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常用修辞手法辨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常用修辞手法辨识.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写作常用修辞手法辨识写作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反复、引用等。有些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混淆,尤其是“借 喻”与“借代”,“对偶”与“排比”,“设问”与“反问”等。下面,对容易混淆 的几种修辞手法进行辨识。一、“借喻”与“借代”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修辞手法,因而容 易发生混滑。有一种简便的辨识方法可供参考。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借代的借体与本体之间必须是密切相关的,借体常常是本体的一部分或本体 的某一特征。如“江面白帆点点”,用白帆代船,帆是船的一部分。“红领巾来了”, 是指少先队员来了,这是
2、用“红领巾”借代少先队员,而不是比喻少先队员。借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是相似的关系。如“地上射出无数箭头”,用箭头比 喻雨,只是说雨像箭头,不能说雨和箭头有必然联系。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借代的借体与本 体之间不能加比喻词,而借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一般可以加上比喻词,构成明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旌旗代革命部队,不能说成“革命部队像旌旗”;阎罗则 比喻反动统治者,可以说成“反动统治者像阎罗二再次,借代实际上只有一种事物,借喻则必须有两种事物。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财物、财产,它们实际是一种事物。 “我们之间己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
3、厚障壁则比喻思想上的隔膜,障壁与思想 上的隔膜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二、“对偶”和“排比”对偶、排比都是为了周密全面地表达思想,反映某一事物的各个方面而把结 构形式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借以增强语势,但是两者 有很多不同。从定义上看:对偶,又叫“对仗”,就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语句, 对称地排列,来表达相对、相近或意义上密切相关的内容。如:“横眉冷对千夫 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 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 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忍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
4、谦逊,他 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从数量上看:对偶仅限于两项一组,而排比是三项以上一组。从形式上看:对偶在平厌、对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排比要求结构大体 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句中两个句子必须字数相等。排比经常以同一 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 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礁走泥丸。”这是对 偶,上下句意思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没有相同的词语,整齐对称。而排 比就不同了。例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里就不只是两句,而且结构只是
5、相似,字 数也不相同,还用了相同的词语。三、“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 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但两者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首先,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 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作者用设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索,随后自作答案,使读者同意作者正确的结论。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是反问,强调自己也有过失,有 应该责备的地方。其次,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这是设问。又如:“池水涟漪, 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是反问,表达肯定的意思,读者能得出谁都认为它美的正面意思来。再次,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晃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 七个。”这是设问。又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 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这是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 肯定,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