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四.docx

上传人:1513****116 文档编号:9497512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 这是教育内容受 制约的标志。A. 生产力和科技进展水平B. 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C. 文化传统D. 教育者的身心进展规律和水平答案: C解析: 题干的描述表达了教育内容受文化传统的制约。2. “ 教育的主要目的,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 塑造人 , 或者更精准地说, 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进展的人。 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 为参与社会生潘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预备, 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 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预备, 乃是一些推论, 它们是重要的, 但属于其次位的目的。” 这段话表达了 的观点。A. 个人本位论B.

2、 社会本位论C. 教育无目的论D. 教师中心论答案: A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个人本位论者马利坦的观点。3. 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三维构造论认为, 三个维度的智力形成的智力因素共有 种。A.150B.30 C.60 D.90答案: A解析: 美国心理学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构造论。他认为, 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展加工的各种力气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构造。每个维度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与其他两个维度中的一项结合构成一种智力因素。因此,形成的智力因素总共有 150(5*5*6) 种, 其中每一种智力因素都是一个特别的力气。4. 中国最早承受班级组织形式的是A. 京师大

3、学堂B. 福建船政学堂C. 京师同文馆D. 南洋公学答案: C解析: 在我国, 最早承受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 1862 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并在癸卯学制 1903 年 中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 随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5. 教育心理学家 提出教师成长公式: 阅历+反思=成长。A. 波斯纳B. 皮亚杰C. 加涅D. 罗森塔尔答案: A解析: 略。6. 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治理策略。A. 丹瑟洛B. 迈克卡C. 皮连生D. 沃克斯福德答案: B解析: 对于学习策略的具体分类, 最具影响力的是迈克卡等人对学习策略成分的分类。他们认为, 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以

4、及资源治理策略三种。7. 提出, 教育的目的在于“ 明人伦” 。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 韩非子答案: C解析: 孟子认为教育是扩大“ 善性” 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在于“ 明人伦” 。8. 提出“ 产婆术” 的教育家是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昆体良答案: A解析: 苏格拉底问答法亦称“ 产婆术” 。9. “ 急中生智” 所描述的心情状态是A. 心境B. 激情C. 应激D. 理智答案: C解析: “ 急中生智” 是在突发状态下产生的, 当人们遇到突发状况时, 快速打算, 做出才智的反响, 这是应激的过程。10. 把圆周率“ 3.1415926535 ” 编成顺口

5、溜“ 山巅一寺一壶酒, 尔乐苦煞吾 ” 运用的是记忆术中的A. 位置记忆法B. 简缩和编歌诀C. 谐音联想法D. 视觉联想法答案: C解析: 谐音联想法是通过谐音线索, 运用视觉表象, 假借意义进展人为联想。11. 班主任工作中的个别教育工作的教育对象是A. 优等生B. 后进生C. 全体学生D. 中等生答案: C解析: 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包括做好先进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的教育工作和后进生的教育工作。12. 雪地中难辨兔属于 引起的。A. 刺激物的强度B. 刺激颖C. 刺激比照D.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答案: C解析: 白色的兔子在白色的雪地上难以区分出来是由于两者的颜色一样, 刺激的比照不

6、猛烈。13. 吃了糖后再吃桔子会觉得桔子更酸是由于味觉的A. 适应B. 比照C. 感觉后效D. 感受性答案: B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味觉比照的现象。14. 在教师指导下, 由学生自己打算学习目的和内容, 在自己负责、自己规划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学问和力气。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A. 导生制B. 设计教学法C. 特朗普制D. 道尔顿制答案: B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设计教学法的概念。15.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A. 更人们的教育观念B. 深化人们对教育的生疏C. 提示教育规律D. 分析教育现象答案: C解析: 教育学是争论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提示教育规律。1

7、6. 品德形成的根底是A. 道德认知B. 活动和交往C. 实践D. 个体主观能动性答案: B解析: 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根底。17.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根本要素中, 主导性的因素是A. 教育者B. 受教育者C. 教育措施D. 教育内容答案: A解析: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根本要素。其中, 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18. 以下关于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说法中, 错误的选项是A.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包括构造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B.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 构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C. 永恒主义教

8、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D. 构造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异答案: C解析: 要素主义是 20 世纪 30 年月美国消灭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 又称传统主义教育、 保守主义教育。19. 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行为的是A. 他每天坚持把卧房清扫得干干净净B. 他总是烟酒不沾C. 营业员不留神找错了钱, 他主动退还D. 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答案: C解析: 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 是指个体在确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C 项既对他人 营业员有 意义,又 对社会 文明 具有道德意义。20. 以下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 说法

9、错误的选项是A. 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普遍行为B. 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特别行为C. 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D. 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消极行为答案: B解析: 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表现在: (1) 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普遍行为; (2) 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消极行为; (3) 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21. 一个人只有 , 才能鉴定为“ 安康” 。A. 生理正常B. 心理正常C. 生理、 心理都正常D. 生理、 心理都正常, 并且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力气答案: D解析: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安康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安康等。心理安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

10、的活力,乐观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气, 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乐观的社会功能。辨析题( 每题 8 分)22 .机械记忆是一种无用记忆。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机械识记是依据材料的外在联系,实行屡次重复的方式所进展的识记, 即寻常所说的死记硬背。机械识记时可能有两种状况,一种状况是识记者面对的就是本身没有意义或者没有内在联系的材料。比方对无意义音节、地名、人名、历史年月等的识记。这种识记具有被动性,但对学生而言也是必要的,由于它能够防止对记忆材料的歪曲。另一种状况是面对的材料虽然有可能有意义,而识记者对其缺乏应有的理解。只能先机械识记,随着学问阅历的积存再逐步加以

11、理解。有些内容,限于学生的学问阅历,不行能真正理解其意义,但这些学问对以后的学习是重要的,也应当进展机械识记,如幼儿学习古诗,一、二年级的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解析:23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不行能同时存在。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则称为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同时存在, 系列材料的中间局部会受到双重抑制。解析:24 . 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 信息量越大, 它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大。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其中,内涵代表概念能够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12、内涵和外延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信息量越大,反而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少。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抽象越概括,其所拥有的外延也就越丰富。解析:25 .盲人失去视觉, 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盲人失去了视觉, 会增加其听觉、嗅觉、 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 以发挥其补偿作用。解析:简答题( 每题 10 分)26 .简述运用陶冶教育法的要求。答案:(1) 创设良好的情境; (2) 与启发、 说服相结合; (3) 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解析:27 .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答案:

13、(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 开展微格教学;(3) 进展特地训练;(4) 进展教学反思。解析:28 .运用练习法的根本要求有哪些?答案:(1) 教师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2) 练习的题目要留意学生根底学问的积存、稳固以及根本技能的提高; (3) 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练习方法, 并对学生的练习进展准时的检查和反响;(4) 在练习过程中要留意培育学生自我检查的力气和习惯;(5) 练习方式要多样化。解析:29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有哪些?答案:(1) 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2) 抓主要冲突, 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3)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问体系化、系统化;(4) 依

14、据学生的生疏挨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展教学。解析:材料分析题( 每题 18 分)30 . 位专家到一所中学考察学生的地理学问。她扫瞄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 假设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 ” 没有学生能够答复。这时,教师对专家说: “ 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 于是教师向学生问道: “ 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 ” “ 地球内核是炎热的熔岩! ” 同学们齐声答复。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学问,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 请依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承受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展分析。答案:(1) 材料中专家问学生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时, 没有学生能够答复。 但是, 当教师

15、换了一种提问方式,问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时,同学们却能齐声答复出正确答案。这种现象说明,学生的学习是机械学习而非意义学习。学生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而没有以符号为代表将观念与其认知构造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因此, 当学生在面对专家提出的问题时, 不能正确答复出。(2)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 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 主观条件的影响。从客观条件来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需符合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规律意义。教材一般符合此要求。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需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其次, 学习者认知构造

16、中必需具有适当的学问, 以便与学问进展联系; 最终,学习者必需乐观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学问与认知构造中有关的旧学问发生相互作用。意义学习的目的, 就是使符号代表的学问获得心理意义。 从本材料来看,教材本身有意义,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是主观条件。也就是说,学生没有将学问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从而没有使学问获得心理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留意对学生意义学习力气的培育。解析:31 .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展摸底测验, 总分值 100 分的试卷, 有个学生的语文只考了 8 分。魏教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教师开门见山地说:“ 我听语文教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 是吗? ” 学生答: “

17、是。” “ 听你父母说, 你在家也不写作业, 是吗? ” 学生答复: “ 是, 我什么也不会, 什么也不想做。” 魏教师说: “ 你根本不听讲, 不学习, 还能考 8 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略微努力一下,确定会比这次考得好。” 魏教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翻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道题,哪些是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把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教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宠爱的内容进展学习; 在期中考试他考了 40 多分。 之后魏教师连续帮他检查学习效果, 帮他确定学习内容, 不断地催促、 检查他的学习落实状况。 到期末考试的时候, 他已经可以考到 70 多分了。就

18、这样魏教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请用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理论对该案件进展分析。答案:(1) 材料中魏教师的做法表达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综合运用了多种评价方式。(2)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 要从课时打算、 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动身, 面对全体学生,同时又要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展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正确的进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要坚持课程打算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动身进展教学;教师要擅长觉察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制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魏教师帮学生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催

19、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状况,而不是全班同学统一标准,充分表达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3) 魏教师对刚接任的班级进展摸底测验, 属于诊断性评价, 该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头之前对学生的学问、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展的推想。通过这种推想可以了解学生的学问根底和预备状况,以推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供给依据; 从整个教学进程来看, 案例中“ 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 40 多分 ” “ 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 70 多分了 ” 这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表达。 这种评价是监控学生学习进展最重要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教学的根底。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消灭困难的学生, 教师必需找准导致学习障碍的缘由,实行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从而为学生的进展供给最有价值的建议。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进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觉察和进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进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生疏自我, 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展。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