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8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8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借助解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难点】学习借助解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预备】课件、古诗朗读音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诗句接龙 2.揭题释题 板书:望洞庭,师指导书写“庭”,齐读诗题,介绍洞庭湖。 二、阅读理解古诗 1.一读,读准 自由读诗,留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字音,指名读,指名评价,再读,师评价,齐读。 2.二读,读好-读出节奏 自由练读,边读边试着在书上画斜线。出示节奏,指生读出诗的节奏。 听范读。自由地练习。指生读,
2、评价。齐读。 3.三读,读懂-理解诗意 沟通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结合解释;联系插图;串联词意;发挥想象;反复读诗。 自读自悟,四个沟通,争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沟通反应,按诗句的挨次,可以先读出诗句,然后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了什么方法? 齐读古诗。 4.四读,读美-读出意境 洞庭湖风光漂亮,但是诗人却只用了精炼的语句,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全诗,边读边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湖光秋月两相和 湖光、秋月,怎样的湖光?怎样的秋月?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一个“和”字表现出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和谐之美。(板书:和) 读出这安静和谐之美。(齐读) 潭面无
3、风镜未磨 在这湖光秋月安静和谐的气氛中,诗人悄悄地凝视着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样写的?这里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诗人为什么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呢? 诗人刘禹锡对景物的观看是多么的细致啊,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在生活中做一个擅长观看的人。(板书:观看)(指生读,师评价) 读出洞庭湖的模糊美。(齐读) 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相互衬托,显出一种和谐之美。 秋天的夜晚,湖面上波光粼粼,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湖水与月光相互衬托,显得特别和谐。湖上一点风都没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请把这漂亮的风光一起读出来吧。(两句诗连起来,全班齐读) 眺望洞庭山水翠 在这模糊的
4、月色中,诗人远眺远处,还观察了什么风光呢?在这句诗中诗人着重写了什么景物?(板书:山水)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翠) 读出和谐之美。(指名读、小组赛读) 白银盘里一青螺 看到这样的山水又联想到了什么呢?这句诗妙在哪?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方呢? 诗人想象丰富,比方恰当,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像诗人一样放飞想象的翅膀。(板书:想象) 读出宠爱、赞美之情。(齐读) 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非常青翠,山水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让人爱不释手。一起来读读吧!(两句诗齐读) 小结全诗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比方,独出心裁地把洞庭湖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底。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首山水
5、小诗,感受诗人富有浪漫颜色的奇思壮采吧!(齐读) 5.五读,读熟-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长,布置作业z 1.观赏出名的诗人为我国的名胜写下的经典名篇。 2.布置作业: (1)小小朗读家:请大家将望洞庭背给父母、同学听听;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风光,用几句话写出来;(选做) (3)小小画家:在你的画纸上画一画望洞庭所描绘的美景吧。(选做) 板书: 望洞庭 观看湖月 山水 想象人景 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篇2 ?荒凉的花园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学习5个生字“忌、茵、仆、允、勿、毒”,重点理解并积存词语:“毫无顾忌”、“忘乎所以”、“提示”、“望而却步”、“杂草丛生”、“荒凉”
6、。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花园前后的变化的缘由,依据课文内容想像说话,了解贝尔太太不同的心情。 3、获得“共享是欢乐”的真实感受,体会与别人共享欢乐,将会得到更多欢乐。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引入课题 1、(板书:花园)(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观赏一下这副漂亮的图片,这是贝尔太太的一座花园,我请小朋友用一句话介绍一下这座花园。(学生说) 2、教师小结:是啊,花园是个吸引人的地方,那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是休息放松的好场所。可是有这样一个花园,却一片荒凉,(补充板书:荒凉)读题。 看图,解释荒凉。 3、读题释题:文中是怎样描述这“荒凉的花园”的。自由读课文。找
7、句子。划线。 出示句子:几年后,有人再往这所花园去,却发觉那里由于园子太大,走动的人太少而真的杂草丛生,毒蛇横行,几乎荒凉了。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块来读读句子,感受这花园荒芜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初读课文。毕竟这花园为何会变成这番情景?请大家分节来读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读通课文。齐读词语。 2、师:谁时花园的仆人?(贝尔太太)课文中还提到了谁呢?(年轻人、小孩子、老人我们统称为游客),(板书:贝尔太太游客),他们与这座花园之间发生了什么关系?读一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尔太太、游客及花园的词语。解释词语。 贝尔太太:生气孤独孤独 游客:毫无顾忌忘乎所以贪玩望而却步 花园:又大
8、又美杂草丛生毒蛇横?行荒凉 三、细读文章,体会佳句 1、贝尔太太的花园原本是如此漂亮,以致于吸引了很多游客,让我们从书上看看他们的表现,先自己轻声读1-2节,再说一说。(出示填空)。 出示:贝尔太太的花园又大又美,以致于吸引了很多游客,他们毫无顾忌地跑到贝尔太太的花园里来玩了。年轻人_,顽皮的小孩子_,闲适的老人_,还有一些特别浪漫的人_。然而,贝尔太太却_。 师;他们丝毫没有考虑到贝尔太太的感受。 师:由于花园的漂亮,人们毫无顾忌,以至于人们遗忘了一切!然而这却使贝尔太太却觉得人们真是有点忘乎所以 2、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个花园后来都变得杂草丛生,它荒凉了,这里面有一个缘由,请大家自己轻声地
9、把课文当中描写荒凉的缘由的段落轻声、快速读一遍,开头! 师:读完之后,谁能够给我介绍一下缘由?(读完一篇文章再用自己的话说说,那么这篇文章里的话就变成自己的话了。当你积存下越来越多这样的话,那你就会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了。) 生:贝尔太太写了块牌子:私人花园,未经允许,请勿入内。 生:贝尔太太让仆人换了一块新牌子:欢送你们来此游玩,为了安全起见,本园的仆人特殊提示大家,花园的草丛中有一种毒蛇。假如哪位不慎被蛇咬伤,请在半小时内实行紧急措施,否则性命难保。最终告知大家,离此地最近的一家医院在威尔镇,驱车大约50分钟即到。 第一块牌子毫无效果,就犹如在许多花园里都会写:爱护绿化人人有责。许多人都
10、毫无顾忌。后来,贝尔太太用这种方法威逼大家,大家信任了贝尔太太的话,就对这所花园望而却步了,于是再也没有人光临这所花园了,所以荒凉了。 3、几年前,看看自己漂亮的大花园和欢乐的忘乎所以的游客,贝尔太太心里会怎么想呢?几年后,面对荒凉的花园,她又会说些什么呢? 完成练习: 贝尔太太看着花园内忘乎所以的游客,想:。 生:他们总是来玩,把我的花园都踩得不知道像什么了。(贝尔太太多自私阿,她只知道自己拥有漂亮的花园,却不允许其他人来玩。)(真是一位想象丰富的小朋友)(你的想象真丰富,大家需要向他学习) 面对杂草丛生、毒蛇横行的花园,贝尔太太经常自言自语的说: 生:假如当时我允许他们进来玩,那该多好啊。
11、(恩,他知道懊悔了。) 生:假如我也能够把漂亮的花园分他们一点,那花园就不会荒凉了。(是啊,假如贝尔太太当时能这么想就好了。) 4、几年后,间或有人再往那所从前布满欢乐的花园去时,却发觉,一所欢乐的花园变成了荒凉的花园。“荒凉”的仅仅是贝尔太太的花园吗? 师小结,再读课题:孤独、孤独的贝尔太太她的内心空荡荡的,如同一座荒凉的花园。 5、同学们,假如我把每个人的心灵比作一座花园,当你的心灵布满了自私这种不好的品性的时候,你的心灵,这心灵的花园就会变得杂草丛生,是不是?所以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心灵变成一个漂亮的花园?需要什么来滋润它? 6、一起来看课文中的句子: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漂亮的大花园。假
12、如我们情愿让别人在此种植欢乐,同时也让这份欢乐滋润自己,那么我们心灵的花园就永久不会荒凉。 假如我们的心灵布满了共享,布满了感恩,布满了友爱,布满了大方,布满了和善,这些好的品质,那么我们就肯定很欢乐,带着这样的体会一起来读一下最终一小节,预备,齐! 7、学习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话要跟贝尔太太说吗? 四、总结:和大家一起共享属于自己的那份欢乐,那么一份欢乐就会变成千千万万份欢乐,那么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妙! 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展质量单位间的简洁换算。 3、通过观看、比拟和猜
13、测推理等活动,培育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力量,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看,今日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要去森林公园玩。路上有座桥,上面写着:限重1吨。(出示课件)。看到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吨”是什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小动物们能过桥吗? 2、了解学习起点 师:关于“吨”的学问,同学们已经有哪些了解?指生答复。 (依据几个班的教学实践,每班都有少数学生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有大
14、货车、有的电梯上看到“吨”;还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出示货车图) 3、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对“吨”的学问有不少的了解,那么“1吨”究竟有多重?吨与千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熟悉” 抓住孩子的“童心”,由孩子们宠爱的小动物去森林公园玩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依据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来确定教学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新授 (一)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概念 师:“1吨”究竟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师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从前往后传一轮,并说说感受。 (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 (3)让
15、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看他一次能搬几袋这样的大米。 (学生站着,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仔细观看“大力士”的表现。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4)想象推算。 让学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觉如何? 引导推算100袋共重10千克乘以100等于1000千克。 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相互抱一抱,抱后相互沟通各自的体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个人、3个人有什么感觉? (3)推算:假如按每人25千克计算,小组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 “教师,教师,那我们全班同学加在一起有没有1吨重啊?”一位高个的男生喊道
16、。这时我抓住时机,先引导推算出40位同学约1吨重,再请全班同学起立(全班只36人),还请一位听课的教师加上我自己(共约1吨),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 3、小组争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约1吨呢?介绍用字母“t”来表示。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作单位?为什么?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吨做单位呢?1吨大约等于()头牛(500千克一头牛)一桶油100千克()桶水泥50千克()袋? (1)许多物体重量的总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吨”对孩子们来说是抽象的,通过让学生搬10千克的大米,抱一抱同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推算、估量、想象。
17、并通过“大力士搬大米”、“全班同学加教师跳一跳”的嬉戏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根底上,借助“100袋10千克的大米”、“40位同学的体重”等详细实物帮忙学生建立起“吨”的概念表象。在体验的根底上让学生通过推理和想象帮忙学生建立“吨”的概念,同时培育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量力量。 (2)很重的物体的重量;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答复,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如鲸的体重,大象的体重;厚街标志的雕塑,海月岩公园的石头等) (3)交通工具的载重量;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重量大约是1吨? 师:猜一猜,什么叫载重量
18、?(最多能承受的重量)如:电梯的载重量大约是1吨;(大约20个大人)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10吨。假如超过这个重量,就是超载,极有可能出危急。汽车超载不仅毁坏地面,还威逼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大路杀手”。因此我们平常坐车是要千万当心,不要挤车或电梯,万一超载很危急。 生活中用吨作重量单位的东西有许多,如钢铁、水泥、煤等等。 5、填上适宜的质量单位 (1)货车载重4() (2)明明体重35() (3)一个鸡蛋的重量是50() (4)我国广东籍的举重运发动陈燮霞,在奥运会上以212()的总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并获得08年奥运会首面金牌。 (5)虎门港码头停靠的一艘货轮能载重30() (二)吨的单位
19、换算 吨和千克的关系: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吨=1000千克,你会进展单位之间的换算吗?(课件出示) (1)一只河马约重那3吨,想一想:3吨=()千克?5吨呢?你是怎么想的? (2)一只大象重约6000千克=()吨你怎么想? 四、应用 1、把适宜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 利用“吨”学问,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展交通安全教育。 2、解决导入时主题画的问题 (出示画面并出示每只动物的体重)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答复,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你有什么方法让他们过桥吗? 3、课后延长(
20、数学日记) 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假如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跟爸爸、妈妈商议一下,可以实行哪些节水的方法?请写一篇数学日记。 五、总结 师:学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数学日记”能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同时渗透节省用水的思想教育。 ?惊奇的大石头原文 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爱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嬉戏。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静静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
21、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教师,教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唯恐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经常掉下来陨石,或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气肯定特别大。它应当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晰。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究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坦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很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
22、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特地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最终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觉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讨论成果,震动了全世界。 ?教学目标】 1、熟悉“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惊奇、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索、擅长动脑、不懈追求的珍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究巨石由来的过程,领悟李四光是如何思索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是怎样把内容写详细的。 ?教学预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
23、平、图片、童年故事。 2、生字、新词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1、你见过大石头吗?假如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惊奇的大石头。 2、过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想知道的许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 3、李四光简介(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李四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朗读课文,留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状况。 (1)认生字: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
24、读,沟通自己的识字方法。 (2)指导生字书写: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看总结应当怎样写。 (3)教师点拨下面的词语。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讨论,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进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终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溶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特别严寒,世界上的很多地方被冰川掩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
25、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限。 3、教师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听读,思索: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挨次写的? 三、自由朗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作业设计 1、教师点击课件,学生随堂完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其次课时 一、稳固新词,朗读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分组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体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他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一起前往现场,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请大家自学其次自然段,要求如下: (1)这是一块怎样
26、的石头? (2)李四光和伙伴们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3)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这是为什么? 2、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教师,李四光是怎么问的?教师是怎样答复的?李四光听后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间对问对答。 引导学生思索:听了教师的答复,李四光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最终这个疑问得到解决吗?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终两自然段。 读后沟通: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巨石之谜的? 教师主要引导: (1)李四光思索这个问题想了很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
27、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特地考察了这块大石头,最终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讨论引导他发觉了什么重大成果?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妈妈的账单原文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得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商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彼得常常被派去把这些账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慢慢觉得自己好像也成了一个小商人。 有一次,他突然想出一个办法:也开一张收款账单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酬劳。 一天,妈妈发觉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 在花园
28、帮忙大人干活20芬尼 彼得始终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的母亲认真地读了一遍,然后收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有说。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想要的酬劳。正值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的口袋里时,突然发觉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 他把账单绽开读了起来: 彼得欠她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为他始终有一个慈祥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 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惭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当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上
29、衣口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育独立的阅读和质疑的力量,培育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1、板书“060” 2、质疑:看到这个特别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3、(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设计意图:利用特别算式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盼,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循导自学,整体感受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常你是怎么学习这类课文的? 2、结合学生
30、的发言梳理引导(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 3、自主学习。 4、沟通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指出:“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得意。”在学生自学前,梳理出富有弹性的学习方法,削减学生学习的随便性与盲目性,既培育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提高学习效率。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沟通问题。 2、带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四、引导解读,品尝真情 1、(出示小彼得的账单)读了小彼得的账单,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了解彼得开账单的缘由、目的,理解词语“如愿以偿”并指导朗读) 2、品读妈妈的账单,体会情感: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再读读账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自己的妈妈,想象一下十年来妈妈
31、是怎样照看小彼得的。 计算妈妈十年来的酬劳,体会母爱无价与无私。 3、图文结合,了解小彼得的转变,体会母爱的宏大: 从小彼得的神态、动作与表情中体会他的“惭愧万分”。 指导朗读。 4、领悟“060”的含义: 引导学生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将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学生真正专心去思索、去咀嚼、去体验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思想感情,将妈妈的账单蕴含的深刻情感步步推动,层层提升。 五、表达感受,抒发情感 作业超市: 我想对小彼得说: 我想对彼得的妈妈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自己的妈妈说: 鼓舞学生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使学生的现时感受和以往的积存相互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从感悟课文所讲
32、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拓展延升 1、妈妈的账单让小彼得变懂事了,也让同学们变得更懂事了,让我们在心中永久铬记这份爱的账单。 2、最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妈妈的爱这首诗,再次感受妈妈对我们的那份关爱吧。 总结:我们在妈妈的爱里每天长大,妈妈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爱,我们也应当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我想不仅是在节日里为她送上一份小礼物,为她朗读一首小诗,更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在拓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语言积存量不断地增加,理解力不断地增加。这样,语言和情感就能在宽阔的精神空间产生共鸣。 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篇4 【单元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
33、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表达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叙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拘束、欢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看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喜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布满了童真、童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头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连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
34、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单元总体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把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育学生喜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决信念战胜困难的。 4培育自读力量,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欢乐的。 【单元教学建议】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妙与幸福,并感受
35、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欢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们观看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制困难的士气和信念,要擅长从别人身上吸取力气。 3“体会劳动中的欢乐”(1课时)培育学生喜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 4“汇报与展现”(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展。活动要能表达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现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现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沟通、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
36、训练若干课时。 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篇5 ?亲人也是看图学文的课文。图画的背景是苗族的村寨,树杈上架着竹竿、竹竿上挂着湿漉漉的床单和衣服。明显,这些是刚刚洗过晾上去的。图面的人物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姑娘。老奶奶和小姑娘身着不同民族的服装,可以看出老奶奶是苗族人,小姑娘是汉族人。老奶奶双手捧着小姑娘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小姑娘的脸,好像在说些什么。屋子的旁边立着一根拐棍,说明老奶奶的手脚不灵活。 课文第五、六自然段中的描写是图上的内容。前面四个自然段交代了在一个村寨中,住着苗族人和汉族人。有一位汉族人的邻居是一位快80岁的苗族老奶奶。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活。女儿在县城教书,家中无人照看。汉
37、族母女俩尽心照看老人。所以,老奶奶笑眯眯地说:你们这样帮忙我,照看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 1、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人,“我”和妈妈敬重老人、助人为乐的品德。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学习观看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词句表达图意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样的人叫亲人? 2、教师说:今日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讲谁把谁当作亲人呢? 二、指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苗族村寨) 2、树杈上有什么?(湿衣服和床单) 3、图上画的有谁? (引导学生从墙边立着的拐棍,来推断她们的不同年龄;从观看她们穿着什么服装,来推断她们的不
38、同民族。) 4、她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图上的景物想一想)会说些什么? 5、把这几个问题联起来说说,这幅图反映了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特殊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分组查字典。 3、检查自学状况。 (1)检查读音。 硬朗便懂 (2)字形难点。 朗:左半局部不要写成“良”。 县:里面是两横。 替:上下构造。第八笔是“乙”,不要写成“、”。 顾:左右构造。第四笔是“l”,不要写成“l”。 (3)理解词语。 硬朗:指老人强健。 灵活:敏捷。 究竟:究竟,毕竟。 准时:指需要的时候就立即去做。 照看:照料。 替换:把原来使用着的衣物调换下来。 四、试读
39、课文。 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找出来多读几遍。 其次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挂图。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看图,读第五自然段,说说“我在做什么? (我正在晾帮忙老奶奶洗的床单和衣服。) 2、老奶奶有什么表现呢? (1)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出示这段话。 老奶奶快乐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竿呼呼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忙我,照看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分组争论思索题。 a、老奶奶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么说? (表示对“我”这样照看她
40、非常感谢,对我特别宠爱。把“我和妈妈当作她的亲人,甚至超过了她的女儿。) b、说说用上带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这三个词把人物快乐、疼爱、感动的心情表现得更加详细,使语言的感情颜色更加剧烈。) 集体汇报争论结果。 (3)指导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实行生练读、评读、师生协作读的形式。 过渡:老奶奶说“你们这样照看我”,这里的“你们”还指谁?妈妈是怎样照看老奶奶的7、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说说妈妈是怎样照看老奶奶的? (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时给她缝缝洗洗,有时替她买米买盐。) 2、比拟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妈妈是个
41、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2)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用上“总要”说明妈妈始终、一贯地帮忙老奶奶。) 3、妈妈是怎样教育我的? (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忙老奶奶做点事。少先队员应当懂得敬重老人,照看老人。) 4、小结:“我”主动地为老奶奶做事,是由于“我”始终记着妈妈的教导。 过渡;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看老奶奶?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1、分组读课文,争论: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看老奶奶? (争论归纳为: 老奶奶年纪大了,手脚都不灵活,女儿又在县城工作,需要人照看。 敬重老人,照看老人是一种美德,人人都应当做到。 邻里之间应当相互关怀,相互帮忙。 各民族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