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doc

上传人:鸥鸥 文档编号:9472949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市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摘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国内同时享受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国字号”优惠政策的唯一地区,珲春市位于延边州东南图们江下游,是我国唯一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边境城市。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获国务院批复,将珲春市定位为中国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的窗口和桥头堡,为珲春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本文从解读规划纲要入手,提出了珲春市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逐步建成临港型国际化窗口城市的战略定位,并对珲春市多边临港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详细描述。对珲春市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了珲春市产业发展存在的差距。从建设临港型国际化窗口

2、城市的高度,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潜导产业,提出了产业体系重构的思路,并指出了完善产业空间布局的路径。最后对产业发展策略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1、基于新战略定位的珲春市产业发展模式选择及现状分析2009年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从统筹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促进长吉图一体化发展的高度,明确珲春市新的功能定位。根据规划纲要的要求,珲春市将进一步发挥开放窗口作用,加强与延龙图前沿和长吉腹地的有机联结。合理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国际合作竞争力,把珲春市开放窗口建设成为集边境区域性出口加工制造、境外资源开发、生产服务、国际物流采

3、购、跨国旅游等多种对外合作形式于一体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成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桥头堡。1.1、珲春市新的战略定位临港型国际化窗口城市为全面落实国家的战略部署,珲春市应立足实际,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充分利用地处三疆、临近周边国家优良港口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城市与产业的融合,实现产业体系与城镇体系优化匹配、产业特色与城市特色有机结合、产业层次与城市承载力共同提升、产业布局与城市布局优化对接,以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全面打造国际合作示范区,将珲春市建设成为临港型国际化窗口城市和特殊经济区。1.2、珲春市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多边临港产业发展模式在产业发展上,珲春市

4、应充分发挥区位和政策优势,突破地缘政治的束缚,积极参与国外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努力探索具有珲春特色的多边临港产业发展模式。要建成临港型国际化窗口城市,珲春市多边临港产业应具备如下特征:产业结构高级化,满足参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要求。第三产业增长强劲,占据主导地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二产中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逐步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产将形成具有珲春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以港口为指向。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具有港口城市的明显烙印,具有竞争优势强、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征;与所处港口区域的位置、产业基础、经济政策等

5、有很强的依托性。产业集聚度高、覆盖面广,采取“复式集群”发展模式。同类产业集聚程度高,专业化协作体系完善,各相关产业间存在要素共享,在港口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产业链互补;集群的产业覆盖面广,形成若干个专业化产业集群(如汽车制造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的复合体。经济辐射能力和区域带动性强。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加强与周边区域经济的联系,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通过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扩散,增强在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力;通过调配资源,组织和协调区域内的各类生产,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中心作用。企业规模大,地理根植性强。要形成规模大、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如汽车制造业等,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投资规模

6、、占地规模及单个企业的规模较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投资数额大,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高,在地域方向上具有不可移动性,形成较强的区域根植性。1.3、珲春市产业发展现状及差距分析“十一五”时期,珲春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不断加快开放开发步伐,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已成为初具规模的边境口岸城市。1.3.1、发展基础经济总量显著增长。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85亿元,比2005年的21.5亿元增长了近三倍,平均每年的增幅超过3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3万元。第二产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45亿元,比2005年的22.8亿元增长了5倍多,年均

7、增长率达到40%,成为拉动珲春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从2005年的12.48%、46.51%和41.01%,调整到2010年的5.58%、66.61%和27.81%,二产的优势地位不断巩固,工业化特征凸显,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得到进一步确立,产业结构虚高级化的势头得到较好遏制。重点产业加速发展。能源矿产、木制品加工、纺织服装三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同时,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有色金属和农副海产品加工为代表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多领域支撑的产业格局正逐步形成。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支柱、优势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8、十一五”期间,大唐珲春市电厂二期、矿务集团英安井扩建工程、八连城井复建工程、板石一井、二井建设工程、金山矿业煤炭开采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钨矿开采及钨深加工项目、大唐珲春市电厂三期工程、哲铭科技有限公司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基地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对外贸易发展较快。进出口总额从2005年2.2亿美元增加到20010年的8.1亿美元,增幅超2.7倍。主要对外贸易伙伴不仅包括俄罗斯、朝鲜、日本、韩国等近邻国家,而且还包括欧盟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同时,市政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科教文卫事业蓬勃发展。1.3.2、差距及问题与建设临港型国际化窗口城市的要求比较,珲春市的产业发展

9、还存在很大差距,与国内发展较好的临港型窗口城市-深圳相比,仍有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经济总体规模小,窗口效应不明显。区域经济影响力小,在长吉图区域10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中珲春仅排在第7位。外向型经济规模较小,窗口对外开放的效应没有凸显。进出口总额较少,外贸依存度低。2009年进出口总额为7.8亿美元,仅相当于深圳市进出口总额的0.3%。产业比较单一,第三产业不发达。珲春市呈稳定的“二、三、一”型产业结构,工业占主导地位。从工业生产结构来看,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占据较大比重,其中能源矿产业就占了工业总产值的42%。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较小,2009年仅占25.9%。产业链条短,产业集

10、聚效应尚未形成。缺乏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矿产、木制品加工、纺织服装三大支柱产业发展不成熟,与长吉图区域的经济关联度小,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园区建设水平不高,不利于产业集聚。对外贸易水平低,通关能力弱。作为珲春市的主要对外贸易伙伴,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的经济较落后,市场不成熟,易受国内和国际政治环境影响,加之进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使珲春市的对外贸易长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2、重点产业选择和体系重构珲春市重点产业的选择,应以建设临港型国际化窗口城市为目标,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统筹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点产业选择的思路是

11、: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培育重点与发展潜力的角度,选择珲春市三类重点产业,即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潜导产业。以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为契机,加快构建珲春市结构合理、技术升级的现代产业新体系。2.1、产业选择和发展的基本原则珲春市产业选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打造“生态珲春、宜居珲春”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制定产业准入门槛,倡导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比较优势原则。近期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且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主导产业;中期注重扶持和培育与临港型国际化窗口城市相适应的新兴产业和潜导产业,使其在中长期内形成

12、区域新的比较优势。协调共进原则。将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城市扩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产业的布局和发展,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不断提升边境经济合作区实力,加快推进中国珲春特殊经济区建设,逐步实现珲春市城市功能定位、人口集聚与经济快速、健康增长。国际化原则。加强与俄罗斯、朝鲜、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双边、多边合作,注重日韩及欧美市场开发,大力发展边境区域性出口加工制造、境外资源开发、国际物流采购、跨国旅游等外向型产业。2.2、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根据主导产业的定义及特点,结合对区域主导产业的相关理论与实证分析,尤其是赫希曼、罗斯托和筱原的主导产业理论,本文按照市场需求基准、比较优势

13、基准、产业关联基准和经济效益基准,遵循独立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原则,选取了由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区位商、比较市场占有率系数、全员劳动生产率四项指标构成的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说明的是,在珲春市主导产业选择实际中,由于受市域经济本身规模限制,其行业分类往往较细,在主导产业选择定量分析过程中,进行产业关联度计算的指标数据难以得到,因此,本报告对产业关联度主要采取定性分析。根据前面的分析,潜导产业将会在未来演变成主导产业,所以主导产业的演进规律与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也可以在潜导产业选择中借鉴。根据优势产业的定义及特点,结合对区域优势产业的相关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报告综合应用区位商评定方法和专家评定

14、方法,按照比较优势基准、经济效益基准和产业规模基准构建优势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位商、全员劳动生产率、资产利税率、销售利润率、产值规模和利税规模六项指标。根据前面的分析,珲春市产业呈现典型的“二、三、一”型结构,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开放窗口的功能定位下,第三产业将得到重点发展。基于此,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潜导产业的选择主要针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2.3、产业选择的结果按照上述指标体系,根据珲春市六十年(1949-2009)、珲春市统计年鉴2008、延边六十年(1949-2009)和吉林统计年鉴2009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定量计算,辅之以定性分析,得出如下产业选择结果:今后一段时期,珲春市

15、主导产业确定为现代物流业、商贸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纺织服装业;优势产业确定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能源加工业、煤炭采选业、木材加工及制造业;潜导产业可以确定为装备制造业(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石油化工装备及其他专用设备)、石化深加工业、精品钢业、医药制造业、旅游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金融保险业。新形势下,珲春市的产业体系重构应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整合和创新为主线,走“高端、生态、集约”的特色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与珲春市临港型国际化窗口城市功能相吻合,以现代物流业和商贸业为引擎、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都市型工业、能源矿产业和现代农业为补充的现

16、代产业体系。3、完善产业空间布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划纲要颁布为契机,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促进产业布局与城市布局优化对接,推动建立产业集群式增长,坚持城市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构建符合珲春特色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3.1、产业空间布局的现状及问题截至“十一五”末期,珲春市产业主要沿G302、S201和长岭公路分布。农业产业布局相对分散。动物养殖主要布局于密江乡及英安镇,稻米生产主要集中于板石镇、敬信镇一带,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农业产业集聚点较少。工业主要集聚在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城市西北部。其中,边境经济合作区内布局有木材加工、纺织服装、水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城市西部、

17、北部布局有矿产资源及能源发电等产业。服务业主要布局于中心城区内。没有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的专业集聚区。其中,物流产业较分散,城市的北部及西南部都有分布;旅游业初步形成了敬信镇-防川村的边境和沿图们江风景带,其它景点开发度和知名度都较低。产业空间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边境经济合作区载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由于招商门槛低,边境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不突出,项目布局分散。园区内基础原材料产品多,终端消费类产品少;缺乏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企业小而散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园区配套功能、开发区的载体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层次提升慢,经营理念落后,仍以低层次的服务经营为

18、主,高层次的技术性新兴服务业,特别是为二产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中心城区功能还不完善,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力不强,同时基础设施运转水平不高,城市综合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产业布局分散。生产、居住、商贸等功能区存在混杂交错现象,规模集聚效益不突出。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商业贸易、物流业布局也相对分散。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布亟待调整。3.2、产业空间分析珲春市产业发展空间有限。据初步统计,城市目前可利用土地只有约80平方公里,分散在珲春平原和敬信平原上。可利用土地位置。目前,城市发展可利用土地主要集中于城市东部地区,该地区位于河流上游及城市的上风向,不宜布局对水和大气产生污染的产业。城市煤矿采空

19、区。主要位于城市西部,从北部英安镇一直延伸到南部的板石镇,基本上封死了城市向西部平原发展的路径,同时,对外通道建设受到采空区的严重限制,未来修建高速客运专线以及高等级公路需慎重考虑其地质情况。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发展空间的有效利用,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结合珲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现有开发密度、发展潜力,促进产业集聚,参考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城市空间管制措施要求,初步将珲春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四类区域。3.3、产业空间布局思路珲春市产业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是:以港口为导向,以发展多边临港产业为目标,构筑大载体,推进大配置,发展大产业。全面建设以支柱产业为核心的临港产业园区,以品牌化、高端

20、化为特色的专业集聚区,以高效化、现代化为特点的农业产业基地,最终形成“功能耦合、专业集聚、内联外布局原则。应遵循以下原则:统筹安排原则。将产业空间布局放在更大视野中考虑,特别是综合考虑与延龙图、长吉、东宁、汪清以及朝、俄、日、韩等国家相衔接,立足于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加强产业合作深度,优化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组合,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强化功能、科学布局,避免各区域产业“趋同化”。生态保护原则。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总体要求合理确定空间布局,重大产业布局要根据环境容量和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合理选择建设地点,严格控制建设高载能、高排放项目,最低限度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

21、地集约原则。依据区域土地容量进行布局,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产出效益;通过置换方式扩大建设用地面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并预留未来产业发展用地;严格控制土地用途,在布局上优先确保重点产业用地。产业集聚原则。严格按照空间管制区划分,引导产业相对向不同的区域集聚;遵循产业梯度延伸规律,形成以较大型企业集团为中心的产业集群,积极鼓励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加强产业要素在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合理分工原则。推进产业在城市不同区域合理配置。城区退出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工业主要布局在边境经济开发区,重点加大园区建设;农业结合各区域具体情况,形成各具特色、分工明确的农业集聚点。3

22、.4、产业空间总体布局依据产业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和原则,结合珲春产业发展特点和现有发展空间,按照城市空间管制区域划分,坚持以园区(集聚区、板块)支撑产业发展,以项目支撑园区(集聚区、板块)发展,推动产业园区、专业集聚区以及特色农业板块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四个临港产业园、六个专业产业集聚区以及七个特色农业板块。3.4.1、以战略性支柱产业为核心,全力打造临港产业园逐步确立“临港优势”,全面推进产业外向化发展,打造国际物流、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能源化工四大临港产业园。以商贸物流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为支柱,将临港产业园建设成为体现珲春势能优势,最具经济活力、市场竞争力、产业

23、辐射力的战略增长极。3.4.2、以重点产业为基础,建设专业产业集聚区根据现有的优势、工业基础和产业特色,挖掘产业增长点,加强开发,重点打造金融、文化休闲、旅游、商贸、会展、都市型工业等6个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专业产业集聚区。3.4.3、以现代农业为依托,加强建设特色农业板块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成为珲春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点。农业板块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未来要继续加大投入,整体推进。在中药材、食用菌、花卉、动物水产养殖等方面重点建设七个农业产业板块。4、发展策略珲春市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如何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适时抓住国内外各种战略机遇,落实好国家赋予的各种优惠政策,探索出有效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合作模式。在珲春市的产业发展中,需要把握好通道建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产业空间布局等几方面的发展策略。通过通道建设,推进建立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实施内外联动,推动港岸一体化通关。产业发展方面,以“循序渐转”为路径,加快推进产业转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产业转型;以打造特色产业链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布局与城市布局优化对接,坚持城市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构建符合珲春特色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