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有多长》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桌子有多长》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桌子有多长教学设计一等奖 1、桌子有多长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经受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熟悉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量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能估量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把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课前预备: 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争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二、学习厘米
2、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一样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一样,我们要用一样的工具来测量,要用一样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熟悉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熟悉尺子。 (2)、熟悉刻度,学习厘米。先估量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依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实践操作,稳固学问 1、第1题:先让学生估
3、量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展测量;最终让他们看看自己估量得是否精确? 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我们在测量时应留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对于才一年级的学生,要在一堂课中把握厘米的概念,还要学会正确的估算、测量,还是那句话,教材过难。 板书:桌子有多长 测量时留意:1、从0刻度开头量 2、与0刻度对齐,物体指向几,就为几厘米。 3、如0刻度破损,从几起,要把终刻度减去起始刻度。 2、桌子有多长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版数学14-15页。 教学目标: 1.经受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
4、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熟悉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熟悉和体会1厘米的意义,初步培育估测意识,学会正确地进展简洁的测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正确进展简洁的测量。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育合作意识,熬炼观看、操作及推理力量,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合作沟通。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小熊遇到了难题,想让小朋友帮助,难题是桌子有多长。 二、学问探究 1、自主探究,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测
5、量桌子的长度,并汇报结果。 师生一起观看测量的结果,引出尺子。 2、熟悉尺子,熟悉1厘米。 活动一:通过仔细观看、沟通,总结出: (1)尺子上有数字0、1、2、3、4,0在尺子的最左端,表示起点。 (2)有一条一条的线,有长的短的,我们把这些一条条的线叫做刻度线。 (3)有cm-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学生通过打招呼熟悉它。 活动二:熟悉1厘米。 尺子上从0到1这一段的长度是1厘米,尺子上每一大格为1厘米。 活动三: 1厘米究竟有多长? 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对准尺上的0和1,比划一下就能感受到1厘米的长度。 查找身边的1厘米:大拇指指甲的宽度、拇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 有了1厘米的根底
6、,进而熟悉3cm、5cm。(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三、用直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1、当0刻度完整无缺时,将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看另一端与尺子上的哪个刻度对齐。(生动手测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在测量过程中,肯定会消失物体的一端与0刻度线对齐,而另一端却不能于某个刻度对齐,这时我们就看它的末端离哪个数字近,就说大约()cm。) 2、尺子上0刻度找不见的时候,物体的一端对准一个整刻度,看另一端与尺子上哪个刻度对齐,此时,物体的长度为两刻度值的差。 四、应用练习。 小熊量东西。 五、课堂小结。 小熊在大家的帮忙下,顺当地通过了教师的测试,快乐极了,说想让小朋友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可以吗? 板书
7、设计: 桌子有多长 尺子 cm厘米 教学反思: 桌子有多长一课,重点是让孩子熟悉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以及能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中需要屡次进展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组织力量和教育机灵,然而,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东西,导致整节课进展得杂乱无章,秩序混乱,所以这是一节失败的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以小熊做客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动手量桌子这一环节,学生没有完全参加进来,这与我有很大关系,教师的示范作用本应当表达出来,但是自己也没有做到,这是不应当的。 3、熟悉1cm,体会1cm的实际意义这一环节,我做的预备不够充分,学生只是
8、用手比划了几次1cm,不如给学生预备一些1cm的实物让他们体会好。 4、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少,只是单纯的看了小熊的错误,这种间接的方式确定不如亲身体验好。 5、另外,平常的习惯养成没做好,导致课堂中间常常消失一些突发觉象,我处理得很不到位,也没能准时的处理好,这些方面的技巧还需要自己一点一滴的去积存,渐渐去摸索,多动脑思索,多请教其他教师。恳请各位教师多提珍贵意见。 3、桌子有多长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版数学14-15页。 教学目标: 1.经受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熟悉厘米
9、,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熟悉和体会“1厘米”的意义,初步培育估测意识,学会正确地进展简洁的测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正确进展简洁的测量。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育合作意识,熬炼观看、操作及推理力量,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合作沟通。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小熊遇到了难题,想让小朋友帮助,难题是“桌子有多长”。 二、学问探究 1.自主探究,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测量桌子的长度,并汇报结果。 师生一起观看测量的结果,引出尺子。 2.熟悉尺
10、子,熟悉1厘米。 活动一:通过仔细观看、沟通,总结出: (1)尺子上有数字0、1、2、3、4,0在尺子的最左端,表示起点。 (2)有一条一条的线,有长的短的,我们把这些一条条的线叫做刻度线。 (3)有“cm”-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学生通过打招呼熟悉它。 活动二:熟悉1厘米。 尺子上从0到1这一段的长度是1厘米,尺子上每一大格为1厘米。 活动三:1厘米究竟有多长? 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对准尺上的0和1,比划一下就能感受到1厘米的长度。 查找身边的.1厘米:大拇指指甲的宽度、拇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 有了1厘米的根底,进而熟悉3cm、5cm。(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三、用直尺测量物体
11、的方法。 1.当0刻度完整无缺时,将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看另一端与尺子上的哪个刻度对齐。(生动手测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在测量过程中,肯定会消失物体的一端与0刻度线对齐,而另一端却不能于某个刻度对齐,这时我们就看它的末端离哪个数字近,就说大约()cm。) 2.尺子上0刻度找不见的时候,物体的一端对准一个整刻度,看另一端与尺子上哪个刻度对齐,此时,物体的长度为两刻度值的差。 四、应用练习。 小熊量东西。 五、课堂小结。 小熊在大家的帮忙下,顺当地通过了教师的测试,快乐极了,说想让小朋友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可以吗? 板书设计: 桌子有多长 尺子cm厘米 教学反思: 桌子有多长一课,重点是让
12、孩子熟悉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以及能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中需要屡次进展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组织力量和教育机灵,然而,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东西,导致整节课进展得杂乱无章,秩序混乱,所以这是一节失败的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以小熊做客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动手量桌子这一环节,学生没有完全参加进来,这与我有很大关系,教师的示范作用本应当表达出来,但是自己也没有做到,这是不应当的。 3.熟悉1cm,体会1cm的实际意义这一环节,我做的预备不够充分,学生只是用手比划了几次1cm,不如给学生预备一些1cm的实物让他们体会好。 4.
13、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少,只是单纯的看了小熊的错误,这种间接的方式确定不如亲身体验好。 5.另外,平常的习惯养成没做好,导致课堂中间常常消失一些突发觉象,我处理得很不到位,也没能准时的处理好,这些方面的技巧还需要自己一点一滴的去积存,渐渐去摸索,多动脑思索,多请教其他教师。 恳请各位教师多提珍贵意见。 4、桌子有多长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测量与沟通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操作力量及估测的意识。 3.在合作、争论中去开掘学问,把握学问,培育学生科学的测量精
14、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伙伴,每天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它就是我们的课桌。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桌子有多长。(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1.估量:让学生试着估量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估好后,举手沟通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详细的感官熟悉,同时培育学生初步的估测力量。) 2.测量: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量桌子的长度呢?请同桌两人先商议一下用什么方法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学生沟通汇报,依据学生的答复,教师准时总结。 (设计意图:引
15、导学生自己去发觉问题,鼓舞他们通过自己的观看、思索、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育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力量。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质疑: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同样的桌子真的都不一样长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一样。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特别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熟悉尺子。 (1)师:尺子有许多种,不止是
16、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出示各类尺子,拓宽学问面,让学生多熟悉一些尺子。)而在我们的学习中,大家常用的就是学生尺。(在黑板上贴出放大的直尺图。) (2)观看、探究:学生尺上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结合学生的发觉,讲解刻度线、字母cm及其含义、熟悉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3)师:在尺子上找到“0”了吗?它在什么位置上,谁知道表示什么意思? 尺子上还有些数字是什么意思?请找到尺子上从“01”这一段,从01是几厘米? (4)在熟悉厘米的根底上,让学生用手比划感受一下“1厘米有
17、多长”,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常见物体理解厘米的实际意义,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 (5)熟悉几厘米 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猜一猜,56.910、02.06之间分别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阅历和熟悉动身,参加“猜测”这一催化剂,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诱发学生的跳动思维,加快1厘米的熟悉过程。) 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同桌互评。) 4.量物。 (1)要求学生取出统一物体(学具中的等腰三角形),找到
18、长边(正好整数),小组争论试着量,再汇报。面对结果不统一时,大家争论缘由。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找一人上台演示,得出阅历: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线,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再量这个三角形的一条短边,不够整数,全班沟通该读作多少。 争论:离哪个刻度线比拟近,大约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用不同的工具测量课桌,到用一样的工具测量物体,在操作中比拟、分析、综合、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找出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在自主的探究中去发觉与创新。) 三、稳固练习。 1.估量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留意测
19、量的方法。 3.小组活动,完成第15页第1-3题,先估量,再测量。 四、总结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你表现得怎样? 5、桌子有多长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经受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熟悉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预备 投影仪、不同长度的铅笔若干、刻度尺。 教学流程 共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言语导入。 师:通过同学们,我们每天在这间教室里学习,讲台是教师的好伙伴,课
20、桌是同学们的好伙伴,今日,这两位伙伴有话要对大家说呢?大家听吗? 录音:大家好!我是讲台,今日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长,小朋友们能告知我吗?还有我呢,我是课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长,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告知我吗?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长。 (1)估量活动。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实际测量。 教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学生答复可以用东西量。 (3)争论沟通。 让学生来说一说刚刚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起来真是麻烦。
21、 那有没有方法使测量的结果都全都呢? 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 (4)熟悉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指甲盖、鼻孔等) 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 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让学生想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会刚好是政厘米数,该怎么办? 应当读出较为接近的整厘米数即可。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展现测量的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 1、
22、第一题:先估量有多长,再量一量。 2、其次题:蚂蚁搬豆。 3、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今日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桌子有多长(厘米的熟悉) 教师准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比的方法。 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测量的工具,教师准时补充。 指导学生任意测量,再全班沟通。 6、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 在讲过研讨课后,我再次端详自己的课堂,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沟通。 我的设计理念: 本课“桌子有多长”属于“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内容,教学活动开展要留意两点:突出究性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框架是: 问题情景建立模型
23、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 桌子有多长统一长度单位、熟悉尺子估测与测量实物 动手实践合作沟通独立探究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操作与感悟的仆人,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实践的合,问题思索的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公平、和谐、相互促进的关系。 我的设计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学问与学生有着亲密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到处有数学。熟悉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冲突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看四周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学问去估测四周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
24、学问的把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觉学问,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学问的最终猎取,还要重视学生猎取学问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意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详细长度,进一步熟悉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觉学问、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制造性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3、加强估测,进展空间观念。 估
25、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特别广泛。加强估测力量的培育,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加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四周物体的长度先估量、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存阅历,形成初步的估测力量。 4、适当参加一些和数学有关的历史小学问,丰富学生的文化情感。 每个单元的起始课,或某个学问的起点往往都有一些生活的原型,或者历史进展的变迁。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契机,收集一些简洁的历史小学问,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文化学问,拓宽学生的视野思维。所以我在课堂中参加了古人身体上的尺子、关于“度量衡”统一的故事。 我的执教感受: 1、课时的重新划分。 课
26、堂上我和学生的互动较好,也始终在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充分观看、发觉、尝试、操作的根底上,我赐予适当的引导,帮忙学生熟悉厘米、感受估测的策略、把握测量的方法。但是课堂上只是把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再进展学问的稳固和练习,没能处理一些书上的练习。所以我在想,本课是否可以作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只讲到熟悉尺子、熟悉1厘米。其次课时再感受几厘米、测量方法、估量好玩物体长度、感受估测的测量。 2、更多的活动帮忙坚固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建立1厘米表象的时候,我只是让学生找身边的物体,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是否可以增加让学生用手在纸上画1厘米的线段,是否可以增加剪出1厘米的纸条等。甚至利用自己剪的厘米小段,让学
27、生合作在白纸条上作出自己的“小尺子”,画刻度,标数字。 7、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 依据教学目标经受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我首先提出让学生估一估自己课桌的长度,并提示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手比划着估。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很好地引入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 在熟悉尺子和测量物体这一环节,由于课前预备缺乏(没有提前一天通知学生带尺子)许多学生都没有预备尺子,所以课上学生相互借尺子,课堂气氛有些乱。这一点以后要引以为戒。在动手测量的时候,有小局部学生还是消失的一些小问题,如没有从起点“0”开头测量,尺子反着放等,这些在下节课中要连续强化。 另一方面,学生可能对
28、厘米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1厘米、10厘米等究竟有多长还没有详细的形象在,所以在估量时都估量的不是很精确,这也是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我明确了自己第一课时的缺乏,为其次课时更加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奠定了根底。 8、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 桌子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其次单元观看与测量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看、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而“桌子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肯定的把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
29、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量出肯定的长度,经受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概熟悉尺子,以他们的阅历动身,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比方说,在完成课本第7页第3题“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展,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生对尺子并不生疏。 鉴于学生的熟悉,课堂上我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觉问题,鼓舞他们通过自己的观看、思索、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育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力量。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
30、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比方说:学生在集体中详细熟悉尺子后,说明尺子上数字的作用;教师指明“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准时加深学生对厘米的熟悉,稳固、确定(或订正)他们原有的看法,利用这点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熟悉尺子之后,是练习稳固。由学生自己测量同一物体,消失不同答案时,争论找出缘由:怎么会这样?起点位置对吗?无论争论是否能立即给学生一个结果,起码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索了这个问题,到达了争论的目的参加、思索。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究猎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育了合作意识。此时,我再以一句简练、切中要害的话总结和提示,顺当地到达让每个学生理解和牢记的效果,比起教
31、师限制学生活动,先做示范,再让学生仿照完成,要来得生动得多,积极得多。 上完课,我反思发觉,有些状况是教师始料不及的,有时教师原先设计好的课无法正常进展下去,课上虽也依据突发状况敏捷变动了,但因种种缘由,变动后课堂把握不是很胜利,很多有利于学生进展的.、能激活课堂气氛的设想没能淋漓尽致发挥作用。面对突发大事,课堂的驾驭力量还要提高,备课时也要多方面思索周全,不断提高自己的“二度设计”力量。 9、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学问,“厘米”是学生熟悉的第一次熟悉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做预备。教材对这局部内容的安排建立在学生的生活阅历与实践活动的根底上,安
32、排了丰富的活动。 在教学中,首先我以学生宠爱的故事形式引入新课,(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快乐地告知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其次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洁。”说完,就一扎一扎地量了起来)生动、好玩,激了学生剧烈的求知欲。接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体,安排了大量的测量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如:自选工具测量桌子有多长时,学生想出很多方法,如:有的学生用尺量,有的用书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用手量当学生汇报结果时发觉量的结果不一样,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学生统一熟悉的根底上,再进展小组测量,验证他们的发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育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力量。整节课气氛活泼,收到较好的效果。 这节课也消失了今后需要努力的问题:如个别学生对于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还需进一步加强;局部学生在填估量与测量的数值时,总是没有先填出估量值,而是先测量出多少估量值也照写;有的学生对于估物体的长度时,与物体实际的长度差距较大。 桌子有多长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篇文章共2917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