小来 看。把国际上的事情当你村里的事情来看,把国家的事情当你的家事来看,看问题要从整体来看。逐渐 建立你对这个社会的敏感性,能找到它发展的趋势。如果你对社会一直特别关注,对它有了一种敏感度 以后,它的发展趋势你就相对有一定的把握了

44、。能把握住这些发展的趋向以后,你的作品肯定有一定的 前瞻性”可知,要关注社会,把握社会发展趋势,选择具有同感性的题材。(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罗丹之约铁凝早春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罗丹作品要来中国了,它们将先后在北京和上海展出。在法国,在巴黎瓦雷诺大街的罗丹博物馆,当坐落在庭院内的思想者被一辆蓝色大吊车长长的 吊臂轻轻吊离基座装进木箱时,数百名法国艺术名人默默注视着他,无数的摄像机和照相机镜头一齐对 准了他的缓缓升起。他们为他送行,他们都知道,这座巨大的铜像、斑驳的雕塑自1906年安放在这里以 来,从未离开过故乡。现在他就要出走,而且

45、是第一次远足。他初次远足选定的目标便是东方的中国。把法国最伟大的青铜作品介绍到具有伟大的青铜文明的古老中国,也许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这 又仿佛是罗丹生前的一桩心愿,因为神秘的东方艺术也曾经给过他强烈的震撼。于是我便乘火车去北京看罗丹。小时候我就看过罗丹,当然那只是些印刷品。其中两件作品给我的印象最深:一件是身披宽大睡 袍,显出任意散漫的巴尔扎克;一件是筋肉松弛的裸体雨果。少不更事的我曾经很不明白为什么罗丹要 将两位大作家弄成这样。在孩子的眼中,他对他们二位显得太随意了。成人之后才发觉罗丹是多么坦率 地对待了他这两位法国朋友,而他这两位朋友又是多么坦率地要求罗丹把他们弄成这样。有本书中曾经 提

46、到,巴尔扎克认为罗丹只有把他弄成这模样,他才是真正的巴尔扎克。于是至今每当人们提及巴尔扎 克和雨果时,我眼前掠过的首先不是他们的著作,而是罗丹手下的那个“他们”。我想这便是他们作为 艺术家和作家的共同卓识与见地吧,是这种卓识和见地掠夺了观众的记忆。罗丹具备这种掠夺观众记忆 的力量,他掠夺了我的记忆,他在我心中就日渐伟大起来;他占有了我的记忆,我的记忆里便永远有了 罗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我在中国美术馆门前安静地排着队等待购买门票。长长的队伍一直保持了少 有的顺和与规矩,似乎来看罗丹的人们是有约在先的,人们在一瞬间变得相互友好和理解了。然后我首先看见了 “思想者”,他被安放在美术馆庭院的正中,

47、他正面向着熙熙攘攘的大街和一片 片古老的灰瓦屋顶。他坐在岩石之上,全身赤裸,蜷曲着自己;他一手握拳抵住下颗,咬肌紧张地正陷 入沉思。这本是一个众人熟知的形象,这个几乎有点程式化了的姿势乍一看去,甚至没能唤起我的新奇 之感。而当我绕到他的背后时才真的激动起来,我惊讶于罗丹在思想者脊背上所倾注的良苦用心:原来 在这面宽厚、雄健的脊背上,组织明确的肌肉群如汹涌的波涛正有节律地涌动起伏,使我忽然明白了罗 丹在创作之初何以能摆脱诗人但丁原型的束缚,把身着裙装、面庞清瘦的苦行僧形象换成了今天的“思 想者”。在这位肌肉发达、强壮雄健的思想者身上或许融入了艺术家全部痛苦而又美好的理想吧?他渴 望从雄健的身体里发生雄健的思想,或者只有如此雄健的身体才有产生雄健思想的力量?罗丹不忽略思 想者的头颅,但他更倾心于支撑这头颅的躯干。于是即使思想者的一面脊背也成了表现这雄健思想不可 缺少的因素。于是我在他的被观众冷淡着的脊背上初次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思想者,在这面脊背上,他那 紧张而痉挛着的每一个细胞都使我生出一种全新的幸福感。我很为这一瞬间,这个我独自占有的瞬间而 满足。继而又想到,面对一件伟大的作品,人们都在人云亦云时,议论的或许都是它那被观众(或读 者)自己程式化了的正面吧,对于它的背面却每每会粗心地忽略过去,尽管作者曾经苦心用尽地去经营 它的背面。如今一个完整的“思想者”终于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