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氓》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08641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 氓》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经 氓》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 氓》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 氓》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1诗经氓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 性必修下册诗经氓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 力。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 人物形象。重点:1、熟背前两章,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 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 “诗三百二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

2、、兴三类,与风、雅、颂 合称为诗经六义。2、引入氓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 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 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3、指导诵读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 指名两位学生朗读。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优的情感)4、词汇掌握注意文中需掌握的字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一吁 无一毋 说一脱等等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以为泣涕子贿宴)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详见创新方案5、理清思路(用两个字概括诗歌大意)明确恋爱 婚变决绝(板书)6、思考: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表达方式上看,是

3、一首什么诗?采用第几人称叙事抒情的?明确:爱情诗,叙事诗,第一人称7、作业熟读课文,背诵前两章。解决创新方案中的“课前学案”“整体感知”“微观揣摩”三 部分。第二课时1、 检查背诵2、检查字词:愆垣筮咎贿鸠甚陨徂帷裳 靡寐躬隰泮3、鉴赏文章(1) .学习“恋爱”部分(一二章)“氓”和我如何恋爱?如何结婚? 概括婚恋双方的举动,反映 什么情感或性格。明确:自由恋爱,私定婚期;“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举行仪式,嫁给情郎“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 贿迁”氓:蚩蚩一怒一娶喜怒无常“我”:送一劝一望一泪一载笑载言 痴情纯真(2) .学习“婚变”部分(三四五章)a请一学生朗读,提问:开头几句

4、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 明。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二b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 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 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 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 艺术魅力。介绍陕西酸曲儿里的比兴。水流千里归大海,人走千里转回来。房檐上木鸽一对对,咱二人相好一辈辈。樱桃好吃树难栽,朋友好了离不开。风尘尘不起树梢梢摇,想思病害上活不了。文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喻女子年轻美丽。“桑之落矣,其 黄而陨”喻女子年

5、长色衰。(3)、5章没有一字提及婚后的幸福生活,而是写婚后“氓”的 变心,我的痛苦。思考:“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印证第一章哪些词句?“桑之落奚,其黄而陨”,年老色衰,导致男子三心二意。“氓”的什么行为使女子对他绝望?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氓反复变心,对自己缺乏管束,使“我”伤透了心。“我”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兄弟不知,其笑矣。”(3) .学习“决绝”部分(六章)a自由朗读,注意感情基调:悔恨但不哀伤。b提问: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从中反映出什么性格特 征?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刚烈的性格特征。c “我”与丈夫离异后会不会有幸福生活?答案自由开放。(

6、4)给女生留作业: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从女主人公身上得 出什么教训。第三课时此课时重在鉴赏一些细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1、 文中几次出现“淇” ?这条河流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三次,“送子涉淇”“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则有岸”淇水:爱情的见证,婚姻失败的见证,与男子的三心二意形成对 比。此诗也可理解为是女子坐在回家的车里,走过淇水。她一路走一 路想,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现下的反思,淇水伴她追忆逝水年 华。2、思考:因何用“桑”喻女子?陌上桑里的罗敷采桑女桑与劳动妇女的亲密关系,因其常见故易与之产生联系。3、 拓展,了解一些诗经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 南关

7、雎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 风兼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天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译:我怀恋着倩影,我心伤悲!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理。诗经国风卫风木瓜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 薇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 花纷纷飘落。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 风风雨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 什么不高兴呢?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

8、经国风卫风淇 奥)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 斑。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 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那风击鼓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4、古代一些年龄称谓: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

9、,形状如角, 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 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 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童蜕chGn:龊,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蜕;女七 月生齿、七岁而蜕”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 称为“蜕”。“童觥”,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髯童” 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髻蜕,男皆封侯,女为邑君。”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 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

10、 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及笄:笄ji,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 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缩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 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 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二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二一一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 之年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 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

11、一束)。二八:为16岁。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 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 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二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指二十岁。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 子。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二一一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 为“而立之年二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 身、

12、立志”之意)。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一论语为政),所以后 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二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 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耳顺:60岁为“耳顺之年”。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花甲之年:指60岁。耆qi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

13、子曰:“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二一一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 之年”。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 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 之年二耋di 6: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d o耋di 6 之年。耄耋:耄md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 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 6 ,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 约是“七老八十” 了。耄mi。耋di 6:泛指晚年。伞寿80岁寿辰。因“伞

14、”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88岁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 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 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 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 “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 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 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 称作“期颐”。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5、作业:创新方案“课后练兵”部分 预习后两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