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17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17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17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最新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懂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知音。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知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古筝曲高山流水、知音 教学流程: 一、设疑 板书“知音” 1.同学们,走进课文之前,让我们闭上眼睛进入音乐殿堂,仔细聆听来自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从乐曲中听懂了什么? 我们从曲子中没有听懂什么,可是有一个人却能听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知音,感受这优美旋律背后的动人故
2、事。 2.板书课题知音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 感知“知音”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71页,在我们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朗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1)怎样的人才能算是知音呢? (2)你有知音吗? 了解了学习任务,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文,检查学生是否把句子读通顺了,并及时纠正字音。 3.同学们,课文我们读了两遍了,相信你们已经与文中的生字成为了朋友,谁愿意领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大屏出示生字) 4 . 我们已经与生字成为了朋友,相信这次你再读课文,一定会通顺、流利、有感情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是( )的知音, 你对俞伯
3、牙和钟子期有什么了解? 俞伯牙:晋国的上大夫,是著名的琴师。 钟子期:是一名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三、再读 领悟“知音 1.他们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寻找问题答案, 2.学生朗读相关的段落、语句。 3.根据句子学生展开想像,教师适时指导重点句子的朗读。 (真好啊!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真美啊!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既然又好又美,就请你美美地读出来吧! 师:正是由于钟子期听懂了俞伯牙的琴声,所以俞伯牙高兴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师:俞伯牙终于找到了让他等三十多年,也寻觅了三十多年的人,此时俞伯牙激动地说:“知音
4、,你真是我的知音。”) 师:俞伯牙十分兴奋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师:看着这个不起眼的樵夫,俞伯牙百感交集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4.其实,同学们想一想,听俞伯牙弹琴的人还少吗?为什么他见到钟子期会这样激动啊?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寻找俞伯牙遇到钟子期无比激动的原因。用笔圈画出问题的答案。 生汇报 蕴藏在琴声中的心情被谁听出来了?(钟子期) 师:是啊!钟子期不仅能听懂俞伯牙的琴声,更能听出他琴声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俞伯牙的琴声是哀婉的,那钟子期就能知道他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悲伤难过忧伤) 师:如果俞伯牙的琴声是欢快的的,那钟子期就能知道
5、他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开心、高兴、兴奋、快乐) 师:钟子期是最了解俞伯牙的人,他才是俞伯牙的(知音)。 师:同学们,你们说一说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知音呢? (喻意:懂得你的心意,最了解你的朋友、知己就是你的知音。) 师:刚才我们说的不仅是这个词的由来,也是这个词的表达的意义。在钟子期之前,俞伯牙有没有遇到能听懂琴声心意的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一个“从来没有”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琴仙的孤独寂寞。 根据资料记载:37岁时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试想一想,当他遇到既能听懂琴声,又能懂得他的心意的人。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四、升华 体会“知音” 1.来之不易才更显珍贵,所以俞伯牙无比激动地说:(“知
6、音!你真是我的知音!”)正所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虽然伯牙当时已是一位朝廷官员,而子期只是一个砍柴的樵夫,但是凭着对音乐的心有灵犀,凭着志趣的情投意合,他们结为了知已并结拜为兄弟。当俞伯牙得知钟子期去世的噩耗时,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圈画相关的语句。 2.你感受到俞伯牙的悲痛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读一读。 这种场面让我们也忍不住要落泪了,同学们,除了悲痛,我们从俞伯牙摔琴的动作、和他再也不弹琴的语言中还能感受到什么? (绝望) 师: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知音了,这是何等的绝望呀!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课件”正是这样才留下了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千古的慨叹
7、。 师:同学们,你有知音吗? 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让我们多与正直、诚实、博学的人交朋友吧!最后祝你们都能找到与自己知心的朋友。 五、拓展 珍惜“知音” 1.出示拓展短文李白与杜甫的友情,生自由阅读回答课后问题。 关于知音的故事太多太多,唐代诗人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材料李白与杜甫的友情读后把文章补充完整。 2.出示如梦令学生读后谈感受。 同学们说得可真好。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小令。(大屏出示) 3 . 推荐“八拜之交”的故事。 古代有“八拜之交”。 一般人都认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之礼,但其实这八拜,拜的是八
8、份感天动地的友情典故。(大屏出示) 在这些典故中,有我们敬重的十七位古人,更有舍得我们去深思的情谊与诺言;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懂得了该如何对待自己亲密的朋友。请同学们课下认真阅读,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再做交流。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最新2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9、: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
10、、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 与“阅”、“闭”,“腿” 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
11、词 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
12、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
13、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最新3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4、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n)步”、 “胸(xing)脯(p)”、“白桦(hu)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
15、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
16、、“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
17、、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
18、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
19、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最新4 教学要求 1.懂得只有认真、虚心、耐心,才能把本领学到手。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理解词句;联系上下文,回答课后的思考题; 朗读课文;练习用“先再然后”说话。 教学重点:了解这篇童话所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后思考题。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带、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你一定喜欢童话吧,说出你学习过的一篇童话的题目。 (二)群鸟学艺就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读读课文,想想 “群鸟”是指哪些鸟?它们是怎样学艺的?你知道这些鸟的窝是什么样吗
20、? (三)在读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词语查。 二、指名认读词语卡片 fng hung xun ch li 凤凰 选 好树 杈垒 起 wn yn tu sh 安 稳房 檐唾 沫舒 服 co jn qi 粗 糙不 仅 而且 三、听课文录音,思考预习题2 四、读懂课文内容 (一)提问:“群鸟”指的是哪些鸟?向谁学艺?学什么? 1.“群鸟”指的是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 2.群鸟向凤凰学艺。 3.群鸟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领。 (二)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许多鸟都向凤凰学过搭窝,可是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哪些鸟仍旧不会搭,哪些鸟搭的窝很粗糙?为什么?) 1.猫头鹰仍旧不
21、会搭窝,没有窝住。因为猫头鹰最不虚心,刚听凤凰讲个开头,就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读有关课文。) 2.老鹰、乌鸦、麻雀搭的窝很粗糙,因为他们学到一点儿就走了,以为自己会了。 老鹰听刚说要在树上搭窝,就想,原来就是找个树杈,就飞走了。所以老鹰的窝只是几根树枝搭成的。(读有关课文。) 乌鸦听说要把叼来的树枝,一层一层地垒起来,以为自己会搭窝了,就飞走了。所以乌鸦的窝是用许多树枝垒成的。 麻雀虽然把窝搭在房檐下,却不舒服,因麻雀只听凤凰说应该把窝搭在房檐底下,不怕风,不怕雨。他想和我想的一样就飞走了。他并不知道应该怎样搭窝。(读有关课文。) (三)只有小燕子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又结实,又暖和
22、。(小燕子搭的窝为什么这么好?) 小燕子认真地听完凤凰讲怎样搭窝,学到了本领。 小燕子很虚心,从头至尾都认真听凤凰讲怎样搭窝,听完还向凤凰表示感谢,他真学会了怎样搭窝。(读有关课文。) (四)谁能给这些鸟的学习态度,按从差到好排排队,并说出排队的理由。 猫头鹰最不虚心,刚听了个开头,就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他没学到本领,不会搭窝。 老鹰、乌鸦、麻雀都是学到一点儿就走了,以为自己会了,他们搭的窝都很粗糙。 小燕子学习态度认真,搭的窝最漂亮、结实又暖和。 五、按课文内容填表 六、教师先指导填一行,再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订正 七、小结. 提问:这篇童话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讲的是猫头鹰、
23、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领,结果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唯独小燕子搭的最好。 八、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板书(同上表)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提问:小燕子学习用泥垒窝一共有几道工序,按顺序说说各是什么 先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再回答问题,并用带点的词说话。 “你要先叼泥,用唾沫把泥拌匀了,再一层一层地垒起来,然后叼些毛和草铺在窝里。” 1.叼、拌;2.垒;3.铺。 用“先再然后”造句。 三、学习了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一)不虚心就学不到本领。 (二)不认真学习,就学不好本领。 (三)要耐心地学完,才能学到本领。 (四)只有虚心、认真、耐心地学习,才
24、能把本领学到手。 四、指导朗读 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出各种鸟的不同语气。 (一)凤凰:自始至终都在认真地教,它的话要读得亲切而耐心。 教师示范:“学本领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学不成。” 学生每人自己练习,只读凤凰说的话,然后指名朗读。 (二)提问:读猫头鹰的话,应是什么语气? 猫头鹰不虚心,认为凤凰“不见得有什么真本领”。应读出骄傲的语气。(读猫头鹰的话。) (三)提问:读老鹰、乌鸦、麻雀的话,应是什么语气? 1.老鹰、乌鸦、麻雀只听了一部分就以为学会了,也表现很不虚心,应读出洋洋得意的语气。 2.课文中三、四、五小段写凤凰的话时,为什么后面都用了省略号? 这里表示凤凰的话还未说完,这些鸟就不
25、耐心地打断凤凰的话,朗读时这些鸟的话,要和凤凰的话紧紧接上。 练习这三段朗读时,只读对话,不必读提示语。对话的连接要紧凑。 3.分角色朗读练习。 (1)一人读凤凰的话,三个小组分别读一种鸟的话,注意语气和对话的衔接。 (2)指名4人练习朗读。 (四)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可排练成课本剧)。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最新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
26、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语言训练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
27、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a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天在海中,海中有天,一切都被海水染蓝的景象,感受作者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8、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是()、是()、是() 他一来,就() 就() 就() 就()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 1.复习会认字。 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
29、(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 “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是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教师仍然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观察、讨论、评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及评价他人的能力。 3.检查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 1.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30、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2、帽子和鸟窝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帽”和“窝”: 1.板书:帽子 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板书:鸟窝 学习“窝”:引
31、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最新6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任何一点
32、疏忽、不负责任都可能造成彻底失败。 4.继续学习结合课文内容查找课外资料,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懂得一个小疏忽会带来大灾难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2.学生在老师或家长帮助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查找有关一个马掌钉的课外资料。在网上可搜索关键词,如理查三世、亨利伯爵、一个马掌钉、波斯沃斯战役等。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故事背景。 1.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24一个马掌钉 马掌钉是什么样的钉子? 2.一个普普通通的马掌钉到底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33、?你在预习中了解了什么?查到了哪些资料?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背景及大致内容。(由于少了一个马掌钉,扭伤了马腿,摔伤了骑马的理查三世,输掉了一场战争,灭亡了一个国家。这个著名的传奇故事来自英国国王理查三世逊位的史实。1485年在英国爆发了一场争夺统治地位的战争。国王理查三世准备拼死一战,但由于少了一个马掌钉而使他在波斯沃斯战役中被击败。莎士比亚的名句“马,马,马,一马失社稷”使这一战役永载史册。) 3.来听听课文是怎样写这个传奇故事的?听课文朗读录音。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读准生字词,模仿录音,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合作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互相正音,并在组内交流读
34、懂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词。 1.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哪些生字?你都会读了吗? 出示生字卡片:烦钉砸则率掀 2.多种形式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读。注意:“钉”是多音字,马掌钉dn。它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n)找到书上带有这个字的词:钉(dn)上。让学生对比读,明白“钉”作动词时读第四声,作名词时读第一声。 3.给生字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 4.本课有哪些好词语?说说你怎么理解的?不懂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可以用查词典、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决一死战 冲锋陷阵 不耐烦 环顾四周 鼓舞 耐烦(耐心) 鼓舞(鼓励) 四、再读课文。 1.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
35、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同学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3.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分角色读一读对话。(旁白、马夫、铁匠、理查三世) 4.因为一个马掌钉,导致了什么后果?学生齐读最后两段。(少了一个钉子,掉了一个马掌;掉了一个马掌,倒了一匹战马;倒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 五、作业设计: 1.把喜欢的词语摘抄在语言积累本上。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齐读。 2.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理查三世和亨利伯爵为了争夺王位准备决一死战。) 结合课
36、内外知识理解“决一死战”。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战斗前钉马掌的事?(212)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战斗的经过?(1315) 二、学习212自然段: 1.听这几段课文朗读录音。 2.如果要你扮演马夫和铁匠,你打算怎么读?和小组同学分角色练练。 3.请一组三人分角色读。学生评价,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使学生在评价中明白读马夫的话应 采用急不可耐、怕受罚就敷衍了事的语气。找到马夫说话时的提示语“不耐烦”,“喊”等词。读铁匠的话时要读出开始还很坚持原则,后来也因为害怕国王的惩罚变得又急又怕的语气。 4.再请三位同学读一读,再评。男女生和老师一起分角色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
37、感悟到马夫和铁匠的特点,读出感情。 三、学习1315自然段: 1.战斗打响了,让我们来看看这场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战斗吧! 2.自由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说战斗的经过。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战斗的经过?(理查率领军队冲向敌军,鼓舞将士击退敌人,突然理查的马掌掉了,马也跌倒了,理查摔倒在地,士兵们见理查这样,也纷纷掉头逃跑,军队瓦解,理查被抓了,输给了亨利。) 4.指导朗读。该怎样读这段?(整段读出战斗的激烈紧张,理查指挥战斗鼓舞战士的话读得有气势些。后来理查失败了,读出很绝望、很气愤的语气。)指名读。教师范读。评价。 5.投影出示理查的话:他挥舞着手中的宝剑,绝望地喊道:“一匹马!一匹马!一匹马毁
38、了我的国家!”全班再读这句话。 过渡:理查说的话对吗?他到底为什么会失败? 四、学习最后两段: 1.学生齐读短诗。 2.讨论:理查的话对吗?理查为什么会失败?现在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诸葛亮,请你们发表高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马夫太急躁,国王信任他,他却敷衍了事,没有把马掌钉牢就离开;铁匠不坚持原则,也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地钉好最后一个马掌钉。)也有学生可能会责怪国王不该对下属残暴,否则马夫和铁匠也不会那么害怕受到惩罚。 3.师生合作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拓展。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一个小小的疏忽会带来多大的灾难哪!)(做任何事情都要精益求精,任何一
39、点失误、不负责任都可能导致彻底失败!)(各行各业都应该发扬严谨务实、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 2.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例如我们的学习要认真细致,做数学题时丢掉一个小数点答案就会出错。医生给病人动手术,如果疏忽大意,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 六、拓展延伸。 1.建议阅读小虫和大船。 2.把一个马掌钉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回顾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讨论:铁匠、马夫、国王各有什么优缺点?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争论,发展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学生可能会说铁匠的优点是开始干活还挺认真,缺点是他不坚持原则,后来敷衍了事。他也很粗心,他的工具不齐全,连现成的马
40、掌钉都不齐全。)(马夫的优点是时间观念强,怕因为耽误国王打仗而受罚。缺点是对国王不忠,国王把自己最心爱的马都交给他了,那么信任他,可他却敷衍了事,性格急躁。) 二、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齐读。 2.出示会写字,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最容易记住。 3.全班交流。 比较法:掌 堂 裳 尝 常 换偏旁:“须”去掉偏旁加火字旁是“烦”。 “副”去掉偏旁加走之儿是“逼”。 4.指导书写。 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谈谈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优秀作业展评。 三、作业设计 1.比较组词: 掌( ) 烦( ) 要( ) 逼( ) 常( ) 须( ) 腰( ) 福( ) 2.马夫和铁匠听说了理查战败的消息后,会怎样想呢?在这次战役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续写一个马掌钉的故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最新7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