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精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精选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精选篇相识厘米教学反思1厘米的相识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1、结合实际,经验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相识刻度尺,初步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4、培育学生初步的实践实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看法,并在实际视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驾驭用厘米量的方法。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具打算多媒体课件、尺子、1厘米的小棒、8厘米的小棒、5厘米的小棒。一、创设情境,体会统
2、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师:同学们,你们喜爱听故事吗?生:喜爱。师:今日老师就满意你们的心愿!请看大屏幕。(播放动画: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上衣,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师傅说:“欢迎,欢迎,我来给你量一量,徒弟,你来记!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袖长” 量完之后,师傅有事要出门,就让徒弟来做。徒弟边做边量:身长三拃,一拃、两拃、三拃过了两天,阿福高兴奋兴地来取新上衣,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师傅赶忙走过来,量了量阿福的新上衣,然后对徒弟说:“告知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 徒弟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呢?)师:是呀!这原委是怎么回事呢?把你想的说给同桌听。生1:徒弟
3、没有仔细做。生2:徒弟没有用尺子量。生3: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我们看书上的同学是怎么说的。出示女孩说的话:他俩的拃不一样长。(生齐读)师:看来她和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再看小男孩是怎么说的。一起读男孩的话(用同一个人的拃量就好了)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用师傅的拃量师傅做,用徒弟的拃量徒弟做,就好了。师:是呀,这样做阿福就能穿上合适的新衣服了。反思:本环节利用孩子们喜爱的动画导入,让学生在生动好玩的情境中发觉问题,产生认知冲突。紧接着引导他们在对故事的思索,并从中体会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二、自主学习,合作沟通1、相识尺子(1)初步感知师:小博士又告知我们什么呢?
4、请看:(出示小博士的图案和文字: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师:一起读!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生: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师:这儿就有一幅放大的尺子图,(出示尺子图)。师:仔细视察:尺子上都有什么?(小组内说一说)。(2)小组汇报沟通,梳理总结。生1:有数。师:有哪些数?一起读。生一起读:0、1、2、3、4、5、6、7、8、生2:有很多长、短不一样的线。师:对!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是刻度线。这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表示0刻度。师:你认为0刻度在尺子表示什么?生3:表示0厘米生4:表示从0起先量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板书:0刻度-起点)生5:尺子上还有两个英文字母CM.。师:请
5、接着看大屏幕。师:一起读。师: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生6: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师:说的真完整!师:对,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书:厘米CM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厘米的相识。(板书课题)反思:相识尺子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的视察和阅读完成,少了一些老师教的痕迹,多了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除了cm两个字母学生不相识,其余内容一挥而就。2、相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1)、相识1厘米。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板书:1厘米) (出示下图)师:从哪到哪是1厘米呢?谁能指给大家看?(找两生到前面去指。)生1:从0到1是1厘米。生2:从5到6是1厘米。师
6、:下面请你从学具盒里拿出一把尺子,边指边说从几到几也是1厘米?生3:从2到3是1厘米。生4:从10到11是1厘米。生5:从7到8是1厘米。师:把你找到的一起说给老师听!同学们真了不得!发觉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A、从小棒中找1厘米。师:请你从学具盒里找到长度是1厘米的小棒,举起来让大家看。师:这根小棒的长度是几厘米?(一起说)生:1厘米。师:看来大家都找对了,那就伸出一个成功的手势,向自己表示庆贺吧!(生欢呼)B、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米。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有多长吗?试一试!举起来让老师看。请放下!师:同学们真能干!表示得都很接近!
7、C、找生活中的1厘米。师:小电脑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呢?齐读。师:小电脑要让我们干什么?生:让我们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师:真是会审题的孩子!我们先看小明有什么发觉?一起读。师:小明发觉了什么?生:他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师:仔细视察这幅图,(出示小明在尺子上比的图)小明是怎样知道他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的?生:他是在尺子上比的。师:谁还有补充吗?生:他食指的宽度在0和1之间。师:真是会视察的孩子!把掌声送给他!师:你食指的宽度大约是几厘米呢?请在尺子上比比看!生齐说:1厘米。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同桌先相互说一说。生1:钉子长1厘米。师: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
8、厘米。(反思:学生说的不肯定是图钉,当时应当反问一句:“你说的钉子有多长?能用手势比给大家看吗?”给发言学生一个补充完善的机会。)生2:我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生3:小蚂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还有很多小手高举着)师:把你找到的一起大声说给老师听!师:同学们真了不得!不仅会听课,而且还擅长视察!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长度都大约是1厘米。请看:(出示图片,老师解说:透亮胶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计算器上按键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大门牙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反思:相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重点环节,我支配了六次活动:找大屏幕尺子上的1厘米、找自
9、己尺子上的1厘米、找出长度是1厘米的小棒、用手势比出1厘米、找生活中的1厘米、观赏生活中的1厘米。通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经验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了活动的重点。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学生1厘米概念的建立是比较精确的。3、相识几厘米。师:我们已经相识了1厘米,从哪到哪是2厘米呢?(自己在尺子上找一找吧。)生1:从0到2是2厘米生2:从5到7是2厘米生3:从8到10是1厘米。师:同学们找的特别好!除了找出1厘米和2厘米,在尺子上你还能找到几厘米呢?(和你的同桌沟通一下吧。)生:我找到了4厘米,从0到
10、4是4厘米。生:我找了5厘米,从0到5是5厘米。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相识了尺子,老师带来了关于尺子的小资料,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吧!(播放配音小资料:古时候,我国是用市尺作为长度单位,英国用英尺作为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不一样,买卖物品时就出现不同的看法,造成了交易的不便利。为了便于沟通,世界上规定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并且做成了米尺。因此,世界各国统一用米尺来量物体的长度。同学们,我们用的直尺就是米尺的一部分。)师:同学们,我们用的直尺是什么尺子的一部分?生:米尺。反思:通过相识几厘米,使学生对厘米这一常见的长度单位有了更进一步相识。“米尺的由来”这一小资料的引入,使学生再次相识到统一长度单位
11、的必要性,学生对这一内容很感爱好。4、用尺子量。(1)自主阅读,感悟测量方法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子量物品的长度。(板书:测量)师:齐读要求。师:这道题要让我们干什么?生1:让我们测量纸条的长度。师:纸条在哪儿呢?谁能上来指一指?(指名一生上台指)师:怎样量呢?我们看老师是怎么说的?一起读。(出示老师说的话: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老师说了什么?(小组相互说一说。)师:想一想,测量纸条的长度时,要先干什么?生:要把纸条的左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师:说的真完整!谁能像他一样再说一遍?生:要把纸条的左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师:(指着)请看: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
12、左端了吗?生齐:对准了。师:再干什么呢?生: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师:请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知道纸条有多长了吗?生:5厘米(2)学儿歌,促理解。关于测量老师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吧!(出示配乐儿歌:)小挚友要牢记,食指宽一厘米;用直尺量物体,左端要和“0”对齐,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反思:这首儿歌既让学生巩固了对长度单位厘米的相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测量方法理解。同时还起到了课中操的作用,让学生放松身心,活跃气氛。(3)动手测量:师:现在你想不想量一量?请你从学具盒里任选一根小棒量出它的长度。生:我量的是5厘米。师:他选的是绿色的小棒,也是选绿色的举手。你们量的是几
13、厘米?生:5厘米。师:谁和他选的不一样?生:我量的是8厘米。师:他选的是蓝色的小棒。也是选蓝色的举手。你们量的和他一样吗?生:一样。师:谁和他俩选的都不一样?生:我选的是红色的小棒,长1厘米。师:和她选的一样量的结果也一样的举手。师:同学们真能干!量的都很准!反思:老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测量方法,再学儿歌促理解,最终让学生动手测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老师的主导作用相得益彰、和谐统一。三、课堂总结。师: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一起说。生:厘米的相识师:你都学会了什么?生1:我知道0刻度在尺子上表示起点。生2:我学会了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生3:我知道了厘米可以用
14、字母cm表示。师:同学们都是会学习的孩子!我们还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那你认为自己学的怎么样啊?(生纷纷举手)师:一起大声说!生:特别好!师:老师信任大家都是最棒的!反思:学生的总结虽然不是很全面,但在这里为学生供应了自主总结的机会,教给他们刚好梳理所学内容的方法。四、自主练习,拓展应用。师:下面福娃宝宝有个问题要考考你们,看谁反应最快?今年8月8日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全世界的体育盛会,是什么?生:奥运会!师:今日老师把奥运会的奖牌带来了,请看(课件出示),一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吧!生一齐大声说:金牌、银牌、铜牌师:每块奖牌后面都藏着一道题,假如你能把题做对,就能取得一枚奖牌,现在你想挑战哪枚奖牌?
15、生一起兴奋的说:金牌!师:那好!我们就挑战金牌!小明正不兴奋呢!他遇到什么难题了?仔细听!(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生1:再买一把新尺子。师:你能依据生活阅历解决问题,特别好!现在小明就用这把断尺子来量,该怎么办呢?反思:这位学生听完这道题目的第一反应想到买一把新尺子,虽然他没有回答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答案,但却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在这里我并没有否定这种方法,而是让学生换一种角度去思索。生:可以从2起先量。师:这位同学真会思索!把掌声送给他!(出示这种状况)请看:小棒的左端对着几?生:小棒的左端对着2。师:右端对着几?生:右端对着14。师:小棒的长度是几厘米?生1:14厘米。生2:1
16、3厘米。生3:12厘米。师:小棒的长度原委是几厘米?为什么?同桌相互说一说。生:12厘米。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从2起先量的就要从14厘米里面去掉2厘米。师:所以小棒的长度是几厘米?生一起说:12厘米。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也能知道小棒的长度也是12厘米?生:数大格。师:同学们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小明正在兴奋的对我们笑呢!(出示小明小的画面)刚才这道题想法对的举手!从学具盒里拿出一枚金牌放在正前方,恭喜你们!为自己欢呼一声吧!反思:学生只有个别的想到了以“2”为起点的测量方法,结果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小棒长度,这说明部分学生并不是真正明白这种测量方法及其中的道理,假如此时能刚好地用数大格的方法进行验
17、证,会更有劝服力。2、夺银牌师:现在你想摘取哪枚奖牌?生:银牌师:一只可爱的小猴也在量物品呢!(请看,齐读)小猴要让我们干什么?小挚友们,看看我测量的长度正确吗?(出示下面的题目):(1)钉子长3厘米。 ( )生:让看一看小猴量的长度对不对。师:我们先来看他量的第一样物品,一起读。生:错师:同意的举手!再看它量的其次样物品。一起读!(2)铅笔长5厘米。()生:对!师:有不同看法吗?生2:错!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2:铅笔的左端没有对准0刻度。师:谁有不同看法?生3:从1起先量也可以!铅笔的长度就是5厘米师:小猴这道题虽然测量的方法有改变,但它得到的结果是对的,这种测量物体的方法也是可以的。再
18、看它量的第3样物品,一起读。(3)小棒长7厘米。()师:一起说。生:错!师:应当是几厘米?生齐:9厘米。师:刚才3道题都做对的举手!请拿出一枚银牌!庆贺你们!反思:这道题的处理,我只让学生进行了推断对错,对看法一样的没有再强调说明理由,感到有一种不明朗的感觉。假如把题目要求改为“小挚友们,看看我测量的长度正确吗?为什么?”更合适一些。3、夺铜牌师:现在还剩一枚铜牌,还想得到它吗?(出示下面的题目):师傅的一拃是( )厘米。生:18厘米。师:接着看大屏幕,一起读。出示:徒弟的一拃是( )厘米。生:12厘米师:怪不得徒弟把阿福的衣服做小了呢!师:同学们,请伸出你的一拃,举起来,估计一下,你的一拃大
19、约有多长?生1:11厘米生2:13厘米生3:12厘米师:究竟有多长?请你量一量。生1:12厘米生2:11厘米师:刚才估计的很接近的举手!恭喜你们!每人取得一枚铜牌!师:你们还想了解身体上其他的小隐私吗?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我们的身高大约130厘米;我们的一庹长大约120厘米;我们的脚长大约20厘米;我们的手长大约15厘米)我们的一步长大约30厘米。师:刚才得到3枚奖牌的请举手!真棒!为自己鼓鼓掌吧!反思:这道题通过了解估计手掌的长度,引出学生熟识的一些身体上的长度,它们就像一把把小尺子,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帮学生估计测量四周的物体的长度。五、课外探讨师:同学们,今日我们相识了尺子,其实生活中
20、有各种各样的尺子,比如:卷尺、软尺,课下就请你调查: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尺子?每种尺子有什么用途?反思:把课堂延长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真正对数学产生爱好。课后反思: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首先注意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阿福做新衣”的故事情境中,体验现实生活,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觉厘米的学问.其次,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逐步驾驭学问.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加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相识,切实理解学问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运用的尺子入手,让学生在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量一量的动作思维下发展到抽象思维,借助于小棒、手指宽等实
21、物感知,强化思维表象,从而形成正确的1厘米的概念。然后运用迁移,让学生相识几厘米,并驾驭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第三,我注意情感的沟通和过程的体现。时时以观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来调动学生的内部机制,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了,动起来了,自己去回顾、体验、发觉、构建,在有效的探讨中激起爱好,从发觉中找寻欢乐,体会到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的乐趣。此过程中,我注意了学生的个人探究、小组研讨、合作沟通,力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和实力得到提高。第四,注意多样练习的设计。为了巩固新知,帮助学生驾驭对厘米的相识,提高学生的测量实力,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练习。在基础性练习中设计了“师傅一拃有多长”
22、和“徒弟一拃有多长”、“看小猴量的物品正确吗?”,在拓展性练习中设计了“帮小明解决难题”。情景串与问题串的构建,使学生身临其境,参加热忱高,全身心投入到运用新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环节收的太快,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今后,我还需下大力气,不断探讨实践,更好地实现特性化教学、创新性教学。相识厘米教学反思2学生对于厘米的的概念应当比较熟识,如常见的学生尺,三角板等都带有厘米刻度,学生也用尺子量过简洁的图形的长度。所以刚起先学习厘米的相识看起来并不难。而对于米的相识就有肯定的困难,米虽然是基本的长度单位,但是学生接触的比较少,缺乏这方面的以验,尽管在课
23、堂上我找了特地的米尺让学生反复相识,比一比,试一试 ,量一量,说一说等,了解一些简洁的学问如:1米=()厘米,500厘 米=()米等还行,遇到稍困难的单位如:妈妈身高1(米)60(厘 米)可以,妈妈身高160( ),好多学生都 填米,对于米的单位长度的表象还是很模糊,所以米、厘米的相识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中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地正确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较困难的.。我认为要加强学生对米和厘米的相识,必需从学生熟识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对自己比较熟识的物品的长度,高度等有了感性的相识后,初步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如量自己的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铅笔盒面的长、宽,橡皮的一个面的长、宽,自己的身高、爹妈
24、的身高,书包的边长,课桌面的长和宽,课桌的高,教室门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等,这样在学生经验了大量的感知之后,头脑中便 初步形成了米和厘米长度的表象,在运用这两个单位时就会正确无误。尤其是在练习 过程中让学生多动动手量,多动脑想,多估一估,一起先估学生都 不敢估,知道自己可能估计得不准,我就激励学生大胆地估,告知他们生活用到估计的时候比测量还要多,明白估计的重要性,甚至还放宽了要求,要求估计的内容只要是估计的数字,不是测量的,误差大小都给算对!这对于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有很大帮助。总之,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要借助学生熟识的事物,还要激励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多估计丰
25、富学生的实践以验,在积累中形成以长度单位的表象。相识厘米教学反思3教学片段】师:我们相识了米和厘米,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或1厘米?生举例。师请上一位同学:估计一下,他的身高大约是多少?生估计。师:身高是指一个人身体的高度。人的腰一周的长度叫腰围(师示范)。同学们再猜猜看,他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学生估计的结果许多:1米多、2米多、50多厘米、20多厘米、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实际腰围?生:量一量就可以了。师:请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做模特,其余同学先估计他的腰围,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量出腰围,并量一量。生小组活动并汇报:生1:我们是用软尺量的。生2:我
26、们是用三角尺量的。量出腰的前面和左面,前后相等,左右也相等。把前后左右相加就可以了。生3:我们没有软尺,就先用一根细绳绕他的腰一圈,量量绳长就得到他的腰围了。生4:我们是用“拃”来拃的。(学生示范)。我“拃”他的腰是四拃,我同桌“拃”他的腰是三拃多。细细玩味这节课的课尾,的确有很多精妙之处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思索。首先,这位老师抛弃常用的课堂收尾方法:“同学们,请大家相互说说,本节课你又学到了什么学问?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学到的?”而是让学生想想“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或1厘米?”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堂移向生活,注意学问的好用性,让学生感受学问的价值。这样的处理将所学学问与生活紧密相联,使学
27、生相识到学问就在生活的四周。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学问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其次,紧紧抓住学问的有效生发点,创设估计测量腰围的情境,奇妙引导,将学生思维再次推向高潮。先是估计身高,这在学生的已有生活阅历下是不难解决的。但由估计身高转而估计腰围,由直变曲,对学生而言,的确有肯定的难度,因此学生的估计结果相差很大,这正是教学的有效生长点。老师因势利导,适时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估计与实际的差距,留给了学生很大的活动与探究空间。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再次进入高潮,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测量腰围的方法。伴随主动思维的活动中才是最有效的,只求表面的喧闹很难有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最终,生成源自预
28、设,精彩来自匠心。这节课的结尾竟能精彩迭出,特殊是最终一个环节,学生通过活动,在合作中提出了多样化的测量腰围的方法,是执教者课前很难预料的。用软尺量和用绳绕属常规思维,而用三角尺和用拃拃,就属于创新思维了。学生的确是有富有创建性的,这些方法极具特性化和生活化,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阅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看来,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的培育其实就那么简洁,只要我们为学生供应活动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学生肯定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意外!文 章相识厘米教学反思4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但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
29、没接触过,相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须要经验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详细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沟通反思,形成理性相识。这对于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下面就这一单元的教学谈谈我的想法和做法。1.让学生经验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表象在作业中,学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棵大树高40厘米。”“小明的身高130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缘由是没有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显明的表象。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米和1厘米有多长,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入手,让学生通过视察和比较,我还为每个孩子测量了身高
30、。从而建立起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联想和比较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相识厘米和米比较抽象,必需借助肯定的物体来相识理解。比如说在描述树有多高时,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我们教室的门有多高,再通过比较,树要比门高多了,所以描述树的高度应用米来作单位。3.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和估计实力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估测的方法,来估计物体的长度高度。而估计在本单元中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1厘米、1米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简单遗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概念,可通过让学生用自己身上的“尺”来估一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记住这些身上的“尺”,对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和进行估测都很有帮助。当然做到以上三点是远远不够的,在平
31、常的交谈中,还可以有意无意地拿出这些学问和学生一起练习复习,也能让他们感受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相识厘米教学反思5这节课教材支配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厘米的概念,驾驭一厘米的长度。老师首先介绍知道东西的长度,要用尺子来量,接着介绍各种各样的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紧接着设疑激趣,激发学生主动视察自己的学生尺,不仅为下面相识厘米与用厘米量作了孕伏,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视察,学会分析,学会从改变多样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同时也供应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契机,便于学生进入主动探求新知的状态,从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在探究新知的环节中,让学生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
32、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多种感官的参加,不仅不断激发学习热忱,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育也大有好处。在课的结尾实力拓展环节,老师故作犯难,请学生帮忙用破尺子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培育了学生敏捷运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问题的实力,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思索过程,真正学会了数学地思索,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并学会了如何依据直尺的特点选择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也使学生享受到了胜利的愉悦。我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阅历,丰富学生的厘米表象;赐予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学生自己实践;多样化的测量方法在学生的体验之中得以优化,丰富数学活动的阅历,科学的、合理的测量的方法在学生的体验之中不知
33、不觉地生成。最终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不仅说说自己的收获,还评价其他同学的表现,通过自评、互评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最终设疑不仅提升学生的思维实力,也为下节课相识米作了孕伏。相识厘米教学反思6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测一测、量一量、估一估等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相识厘米及如何对一些较短的物体进行测量。 因此我依据这课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第一,设计了视察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阅历,让他们通过视察、沟通,驾驭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育学生的视察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其次,相识1厘米,支配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
34、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这个观念也是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其次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许多,如:手指的宽度、拉链扣、纽扣宽度等等,对学生建立1厘米与生活实际练习起来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沟通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利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
35、体长度。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遗忘对准“0”刻度。在今后应当多给学生供应测量的机会,以便娴熟驾驭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同时也要对少数落后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于这节课中涉及的估算内容学生们完成得不好,估算实力差,大部分学生是靠用尺子量来完成估算习题的,比较依靠测量工具。下节课在培育学生的估算实力上要多下些功夫。相识厘米教学反思7相识厘米是在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有这方面的阅历和基础,但对于操作和应用仍有肯定的难度。用厘米做单位测量长度是学习测量物体的起先,也是学生初次相识长度单位,学习起来也有肯定的.难度尤其是厘米长度单位的正确建立,将对学生相识其它长度单位产
36、生主动的正迁移。在这课时的设计上,我先让学生经验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长度的过程,引导学生比较测量结果,体会须要采纳统一的长度单位,从而揭示课题相识厘米。在相识厘米时,首先视察尺子上有些什么,让学生对尺子有个总体印象,同时介绍就是厘米,是长度单位,常用于测量较短的物体。再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建立厘米的概念。相识厘米有多长,让学生用手指在尺子上量一量,再用两只手指间的距离表示给大家看。最终让学生想一想厘米有多长以及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厘米。这一环节学生表现得很主动。在相识几厘米的学习中,运用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由1厘米的长度上升到大约几厘米的长度,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
37、、反思、感知、应用,增加了估计意识。在学习如何测量时,学生在有了从刻度0起先测量就可以干脆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的结论后,通过实践明确了运用尺的正确方法:先将刻度0与所测量的物体的边对齐,再把尺放得和物体一样平。这节课由于学生操作比较多,纪律方面不是很好,这点今后要留意。另外,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测量方法,我把“从直尺上其他地方起先测量的方法留到下一课时了。相识厘米教学反思8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在教化教学活动中领悟着新理念,尝试着新方法,课后仔细总结并写出教学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相识厘米这一节课后,我结合听课老师的看法以及学生们在课堂的表现,刚好对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
38、觉得比较好的地方:1、 让学生参加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在出现课题后提问:“看到相识厘米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思索后提出,生1:为什么要相识厘米?生2:相识厘米对我们有什么用?生3:1厘米有多长?生4:用厘米怎样去量?生5:这支铅笔有几厘米长?生6:用尺子怎样量课本的宽?学生主动主动参加到本节课目标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2、 体现两个“转变”(1)、学生充分视察尺子,发觉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竖线(刻度线),厘米(这把赤字的长度单位);(2)、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答案多样化:有刻度1到刻度2、有刻度2到刻度3、有刻度6到刻度7、有刻度12到
39、刻度13、有刻度17到刻度18等;(3)、以小组为单位量纸条的长度,有从刻度0起先量起、有从刻度1起先量起、有从刻度2起先量起、有从刻度4起先量起等。在这一环节,老师以挚友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老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他们敢说敢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子,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沟通合作、自主探究出厘米的有关学问,特性得到了发展,各方面的实力得到了提高。3、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等于课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要创建性的
40、运用教材。于是,我结合生活实际,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在尺子开端有磨损或折断的状况下,怎样去量?”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小组探讨探究出测量的方法,注意培育了学生遇到问题会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实力。不足之处:这节课学问量大,头绪多。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重视。1、在学生提出目标后,我没有刚好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再对重点重述一遍,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在学生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2厘米、4厘米这一环节时,采纳的是“问答式”,而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提问,学生答;3、在学生量纸条这一环节,学生出现了:(1)从刻度0到刻度10,纸条长度10厘米;(2)从刻度1到刻度11,纸条长度10
41、厘米;(3)从刻度3到刻度13,纸条长度10厘米;(4)从刻度6到刻度16,纸条长度10厘米;在学生答出纸条长度是10厘米后,我问到:你们怎么知道的?学生纷纷说是通过数尺子上的大格知道的。“还有简洁的方法吗?”问题提出后却没有留给学生充分视察、思索的时间,而是有老师一句“用终点刻度减去起点刻度就等于实际长度”一带而过。相识厘米教学反思9一人同课多轮教学厘米的相识一课之后,我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两方面反思如下:一、 教学设计时要擅长发觉学生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学设计,尽量做到细致,使学生能够达成学习目标。例如在让学生感知1 厘米时,我们发觉一部分学生用的是拇指与食指指尖之间的距离,有的学生用的是拇
42、指与食指指肚之间的距离,而且从尺子上比量完后,当学生把尺子撤掉之后,手指位置很简单变动,这些都干脆影响到孩子对1 厘米的感知。当听课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时,我意识到必需想方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最终我选择了利用学具中的小正方体,让学生把小正方体捏在手中,感觉1 厘米。结果教学效果很好,孩子们很简单借助这个棱长为1 厘米的小正方体来很好地感知1 厘米。二、 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对发觉的重要学问点进行小结,这是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一个基本方法。我在第一轮授课时,就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没有引导学生去发觉从0 刻度量起,怎么读出物体的长度;从随意刻度量起,又怎样读出物体的长度,这样使得教学重点不够突
43、出。但在其次轮授课时,尽管老师对这一学问重点进行小结了,但不是在孩子们的相识水到渠成之时,所以孩子们的认同度不高。所以在第三轮授课时,就让孩子们从老师的板书中充分地去视察,但因为老师总结的不够通俗易懂,这又让一小部分学生对这个重点理解得不够透彻。比如:从随意刻度量起,物体的长度就等于两个刻度之差,()应当换种说法:不是从0 刻度量起,物体的长度就等于大刻度减掉小刻度。总之,教学设计得合不合理,我认为须要老师更好地去关注学生,做到以生为本,而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比如探讨分析之后刚好引导学生进行小结,须要在平日的教学中不断地去磨练。火车开啦教学反思活动课教学反思绘画嬉戏教学反思相识厘米教学反
44、思10相识厘米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初步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1厘米的表象。还要学会用厘米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这些任务和目标来开展。这节课课前要求学生打算毛线、直尺等学习用具以及上课起先前的一些打算,这节课的课前打算还是做得特别充分的,90以上的同学都根据老师的要求和指导做好了相应的打算,本节课的导入部分也做得特别胜利,教学起先,老师今日想请大家帮个忙,可以吗?同学们都特别乐意,很快就引起了学生对课堂的留意,然后同学们按部就班的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操作,顺理成章的进入到了本节课相识厘米的学习。新知的教学,让学生拿出自己打算好的尺子,
45、细致视察,你有什么发觉呢?这个环节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然后通过小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常用厘米作单位,并讲解并描述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因此1厘米可以写成1cm,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尺子比划比划,用两个手指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让学生通过比划充分感知1厘米的长度。通过找一找尺子上其它的一厘米以及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一厘米?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1厘米的表象,使学生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相识厘米教学反思11相识厘米和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老师要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间表象,让学生在头脑中能够明确1厘米和1米的长度。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都会给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间表象,而很少有老师注意培育学生建立10厘米的空间表象,假如老师能够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