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篇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1本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相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基础上,学习相识长度单位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长度,结果学生发觉两种状况:第一种状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让学生思索: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其次种状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可能数值上一样,但由于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
2、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接着引出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精确、便利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独创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沟通,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由此引出厘米尺,为后面学习厘米和米作了铺垫。最终通过“做一做”、“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学生的相识。巩固了本节课的学问。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2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对于抽象思维实力还未形成,感性相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感到肯定困难。因此,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亲密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验学习数学学问。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
3、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在这次长度单位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长度单位我用了三个课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测量来感知米与厘米的区分与联系,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实际长度!老师的细心打算、学生的全员参加,的确使学生对学问的驾驭、爱好的激发、阅历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气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胜利和乐趣。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加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相识,切实理解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如何让孩子体验这份感受呢?我要求同学们回家打算回形针、硬币、圆片、三角形、正方形、卷尺等,用来测量数学书、文
4、具盒、铅笔、黑板等的长或宽,孩子们都学得很快乐且主动主动,我发觉到一些后进生的心情也很高涨。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阅历,从而实现其相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推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布客体而获得客体的学问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视察、操作、探讨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供应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试验、试验及视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寻到答案。“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简单让学生相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相识
5、。为了培育学生视察、比较、分析、抽象的实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支配了以下几个环节:1、猜一猜。让学生先依据头脑中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相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很多学问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问储备状况。2、看一看。通过视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相识直尺,相识1厘米的长度。3、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供应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
6、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4、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课堂上,学生驾驭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回家,自主选择生活中自己感爱好的事物,量一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回到课堂上沟通,达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3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上册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阅历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学问的综合,涉及数、数数、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等,针对二年级的小挚友的认知实力来说,也可以说难点了。 学问只有在能够
7、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学问。“相识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视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视察实力、动手实力。一、从实际须要动身,让学生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教学时,我创设了“我想给同学们配桌布”的情景,配桌布必需知道桌子的长和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测量长度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物作测量标准去量桌子的长,结果量得的数量不一样,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须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感受到学问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
8、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二、向学生供应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这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后,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设计了视察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阅历,让他们通过视察、沟通,驾驭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育学生的视察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相识1厘米,支配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其次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许多,如: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牙齿、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势比划出1厘
9、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沟通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学生实行其它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对比,明白前一种方法便利且快。在推断中,使学生驾驭正确的测量方法。但也是可以的,我想体现方法多样化,注意学生的自主性。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在学生驾驭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爱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觉数
10、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高,他们起先量书本、练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些活动对于建立学生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任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长度。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遗忘对准“0”刻度。看来在今后应当多给学生供应测量的机会,以便娴熟驾驭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4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
11、实的、有意义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视察、操作、猜想、推理、沟通等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同时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引导学生开展视察、操作、猜想、推理、沟通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驾驭基本的数学学问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视察事物,思索问题。”本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发觉教学法为主,充分让学生主动去发觉、操作、思索、沟通,在学生自主思索的基础上,再进行演示,进一步加深对学问的印象,同时在教学过程,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征,注意了对情景的设置。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环节清晰,层层递进本节课老师目标
12、明确,设计了4个层次的视察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相识直尺相识厘米感知厘米的实际长度相识几厘米”几个环节的教学,已经为学生探究“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作好了铺垫,充分体现了老师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与作用。2、巧设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人说: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做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参加实践的过程,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并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当学生自主探究出了测量方法,并能测量出身边物体的长度之后,他们能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3、课堂平实高效本节课在设计上体现了“平”与“实”的课堂,该讲授的地方老师细心而精确地讲授,该
13、探究的地方则放手让学生探究,课件协助教学用得恰到好处,做到了真正的切实高效。4、给学生接着学习的渴望一堂课的结束,恰好是另一个学问学习的开端。在教学接近尾声时,本课的结束设计,即呼应了前面引入阶段的测量课桌长度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用直尺去测量更长的物体或距离的局限性,学生产生了学习更多学问须要。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5相识长度单位第一课时教后反思本节课起先,通过老师和学生,用自己的拃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长度不同,由此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就对统一长度单位有了想要进一步探究下去的欲望,在解决这种冲突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相识尺上的刻度
14、0及由于学生带的尺子规格不同,演示的尺子又距离比较远,因此花的时间比较多,以致后面的练习进行的比较仓促。相识长度单位其次课时教后反思学生相识“米”是在相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的机会少。本课的教学是在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的,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相识米,体会1米的长度。在数中理解,1米=100厘米,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通过视察,比划,测量探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时,所学的学问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构建起学问体系,而且在此过程中培育了动手操作,视察和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相识长度单位第三课时教后反思线段作为几何学问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要从
15、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难度。因此本节课老师主要分两个层次教学来达到教学目标:一、通过视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后的样子,引入线段,是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再结合学生熟识的物体,让他们明白,直尺,黑板,教材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二、在教学中,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时,注意老师引导和学生的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驾驭,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多边形的内在联系。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6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我花了近二周的时间结束了第一单元的新课和练习,并且进行了一次小测验。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已驾驭了长度单位米和厘
16、米,知道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厘米做单位,学生能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1米究竟有多长,1厘米究竟有多长,并且知道1米=100厘米。在建立长度单位观念的基础上,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估量出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测量出它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线段,线段的特点有哪些,以及学生能够用刻度尺画线段。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苦恼,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大的7岁多一点,小的不到6岁,动手实力特殊差,加之班级人数较多,教学画线段时,手握不紧尺子,画出来的线段是歪的,在课堂上我一遍又一遍地提示,在教室里不断地巡察,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依据实际物体要求学生填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时
17、,由于我们的孩子书本学问难与实际物体结合起来,因此填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时,简单混淆,出现错误频率较高。当我们用断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就是说,不是从0厘米起先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驾驭有肯定的困难。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7使学生在相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能够娴熟地驾驭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精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长度单位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是,对于这一学问点的驾驭过程,学生却是很简单出现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一是混淆单位之间的进率。如:5分米=500厘米,30毫米=3000厘米等。有些学生很简单把分米和厘米、毫米和厘
18、米之间的进率与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混淆,错当成进率是100了。二是没有精确驾驭好单位之间的大少转换方法。例如:50米8厘米=58厘米等。个别学生很简单忽视长度单位之间的转化时的乘除进率问题,导致出错。小单位转化成大单位时应当除以进率,大单位转化成小单位时除以进率。三是个别学生会出现在做题时没有仔细审清题意的现象。例如:500克+1500克=20xx千克,2千米+3000米=5000千米等。对于涉及计算和单位换算的长度单位计算题目,部分学生简单由于没有审清题意,只顾埋头计算而没有考虑到单位换算而出现错误。针对上述出错缘由,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行以下策略:一是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娴熟地驾驭单
19、位之间的进率。如熟记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等。二是使学生切实驾驭辨析清晰相邻单位间和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方法,能正确判别它们之间的进率,以确保单位转化的正确。三是使学生能娴熟驾驭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即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相应的进率;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相应的进率等等。经过尝试,通过实施以上的教学策略后,学生能较娴熟地驾驭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计算精确率明显提高。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8本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相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
20、长短基础上,学习相识长度单位的。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相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主要策略是通过从学生喜爱的课本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调动学习主动性。然后通过组织学生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相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备课时,我就考虑这节课应当怎样上?教材情景图里体现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我觉得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孩子们还没有从假期状态里走出来,许多孩子还很兴奋,一假期没见了,有说不完的话,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未必好。教材里的四件学
21、具回形针、一角硬币、三角形及方木块孩子们也不行能全部备齐,所以我确定不采纳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那怎么上呢?还是我来演示吧,让孩子们视察,总结,这样课堂纪律会好很多。可是我看了一下教参,书里说:留意呈现学问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验学习数学学问。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究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经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特别概括、严谨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相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实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但是个体的相识应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当根据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
22、让学生亲身经验类似的创建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学问的理解。看来还是得让他们经验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回家做一些教具吧。没有回形针,就把它改成做小圆片,方木块改成正方形。上课时,我检查了一下孩子们带教具的状况,只有2个孩子没有打算,给他俩找了一个合作伙伴,课就正常进行了。一节课下来,我感觉并不轻松,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很累,时间也不是很够用,还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状况,现就这节课做一下反思:我先让学生发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我没让学生带硬币,因为带来会很麻烦。这
23、个环节由我来演示,我把数学书放在黑板上,贴着封面宽边放了一条胶带,然后我把一角硬币一枚一枚的粘上,让学生看出数学书的宽大约有7个硬币那么长。虽然也摆了7个,但实际的宽只有6个半那么长。而不是像书上情景图那样只多出一点点。我让学生看明白后,强调了一下摆法,就让他们动手实践,用手里的不同的学具测一测数学书封面的宽。这些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明白了数学课本的宽会量出不同是因为测量标准不同。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再进行下一个环节时,就有孩子起先玩学具了,有的只顾着摆,不留意分析了,我只好奢侈了一些时间组织教学,才接着讲。接下来还是通过操作让学生弄明白其次种状况
24、: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孩子们的教具都是自己做的,量什么物品会出现相同的数量相同的状况我事先无法预料,只好在巡察时随时发觉,然后提示学生。由于打算不充分,这一环节效果就不好。我原来打算了教具想亲自演示一下,可是课已接近尾声,时间不够用了。练习时,书上有让孩子们量桌子的长的练习,可是我们的课桌面4角是半圆的,不是标准的长方形,我只好让孩子们也许量了一下。量时发觉许多孩子方法不对,又找了一个正确的孩子做了一下演示,才都量对了。我课前预设的时间就不够用了,练习的也就不够充分。通过这节课,我觉得数学课让学生在
25、活动中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这特别重要,但活动课上课堂纪律的限制是个大问题,老师必需留意限制好时间,不能一操作就收不回来。老师在下达要求时必需讲清晰、说明白,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操作的有效性。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9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我花了近二周的时间结束了第一单元的新课和练习,并且进行了单元学问测验。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已驾驭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知道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厘米做单位,学生能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1米究竟有多长,1厘米究竟有多长,并且知道1米=100厘米。在建立长度单位观念的基础上,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估量出物体的长
26、度,并且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测量出它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线段,线段的特点有哪些,以及学生能够用刻度尺画线段。在教学过程中,我落实的比较好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测量教室里的物品,家中的物品,积累关于实际物品的长度概念,对于孩子建立长度单位的直观概念很有帮助。当然,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苦恼,比如说,个别孩子因发育差异,动手实力比较差,教学画线段时,手握不紧尺子,画出来的线段是歪的,在课堂上我一遍又一遍地提示,在教室里不断地巡察,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通过多次练习渐渐驾驭了画线段的方法和技巧。在本单元教学中,我力求教学支配能根据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
27、,让学生亲身经验类似的创建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学问的理解。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10新学期刚开学,二年级数学就遇到了难题长度单位。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有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他们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这对于他们是新学问,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阅历了。所以这样的课我希望能做到以下几点:1、在原来学问阅历基础上构建新学问的框架,发觉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很近。2、订正老阅历的错误认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两者建立联系,能用新学问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能用老阅历检验和加深对新学问的理解。于是依据以上的认知我将这
28、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1、使学生初步经验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同一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先视察我用不同的标准测量长度相等的彩带,通过发觉得出的结论不同从而引发“为什么同样长的彩带,结果会不一样?”让学生感知“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桌合作去验证我们共同得出的结论。2、活动中,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我分三步走:先让学生相识尺子,明确尺子上0到1是1厘米。再让学生再在尺子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比如1到2、2到3。最终找寻身边的1厘米,比如手指甲、
29、图钉等。借助详细的食物构建好1厘米的长度单位观念。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两物体的长度。因为没有实物投影仪,没有请学生上来演示测量的方法,厘米太小了,在黑板上画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只好实行了自己正确示范、学生仿照和自己错误示范、学生订正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育雪深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在教学中我特殊留意力估量的教学,在测量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估量。以此来培育和提高学生估量的方法和精确度。5、是学生初步相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我主要选用同桌相互合作的方式。一个画好之后,要求同桌再帮他测量一下,以保证对方画线段的正确。几点思索:1、在没有多媒体的状况下,
30、学生经验有多样标准测量物体的经验不足。所以反应在作业中,个别学生在数一个物体有几个正方体的时候就出现了错误。对同一测量标准的必要要体会不是很深刻。2、厘米和米的混淆。一种是在语言上的混淆,一种是在长度观念上的混淆。3、测量要求从零起先,但是我希望孩子能够不从0起先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11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相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主要策略是通过用不同的物品量统一长度,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为了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我叫孩子打算好了要用的.学具,曲别针和一角的
31、硬币7个。课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用不同的长度作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接着又用不同的长度做标准去测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在这一个活动中有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直尺去测量课桌的长,然后再用区分针去测量数学书的宽。明显教材设计者充分考虑教具的好用性,让孩子能够比较便利。而且是为了让学生的比较简单进行比较,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的。但是孩子在测量课桌的长的时候,由于学生用的尺子长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但是这一活动恰恰又让学生体验了用不同的长度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通过上面的教学环节我又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活用教材,但活用教材的前提是真正抓住教材
32、,吃透教材,所以我们只有做到仔细钻研教学内容,才能理解教材真正用意,做到活用教材。这节课,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感觉上得太匆忙。而且,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这也是个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无疑是特别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打算、课堂纪律的限制都是须要考虑、重视的问题。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12本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视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相识长度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视察实力,动手实力,使学生养成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本课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通
33、过测一测、量一量、估一估等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相识厘米及如何对一些较短的物体进行测量。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任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长度。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遗忘对准“0”刻度。看来在今后应当多给学生供应测量的机会,以便娴熟驾驭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对于这课中涉及的估算内容学生们完成得不好,估算实力差,大部分学生是*用尺子量来完成估算习题的。看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必需在培育学生的估算实力上多下些功夫,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13长度单位拉开了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序幕,这是孩子们感
34、爱好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学问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与孩子们休戚相关的生活。学了长度单位,许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很好玩,很好玩的确,这几节课看起来大家好像始终都在玩,用硬币,图钉,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用尺量自己身体上的数据,比如一拃长,步长,一庹长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还有大量的估测,视察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其实,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并不是件简单的事。要使孩子们能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学问,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运用学问,我们呈现的材料,组织的学习活动就应当具有现实性,情景性和趣味性。反思我觉得老师要想上好这类课,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支配
35、。以往的教材往往是干脆告知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米,厘米是长度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等,学生缺乏对学问的来源,形成的相识,缺乏自己的体验,因此很难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验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学问的来源,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由此引出直尺的相识,厘米和米的相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教材的支配能根据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验类似的创建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学问的理解。其次就是合理学习活动的组织,详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初步
36、表象。爱玩,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假如我们能敬重孩子的这种天性,在教学中有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沟通学生情感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系,教学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面所说的用实物量,用尺子量,量课桌,量自己的身体,孩子们的学习爱好始终盎然,而这些活动对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二,估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实力。估测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推断,思维经验着视察,揣测,类比,推理等活动。估计与数的相识,量的计量相协作,有助于加深对数的理解,增加敏捷处理日常数量关系的实力。为促进学生的估计实力,发展数感,我在教学中激励学生大胆估计,通过组织学生估测,
37、沟通各自的估测策略,比较各自的估测结果,展示每个学生的创建性想法,能够相互借鉴,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估计实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实力。三,实践中相识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当着力体现生活性。在课堂上,学生驾驭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生活中自己感爱好的事物量一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14长度单位拉开了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序幕,这是孩子们感爱好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学问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与孩子们休戚相关的生活。学了长度单位,许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很好玩,很好玩。的确,这几节课看起来大家好像始终都在
38、玩,用硬币,图钉,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用尺量自己身体上的数据,比如一拃长,步长,一庹长等等,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其实,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并不是件简单的事。要使孩子们能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学问。我先是以两只老鼠在吹牛的片段笑话引入,以一只老鼠用错“厘米和米”这两单位来吹牛结束,教化孩子们假如不学习就会像笑话中的这两只老鼠一样,吹个牛皮都会吹破,用错单位还会被人笑话。孩子们听后都有了肯定要学好“米和厘米”的决心,接下来课堂就显得轻松简单了很多。反思:(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当着力体现生活性。在课堂上,学生驾驭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
39、学生自主选择生活中自己感爱好的事物量一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2)填入合适的单位长度,对于二年级的小挚友来说,平常不太留意生活中的事物,做此类题目刚起先有些许薄弱,有的孩子甚至会用尺子去量给出的实物,让人啼笑皆非。因此让孩子记住1厘米(手指甲的宽度)和1米(伸开双手的长度大约1米)显得犹为重要。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15不足之处: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厘米,用尺子量身边的小型物体的长度基础上学习的。提出一个问题,黑板有多长,我先用学生尺去量,结果量了好多次才量完,学生一阵嘘嘘声,太麻烦了,后来一个学生说她的尺子比较长,是30厘米长的,略微快点了,但是还是很麻烦
40、。这时学生说,老师不是有很长的尺嘛,还有学生说那是米尺!好吧,就用米尺,结果量出来有4米长。量黑板是不是应当让学生来量,老师帮忙。提出除了用米尺,还可以用卷尺,量衣尺测量。让学生说说米尺和学生尺的不同用途,学生就说,量大型的物体要用米尺,量小件的物体用学生尺比较好。具体相识米尺,也是从0刻度起先的,最多是100厘米,为什么又叫米尺呢,因为总长是1米,说明100厘米=1米。那么黑板长4米=400厘米。用手臂表示1米有多长。当孩子们平举着手臂,微微向前弯曲,也许就体会到了1米原来是这样形象的。第一天遗忘带量衣尺和卷尺了,其次天带来了,先用量衣尺量腰围,挑一个胖点的,瘦点的,先教学生怎么量,然后让学
41、生给学生量,让学生给老师量,分别把数据记在黑板上,量了几位同学后,学生对腰围也有了也许的印象,再上来一位学生,估计一下,大部分同学都估计得比较合理。因为量衣尺不够,只有个别同学实践量腰围。所以须要布置到课后作业,让学生家里去量。胜利之处:学习米,厘米,最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长度感,即使身边没有尺子,也可以也许估计物体一边的长度。在测量物体长度前先估计一下,以提高估计的精确度。在学生学会了用食指宽度表示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指伸开微微弯曲表示10厘米,用两个手臂平举微微弯曲表示1米后,就很便利地估计了。先估计教室长度,估计学生的身高,估计桌子的高度等,然后再用米尺测量。学生兴趣盎然,踊跃参加。课本最终面的做一做,要求量出一根绳子的1米,2米,3米,更加增加了学生对长度的感性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