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认识厘米教学反思(篇)相识厘米教学反思1依据教材的设计意图,在相识厘米之前,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验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切身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这一环节打算不够充分,效果不是很明显。我是这样设计的:在黑板上贴了一张纸条,问学生:你知道这张纸条有多长?有些学生打算拿尺子上台测量,但又不知道怎么读尺子上的刻度。我起先引导,老师认为这张纸条有两个黑板擦那么长。谁能像老师这样用你手边的物品来测测纸条的长度,这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许多学生拿着自己的学习用品测量了这张纸条的长度,有的说有一支铅笔那么长,有的认为有老师的教鞭那么长.为什么同样的一张纸条,选择
2、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测出的结果会不一样?由此启发学生想到:应选择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去量。虽然学生被老师始终牵着转,但还是体会到了测量须要同一个物品做标准。为了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首先让学生找到尺子上的1厘米,用眼看,把1厘米的长度印在头脑中;用手比划,感知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当学生完成这一流程,已基本建立起了1厘米的表象。“用厘米量”是这一节课的难点。我设计的是“看老师测量的方法对吗?”让学生在老师错误的操作中驾驭规范的测量方法,同时在测量之前,让学生进行估测,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由于学生只是初步建立起了1厘米的表象
3、,估测的结果与实际长度相差甚远,但学生对估测很感爱好。由于我班学生年龄偏小,平常没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一节课中假如涉及到操作的环节,学生们喜爱把学具当玩具玩。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操作,我得好好思索思索。相识厘米教学反思2本节课是在相识线段的基础上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在上课时我注意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作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着、组织者和合作者。对于厘米这两个字,大部分同学都有所耳闻,所以在相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时可以让学生自学了解,再加以规范指导即可。在相识厘米之后,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并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这里我用了1厘米的小棒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感受,进而了解几厘米的详细长。本节课
4、的重难点在于量和画,在这两部分中实行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志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发觉对于新奇心极强的低年级学生,以生活化的形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育探究的爱好,可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本节课的实践应用也能增加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运用学问的实力。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应当留意收放自如,一味地牵着孩子走并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反而适当放手可以发觉学生也是一个发觉者、探讨者、探究者和创新者。但是,在这节课里我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说规范性和严谨性,尺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是代表刻度,在表达时应加上刻度二字,作为数学老师,在语言表达上应当多加留意;另外,对学
5、生的语言训练仍需多加强。相识厘米教学反思3我在教学长度单位厘米的相识这部分学问时,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因此教学重点是驾驭“1厘米”的实际长度,使学生建立起单位长度的观念,相识厘米教学反思。(一)抓住重点,相识“1厘米”。“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简单让学生相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相识。为了培育学生视察、分析、抽象的实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支配了以下几个环节:1、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供应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2、看一看。通过视察直尺,直观感知
6、“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相识直尺,相识1厘米的长度,教学反思相识厘米教学反思。3、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总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学中,利用量、看、找等环节,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感性相识,在头脑中切实、清晰地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二)运用迁移,相识“几厘米”。学习了“1厘米”以后,我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相识“几厘米”。使学生在视察、比较、迁移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学问。这样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
7、性,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和驾驭。(三)学会测量,实际应用。相识了尺子上的“1厘米”、“几厘米”之后,教会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使学生驾驭了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方法,同时也理解了驾驭长度单位、驾驭测量长度的方法的意义。总之,数学教学中始终贯穿学生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主动去探究,主动去发觉,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一种思想。利用多种形式、手段,培育学生的创建性和探究精神,以及学习的实力。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相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这才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真正目标相识厘米教学反思4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
8、要是让学生通过测一测、量一量、估一估等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相识厘米及如何对一些较短的物体进行测量。因此我依据这课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第一,设计了视察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阅历,让他们通过视察、沟通,驾驭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育学生的视察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其次,相识1厘米,支配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这个观念也是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其次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许多,如:手指的宽度、拉链扣、纽扣宽度等等,对学生
9、建立1厘米与生活实际练习起来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沟通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利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长度。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遗忘对准“0”刻度。在今后应当多给学生供应测量的机会,以便娴熟驾驭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同时也要对少数落后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于这节课中涉及的估算内容学生们完成得不好,估算实力差,
10、大部分学生是靠用尺子量来完成估算习题的,比较依靠测量工具。下节课在培育学生的估算实力上要多下些功夫。相识厘米教学反思5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但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没接触过,相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须要经验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详细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沟通反思,形成理性相识。这对于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下面就这一单元的教学谈谈我的想法和做法。1.让学生经验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表象在作业中,学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棵大树高40厘米。”“小明的身
11、高130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缘由是没有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显明的表象。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米和1厘米有多长,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入手,让学生通过视察和比较,我还为每个孩子测量了身高。从而建立起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联想和比较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相识厘米和米比较抽象,必需借助肯定的.物体来相识理解。比如说在描述树有多高时,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我们教室的门有多高,再通过比较,树要比门高多了,所以描述树的高度应用米来作单位。3.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和估计实力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估测的方法,来估计物体的长度高度。而估计在本单元中对学生来说
12、也是一个难点。1厘米、1米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简单遗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概念,可通过让学生用自己身上的“尺”来估一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记住这些身上的“尺”,对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和进行估测都很有帮助。当然做到以上三点是远远不够的,在平常的交谈中,还可以有意无意地拿出这些学问和学生一起练习复习,也能让他们感受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相识厘米教学反思6在一年级的时候,同学已经相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本堂课是在实际活动中相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通过实际丈量使同学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理解1米=
13、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实际操作中敏捷运用。反思自身的教学,有以下可取之处与缺乏之处。成功之处:1确立难点,重组教材。教材中是相识分米在先,而我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先引入毫米的相识,我想毫米是同学现在相识到的最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对同学来说有肯定的难度。2借助多媒体的一些演示,使同学建立直观的表象。如毫米的相识,我让同学利用手中的直尺进行学习。首先引导同学视察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是一厘米,然后找一找1毫米是从哪里到哪里,1毫米和1厘米是什么关系?再借助多媒体把1厘米长度放大,使同学能清楚地视察到:1厘米被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是1毫米。通过数一数得出1 cm =10 mm
14、,形成毫米的概念。3通过用手比划长度单位的嬉戏,手脑并用,加深印象。同学知道了一毫米有多长,但印象不深。如何使同学在脑中建立1毫米的表象,除了用眼视察,还须要用手比划。让同学细致视察1毫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通过动手比划,加深同学对毫米的印象。缺乏之处有很多:1、虽然打算了较多实物,以为同学很熟识,就出现了一下,没有让同学摸一摸感知它们的长短。2、1厘米的“一半”(中间的长线表示)就是5毫米,引导同学发觉,可以不用逐一小格的数。3、画线段时应当演示,提示同学留意画上端点,标上长度,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4、班级人数多,操作活动多时,同学的留意力易分散,课堂的节奏、课堂的调控也是值得
15、我考虑的问题,如上课指令应特别明确,让同学很明确何时“起先”何时“结束”5、为人处世低调的我,不知不觉中会把把这种低调的心情带入了课堂,赐予他们的激情和激励太少了。对于二年级的小挚友来说,他们须要老师赐予更多激励与确定的话语。6、课件的取与舍,怎样少而精的用在点子上,课堂上如何不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而依据课堂的实际状况适时的调整。相识厘米教学反思7厘米的相识教学反思这节课,让我至今难忘,是它让我更加醒悟的相识了自己。我觉得自己很失败。缘由有:1、时间太仓促,打算不充分,包括课件和教具。2、对数学的新课标理解不透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缘由在自己。其实细致想想,一年级已经是其次年教了,教材不应当是
16、问题了,可恰恰是由于对教材的重难点驾驭不精确,抓不住突破重难点的环节,致使课堂毫无出彩之处。 回想自己的课堂,每次集体听课,都会出现讲不完的现象。这与自己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凡事不能深化的去理解,只弄个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备教材、备学生,真正操作起来,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从而造成课堂的不行操作性。且对学问点理解不深化,只是停留在学会的层面上,在学以致用方面有待提高。以后,要为自己创建磨课的机会,同心同德,寻求进步。相识厘米教学反思8我刚刚上过厘米的相识这节课,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因此 使学生建立起“1 厘米”的 长度的观念是本课的重点。我是这样教学的的:一、创设情境激爱好。小学
17、生都喜爱看动画片,因此 在讲授新课之前,播放“阿福的新衣”动画,让孩子带着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去思索,在小组沟通一下,孩子们主动性很高,探讨热情,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二、直观领悟得新知。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阅历,从而实现其相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推断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看一看、读一读、比一比的机会,供应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新知。(一)直观感知,相识1厘米。为了培育学生视察、比较、分析、抽象的实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支配了以下几个环节:1 、 看一看。通过视察直尺,直观感知“ 1 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 1 厘米
18、”,并且知道从 0 刻度到 1 刻度之间就是 1 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 1 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相识直尺,相识 1 厘米的长度。2、读一读 。在孩子们相互指过1厘米以后,读一读:在尺子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3 、比一比。让学生伸出大拇指指一指大拇指的宽度指的.是哪部分?在尺子上比一比你的大拇指的宽度是不是大约1厘米?4、 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 1 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二)运用迁移,相识“几厘米”。学习了“ 1 厘米”以后,我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相识“几厘米”。用眼睛视察、用手比划、用笔画出几厘米。使学生在视察、比较、
19、迁移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学问。这样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和驾驭。( 三 ) 学会测量,实际应用。相识了尺子上的“ 1 厘米”、“几厘米”之后,我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教学生用尺子测量长度的:1、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一拃?说一说怎样测量一拃的长度?量一量自己一拃的长度,让同桌验证。通过指一指、说一说、量一量等方式,使学生驾驭了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方法,同时也理解了驾驭长度单位、驾驭测量长度的方法的意义。数学教学中贯穿自主高效的教学原则。贯彻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主动去发觉,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一种思想。利用多种形式、手段,
20、培育学生的创建性、探究精神和学习的实力。相识厘米教学反思9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在教化教学活动中领悟着新理念,尝试着新方法,课后仔细总结并写出教学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胜利之处:1、让学生参加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在出现课题后提问:“看到相识厘米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思索后提出,生1:为什么要相识厘米?生2:相识厘米对我们有什么用?生3:1厘米有多长?生4:用厘米怎样去量?生5:这支铅笔有几厘米长?生6:用尺子怎样量课本的宽?学生主动主动参加到本节课目标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2、体现两个“转变”。(1)学生充分视察尺子,发觉尺子上有数字(刻
21、度),竖线(刻度线),厘米;(2)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答案多样化:有刻度1到刻度2、有刻度2到刻度3、有刻度6到刻度7、有刻度12到刻度13、有刻度17到刻度18等;(3)以小组为单位量纸条的长度,有从刻度0起先量起、有从刻度1起先量起、有从刻度2起先量起、有从刻度4起先量起等。在这一环节,老师以挚友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老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他们敢说敢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子,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沟通合作
22、、自主探究出厘米的有关学问,特性得到了发展,各方面的实力得到了提高。3、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等于课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要创建性的运用教材。于是,我结合生活实际,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在尺子开端有磨损或折断的状况下,怎样去量?”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小组探讨探究出测量的方法,注意培育了学生遇到问题会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实力。不足之处:1、在学生提出目标后,我没有刚好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再对重点重述一遍,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在学生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2厘米、4厘米这一环节时,采纳的是“问答式”,而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提问,学生答。3、在学生量纸条这一环节,学生出现了。(1)从刻
23、度0到刻度10,纸条长度10厘米;(2)从刻度1到刻度11,纸条长度10厘米;(3)从刻度3到刻度13,纸条长度10厘米;(4)从刻度6到刻度16,纸条长度10厘米;在学生答出纸条长度是10厘米后,我问到:你们怎么知道的?学生纷纷说是通过数尺子上的大格知道的。“还有简洁的方法吗?”问题提出后却没有留给学生充分视察、思索的时间,而是有老师一句“用终点刻度减去起点刻度就等于实际长度”一带而过。相识厘米教学反思10相识厘米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初步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1厘米的表象。还要学会用厘米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这些任务和目标来开展。这节课
24、课前要求学生打算毛线、直尺等学习用具以及上课起先前的一些打算,这节课的课前打算还是做得特别充分的,90以上的同学都根据老师的要求和指导做好了相应的打算,本节课的导入部分也做得特别胜利,教学起先,老师今日想请大家帮个忙,可以吗?同学们都特别乐意,很快就引起了学生对课堂的留意,然后同学们按部就班的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操作,顺理成章的进入到了本节课相识厘米的学习。新知的教学,让学生拿出自己打算好的尺子,细致视察,你有什么发觉呢?这个环节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然后通过小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常用厘米作单位,并讲解并描述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因此1厘米可以写成1cm
25、,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尺子比划比划,用两个手指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让学生通过比划充分感知1厘米的长度。通过找一找尺子上其它的一厘米以及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一厘米?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1厘米的表象,使学生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相识厘米教学反思11本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相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基础上,学习相识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相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依据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让学生亲身经验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学问的理解。教学中我利用例1,让学生充分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
26、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长度,结果学生发觉两种状况:第一种状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让学生思索: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其次种状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可能数值上一样,但由于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接着引出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精确、便利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独创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沟通,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由此引出厘米尺,为后面学习厘米作了铺垫。最终通过“
27、做一做”、“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学生的相识。巩固了本节课的学问。通过教学,我发觉在本节课中有以下的不足。1.这节课,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感觉上得太匆忙,不轻松。而且,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不仔细听操作要求,这也是个问题。2.老师的指令应和有效的时间相结合。虽然让学生动手操作经验长度单位统一的必要性特别好,但也要留意限制好时间,不要一操作就收不回来而导致课堂混乱,要能合理掌控时间。要求老师在下达要求时要留意讲清晰、说明白,这样,就能更好的体现操作的有效性。这节课在这方面做得还不是太好。让学生在活动中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无疑是特别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打算、课堂纪律的限制都是
28、须要考虑、重视的问题。相识厘米教学反思121、注意老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加相结合在本节课中,老师充分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老师既敬重学生的人格,也敬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驾驭数学学问。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相识的分数等。在课堂中,老师也主动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留有思索和探究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索与合作沟通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1厘米有多长?怎么用拇指和手指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我们的食指的手指大约1厘米,
29、可以把食指放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中间,然后轻轻离开。这样表示出的距离大约是1厘米。学生的.思维在宽松的课堂环境及老师的引导下很活跃。2、教学既面对全体又敬重学生的特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老师留意面对全体学生,使全部学生在数学学问驾驭、数学实力发展、思想品德及特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特性素养存在差异,教学中,老师也敬重了学生的这种特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本节课中,老师既解决了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这样既防止他们产生自满心情,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剧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完成这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不足之
30、处:1、课堂上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时,学生想到的种类比较少。思维没有扩出去,停留在教室里,缺少对生活的视察。2、在用厘米为单位进行测量时,老师提前进行了方法的引导。但是总体来看效果不够志向。课堂纪律有些乱。学生的估计实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再教设计:1、在日常教学中留意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对自己四周的事物进行视察和思索。2、先引导正确方法,在巡察过程中留意引导。留意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在小组长的培育方面还要多下功夫,更多的是方法的指导。相识厘米教学反思13厘米和米的相识是学生相识长度单位的起先,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学问的基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
31、对物体的长度、测量工具和方法等,有一些感性的相识和阅历。但是,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厘米和 1米的实际长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缺乏明确的相识。依据以往的阅历和教训,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重点帮助孩子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因为厘米的单位比较小,在测量短或小的物体时经常用到厘米,课堂上我让学生找身边的或见过的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如:橡皮的厚、拉链的宽、透亮胶的宽等),再找教室里适合用厘米测量的物体,(如:课本的边长、橡皮的长、墙砖的边长等),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在什么状况下我们会用到厘米,总结在测量长度较短的物体时我们
32、要用到厘米。相识长度单位米时,让学生经验用直尺(厘米做单位)不够量的状况,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米。然后仿厘米的.相识,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同时还要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在这种学问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卷尺亲身体验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从而理解米的感念。 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了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感念,从而提高了对米的相识。为了加强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充分相识,在课下我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测量家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整合训练,多数的学生建立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观念,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学问体系。相识厘米教学反思14一、设计简说“相识厘米”是学生相识长度单位的起先,也是今后学习其它长
33、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本课以儿童感爱好的测量数学书的宽度起先,动态地呈现了在测量活动中问题的产生过程,较好地实现了数学产生于生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用问题引起学生的思索,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了解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视察、估计、读数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验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通过视察、操作等活动,初步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学会量线段的长度。3.通过想象、估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4.通过活动,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
34、数学事实。三、教学流程一、动手操作,提出问题1.情境引入:想给数学书包个封面,但不知道书本的宽度,你能利用身边的物体量一量数学书的宽度吗?2.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一本书的宽,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啊?3.小结:测量的标准不一样,测出的结果和数据也就不一样,要使测出的结果有一个统一的数据,就必需选择统一的标准。二、统一工具,相识直尺1.利用小立方体,相识1厘米2.视察直尺,找共同点(1)一条一条的线,有长有短这就是“刻度线”(板书)(2)数字,0、1、2 这就是“刻度”(3)尺上有cm这是厘米的国际单位。三、视察操作,形成概念(一)相识1厘米1.明确1厘米概念(1)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一大格就是1
35、厘米的长度。()直尺上相邻两个刻度之间都是厘米。2.找尺上的1厘米请你在尺上找到这个1厘米。你能跟老师一样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吗?在尺上,你还能找出其它的1厘米吗?3.表达1厘米,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厘米。(二)相识几厘米1.选择感爱好的.图说长度2.估计几厘米四、练习巩固,内化概念四、教学思索(一)感知经验概念的发生概念引入的关键是建立感性阅历与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这种关系是概念学习的起点。因此在厘米的引入教学时,我利用给数学书量宽度进行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为什么同样一本书,量出来的结果会不一样?”这一冲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借此契机,组织学生
36、视察直尺,相识“刻度线”、“刻度”和厘米的国际符号cm,并揭示课题“相识厘米”。(二)突破经验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对详细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学生理解概念的中心环节。因此,在课堂中我希望能在“静”与“动”的转化中驾驭厘米的本质,让学生在“详细”与“抽象”的转化中加深厘米的理解,在“数”与“形”的结合中突破厘米表象认知,在“异”与“同”的对比中凸显概念本质。(三)升华经验概念的应用在经验了概念的发生和形成后,还要让学生对概念有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数学概念融会贯穿到生活中、问题解决中,这样才能够让这些数学概念不再板着一张张肃穆的科学
37、面孔,让我们的课堂上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因此,我设计了3个星级的题目,让学生在学问整合中寻求数学实力的形成,同时三个不同层次的题目,满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力求将所学学问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相识厘米教学反思15厘米的相识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1、结合实际,经验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相识刻度尺,初步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4、培育学生初步的实践实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看法,并在实际视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仔细的学习
38、习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驾驭用厘米量的方法。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具打算多媒体课件、尺子、1厘米的小棒、8厘米的小棒、5厘米的小棒。一、创设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师:同学们,你们喜爱听故事吗?生:喜爱。师:今日老师就满意你们的心愿!请看大屏幕。(播放动画: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上衣,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师傅说:“欢迎,欢迎,我来给你量一量,徒弟,你来记!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袖长” 量完之后,师傅有事要出门,就让徒弟来做。徒弟边做边量:身长三拃,一拃、两拃、三拃过了两天,阿福高兴奋兴地来取新上衣,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师傅赶忙走过来,量了量阿福
39、的新上衣,然后对徒弟说:“告知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 徒弟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呢?)师:是呀!这原委是怎么回事呢?把你想的说给同桌听。生1:徒弟没有仔细做。生2:徒弟没有用尺子量。生3: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我们看书上的同学是怎么说的。出示女孩说的话:他俩的拃不一样长。(生齐读)师:看来她和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再看小男孩是怎么说的。一起读男孩的话(用同一个人的拃量就好了)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用师傅的拃量师傅做,用徒弟的拃量徒弟做,就好了。师:是呀,这样做阿福就能穿上合适的新衣服了。反思:本环节利用孩子们喜爱的动画导入,让学生在生动好玩的情境中发
40、觉问题,产生认知冲突。紧接着引导他们在对故事的思索,并从中体会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二、自主学习,合作沟通1、相识尺子(1)初步感知师:小博士又告知我们什么呢?请看:(出示小博士的图案和文字: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师:一起读!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生: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师:这儿就有一幅放大的尺子图,(出示尺子图)。师:仔细视察:尺子上都有什么?(小组内说一说)。(2)小组汇报沟通,梳理总结。生1:有数。师:有哪些数?一起读。生一起读:0、1、2、3、4、5、6、7、8、生2:有很多长、短不一样的线。师:对!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是刻度线。这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表示0刻度
41、。师:你认为0刻度在尺子表示什么?生3:表示0厘米生4:表示从0起先量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板书:0刻度-起点)生5:尺子上还有两个英文字母CM.。师:请接着看大屏幕。师:一起读。师: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生6: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师:说的真完整!师:对,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书:厘米CM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厘米的相识。(板书课题)反思:相识尺子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的视察和阅读完成,少了一些老师教的痕迹,多了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除了cm两个字母学生不相识,其余内容一挥而就。2、相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1)、相识1厘米。师
42、:那1厘米有多长呢?(板书:1厘米) (出示下图)师:从哪到哪是1厘米呢?谁能指给大家看?(找两生到前面去指。)生1:从0到1是1厘米。生2:从5到6是1厘米。师:下面请你从学具盒里拿出一把尺子,边指边说从几到几也是1厘米?生3:从2到3是1厘米。生4:从10到11是1厘米。生5:从7到8是1厘米。师:把你找到的一起说给老师听!同学们真了不得!发觉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A、从小棒中找1厘米。师:请你从学具盒里找到长度是1厘米的小棒,举起来让大家看。师:这根小棒的长度是几厘米?(一起说)生:1厘米。师:看来大家都找对了,那就伸出一个成功的手
43、势,向自己表示庆贺吧!(生欢呼)B、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米。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有多长吗?试一试!举起来让老师看。请放下!师:同学们真能干!表示得都很接近!C、找生活中的1厘米。师:小电脑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呢?齐读。师:小电脑要让我们干什么?生:让我们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师:真是会审题的孩子!我们先看小明有什么发觉?一起读。师:小明发觉了什么?生:他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师:仔细视察这幅图,(出示小明在尺子上比的图)小明是怎样知道他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的?生:他是在尺子上比的。师:谁还有补充吗?生:他食指的宽度在0和1之间。师:真是会视察的孩子!把掌声送给他!师:
44、你食指的宽度大约是几厘米呢?请在尺子上比比看!生齐说:1厘米。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同桌先相互说一说。生1:钉子长1厘米。师: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反思:学生说的不肯定是图钉,当时应当反问一句:“你说的钉子有多长?能用手势比给大家看吗?”给发言学生一个补充完善的机会。)生2:我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生3:小蚂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还有很多小手高举着)师:把你找到的一起大声说给老师听!师:同学们真了不得!不仅会听课,而且还擅长视察!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长度都大约是1厘米。请看:(出示图片,老师解说:透亮胶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计算器上按键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橡皮的厚度大
45、约是1厘米、大门牙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反思:相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重点环节,我支配了六次活动:找大屏幕尺子上的1厘米、找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找出长度是1厘米的小棒、用手势比出1厘米、找生活中的1厘米、观赏生活中的1厘米。通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经验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了活动的重点。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学生1厘米概念的建立是比较精确的。3、相识几厘米。师:我们已经相识了1厘米,从哪到哪是2厘米呢?(自己在尺子上找一找吧。)生1:从0到2是2厘米生2:从5到
46、7是2厘米生3:从8到10是1厘米。师:同学们找的特别好!除了找出1厘米和2厘米,在尺子上你还能找到几厘米呢?(和你的同桌沟通一下吧。)生:我找到了4厘米,从0到4是4厘米。生:我找了5厘米,从0到5是5厘米。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相识了尺子,老师带来了关于尺子的小资料,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吧!(播放配音小资料:古时候,我国是用市尺作为长度单位,英国用英尺作为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不一样,买卖物品时就出现不同的看法,造成了交易的不便利。为了便于沟通,世界上规定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并且做成了米尺。因此,世界各国统一用米尺来量物体的长度。同学们,我们用的直尺就是米尺的一部分。)师:同学们,我们用的直尺是什么尺子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